翌日,正午時分。
趙林悠悠轉醒,方才睜眼,卻見劉備安坐于臥榻之側。
正疑惑間,卻听劉備溫言道︰“柏軒宿醉,傷勢可有妨礙?
吾已差人去請醫官,柏軒且靜臥片刻,待醫官來細細查驗一番。”
趙林方醒,魂魄還在為周公之女講述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未曾听得真切,只是打著哈欠應道︰
“丈人,此時是幾時了?”
劉備親手扶起趙林,將衣架上的長袍取來,披在趙林身上,言道︰
“已是正午了。今日亦有宴席,柏軒傷勢未愈,不宜再飲酒,吾已差人熬了肉湯,柏軒便在榻上吃用些吧。”
趙林此時已告別了周公之女,清醒過來,見劉備滿臉寵溺的表情,不由問曰︰
“丈人有何要緊事?”
劉備寵溺之色不減,搖頭道︰“無有大事。”
趙林卻道︰“丈人有話不妨直說,是為寶甲而來?”
劉備聞言,嘴角不自覺抽了一抽,沉默不語。
趙林又問︰“為寶劍而來?”
劉備笑容有些僵硬,依舊不語。
趙林眼神透出一股好奇之色,問曰︰“莫非...是為寶馬而來?”
此言一出,劉備瞬間變了臉色,咬牙道︰“小兒昨夜言說吾乃世之英雄,今日便比作那蠻子,莫非以為傷重,吾便不能罰你!”
趙林聞言,恍然大悟,急正色曰︰“丈人在林心中,便是古往今來,天下第一的大英雄!
林對丈人的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咳...天下之才有十石,小子佔了區區一斗,丈人佔了十一斗,天下人倒欠我翁婿二斗!
咳...丈人之勇,如狼似虎,顧應劍法天下無敵...”
話音未落,劉備已然滿臉黑線,拂袖而去,只余一句咬牙切齒之聲回蕩屋中。
“豎子!待汝傷愈之時,調為左將軍從事,治公牘!”
趙林聞言,如喪考妣,默默縮回被褥,喃喃道︰“華佗先生,您在哪啊!”
不一會,侍衛端來肉湯,又有醫官請入內為趙林診治。
劉備生氣歸生氣,卻也有些享受和趙林的互動。
自家從小養大的娃,如今文韜武略,皆為二代翹楚,忠心耿耿,又親上加親,真如親兒一般。
今日清晨,馬超求見劉備,將昨夜趙林所言悉數相告,差點沒把劉玄德感動壞了,心中直道︰
“柏軒愛我之甚,天下無出其右者。”
一萬兩千羌騎,分作四部。
一部兩千騎,調撥予趙林麾下,因其傷勢未愈,暫由陸遜統領。
一部一千騎,調撥予陳到,操練為劉備親衛。
一部三千騎,乃是為屯兵交州的趙雲所預備,暫由劉備親自統領。
剩下一部六千騎,依舊由馬超統領。
這原本與趙林所說的數目對不上,但劉備又分了五百鐵甲,讓馬超反而覺得賺了,也終于收了馬超之心。
趙林傷勢雖多,實則並不太嚴重,經過諸葛牌秘藥和醫官時刻調理,不過十日功夫,趙林已經如常人無異,只是還不能動武。
不知是那醫官的醫術高超,還是諸葛亮的秘藥給力,亦或是兩世靈魂融合,增強了不少恢復能力。
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劉備當初急行軍走散的精銳陸續趕來,龐統也親率兩萬五千大軍趕到了資中。
時趙林因昨夜與張松飲酒過多,尚未醒來。
劉備便自去迎龐統入城。
君臣並轡而行,劉備乃將此間諸事,諸如張任攻湔水東營,趙林負傷,馬超來投以及張任逃脫等一一相告。
末了,謂龐統曰︰“吾所慮者,乃張任狡詐多謀,心狠手辣。
此一去,其人必向成都求援,若牛 增兵,城固牆高,恐不易攻克。”
龐統聞言,于路上思索,直至入了縣衙,君臣落座,方才捋須言道︰
“主公,依我之見,當下可一面差人往成都散布謠言,說我軍勢大,不日將兵臨成都,克城易如反掌。
劉璋暗弱多疑,聞此流言,必心生怯意,不敢貿然出兵。
即便出兵,亦可拖延時日。
另一面,則速速打造攻城器械,待準備萬全,便行圍三缺一之法,猛攻三面,留其逃生之路,或可一戰而定牛 。”
劉備聞言,頷首道︰“柏軒早令人打造好器械,皆為甚麼改...改良之物。
只是不知差何人去成都散播謠言為宜?”
龐統聞言,卻不回答,反問道︰“哦?柏軒有如此遠謀,乃主公之福也。不知得器械幾何?”
劉備道︰“沖車三具,雲梯二十架,壕橋車十架,投石車十四架,其余飛梯、木驢、 車等各有數十。”
所謂沖車,也叫“臨沖”,下有八輪,上有頂,中間吊著一根粗大樹干,一頭覆以鐵片,為沖撞城門之用。
雲梯,其下有輪,梯身折疊,頂有鉤爪,可勾住城牆,便于士卒攀登而守軍輕易不得推倒。
壕橋車則是寬梯之上覆以木板,梯身兩側各有一輪,士卒可推上壕溝,立時搭橋。
其余飛梯乃尋常木梯,底部加支腳,頂部加鉤爪。
木驢、 車與沖車外形相似,卻不懸巨木,乃為遮擋城頭箭矢,掩護士卒抵近城牆之用。
這數種攻城器械,龐統亦是首次听聞,卻不曾見得實物。
劉備便親領龐統去城外大營走了一趟,試了試器械的用法。
龐統一路觀摩,也曾親自上手試了試,見諸般攻城器械與尋常所見有相似之處,卻也有許多改良,或更為堅固,或更為便捷,心中暗贊趙林心思巧妙,與諸葛孔明一般善于工物。
觀畢,二人返回縣衙,龐統方才言道︰“主公,今有吳班在此,可請他去往成都一行,必有成效。”
劉備道︰“元雄有任俠之風,久居成都,雖能勝任士元之計,只恐多有識得其面目之人,一旦被認出,恐有性命之憂。”
龐統早知劉備會如何說,遂言道︰“眼下軍中只有益州投效之人熟知成都人事,不若請吳班來此詢問,若其有故舊可靠之人,也可書信一封,請其相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