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弓勁弩

第66章 王賁水淹魏都大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水做的骨肉 本章︰第66章 王賁水淹魏都大梁

    張良到了齊國才知道,齊王花費巨資資助而建的稷下學宮,學業有成者皆棄齊國而去。

    張良早先還听父親張平說起稷下學宮,曾令諸侯各國羨慕,說是齊國借建稷下學宮之名,網羅天下英才。

    可令張良想發聲大笑的是,齊國花費巨資興建的稷下學宮,桃李滿天下,可大部學有所成者卻去了其他國家。

    張良想不通齊王為何如此,給他國培養人才打擊齊國,難道是齊王的王者之心,自己無法理解。可張良思前想後,繞是齊王王者眼界,可為他國培養人才,最後稷下學宮培養的英才,大部為他國效力,這大部英才里的大部英才,還都為蠶食齊國而來,這齊王花費巨資所建稷下學宮不就是成了一座沽名釣譽之所。

    張良越想越想不通,這不就是養虎為患,替他國做嫁衣,齊國唯一落下的就是稷下學宮地名氣,諸侯各國皆有口碑。

    張良在齊國經商,被齊國商人里盛行的風氣給嚇住了,尤其是和相國後勝打過交道之後,張良很是頭痛。

    這齊國國相後勝,早些時日,治國之術參照管仲,對商人護佑有加,一時之間各國商人競相前來齊國。

    在各國商人蜂擁而至後,齊國國相後勝便以各種名義收稅,沿路關卡也是雁過拔毛,讓各國商人在齊國損失慘重。

    後勝對張良的鐵制炊具鐵制農具很是看好,想收買張良的制作技藝,張良心說若是將鐵制炊具鐵制農具制作技藝拱手相讓,那自己在齊國還怎麼售賣。

    後勝見張良不是很樂意出賣鐵制炊具鐵制農具制作技藝,于是暗示張良若是不從,怕是難以從齊國全身而退,張良只得推說自己只是從楚國匠人那里采買現成鐵制炊具鐵制農具,並不知曉制作技藝,這才讓後勝死心。

    後勝眼見收買制作技藝不成,又大肆殺價,讓張良很是惱怒,後勝說是齊國軍隊願意采買鐵制炊具,數量巨大,希望張良能降價,他負責游說齊王采買。

    張良在齊國一段時日之後,也知

    後勝在齊國能量驚人,可後勝報價實在太過低廉,張良略加盤算已知是幾乎無利可圖,這讓他對後勝的貪婪心生芥蒂。

    後勝還對張良說道,公子可知我齊國近些年來為何避戰,張良不好回話,就等著後勝繼續說。

    後勝說道,齊國當年冒然征滅宋國,被五國借機圍攻,乃至差點滅國。就此而言,我王與吾皆認為,五國對我齊國皆無善意,倒是諸位嘴里一直心懷叵測的秦國沒有借此為難齊國。

    張良听後勝如此一說,很是不以為意,忍不住出言辯駁道,賤商剛從秦國而來,對國相所言,另有見解,還望國相勿要見怪。

    後勝爽快地說道,先生但說無妨,本相願聞其詳。

    張良說道,秦國已滅韓國趙國,並已有攻取魏國跡象。秦國如今已與齊國相鄰,秦軍也已陳兵齊國邊境,齊國若無應對之策,秦軍怕是遲早會兵臨城下。

    後勝听完張良說完,大笑一聲,說道,先生之見卻也有些道理。只是先生有所不知,秦國已對齊王承諾,絕不兵進魏國。此乃秦王使者親口對齊王言說,並有秦王嬴政親筆書寫盟約為證。

    後勝說完,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看著張良,眼里滿是輕蔑。後勝之意已是再明顯不過,張良你一介行商,還敢在我齊國國相面前言論天下。

    張良看著後勝那極度自負的眼神,心中已是數度怒罵,可礙于後勝乃是齊國國相,自己還在齊國,怎敢得罪。

    張良心說,後勝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齊王輔政之人,怎滴能有如此蠢愚見地,秦國已滅韓國趙國,如今又已征調精銳秦軍陳兵魏國邊境,只等嬴政一聲令下,便會征滅魏國。

    秦國征滅六國之心已是天下皆知,齊王竟然還會相信秦王嬴政的一張盟約。歷代秦王哪有真正信守盟約之人,魏國被哄騙會有割地獻城,最後一無所獲。楚王更是被秦國哄騙到秦國為質,最後屈死在了秦國。如此之多教訓猶在眼前,齊王竟還能相信秦國會信守盟約。

    張良已看透齊國國相後勝想不勞而獲,心想只當是白走一遭,也就隨意找了些借口,把所攜鐵制炊具鐵制農具低價賣與後勝之後,與玉手果決回返楚國。

    庖丁見張良與玉手安然回返楚國,一邊喜形于色,一邊出言寬慰,齊國沒有斬獲,能毫發無傷回返楚國,便也該欣喜。老夫馬隊回報,魏王心知秦軍要大舉興兵進犯,四處收買各國兵器輜重。老夫馬隊才是攜帶了鐵制炊具鐵制農具之樣品,就被魏王盡數收買,還言道,有多少買多少。

    庖丁說道,子房大可不必因齊國之旅而喪氣,老夫已備好去魏國之資,定會讓子房在魏國大舉收金。

    張良與玉手又趕忙跑去魏國,魏王果如庖丁所言,對鐵制炊具鐵制農具很是喜愛,听完張良報價,便開口說道,就依先生報價,先生所攜之物,寡人盡數收買就是。先生那里可還有兵器弓弩之物,如有盡管拉來魏國,寡人全數收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良哪見過這般豪氣買家,一時竟還有些遲疑不定,這魏王采買如此之多鐵制炊具鐵制農具,自己尚能理解,可采買如此之多兵器弓弩,又是何意。

    魏國大夫見張良一臉狐疑,插話道,我王已知秦軍不日便會進犯魏國,我王便早已儲備夠幾年消耗地糧草,還有弓弩箭戈。

    我王心意已決,絕不向秦王嬴政獻誠,誓死不屈。

    張良從魏王魏國大夫那里知曉,魏王從韓國趙國那里學到教訓,唯有拼死一搏,才能不被秦軍征滅。

    魏王大肆加高魏國國都大梁的城牆,深挖護城河,儲備大量糧草,采買諸多兵器,欲與秦軍在大梁一戰定勝負。

    魏王也知道坐等齊軍楚軍燕軍出兵相救,實在太過相信秦王嬴政誑語。魏王誓守大梁到秦軍後撤,城中早就開始儲備各類箭戈弓弩。

    依魏王設想,大梁城中最少儲備三年守城物料,魏軍守城將士和城中百姓,要在這三年里坦然應對攻城秦軍。

    張良一見魏王與魏國大夫,有這般想法,竟能決意與強大秦軍死戰到底。

    張良一听魏王堅定抗秦,心里瞬時產生一股同仇敵愾之心,韓國太過弱小,在秦軍進犯時,自救不暇,鄰國也是軟弱,並未出兵相救。

    如今看到魏王如此血性,張良連忙讓魏國大王帶自己前去大梁城中現場查看。魏國大夫讓張良記下要采買的攻城之物,張良還依據自己在秦國所見所聞,向魏國大夫推薦了許多有助于魏軍守城之物。

    魏國大夫也是拍手稱快,大聲說道,若是魏國多來些如先生之人,那魏都大梁定會堅如磐石。

    魏王听完魏國大夫回稟,對張良建言也是虛心接受,連忙吩咐大夫書寫所需數量,讓張良盡快從楚國采買。

    張良見魏王對抗秦國之心如此堅定,心里也是熱血沸騰,不顧玉手反對,將所攜售賣之物,全數低價賣給了魏王。

    魏王一听張良報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別個商人來在魏國,都是乘機加價,唯有張良不圖一文之利。張良自打堅定支持魏王守城之心後,便馬不停蹄的地回轉楚國,將可用于守城之物,全數運至魏都大梁。

    張良為何不圖一文之利,自己也是很難找到原因,可能是韓國被秦軍所滅,張良飽受家破人亡之苦,從一個相國之子,淪為亡國流民,這些感觸讓張良願意付出所有,財物乃至性命,與所有有志抗秦之人聯手。

    王賁所帶近十萬秦軍,想著魏國已無多少可戰之兵。誰知魏國軍隊善于防守,大梁城高牆厚,城內有五萬多魏軍,且魏王早有守城的準備,城內糧草充裕。

    王賁率軍攻打大梁數月,城內魏軍依舊士氣高漲。王賁與手下將軍們日夜商量,想要找出攻陷大梁的對策。

    王賁與眾將想了各種辦法,用了夜襲挖牆火攻等等辦法,可惜都被城內魏軍一一化解。

    魏國大梁久攻不下,秦國使者也已從楚國和齊國傳來兩國要出兵救魏消息。

    王賁心中著急萬分之時,突然接到父親王翦的一封信,里面說到趙國楚國都曾用水攻攻打過魏國城池,魏都大梁為防範水淹,故而加高了城牆,如用水攻攻克大梁,必得從緊要處著手。

    你不妨先找人去潁川郡,把鄭國在潁川的莊園修繕一番,然後讓鄭國給你指點從何處水攻大梁之策。

    王賁之前也想過水淹大梁之法,可大梁非比魏國的其他城池,築城之初也想好些化解水淹之策,之前王賁從城外引水淹城,收效並不大。

    王賁此時沒有太好辦法,只得先按父親王翦之法,派人把鄭國在潁川郡的宅邸闊闊氣氣的修繕了一番,又將鄭國之子從邊關之地調入自己身邊。

    果然,不出多日,鄭國自己就來到大梁秦軍王賁營帳,對著地圖就是一通指點,說是王賁挖渠引水水淹魏都大梁倒是可行,只是挖渠引水方向不對,應從他所指之處挖渠引水,之後在遠離魏都大梁之處築起堤壩,讓挖渠引來之水慢慢高漲,水淹大梁,不出三月即可將魏都大梁城牆浸泡塌落。

    王賁听完鄭國之言,頓時大喜,對著鄭國說道,匠人果然是治水高人,王賁即便是想到水淹大梁之計,可水淹大梁數月成效不大,今日若非匠人指點,再是用水也是枉然。匠人為王賁獻計獻策,王賁要重賞匠人,還請笑納。

    鄭國听完王賁之言,不屑地說道,此乃老朽最後一次幫秦國做事,還望將軍今後再勿有脅迫老朽家人之舉。

    王賁也知自己手段有些難以啟齒,听完鄭國之言,也是一臉羞臊,自己一個所謂的長勝將軍,竟然會為了求鄭國相助,對其家人采用收買脅迫之事,傳言出去屬實有些丟人現眼。王賁見鄭國這般言說,也再不多做解釋,只得略帶些羞愧說道,王賁,用如此手段想請匠人,屬實是萬般無奈之舉,還請匠人見諒。匠人此去再無多慮,王賁在此立誓,今後秦國對匠人再不相擾。

    鄭國听完王賁之言,向其拱手一揖後,一言不發,也不多做停留,就轉身不辭而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王嬴政第一次出巡,一路上翻山越水盡興游玩,可日常政務還得處理。可出巡隨從之中,識文斷字卻為數不多,像趙高這樣精通秦律,書法精美的近侍更是少之又少。

    秦王嬴政處理政務,必須要有書寫詔命軍令,趙高精通秦律,書法精美,很快成為了秦王嬴政書寫詔書軍令的不二人選。

    可不知何故,趙高中車府令的官職確未有變動,按秦王身邊負責編寫詔書軍令的都是常隨,品級也都是高于中車府令。

    趙高心有疑惑,可他怎敢向秦王嬴政提議,心想秦王許是要考驗磨練自己。畢竟,秦王身邊不缺飽學之士。

    趙高能被秦王委以編寫詔書軍令之職,心里已是樂開了花,也就不計較品級之事了。

    別看趙高品級未動,這為秦王編寫詔書軍令掌印施印之後,朝中大夫士卿見了趙高會拱手作揖,以禮待之。之前最多也就是點頭示意,一笑而過。

    自趙高接近秦王之後,秦王嬴政衣食住行也連帶交于他,一來是趙高辦事仔細,秦王嬴政的喜好很快便熟記于心。二來趙高在身邊服侍,公務私事隨手就能處理,很是方便。三來趙高學識雖算不得淵博,可比在秦王嬴政身邊長史不相上下。

    再加上趙高一直暗暗揣摩秦王嬴政公子扶甦胡亥,以及丞相李斯將軍蒙毅這些個重臣的日常言行,一張口就言語中的,很是讓秦王嬴政認可。

    慢慢的趙高發現,王命也有可與不可,一字之別,天上地下。如有心偏頗,將大王口傳之意,寫進詔書軍令時,措辭略加變改,其意便有可為不可為之分。

    喜歡強弓勁弩請大家收藏︰()強弓勁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強弓勁弩》,方便以後閱讀強弓勁弩第66章 王賁水淹魏都大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強弓勁弩第66章 王賁水淹魏都大梁並對強弓勁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