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日不落人想要入侵天朝的時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天竺。
天竺人的表現給了日不落一個假象,竟然有好幾億人的天竺這麼容易就被征服了。
那人口同樣很多,而且也位于亞洲地區的天朝,是不是也能這麼輕易就被征服呢?
日不落人佔領天竺,不僅獲得了數億人的廣大市場,而且還得到了兩億多免費的勞動力替他們打工,給日不落人生產各種東西,包括生絲、棉花、紅糖、茶葉等。
日不落人在天竺推廣種植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具有極大的經濟效益,可以為日不落提供很高收益的農產品。
至于糧食這種收益低的東西,他們都不屑于種植,而也正是因為大量的耕地都用來種植經濟作物,使得天竺的糧食產量減產嚴重,一旦到了災年的話,就必定會發生饑荒。
一個有著數億人口的國家,發生饑荒的話,那就不止是死幾個人的問題了。
搞不好那就是死亡數十萬甚至是數百萬人的大饑荒了!
原本歷史上,在年這兩年時間內,天竺國內爆發的饑荒就足足餓死了600萬以上的人口。
而且這個數字還是日不落人估算出來的,因為死的人太多,加上日不落人並沒有太當一回事,所以壓根就沒有好好的統計過。
最惡心的是,在天竺發生大饑荒的年份,日不落人居然還在加大力度出口天竺的糧食,絲毫不管這些遭受饑荒威脅,掙扎在生死線邊緣的天竺人的死活。
殖民者對殖民地的剝削和壓榨的血淚史,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他們像是征服天竺一樣,成功的征服了天朝的話,那麼天朝人的下場絕對不會比天竺人好多少。
不過還好,天朝不是天竺,天朝人自古以來就尚武,他們可不是那群面對外敵入侵就躺平等死的奇葩民族。
因此日不落人的企圖並未得逞,在受到激烈抵抗之後,被迫放棄了滅掉天朝的打算,改為通商貿易等經濟殖民手段來謀取利益。
對于此時的日不落人而言,天竺人武力度低,不崇尚武力的優點在此時卻變成了缺點。
天竺人既然不尚武的話,那麼把他們征召加入軍隊似乎也沒太大作用。
這群家伙到了戰場上怕不是會轉頭就逃,就算不逃跑,八成也是直接投降,指望他們拼死作戰多半是不可能的。
因此,從天竺人中間征召軍隊是不太現實的!
“天竺人不行的話,那就從北邊的廓爾喀和錫克人中征召士兵,這兩個族群算是比較尚武,其中廓爾喀人是非常優秀的山地步兵,他們非常適合充當雇佣軍!”
對南亞比較了解的大臣們給出了建議,那就是征召北邊的錫克人和廓爾喀人。
這兩個族群不是天竺人,他們之前在抵抗日不落的入侵的時候表現的十分出色,給日不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此時想起合適的兵源的時候,日不落人馬上想到了他們!
在天朝的巨大軍事威脅面前,日不落人很快就開始行動了起來。
日不落人一邊用大量的船只朝著南亞運送武器裝備,一邊抓緊時間在天竺征召錫克人和廓爾喀人。。
對于這兩個部族的青壯年而言,能加入日不落的軍隊,吃上日不落人的皇糧,對他們而言是一份挺不錯的工作。
畢竟英軍的軍費挺高的,士兵的工資很不錯,就算是雇佣軍,工資水平也遠超當地的普通民眾。
而且軍人的社會地位比較高,以後說不定還能加入日不落的國籍,搬遷到日不落本土去定居。
所以對于這兩個民族的人們而言,日不落人的征兵吸引力很足。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日不落人就招募到了10萬錫克人和5萬廓爾喀人。
日不落人大喜過望,一邊將最好的武器給予這兩支軍隊,一邊從本土派遣專業的教官過來訓練和統領他們。
算上日不落在南亞原本的駐軍,等到這支軍隊訓練完成的話,他們在南亞的可戰之兵的數量會提高到20萬人以上!
這樣一支軍隊,足以確保南亞的安全了!
甚至,等到將來從南亞募集到了更多的軍隊的話,他們甚至可以考慮向北邊天朝那邊進行擴張,爭取將天朝那邊的高原打下來。
這樣一來的話,日不落在南亞的殖民地就擁有了一個絕佳的保護屏障。
憑借著藏青高原的保護,他們不用擔心受到天朝軍隊居高臨下的入侵。
甚至,等到他們控制了這里,還可以反過頭來利用己方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對天朝的腹地發起進攻。
天朝的首都長安距離藏青高原並不遠,從高原上居高難下發起攻擊的話,是有可能攻破天朝的首都的。
這一點在歷史上是有過先例的!
1100多年前,當時的大唐帝國就曾經因為安史之亂的緣故實力大減,結果引來了吐蕃人的入侵,吐蕃的軍隊從高原上居高臨下殺了下來,一路打到了長安城,將長安城內的財富洗劫一空,並且還在臨走時將數萬百姓擄走,帶回吐蕃充當他們的奴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果日不落人能佔領這片高原的話,未必沒有機會復制吐蕃人當年創造的奇跡!
所以,日不落人在南亞大舉擴軍,並不單單只是防守而已,他們其實也是在為將來的進攻做準備!
不過,在這些新軍完成訓練,具備作戰能力之前,日不落人必須要盡可能的跟天朝搞好關系,不能讓天朝人察覺到他們的真實意圖。
那樣的話,天朝極有可能在他們的新軍練成之前就提前發起進攻,打亂他們的計劃,顛覆他們在南亞的殖民統治。
因此,協約國成立之後,日不落人並未立刻挑起對天朝的戰爭。
相反,他們還在想方設法的安撫天朝的情緒,以免天朝對南亞動手。
與此同時,他們開始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第二帝國的身上!
相較于暫時惹不起的天朝而言,近在咫尺的第二帝國顯然是個軟柿子,進攻他們不會對日不落的核心利益造成任何的損失。
而且,協約國的主要盟國都在歐洲這邊,相較于遠渡重洋去進攻遠在天邊的天朝,進攻家門口的漢斯顯然更容易,也更能激發其他國家的興趣。
畢竟,擊敗漢斯之後,大家都能從中分到一杯羹,拿到切切實實的好處。
于是,從6月開始,日不落便持續不斷的朝著歐洲大陸增兵,在高盧和比荷盧三國境內集結了超過三十萬大軍,擺出了一副準備大軍進攻漢斯的架勢。
另外一邊,日不落人派出了五萬軍隊進入高盧,協助高盧軍隊對鐵塔城內的公社運動發起了最後的總攻。
為了確保他們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消滅掉鐵塔城公社運動,日不落人不僅讓高盧集結了十幾萬軍隊,而且還從南邊的板鴨那邊征召了十五萬軍隊。
如此一來,協約國用來對付鐵塔城公社運動的軍隊規模就已經超過了30萬人!
這種兵力強度,即便是面對一個中型國家也能將其滅國,更別說只佔領了鐵塔城及其周圍很少一部分地區的鐵塔城公社了!
從6月12日開始,協約國的軍隊對鐵塔城發起了總攻,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之下,協約國的軍隊將鐵塔城公社在城外的陣地一個接一個到底攻陷。
盡管鐵塔城公社的軍隊進行了拼死抵抗,卻依舊因為寡不敵眾被打的節節敗退。
6月17日,協約國的聯軍已經徹底包圍了鐵塔城,公社的軍隊規模從之前的7萬人下降到了五萬人,雙方的兵力對比高達1︰6!
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意味著除非發生奇跡,否則的話公社運動注定無法成功。
因此,鐵塔城公社運動內部發生了一定的分歧。
一部分人主張堅守不退,打算跟鐵塔城共存亡。
另外一部人人主張暫避鋒芒,放棄鐵塔城突出重圍,向第二帝國境內撤退。
普法戰爭之後,普軍佔領了高盧東邊的很多地區,在這里派遣了20多萬軍隊駐扎。
既然之前同盟國已經承認了鐵塔城公社是高盧的合法政權,那麼他們向第二帝國靠攏的話,極有可能會得到對方的庇護。
那樣的話,他們就能借助第二帝國的力量保全自己,繼續為解放整個高盧的偉大事業奮斗了!
正當公社內部的分歧擴大的時候,協約國的聯軍對鐵塔城發起了總攻。
6月22日,經過三天血戰,協約國軍隊佔領了鐵塔城接近60的城區,打死打傷超過三萬名公社士兵。
面對協約國的進攻,公社軍隊雖然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終究因為寡不敵眾,加上武器裝備不如對方的正規軍,導致戰斗失利。。
喜歡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請大家收藏︰()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