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們能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那麼拖到天朝參加戰爭,他們就贏定了!
在俾斯麥的游說之下,奧匈帝國的皇帝動心了!
他接受了第二帝國的邀請,宣布參加戰爭,並且一口氣派遣了五十萬大軍支援德軍。
奧匈帝國的參戰,讓原本一邊倒的局勢一下子變得膠灼了起來。
有了奧匈帝國的50萬大軍的支援,德軍不僅穩住了防線,甚至還趁著協約國這邊舉棋不定,不敢深入推進的機會,趁機發起了反攻,將立足不穩的敵人擊退了很大一段距離,奪回了不少的國土。
不過,協約國這邊畢竟也不是吃素的。
奧匈帝國的參戰對他們造成的震動並未持續太久,在弄清楚了情況之後,他們馬上又發起了進攻,試圖一鼓作氣,將漢斯滅掉,然後再騰出手去收拾奧匈帝國所。
在戰場的西側,此時雙方的兵力對比為120萬︰100萬!
南側的兵力對比為30萬︰20萬!
協約國的兵力規模比開戰之初多了30萬,達到了150萬之多。
而漢斯這邊的兵力也多了20萬,達到了120萬。
不過在初期的戰斗中,德軍被擊潰和俘虜的部隊有不少,這導致他們損失了接近十萬的兵力,否則的話,現在雙方的兵力對比差距應該更小才對。
在西線戰場上擁有兵力優勢的協約國大軍,將兵力集中在三個地區,分別是風車國和比利師國一側的低地國家。
高盧東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一帶以及高盧北部的萊茵地區一帶!
此時,由于第一階段的攻勢非常順利,此時第二帝國在萊茵河以西的那些土地,幾乎已經全部被協約國的軍隊佔領了。
而萊茵防線,則成為了同盟國此時最關鍵的一道防線,如果這里淪陷的話,那漢斯只怕是大勢已去了!
原本的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爆發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是馬恩河戰役。
那一場戰役中雙方集結了超過250萬大軍,圍繞著馬恩河防線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在短短一個星期的戰斗中,雙方一共付出了超過50萬人的慘烈傷亡,堪稱是馬恩河絞肉機!
這場戰役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戰爭可怕,也是協約國和同盟國走向衰弱的標志!
而這個時代,因為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提前了50年,此時人類的科技和工業實力還沒有提升到歷史上那麼可怕的程度。
所以雙方能動員的軍隊規模不如歷史上一戰時期那麼多,雙方裝備的火炮、機槍和步槍的性能也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不小的差距。。
不過,即便如此,圍繞著萊茵河防線的戰斗,雙方卻依舊集結了超過200萬大軍。
這也使得這場戰役的規模刷新了世界歷史的記錄,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參戰軍隊最多的戰役。
如此大規模的會戰,吸引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眼球,大家都在屏氣凝神的關注著這場戰斗的結果。
因為它的結局,極有可能決定歐洲未來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未來格局!
跟歷史上的馬恩河戰役不同,那一場戰役中德軍擁有優勢兵力,且擁有主動權,是他們發起進攻,高盧和日不落方面被動防守。
但是這一時空,漢斯這邊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戰斗準備,協約國那邊就已經開戰了,這導致第二帝國在開戰初期陷入了不利的處境之中。
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被動防守,戰爭的主動權完全落入了協約國之手。
而協約國方面,在听說了奧匈帝國參戰的消息之後,他們的心中也十分的擔憂。
奧匈帝國的加入極有可能會破壞他們迅速擊敗漢斯的計劃,畢竟有了奧匈帝國提供的援軍,漢斯的防御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之前那些被打的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防線,此時也因為得到了援軍,所以被填補上了漏洞!
這讓協約國方面無法像之前那樣長驅直入了,他們必須要在正面戰場上擊潰德軍的主力部隊,並且最好能吃掉對方的一到兩個軍團,這樣的話才能繼續向漢斯的內陸挺進,直到兵臨柏霖城下,逼迫漢斯投降為止!
所以眼下趁著奧匈帝國的軍隊還沒完全就位,他們必須要速戰速決,盡快突破德軍的萊茵防線,度過萊茵河。
否則的話,等到德軍的兵力增強了之後,萊茵防線將會變得更加固若金湯,他們要突破對方的防線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為此,協約國方面決定分頭出擊,一部分軍隊執行佯攻,策動敵軍,讓敵軍被迷惑之後分兵,從而露出其他地方的空擋,讓他們有機會集中力量從這里進行突破,繼而徹底的摧毀敵軍的整條防線。
而擔任佯攻任務的,就是高盧的部隊。
高盧人集中了25萬大軍從斯特拉斯堡出發,準備朝著漢斯的西南部地區進軍。
漢斯的西南部地區諸如黑森林、符騰堡和巴伐利亞等地,都是之前才剛剛被漢斯並入第二帝國之內的王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些地區的人對于普魯士人的認同不會太高,因此如果他們攻佔這里,然後再許以重利的話,是有機會策反這里的那些小國,讓他們臨陣倒戈,加入到協約國的陣營,幫助他們一起對付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的!
而且這里本來也是德軍的防御薄弱之處,駐守在這里的軍隊並不是普魯士的嫡系部隊,大部分都是從符騰堡等加盟國征召和調派的部隊,他們的戰斗力不如德軍,而且極有可能會在戰爭中明哲保身,不願意拼命。
原因很簡單,他們手中的這些軍隊,是幫助他們保住自己半獨立地位和確保自身利益的基礎,如果這些部隊打光了的話,那他們就無力阻擋普魯士的滲透和控制,到時候他們的利益就無法保證,甚至連王國都要被改成州了!
所以,協約國從這里出兵的策略非常高明,這里的確是第二帝國防線上比較薄弱的地方,他們從這里發起進攻第二帝國會非常被動,所以極有可能會把進攻這里的法軍當成協約國的主力部隊,繼而調動大軍來應對他們。
而一旦德軍方面有了明確的軍事調動的話,協約國方面馬上會圖窮匕見,從另外一個距離西南部地區非常遙遠的地方發起進攻,讓德軍首尾不能相顧,從而一舉撕開對方的防線!
這個地方就是漢斯的西北部沿海地區!
相較于漢斯的孱弱海軍而言,無論是日不落帝國的皇家海軍,還是高盧人的海軍,都能壓制住他們,從而牢牢的將制海權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擁有了制海權之後,協約國的軍隊就能從漢斯的西北沿海地區的任何一處海灘發起進攻,擁有海軍的配合,再配合地面上的部隊從側翼發起進攻,他們能撕碎德軍的防線,並且從北邊形成一個龐大的攻擊集群,以泰山壓頂之勢,朝著漢斯的腹地席卷而去!
而且這里距離西南部地區非常遠,足足有七八百公里,一旦德軍被調動到了西南部地區的話,那麼他們在短時間之內將很難回援西北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協約國的軍隊長驅直入!
法軍的進攻立刻引起了漢斯的警惕,斯特拉斯堡的位置實在是太關鍵了,對于第二帝國而言,這個地方就像是一顆釘子一樣,嵌入了他們的國境線內。
因此從這里出發的法軍,攻擊範圍非常大,對他們的威脅遠比其他地方大得多!
而且正如同協約國所料的那樣,第二帝國的西南部地區新附不久,當地的幾個王國未必會跟中央政府一條心,因此法軍進攻這里對他們而言還是挺致命的!
于是,威廉一世幾乎立刻就想要調派部隊去這里增援了。
“陛下不可!”
但是
關鍵時刻,德軍的總參謀長老毛奇制止了他!。
“為何不可?老參謀長有什麼建議嗎?”
威廉一世疑惑的問道。
現在前線的軍情可謂是十萬火急,他們必須要立刻派~兵去增援才行。
所以他想不通,為何老毛奇要出手阻止他這麼做。
“陛下,老臣認為,敵軍從這里進攻未必是真正的主攻方向,極有可能是佯攻,目的就是分散我們的兵力,為其他方向的進攻創造條件!”
老毛奇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將,參加過多場戰爭的他,對于戰爭的經驗極為豐富,僅僅從目前所掌握到的有限的情報中,就大致的推測出了協約國的意圖。
作為第二帝國的首任總參謀長,老毛奇可比他的佷子小毛奇要稱職多了。
前者能帶著帝國的軍隊接連不斷的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堪稱是帶著第二帝國成立的三駕馬車之一。
而後者在第二帝國如日中天,國力稱霸歐洲的時候,卻親手帶著第二帝國走向深淵,最終覆滅。
兩者之間的差距之大,實在是難以想象。
“哦?何以見得?”
威廉一世沒有老毛奇那麼豐富的經驗,所以他並未能判斷出這是敵人的佯攻。
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于老毛奇的話,他有些不太相信。
喜歡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請大家收藏︰()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