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沒有食言,他把蓬萊附近百里之地全都交給了盧生。嬴政不知道從何時起,對長生不老之法深信不疑,對世間有長生不老之藥也是堅信不疑。
嬴政還有不為人理解之處,他深信世間有長生不老之法,一面差盧生這樣的術士前去拜求,一面又加大秦王陵的建造規模,可以說凡是天下匠人能想到的陪葬之法,嬴政全力支持,不惜工本,陶俑兵馬車陣,青銅冥器,樣樣要復制出和陽間一樣。
嬴政大肆耗費財力興建王陵,御史之中也有進諫反駁之聲,嬴政對御史諫言一概不理,有一意孤行者,全數遣調去往偏遠郡縣。
李由對皇帝嬴政近些年來的國政頗有微詞,只是礙于自己人微言輕,不敢向嬴政諫言。
李斯看出李由心中疑惑,早早就警告李由,說道,我兒從軍才是數年,只是在幾位將軍麾下征戰,尚無獨自排兵布陣之力,萬務輕言皇帝陛下整治國務之舉。
李由說道,父親,皇帝陛下收盡天下兵器,鑄造成十二銅人,還要將十二銅人陪葬于王陵。此等荒誕之舉,朝中群臣竟無一人進言勸諫。
李斯不屑一顧地回道,皇帝陛下如此為之,便是昭告天下一統,再無我國他國之分,也就再無國別之爭,天下臣民皆為一家,自然也就不用再動箭戈。
李由依舊不解,問道,父親,皇帝陛下加征賦稅,添加勞役之年,附之以嚴刑峻法,並強行修造長城直道。天下一統,本該是休養生息,緩解民間疾苦,皇帝陛下卻毫無延緩之心,一味強征暴斂,各地郡縣皆有被徭役逼良為盜之事。
李斯言道,吾兒只是與御史相談三五之事,實難領悟朝政之法。依老夫所見,皇帝陛下依秦律執掌朝政,並無差錯。
秦國征滅六國,六國舊地之民,一時難以遵從領悟秦律,其必有心結在身。若是遇些通情達理,不帶私心之官員,六國舊地不會有人因此獲罪。
李斯見兒子李由不太理解嬴政想盡快看到天下太平,故而王命一旦昭告,就是讓六國舊地之民不再愚忠。
李由雖然不太懂父親李斯之言,可李由有自知之明,不敢在家外言及國政。
李由即便心中有所想,終歸還是不敢放膽言說。可讓李斯輾轉難眠之人卻是公子扶甦。扶甦不知道從哪里搜羅了些百家書簡,尤其對儒家之見。
李斯見扶甦不時就在大殿之上沖撞皇帝嬴政,李斯私底下或明或暗地勸諫扶甦,這個當口,當眾辯駁皇帝陛下,絕非明智之舉。
李斯鑒于與扶甦已是翁婿,總不能見扶甦隨性而為,不加制止。李斯對扶甦勸告道,公子心懷天下蒼生,總想使得秦國政務被民眾推崇。只是皇帝陛下一統天下之千秋大業,只十年便已夢成。皇帝陛下所經之事與公子所見之事相去甚遠。
皇帝陛下是先王駕崩繼位,便經歷五國攻秦,隨後十余年,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