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

第173章 大量的銅礦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晚晚晚晴 本章︰第173章 大量的銅礦

    駐守在二條城內的幕府軍隊人數雖然不多,只有三千余人,但是這支軍隊是幕府麾下最精銳的一支兵馬。

    他們深知自己沒有任何退路,身為幕府麾下的精銳部隊,即便是他們向倒幕軍投降,對方也不會輕易的放過他們。

    而且,眼下的局勢還沒有到非要投降的地步。

    尤其是在他們得知,幕府將軍正在率領八萬大軍星夜兼程,朝著京都這邊趕來。

    只要他們多堅持一段時間的話,他們就能等到自己的援軍。

    “武士們,是時候拿出你們的勇氣,向將軍和天下人展示我們大家的決心了!”

    二條城的守將是德川慶喜的心腹,面對倒幕軍的猛烈進攻,他不懼槍炮,親臨一線,在自己的額頭上纏著必勝的的白布條,擺出了一副誓與二條城共存亡的架勢。

    受此鼓舞,城內的守軍士氣高漲,拼死打退了倒幕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雙方在城頭上反復廝殺,倒幕軍多次攻入了城頭,卻還是被殺了下去。

    惱羞成怒的高杉晉作下令對二條城的城牆進行猛烈炮擊,憑借著日不落人出售給他們的火炮,硬生生的將二條城的城牆轟塌了一道七八丈寬的口子!

    “勇士們,建功立業就在今日,隨我殺!”

    高杉晉作本身也是一名武藝高強的劍客,加之一心倒幕,誓要為倭國的強盛而獻身.0這樣的人,早已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而且他很清楚二條城戰役的意義,如果能拿下這里,那麼京都就唾手可得了。

    一旦他們拿下京都的話,那麼天煌就會落入他們的手中,這樣一來戰爭局勢就有可能逆轉,倭國就有救了!

    所以,此刻即便是自己帶頭沖鋒倒在了戰場上,只要能拿下二條城,那麼局面對他們依舊是有利的,自己死了就死了,倒幕派的那麼多仁人志士,一定會將自己未盡的遺願完成的!

    高杉晉作的帶頭沖鋒起到了巨大的效果,長州藩的武士們原本對高杉晉作沒什麼好感。

    因為高杉晉作並不是長州藩的藩主,他是鳩佔鵲巢,利用自己的心機和手腕架空了長州藩的當代家主毛利慶親,奪取了長州藩的軍政大權。

    這種情況下,高杉晉作在長州藩內部的聲譽其實並不算好,至少那些忠于毛利家族的武士們,對他談不上喜歡更談不上敬重。

    若不是這一次他們是奔著推翻幕府去的話,長州藩的這些武士們未必願意听從他的指揮,在他麾下作戰!

    這種情況下,高杉晉作身先士卒,帶頭沖鋒,沒有躲在武士們的身後貪生怕死。

    這讓武士們對他的印象改觀了不少,眼看著京都和天煌就在眼前,這群長州藩的武士們一個個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嗷嗷叫的跟著高杉晉作沖向了二條城。

    二條城內的守軍雖然在敵人的炮擊中被打的傷亡慘重,但是此時他們卻在被轟塌的城牆破口附近組成了一道人牆,佔據了斷壁殘垣的各個隘口,準備跟破城的敵人展開一場殊死搏斗。

    倒幕之戰,從一開始,就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了!

    而此時,距離戰場大約500公里的對馬島,一支從膠東出發的天朝艦隊,剛剛抵達這里。

    五千駐守在對馬島上的漢軍士兵,在主將聶士成的帶領之下,登上了艦隊的運兵船,朝著倭國本土駛去了!

    5月12日,漢軍在大田登陸,登陸上岸之後,五千漢軍在艦隊的炮火掩護之下,對駐守石見銀山的倒幕軍進行了驅逐。

    石見銀山原本是幕府控制的直屬地,但是倒幕運動開始之後,長州藩出兵佔領了這里,將這里納入了倒幕新軍的控制之下。

    作為倭國最大的銀礦開采地,石見銀山的白銀對于任何一方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尤其是現在,倒幕軍和幕府正在爆發激戰,而戰爭是最燒錢的。

    招兵買馬要花錢,士兵的軍餉要花錢,從列強手中購買武器彈藥要花錢,作戰需要的糧草物資也需要花錢。

    總之,一旦戰火燃起的話,他們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沒有錢的話,這仗就打不下去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年產量達到100萬兩白銀的大銀礦,倒幕軍這邊沒有任何理由不去佔領。

    只是,在佔領了這里之後,因為他們還要繼續向東討伐幕府,所以倒幕軍並未留下太多10軍隊駐守石見銀山。

    加上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漢軍會突然從海上登陸,所以被漢軍打了個猝不及防。。

    戰斗只持續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迅速結束了。

    此戰漢軍的傷亡很小,只付出了16人陣亡,49人受傷的輕微代價。

    就取得了殲敵268人,俘虜380余人的戰績,雙方的傷亡比在1︰10左右。

    而且這還是建立在漢軍只是驅逐了對方,將對方從石將銀山這里趕走,並未痛下殺手窮追猛打。

    否則的話,駐扎在這里的一千多倒幕軍恐怕一個都別想活著離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驅逐了倒幕軍之後,漢軍並未追擊,而是停下來,開始就地修築工事,依托石見銀山修建了三道堅固的防線。

    如果倒幕軍不甘心石見銀山被奪走,率軍來攻擊他們的話,漢軍將依托這些防線跟對方交戰。

    如果倒幕軍自認倒霉,不派兵來報復的話,那這支軍隊就會成為漢軍在釘在倭國本土的一顆釘子,持續不斷的從後方威脅到倒幕軍。

    讓他們不敢全力以赴的去進攻幕府,必須要留下一部分軍隊看住漢軍,否則的話,漢軍一個不小心,就容易直搗黃龍,把他們空虛的老巢給端了。

    這樣的後果倒幕軍顯然是承受不了的,所以漢軍這邊推測,倒幕軍一定會嘗試來進攻一下,或者是使用外交渠道向天朝發起抗議。

    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無論對方選擇直接開戰,還是通過外交渠道抗議,對于漢軍而言都沒什麼影響。

    他們在修築好了工事之後,便開始安安心心的對石見銀山開采了起來。

    石見銀山經過倭國幾百年的開采,這里的白銀開采出去的白銀足足有數億兩之多。

    歷史上,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的白銀和銅礦才被完全采光,然後被倭國正府徹底封山,停止開采了。

    如此算來的話,距離這座銀山的關停,大約還有65年的時間。

    不過到了後期,石見銀山的產量下降了不少,每年的產量已經很難穩定保持在100萬兩以上,更別說達到曾經200萬兩白銀的巔峰產量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幕府才同意將石見銀山的開采權交給天朝,並且一交就是十年。

    或許在他們看來,這里的年產量逐年下降,十年下來天朝未必能開采到1000萬兩白銀,所以這筆買賣對他們而言並不虧。

    但是,天朝這邊卻不是這麼想的!

    因為石見銀山這邊除了有白銀之外,還有大量的銅礦。

    而且,即便是後期產量下降,按照每年一百萬兩白銀一半來估算的話,這里至少還能開采3250萬兩白銀!

    考慮到這是一座銅礦伴生的銀礦,所以開采出這麼多白銀出來的同時,至少會獲得五倍以上的銅礦。

    而銅礦對于天朝而言也是一種非常緊缺的工業原材料,銅作為性價比最高的導電材料,這東西是電線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雖然白銀和黃金也可以導電,但是這兩種東西實在是太貴了,用這種東西做電線的話,顯然不太可能。

    因此,石見銀山的價值遠比幕府想象中的要大許多。

    而且跟倭國之前那種落後的開采辦法不同,天朝這邊開采之前會派遣地質專家前來勘探。

    在進行了詳細的勘探,弄清楚當地的銀礦和銅礦的礦脈分布之後,他們會從膠州的那些金礦地區征召大量熟練的礦工,將他們送到石見銀山來開采。

    軍方這邊也會組織爆破手,對礦石進行爆破,然後利用專業機械設備進行大規模集中化提煉。

    這種開采效率,可不是倭國曾經那種老式的,落後的開采能比的。

    所以,漢軍有把握在十年之內,將石見銀山徹底采光,一克白銀都不給倭國人留下!

    到時候,看到空無一物的石見銀山,倭國人只怕會傻眼的吧?

    漢軍登陸倭國本土,派兵進攻石見銀山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前線。

    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倒幕軍這邊大為驚恐。

    長州藩、薩摩藩、肥前藩和土佐番的四大藩主和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如何應對漢軍參戰的局面。

    “天朝人是什麼意思?居然趁著我們的主力在前面討伐幕府就對我們發起偷襲,還竊據了我們的銀山,他們這是想要跟整個倭國為敵嗎?”

    長州藩的人對這個消息最為惱火,畢竟石見銀山是他們打下來的,駐守在這里的軍隊也是長州藩的軍隊。

    漢軍打下這里之後,長州藩竹籃打水空歡喜一場不說,還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

    這讓他們對漢軍的行動大為不滿,叫囂著要派兵去討伐漢軍,將漢軍驅逐出去。

    “天朝逼迫幕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從幕府手中獲取了大量的好處和利益,所以他們派兵插手我國的戰爭,也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事情!”

    大保久利通冷靜的說道,作為倒幕派這邊對國際政治最熟悉的人之一,他很清楚西方列強們的利益訴求。

    喜歡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請大家收藏︰()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方便以後閱讀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第173章 大量的銅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第173章 大量的銅礦並對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