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不落人下定決心要打布爾戰爭的理由主要有三條︰
第一,眼下他們的海軍遭到慘敗,各國都在蠢蠢欲動,如果不能馬上拿出強硬的反擊的話,他們的殖民地極有可能會遭到瓜分。
第二,皇家海軍遭到慘敗之後,天朝入侵天竺已成定局,而失去了援軍的天竺絕對不可能守得住。
天竺對日不落帝國至關重要,如果不找點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的話,民眾們的注意力就會一直被天竺那邊的壞消息所吸引,這對于日不落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支原本準備支援天竺的英軍陸軍,在海戰失敗之後,有一部分撤回到了南菲,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好歹也有上萬人,再加上英軍在南菲原本駐守的軍隊和當地招募的僕從軍,他們至少可以組織起一支人數超過5萬的軍隊出來。
布爾人的總人口也不過才20萬,青壯年的人數估計也就5萬出頭。
布爾人沒有國家,沒有工廠,不能自己生產武器裝備,雖然之前的那次偷襲獲得了勝利,但是那是英軍疏忽大意,給了對方可乘之機。
一旦正規戰爭打響的話,雙方比拼國力和軍事實力,布爾人將沒有任何勝算。
所以,日不落人覺得,依靠這支軍隊,他們足以橫掃布爾人,輕輕松松就能將對方消滅掉!
因此,日不落人信心十足的選擇了開戰。
1月13日,英軍的先頭部隊開始開進布爾人的定居點,準備執行對布爾人的清理工作。
因為這場戰爭的目的是要殺雞禁猴,所以日不落人對布爾人所采取的政策是三光政策︰
殺死一切見到的布爾人,燒毀一切見到的村莊和農田,搶走一切看到的財產!
他們要用這種殘忍的方式,給全世界樹立一個規矩︰不要輕易挑釁日不落人!
日不落人的計劃很好,只是對面的布爾人卻並未配合他們。
當他們抵達布爾人的居住區的時候,布爾人早已撤離,不僅撤離了定居點,甚至還主動的燒毀了自己的農田和房舍,根本沒有給日不落人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這是典型的堅壁清野,是一種對付入侵者的抵抗手段。
英軍這邊雖然覺得有點吃驚,吃驚于對方的決絕態度。
畢竟被燒毀的又不是他們的房屋,被破壞的也不是他們的田地,所以對于英軍而言,他們沒有任何的損失。
反倒是布爾人這邊卻損失慘重,沒有了這些房屋,他們將無家可歸,沒有了這些農田,他們的糧食產量會急劇下降,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到時候甚至都不需要英軍出手,他們自己就已經餓死了!
所以英軍這邊不僅沒有擔心,反而開始幸災樂禍了起來。
“哼,布爾人選擇堅壁清野,燒毀自己的房屋,破壞自己的農田,這說明他們心中畏懼我們,害怕我們,覺得無法戰勝我們,否則的話他們又何必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做出這樣不利于自己的選擇呢?”
英軍的想法也不能說錯,畢竟堅壁清野這種選擇從根本上就是弱勢的一方面對強勢的一方,迫不得已做出的選擇,即便是最終戰輸成功了,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那種。
“說的沒錯,看來這場戰爭很快就將結束了,這群布爾人,根本就算不上是一支叛軍,他們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一連一個星期,英軍都沒有遭遇到布爾人的抵抗。
而他們也順利的向前推進了兩百多公里的距離,將布爾人的定居點幾乎佔領了一半了!
布爾人的退讓,加上一路上的高歌猛進,讓英軍心中產生了輕敵的想法,他們覺得自己勝券在握了!
只是,英軍想不到,就在他們輕敵大意的時候。
布爾人趁夜對他們發起了突襲!
布爾人很聰明,沒有選擇進攻英軍的主力部隊,而是盯上了對方負責運輸物資的後勤部隊。
因為英軍的戰線拖的很長,所以他們的軍隊跟後方的後勤部隊有點脫節。
如果他們面對的是一支正規軍隊,比如說像法軍或者是德軍這樣的部隊的話,他們或許會考慮保護自己的後勤補給線。
但是因為面對的是布爾人,而且布爾人從開戰到現在,給他們的感覺都是懦弱膽小,不敢正面跟他們交戰的形象,所以英軍壓根就沒有想過對方敢主動出擊,前來偷襲他們。
所以,英軍的後勤部隊兵力極少,被布爾人偷襲之後,立刻就被打的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
當前線的英軍得到消息,急急忙忙趕回來支援的時候,戰斗早已結束。
後方運輸給前線英軍的大批物資,比如說糧食,武器彈藥、被服和生活物品等物資,全部便宜了布爾人,被布爾人搶走了,戰場上剩下的,只剩下橫七豎八,遍地都是的英軍士兵的尸體,除此之外,空無一物!
而得到了英軍物資補充之後,布爾人的實力進一步提高,他們換上了更好的武器,得到了更充足的彈藥,甚至還繳獲了大量的火炮和機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使得他們隨後的偷襲行動變得更加順利,也更加有威脅性。
在隨後的一個月內,英軍被布爾人的游擊戰術打的暈頭轉向,幾乎沒有招架之力!
開戰之初,日不落人幻想的是一場勢如破竹的大勝。
結果開戰之後,情況跟他們想的完全不同。。
坐擁十萬大軍,紙面實力要比布爾人強了不知道多少倍的英軍,在布爾戰爭中的表現簡直可以用一塌糊涂來形容。
他們急于尋找對方的主力決戰,可是布爾人根本不給對方機會~。
英軍往前推進,布爾人就往後撤退,然後不斷的派遣游擊隊去騷擾和襲擊英軍那漫長的後勤補給線。
而英軍追擊的越深,他們的後勤補給線暴露的就越多,遭到襲擊的概率也就越大。
這個時候,日不落人才終于意識到,布爾人一開始的堅壁清野對他們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
若是布爾人沒有執行堅壁清野的話,那麼英軍至少可以從布爾人這里搶奪糧食和其他補給物資,只需要從後方運送武器彈藥過來就行,不需要像現在這樣,背上這麼沉重的後勤負擔。
但是因為布爾人的主動撤退和堅壁清野,英軍在佔領區什麼都得不到。
他們向前推進的越遠,佔領布爾人的地盤越多,後勤補給就越發的困難。
再加上布爾人對于本地的地形非常熟悉,他們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可以神出鬼沒的去襲擊英軍的後勤部隊,導致英軍的後勤物資的運輸非常不順利。
前線的大軍打著打著就面臨缺糧少彈的窘境,被迫停下來甚至是撤退,沒辦法繼續往前推進。
明明布爾人的地盤已經快要被全部佔領了,可是他們就是推不動,繼續往前推進的話,英軍自己都能把自己給活活餓死。
但是日不落方面又不能容忍英軍撤退,他們接受不了一場失敗的戰爭,尤其是面對布爾人這個連國家都沒有,只是一群拿著簡陋武器,憑借著一腔熱血與他們對抗的族群,要是輸給布爾人的話,那日不落別說是挽回顏面了,他們的臉面就徹底丟光了!
結果,前進不得,後退不能,英軍的處境極為尷尬,每天都在被布爾人持續消耗,卻沒有任何辦法。
最終,在切斷了補給線,彈盡糧絕,且傷亡慘重之後,這支英軍選擇向布爾人投降。
此戰持續了大約一個半月,英軍傷亡了3000余人,被俘虜了6000多人,只有大約1000人逃回了開普敦。
而反觀他們的對手,布爾人的傷亡極小,只陣亡了不到200人,受傷的人數不到300人,以總計500人的傷亡,取得了殲敵9000的輝煌勝利。
第一次布爾戰爭,以英軍的慘敗告終。
而這場戰爭英軍慘敗的消息傳回歐洲之後,立刻造成了整個歐洲的轟動!
甚至,這一次各國受到的震撼,比之前英軍海軍全軍覆沒更大!
之前英軍在海戰中敗給天朝海軍,各國雖然覺得很震驚,但是考慮到天朝的國力強大,海軍的實力也很強勁。
西方聯軍曾經在虎門海戰中就敗給過漢軍,所以再敗一次似乎也沒什麼奇怪的。
畢竟他們的對手是天朝,隨著天朝的迅速崛起,加上漢軍在各處戰場上高歌猛進,拳打日不落,腳踢毛熊,輕而易舉的就把歐洲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按在地上摩擦。
這讓歐洲人這幾年對天朝的印象是越來越深刻了,他們心中已經建立起了天朝非常強大這個概念了。
所以英軍敗給天朝的海軍,雖然令人震驚,卻並不是不能理解。
可是,英軍敗給布爾人這樣一群連國家都沒有,還停留在部族時代的族群,這就實在是讓他們無法理解了。
布爾人總共才20萬人,扣除婦孺老弱,滿打滿算也不過才4萬人的兵力,而英軍在南菲的兵力超過十萬。
再加上雙方的武器裝備差距極大,英軍有本土的武器供應,有機槍大炮和最新式的步槍。
而布爾人什麼都沒有,據說武器還是最老舊的獵槍。
怎麼看他們都不可能輸這樣一群連正規軍都沒有的土著啊?
結果英軍卻輸了,而且輸得極慘,一萬大軍近乎于全滅,被殲滅了超過9000人!
這讓歐洲各國都大跌眼鏡!
各國心中都忍不住在思考︰到底是日不落人變弱了?
還是布爾人太強了?
只是,布爾人的客觀條件在哪來擺著在,怎麼看都不像是很強大的樣子,否則的話他們也不至于被英軍的殖民者一點點的從自己的居住地驅趕到北方那塊靠近山區的地盤了。
所以,絕對不是布爾人太強了,而是英軍變弱了!
得出這一結論之後,歐洲各國欣喜不已。
日不落人的海軍被天朝滅了,陸軍又衰弱到了這種程度,連剿滅一群武器簡陋,沒有正規軍的布爾人都做不到,那豈不是說,他們的機會來了?
一時間,歐洲各國的心思都開始活泛起來了。
那些跟日不落有仇的,被日不落人搶了生意,搶了殖民地,被他們欺負過的國家,紛紛開始摩拳擦掌,準備找機會找日不落人的麻煩了!
如果說天朝跟日不落的戰爭,導致了日不落帝國根基的動搖的話,那麼這場布爾戰爭,則徹底的踹倒了日不落帝國這棟破房子,讓所有人都意識到︰
日不落帝國,已經完蛋了!
喜歡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請大家收藏︰()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