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弓勁弩

第72章 秦軍滅楚天下一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水做的骨肉 本章︰第72章 秦軍滅楚天下一統

    讓嬴政看不懂的還有,王翦不止是催要糧草和勞軍之物,還派專人快馬回咸陽,請求嬴政加封自己和兒子王賁,其中更是強調要求給自己賞賜漢中萬畝良田。

    嬴政也是被王翦這一有些過分的請封給弄糊涂了,嬴政百思不得其解,攻楚主將王翦在還未攻取楚國之時,就要求自己賞賜萬畝良田,這是何意。

    嬴政對著右丞相馮去疾問道,愛卿如何看待王翦將軍請封萬畝良田之事。

    右丞相馮去疾正色回道,大王 ,依微臣拙見,此乃王翦將軍有意為之。嬴政听完馮去疾之言,心生疑惑,追問道,右丞相之言,寡人有些不解,王翦將軍正在率軍征戰,此時討封該是有些過于心急,不知這王翦將軍有意為之,是意欲何為。

    馮去疾說道,回稟大王,王翦將軍也是早就猜想到朝中群臣會有非議,說其擁兵自重,借勞軍之物籠絡人心,致秦國國庫枯竭于不顧。

    也因如此,值此兩軍對壘正是焦灼緊要之時,王翦才刻意在此時討封田畝,有暗示大王,王翦只有謀求錢財之心,並無封侯拜相之求。

    王翦此意便是讓大王寬心,王翦只是想要為兒孫謀些私產,再無他意,也是封堵朝中群臣妄議王翦擁兵自重之詞。

    嬴政听聞右丞相馮去疾說完,也是釋然許多,難得王翦在外領兵還要顧忌朝中群臣妄議,兩軍對峙即將一決勝負之時,還要心懷這等心思。

    嬴政淡然一笑,對馮去疾說道,右丞相揣測王翦之心,屬實到位,若非愛卿釋解王翦之求,寡人還真難以猜透王翦還有如此之多顧慮。

    嬴政說完,想著要向群臣言明自己對王翦的態度,于是又說道,寡人自認對王翦任職攻楚主將以來,從無半點猜忌,盡力助其能達成所願。寡人身為秦國大王,一心期盼王翦將軍攻滅楚國,實現寡人一統天下之夙願,了卻秦王先祖東出平天下之宏圖大志。

    寡人在此言明,再有妄議王翦將軍者,視同居心叵測,擾亂軍心。

    嬴政對著群臣說完,便又頒下王命,封賞漢中萬畝良田給王翦,另加封王賁為萬戶侯,以徹侯相待之。

    王翦在大營也是焦慮不安,眼見楚軍依舊毫無破綻可尋,六十萬秦軍整日堅守不出,軍中將士雖受將令約束,不敢請戰。

    可大營內將士們心底也是歸心似箭,恨不能即刻沖出營門將楚軍一陣砍殺,早日班師回國。

    王翦心知,越是這個時刻,越是要穩如泰山,楚軍近段時間圍而不攻,也是想耗盡秦軍耐心,讓秦軍自亂陣腳,好伺機而動。

    項燕比之王翦更是心急,每日派出探馬細作打探秦軍音訊,可探馬細作回稟,秦軍依舊是閉門不出,毫無半點要出營迎戰之意。

    項燕對王翦的耐心也是心生敬佩,一個親率六十萬秦軍的攻楚主將,在楚國已歷時一年有余,依舊能穩如泰山,堅守不出,此等戰法千古難見。

    項燕對王翦不急不躁的用兵之法,實在找不出應對之策,可楚王負芻卻另有見識,多次召見項燕,說道,項燕將軍,秦軍自打進犯楚國,如今已是一年有余,其兵力佔優,卻畏戰不出,將軍大可集楚軍于一路,趁夜奇襲,全力掩殺攻取王翦大營,一舉將秦軍擊潰于楚境。

    項燕一听楚王負芻之言,趕忙回道,大王,王翦乃是秦國名將,攻楚以來用兵極是周密小心,並無破綻可尋。

    末將也是遣派探馬細作時時打探秦軍軍情,這王翦如此用兵,就是想讓楚軍心急妄動,誘使楚軍主動去攻秦軍大營,一舉擊敗楚軍。

    大王萬不可受王翦示弱假象迷惑,冒然出戰,于我軍極是危險。項燕欲再尋良策,調動秦軍出戰,找尋機會斬殺秦軍。

    楚王負芻對項燕言道,老將軍雖言之有理,只是楚國全國之軍已是與秦軍對峙一年有余,楚軍各部心力疲憊,糧草快要耗盡。老將軍再不思想應對之策,楚軍已難堅守。

    項燕急忙勸慰道,大王,還請大王再寬限幾日,末將自會找出秦軍空擋,引軍出戰。

    項燕被楚王負芻相逼,營中將士也是心急如焚,一心想與秦軍一戰定勝負。

    項燕眼見秦軍堅守不出,楚軍兵力又不佔優勢,強攻秦軍無異于自取滅亡,項燕只得另想他策。項燕思謀多日,想到將楚軍各部後撤,讓出些許楚國城池,讓秦軍進駐,讓找尋秦軍破綻,分割殲滅。

    項燕也知此法並非上策,可楚軍情勢已不能在與秦軍繼續對峙,唯有將秦軍引出大營,讓秦軍分兵駐守,才能伺機分割殲滅。

    王翦一听項燕率部回撤,立時下令秦軍全速出擊。因王翦之前已對楚軍布防和楚地地形打探清楚。

    楚軍後撤也算迅捷,奈何王翦率軍出擊更為快速。王翦以一路秦軍從陸路分兵緊隨回撤楚軍身後,圍堵包抄楚軍。以一路秦軍從水路乘坐新制大船,乘夜從大江險灘處登上大江對岸,將沿江各處駐防楚軍圍殲。

    項燕沒想到自己回撤之軍也是快速,還是被王翦找尋到戰機,在秦軍一路突進圍殲之後,楚軍損失過半,四散奔逃。項燕雖是率殘部與秦軍拼死一搏,奈何兵敗如山倒,自己也被秦軍斬殺于亂軍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秦軍圍殲楚軍主力之後,乘勝追擊,攻進楚國國都壽春,生俘楚王負芻。王翦將楚王負芻押回秦國,只是半路之上,楚王負芻不甘去往秦都咸陽受辱,瞅了一個空檔,跳江自溺而亡。

    王翦滅楚戰報傳到秦都咸陽,全城百姓奔走相告,秦王嬴政更是險些喜極而泣。秦國六世大王心願已了,嬴政怎能不欣喜萬分。

    左丞相李斯適時進言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微臣心有奏報,請大王斟酌。如今天下已是盡歸秦國,今後大王再以秦王之稱謂昭告天下,已是不能彰顯大王坐擁天下之名。

    嬴政一听李斯進言,心想這李斯還真是能將自己心思看破,秦國才是征滅六國,李斯就已建言變改自己稱謂。

    嬴政見李斯這是早有心思,自己竟然還未想過,也就順著李斯之言問道,丞相可有中意之臣推薦。

    李斯言道,大王今後可稱泰皇,因泰皇在三皇之中最貴。

    嬴政听聞李斯之言,嘴角微微露出一絲不合心意之情。嬴政自己也還未想好如何稱謂,便又對李斯說道,左丞相推薦這泰皇之稱謂,雖也有傲視天下之意,然寡人自覺泰皇稱謂,尚不足以彰顯秦國如今之國勢。

    寡人仰仗秦國歷代先祖奠定之基業,開創征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偉業,只以泰皇之稱,難以告慰歷代先祖。

    左丞相李斯一听秦王嬴政並不滿意自己的推薦,也是立時猜想到,秦王嬴政這是想要一個前無古人之稱謂。

    秦王嬴政言外之意已是顯露無疑,秦國征滅六國,自己之德行和功勞,遠超三皇五帝。只是已泰皇稱謂,怎能彰顯。

    李斯心說,泰皇之稱你不滿意,那我就再想一個,總之要讓你滿意為止。如今你已是天下之主,起個啥稱謂都配得上。

    李斯思想片刻後又進言道,大王功蓋三皇五帝,可將三皇五帝稱謂里各取一字,合並稱謂為皇帝,作為大王今後之尊號。

    嬴政一听李斯這個說法,臉上立時露出喜色,嘴里反復念道,皇帝,皇帝。

    嬴政對李斯這個進言很是滿意,思量半刻,說道,左丞相建言寡人今後尊稱為皇帝,寡人思量再三,甚合心意。

    左丞相進言這皇帝稱謂,寡人今後便以此稱謂昭告天下。

    只是寡人心中還有所想,既然皇帝之稱為寡人獨享稱謂,那寡人可否自稱始皇帝,如此一來,寡人子孫便是二世、三世乃至萬世永昌。

    李斯听嬴政如此一說,立時高聲回道,大王所言,盡是天下臣民之想。大王得兼三皇,功蓋五帝,這始皇帝之稱,屬實可彰顯大王如今之情。

    微臣恭賀始皇帝一統天下,萬世永昌。

    李斯見嬴政對始皇帝稱謂已是欣然接受,便立時改口進言道,皇帝陛下,因事關皇帝陛下今後方便昭告天下,微臣還有一事奏報。

    嬴政說道,左丞相盡管奏報就是。

    李斯說道,皇帝陛下,如今天下盡歸秦國,皇帝陛下之命也自當要讓天下臣民盡知。只是這皇帝之命需有加蓋印璽以為公知。

    微臣以為,皇帝乃秦國一統天下之始皇帝,也該專刻一傳國玉璽,用以萬世永傳。

    嬴政一听李斯之言,心中又是一陣雀躍,臉上盡是歡喜之情,說道,這傳國玉璽之見,左丞相也是想得周全。只是這玉璽上篆刻

    何字,方能顯現皇帝印璽之意。

    李斯說道,以微臣之見,可用藍田玉鐫刻皇帝玉璽,後世皇帝以玉璽為證憑。玉璽可為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底面篆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微臣另有建言,隸書雖是如今秦國昭告天下之字體,然微臣以為,玉璽字體還應為秦篆,畢竟這秦篆乃是歷代秦王傳承而來,玉璽用秦篆有告慰皇帝先祖之意。

    李斯說完,嬴政心中對李斯又是一陣贊許之情,這李斯所言所想無一件不讓自己心悅。

    李斯這皇帝尊稱之見,確實周密,心思細密不說,一字一句,顯然是早就字斟句酌過,這讓嬴政很是驚嘆。

    李斯進言地皇帝尊稱才剛是確定,傳國玉璽之見就被李斯提起,傳國玉璽上的篆刻之詞也是甚合嬴政心意,以至于嬴政思慮半晌,竟然也想不出一個可替代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里的任何一個字。

    再加上李斯提議傳國玉璽用秦篆字體,簡直把嬴政心思全數摸透。嬴政听完李斯制作皇帝專享傳國玉璽之見後,有一種被李斯看夠的感覺。

    嬴政才歡喜了幾天,就又有煩心事困擾。自秦國攻滅六國後,嬴政依據左丞相李斯之見,將原秦國三十六郡,擴充至四十六郡郡。

    可這郡縣擴充之後,朝中群臣之中,又有一件舊事被重提,那便是秦國是否參照周王朝,給予皇帝子孫予以分封。

    嬴政也是被朝中群臣這一提議弄得心神不定,分封子孫之見,以嬴氏宗族之人最為積極,這也在情理當中,分封受益首當其沖便是宗族之人。其次還有軍功賜爵之人和封侯拜相之人,這些將相雖無進言,卻也有盤算分封後獲益之優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群臣之中還有另一種諫言,周王朝分封幾百家諸侯給子孫功臣,最後落得一個諸侯爭霸,各自為戰。

    秦國若是再分封子孫功臣,只怕還將會重蹈周王朝覆轍。秦國如今施以郡縣制,各地郡守治理有方,天下安定,一旦分封,還不知有何異動。

    嬴政被群臣之中的分封和郡縣之爭給弄得心神不寧,分封與郡縣之制兩者各有千秋,嬴政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了。

    嬴政思謀再三,還是決意先不去理會分封子孫之見,這秦國一統天下才是昨日之事,現在便去施以分封之制,操之過急。

    嬴政想起秦軍征滅六國之過程,自己也是飽受驚嚇之苦,按說秦軍只用十年便攻滅六國,已是遠超嬴政預想,雖說秦軍虎狼之師力壓六國之軍,可六國若是合力抗秦,秦軍再是能征善戰,只怕能有今日征滅六國,一統天下之事。

    嬴政自思,憑借先祖打下的基業,秦國好不容易做到了攻滅六國,一統天下,不能讓秦國在自己手里因為分封子孫而重蹈周王朝覆轍。

    嬴政見嬴氏宗族子孫一直糾結于分封之制,自己也不好一言拒之,于是在早朝時言說,南越百越還未盡歸秦國,胡人還在不時越界搶掠,待掃平南越百越之後,將胡人趕進漠北之後,再行商議是否分封如何分封。

    王翦率秦軍擊潰楚國項燕之軍後,讓大部秦軍回轉秦國,只留數萬秦軍精銳繼續駐守楚國,準備攻取楚國的屬地越國。

    誰知昌平君熊啟在楚國收攏了不少楚軍殘軍後,昌平君熊啟自立為新楚王,意欲重建楚國。

    嬴政聞听昌平君熊啟這般不知死活,便向王翦下令,先將昌平君熊啟斬殺後,再去攻取南越之地。

    喜歡強弓勁弩請大家收藏︰()強弓勁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強弓勁弩》,方便以後閱讀強弓勁弩第72章 秦軍滅楚天下一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強弓勁弩第72章 秦軍滅楚天下一統並對強弓勁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