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火炮有很多都是從天朝進口的,即便是自己生產的也是按照從天朝那邊引進的技術仿造的。
這種火炮的性能要比俄軍的老舊火炮先進不少,而且德軍的炮兵在之前的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中都進行了實戰檢驗,他們的戰斗經驗更加豐富,技能更加嫻熟,再加上有用不完的彈藥。
于是,在炮戰中,俄軍的炮兵很快就被壓制住了,並且隨著炮戰的持續,越來越多的俄軍火炮因為缺少彈藥而不得不啞火。
見到此狀,德軍馬上判斷出,發起地面總攻的時機到了!
5月5日,德軍在炮火的掩護之下,對華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德軍以第一軍團的三個軍為主力,從華莎的西北側,正西側和西南側三個方向對守城的俄軍發起了猛攻。
戰斗從一開始就極為激烈,雙方圍繞著一處處陣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德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之下,攻下了俄軍的陣地,可是沒等他們高興多久,俄軍士兵就高喊著‘烏拉沖了上來,又把他們趕了回去。
惱羞成怒的德軍下一次派遣更多的人殺回來,再將陣地奪回來,到了晚上,俄軍組織夜襲,又把陣地給奪回去了......。
這樣的事情在整個戰場上隨時上演著,往往一處陣地要反復易手十幾次,直到一方耗盡了鮮血,承受不起這樣的消耗,主動放棄為止。
而如此激烈的爭奪,導致雙方的傷亡數字都迅速的攀升著。
僅僅是五月五號這一天,德軍的傷亡就接近了一萬兩千人,而俄軍那邊的傷亡也不小,超過了一萬五千人!
如此慘烈的傷亡,震驚了雙方的指揮官,也震驚了全世界!
僅僅是一天,戰場上就多出來了近兩萬具尸體,要是照這個節奏打下去,等到華莎戰役結束的話,雙方的傷亡豈不是要超過十萬甚至是二十萬?
這種可怕而又迅速的大規模傷亡,在歐洲戰爭的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考慮到這場戰役還沒結束,等到它最終結束的時候,極有可能就會創造新的歷史記錄!
不過,一些國家的軍事觀察員們發現,原本處于防守一方的俄軍,憑借著地形的優勢他們的傷亡應該要比德軍小才對。
但是為何他們的傷亡反而要比德軍多呢?
這些人分析了一通之後,普遍都將這個原因歸結到德軍擁有炮火的優勢上面,而忽視了其他因素。
其實,造成這一主要原因,是德軍裝備的機槍!
這些機槍在戰斗中為他們提供了極為強大的攔截火力。
一開始的時候德軍還沒有將機槍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但是在反復爭奪同一處陣地好幾次之後,德軍這才開始重視起防御工作。
而在進攻戰中表現欠佳的機槍,在防守戰中的威力卻極為強大!
往往德軍在一處陣地上架上一挺機槍,就能輕易的封鎖俄軍的進攻路線。
俄軍要從德軍的手中奪回這些陣地的話,就必須要扛著德軍機槍的掃射,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殺到陣地上。
可如此一來的話,他們在進攻路上的傷亡就非常巨大,等到他們殺到了德軍的跟前,就已經成了強弩之末了。
這種狀態下,他們想要從德軍的手中搶回陣地,顯然是做不到的!
而德軍方面,在意識到了機槍的重要作用之後,他們馬上改變了策略。
他們在派兵奪下了俄軍手中的陣地之後,會立刻將大量的機槍送往前線,以這些機槍為核心重新構築陣地。
這樣一來,一旦俄軍發起反撲的話,德軍就可以憑借著陣地上的機槍對敵軍進行密集的掃射,給俄軍制造大量的傷亡!
而在進攻中承受了巨大傷亡的俄軍,不僅會出現大量的減員,而且攻擊力也會飛速下降。
而攻擊力下降的結果就是,他們無法從德軍的手中奪回他們丟掉的陣地了!
如此一來,德軍總算是解決了一處陣地要反復爭奪好幾次的窘境。
他們終于可以迅速的往前推進了!
在見識到了機槍的好處,而且在戰斗中損壞了不少機槍之後,德軍迫切的希望能從天朝進口更多的機槍。
而且,之前天朝買給他們的機槍在歐洲這邊已經沒有技術優勢了。
高盧人和日不落人都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裝備機槍了,眼下隨著華莎戰役中德軍的機槍大顯神威,協約國那邊一定會抓緊時間研制和生產自己的機槍,而且還可能會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感受到了這種軍備競賽的壓力,德軍希望能從天朝那邊獲得更加先進的機槍!
因為這一場戰爭是滅國之戰,所以價格方面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畢竟第二帝國剛剛從高盧人手中獲得了6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有了這麼大一筆錢,他們在短時間之內根本不用為資金的事情而發愁了!
除了機槍之外,德軍還希望能從天朝這邊采購更多的火炮、更多的軍艦夫。
日不落和高盧極有可能會聯合起來進攻他們,考慮到日不落人擁有強大的海軍,所以德軍必須要增強自己的海軍實力,否則的話自己的海岸線恐怕會被對方任意登陸,那樣的話就太被動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順便,在向天朝采購軍火的時候,第二帝國還把之前約定好的那10億法郎的戰爭賠償一並支付給天朝。
這筆錢是當初他們結盟的時候,約定好了對高盧戰敗投降之後的戰爭賠款的分成。
天朝雖然沒有直接派兵去參加普法戰爭,但是在東邊牽制了毛熊,間接的給德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而且他們還出售了大量的先進武器給德軍,使得德軍的武器裝備大大領先于法軍,這是幫助德軍取得壓倒性勝利的關鍵因素。
因此,在兩國約定之中,戰爭結束之後,第二帝國要支付10億法郎的戰爭賠償給天朝。
換算成白銀的話,差不多相當于1.5億兩白銀了,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高盧人最大的失策,大概就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向漢斯支付了戰爭賠償吧?”
得到了第二帝國主動送過來的這一筆資金,林千羽笑著對身邊的洪仁 說道。
在天朝的中央銀行成立之後,通過發行新貨幣,回收市場上的舊貨幣,讓天朝的財政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天朝的財政赤字問題。
去年天朝的財政赤字雖然提高到了3.5億兩白銀,創造了新高。
但是相較于一年之前,對于這個數字,洪仁 卻並沒有表現的太過擔憂。。
原因在于,天朝去年的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了3億兩白銀,其中工業發展帶來的稅收和商業稅收增長很快。
按照去年的增長勢頭,今年國內的工廠提供的稅收將會超過8000萬兩白銀,商業稅收將會超過1.2億兩白銀。
這兩個加起來的話就有2億兩白銀的入賬,而傳統的稅收大頭農業稅收去年貢獻了1.5億兩白銀,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清廷巔峰時期的兩倍還多了!
由此可見,土地改革之後,去掉了地主階層這個吸血鬼之後,天朝的農業稅收潛力有多大。
這還沒算稅收大頭海關的關稅,隨著天朝內部逐漸安定下來,百姓們安居樂業,恢復生產,社會的經濟活動開始迅速的復甦。
這種情況下,天朝的對外貿易也在快速的增長著,而受此影響,海關的關稅也在迅速的增加著。
1867年的時候,天朝的海關關稅收入超過了3000萬兩白銀,今年這個數字預計會超過5000萬兩白銀。
所以全部加起來的話,今年天朝的稅收將會超過4億兩白銀!
稅收的快速增加,是洪仁 的底氣所在。
而除了傳統稅收之外,鑄幣稅和新貨幣的發行帶來的收入也相當可觀。
去年的貨幣發行之後,他們從市場上回收了超過3億兩白銀。
這些白銀質量參差不齊,含銀量普遍都不高,所以在新貨幣發行之後,持有這些白銀的人都非常樂意將手中的這些成色不足的白銀跟政府發行的成色很足,含銀量極高的銀幣兌換!
當然了,這種兌換是要按照對方提供白銀的含銀量來估算價值然後進行兌換的。
不過央行這邊為了盡快的回收市場上流通的白銀,所以並沒有那麼計較,給那些前來兌換的人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讓利。
這使得那些嘗到了甜頭的人幾乎毫無保留的將家中囤積的白銀全部都拿來交換,于是,民間的大量白銀都開始流入央行的手中。
而央行得到這些白銀之後,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將白銀制成銀幣的同時,還發行了三倍面值的紙幣。
如此一來,在白銀的總量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市面上的貨幣流通量增加了三倍,等于是憑空變出了9億的資金出來!
喜歡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請大家收藏︰()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