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

第105章 甲冑改良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早晨七點 本章︰第105章 甲冑改良

    “黃老將軍,當日與我二伯鏖戰,為何不射面門,只射兜鍪上的纓飾?”

    “唔...吾素知雲長將軍忠義,常聞其忠言義行,安肯加害?”

    趙林聞言,附耳問曰︰“若要疆場爭勝,生死搏殺,老將軍以為勝負如何?”

    黃忠聞言,先是悄咪咪看了一眼身前劉關張,繼而輕聲言道︰“若吾與雲長一般年歲,當有勝算。”

    趙林亦悄咪咪看了一眼身前叔伯,附耳言道︰“若是讓老將軍大刀弓箭,不論手段,只管對戰取勝,老將軍以為勝負如何?”

    黃忠手捋白須,得意一笑,輕聲道︰“若叫老夫用弓箭,哼哼...”

    趙林見老頭得意表情,心道︰“誰能想到黃忠不怒自威的相貌下,是這樣的形象...”

    嘴上卻道︰“老將軍,您看我二伯可是易射體質?”

    黃忠不解,疑惑道︰“何為易射體質?”

    趙林輕聲道︰“便是一齊上陣,我不中箭,你不中箭,偏偏他中了箭。”

    黃忠聞言一樂,言道︰“原來是這般說法,唔...那雲長將軍確是這個易...易什麼?”

    趙林急提醒道︰“易射體質。”

    “唔,就是這般易...體質!”

    趙林思忖片刻,又問曰︰“這個易射體質,可能改變?

    老將軍亦知,善武藝者,當眼觀六路,耳听八方。

    我二伯武藝高絕,刀槍皆能躲,緣何卻躲不過箭矢?”

    黃忠手捋白須,言道︰“眼觀六路,耳听八方?趙小將軍妙語,直切為將之道,妙哉。

    以吾之見,雲長將軍易...唔..體質,乃是招式以蓄力猛擊為要,善以刀勢壓人,如此雙臂須常舉大刀劈砍,是以甲冑披膊之處須靈便...

    如此一來,披膊不堅,遂有這個易...易...”

    “易射體質。”

    趙林再提醒一句,又問道︰“若是有兼具靈活與堅固之甲,可能改善?”

    黃忠曰︰“自然如此,但甲冑改進之法,豈是那般容易?”

    趙林聞言,不置可否。

    他確實有改進甲冑之法,雖然極難打造,但現在有了水車,可借助巨力鍛打鐵片,改進一下甲冑還是容易辦到的,但是需要想到一個完美的來源,方能不引起懷疑。

    正思忖間,劉備忽然叫趙林上前去。

    趙林遂催馬上前,與劉備並轡而行。

    劉備曰︰“柏軒欲叫騎營操練騎射之法?”

    趙林稱是。

    劉備又問曰︰“江陵武備有重甲、馬具,何不練一營重騎,卻去研習騎射?”

    趙林答曰︰“恐丈人不舍得與我重甲。”

    劉備揚起馬鞭,作勢要打,卻見趙林早躲了去,遂言道︰“我二女皆許嫁你,豈能吝嗇區區幾百老舊重甲!”

    趙林訕笑道︰“丈人待我如同親子,林豈能不知?適才乃相戲耳。”

    言罷,見叔父趙雲面色不善,便正色道︰“主公,如今元直先生深諳水車鍛造之法,何不以庫中甲冑為料,重新鍛造堅甲?”

    劉備言道︰“春耕在即,農具不足,若要打造甲冑兵器,豈不是耽誤了春耕。”

    趙林思忖一番,言道︰“林在江東時,偶得一耕具,可使田耕之事,事半而功倍,若有此物,可否空出水車鍛造兵甲?”

    劉備聞言,奇曰︰“何等耕具?”

    趙林推托說不明白,待回江陵畫于絹布之上,方能言說明白。

    劉備聞言,思忖片刻,言道︰“若果真如柏軒所言,能叫百姓耕作事半功倍,水車便依你所言,鍛打兵甲。”

    趙林聞言大喜,見隊伍行進緩慢,哪里等的及,連忙拱手告罪,叫親衛四散聚攏麾下騎營,縱馬向江陵城趕去。

    東漢甲冑常見的按普及程度分類為三種。

    最普及的為絕大部分普通士卒穿戴的皮甲,多用較為堅韌的獸皮經過鞣制、裁剪,將加工好的皮片編綴起來制成甲冑,主要防護穿刺,切割,若有力大之人,盡全力劈砍,也能透甲。

    高一檔的是一般武將穿戴的鐵札甲和兩檔鎧。鐵札甲一般采用金屬片鑽出小孔,以細繩、皮帶或者高級點的特制的金屬絲層層堆疊組合。

    兩檔鎧則是前胸和後背用整片鐵板鍛造,對胸、背等重要部位的防護更強,同時肩部和腰部能更靈活的活動,不會過多限制身體的動作。

    這兩種鎧甲相比皮甲能更好的防御穿刺和劈砍,一般弓箭、長矛、刀劍很難破甲,不過若是騎兵借助馬力沖刺,還是有可能穿透的。

    最高檔的就是重金打造的專屬鎧甲。如趙林訛詐曹操得來的環鎖內甲,以及一方諸侯才穿的起的精貴甲冑。

    比如曹操曾賜給曹植的黑光鎧、明光鎧等等。

    這一檔次的鎧甲防護性可以說是同時期全球最強,沒有之一。

    趙林得到曹操的環鎖內甲時,便試穿過全套甲冑。

    內著寢衣,第二層中衣,第三層環鎖內甲,第四層札甲,全甲約近四十公斤。

    如果將札甲換成明光鎧一類的重甲,重量直逼五十公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如此重量難免降低靈活性,但是在戰場中,這樣的防護幾乎可以稱為人形坦克,除非力竭,或者被數人按倒在地,否則輕易不會陣亡。

    趙林著急回江陵,就是為了將腦海中唯一記得住的“曲轅犁”畫出來,盡早說服劉備用水車鍛造鐵片。

    以江陵府庫中儲存的武備,加上附近鐵礦也重新開始開采,江邊水車工坊便能夠持續不斷的生產兩檔鎧。

    要知道,兩檔鎧的防護性是比一般札甲要強不少的。

    而整塊鐵板用人工鍛造太過耗時,甚至比札甲先造鐵片再鑽孔組合更加麻煩。

    而有了水車工坊,借助巨力鍛打,可以極大的降低兩檔鎧的制造周期。

    趙林︰造什麼農具!有這功夫去鍛打鐵板,咱劉備軍拉起一支萬人兩檔鎧的甲士,還種什麼糧食?敵人會幫我們種的,明白嗎?劉大耳?

    當然,這只是趙林的幻想。

    騎營還是慢了些,趙林索幸只帶十余親衛脫離馬隊,極速奔回江陵。

    風馳電掣的進城,也不進趙府,直接去了太守府大殿,叫下人搬來筆墨絹布,便七扭八拐的畫出曲轅犁的樣式。

    算算時間,估摸劉備大隊還需要兩個時辰才能趕回,又叫親兵去尋來木匠,照著趙林畫的圖形,先做出一個樣品。

    及劉備安頓好大軍,入城歸來之時,趙林已經帶著兩個老農,三個木匠,一個鐵匠在太守府大門等著了。

    喜歡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第105章 甲冑改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第105章 甲冑改良並對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