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總兵府。
楊一清的壓力很大,弘治皇帝給予他了最充足的支持,非但沒有追究其罪責,還給西北戰場調送來了足夠的錢糧輜重。
越是如此,越讓楊一清肩膀感受如泰山壓頂般的壓力,一旦唐寅那邊失利,楊一清就準備好以死謝罪了!
他在焦急的等待著唐寅那邊的戰報情況。
“大人,大人!”
一名親兵急促走來,臉上帶著興奮,對楊一清道︰“肅州,大勝!”
“唐寅全殲瓦剌部六千敵!”
大勝,前所未有之大勝!
楊一清如釋重負,長舒一口氣,高呼道︰“好!”
這次韃靼和瓦剌聯軍一同攻打大明北疆,現在瓦剌損失如此嚴重,一定不會再陪著韃靼人繼續攻打大明,韃靼軍要獨自面對九邊所有兵力,想要取勝難如登天,再不濟大明只要堅守九邊長城,韃靼絕對沒有入關的可能!
此一戰,提升了士氣,重創蒙古軍,唐寅居功至偉!
“讓唐寅將軍功全部報上來,本官要替他們請功!”
……
紫禁城也在等待北疆戰報,今天一早,朱厚煒洗漱完畢後便朝乾清宮而去。
先去了一趟翰林院,翰林院庶吉士王煥躬身拜謁蔚王,拱手道︰“蔚王殿下,弘治國史第一卷共三年已然修好。”
朱厚煒嗯了一聲,隨手翻閱看了一遍,到弘治二年白昂修黃河時,朱厚煒卻蹙眉道︰“弘治二年黃河決堤,分兩支決堤,一支潰于山東境內,一支潰于河南境內,還有流入南直黃邳縣南造成災厄。”
“為什麼沒修南直境內黃河水患?”
王煥忙不迭道︰“回殿下,此修史事是庶吉士嚴嵩負責,下官不知。”
朱厚煒深深盯了王煥一眼,道︰“這不是你的工作?”
王煥解釋道︰“下官工作繁忙,惟中較為清閑,于是主動幫下官修國朝第一卷史。”
朱厚煒噢了一聲,道︰“嚴嵩修史大意,工作疏忽,罰俸一月,汝等當引以為戒,此事通傳翰林院廣而告之。”
朱厚煒並未在翰林院多待,轉身便朝乾清宮走去。
“父皇,大哥,你們怎麼這麼高興?”
朱厚煒愣了一下,當即反應過來,道︰“北疆勝了?”
朱厚照喜滋滋的道︰“唐寅做個百戶真的屈才了!肅州大勝,唐寅全殲瓦剌六千敵,楊一清將戰報送到了兵部。”
“你瞧!”
朱厚照將捷報交給朱厚煒看,這是楊一清建議升唐寅以及替肅州將士請功的奏本。
朱厚煒也大為振奮。
這一次,不管文官怎麼找補,恐怕都找補不回來了,他們本以為送了自己人去西北,誰知楊一清壓根沒有和他們站在同一邊,不然楊一清不會為唐寅請如此大的軍功。
同時也證明了老爹用人的目光,楊一清果然沒有讓大明讓朝廷失望。
朱厚煒也收回了此前看輕楊一清的猜測,這是個可用之人!
弘治皇帝也輕松了不少,道︰“楊一清功過相抵,繼續統籌哈密。”
“唐寅論功升指揮使,朱暄、董杰作罪貶為百戶官,一俟參與肅州大戰的將士論功獎賞!”
朱厚照忙不迭道︰“我這便讓兵部上奏內閣。”
……
劉大夏怎麼也沒想到楊一清居然為唐寅請功,還有朱 董杰兩個廢物,他給予兩人如此大的支持,王越被下了,本以為他們能配合楊一清在西北立功,也好為他這個兵部尚書爭臉。
兩個不成氣候的東西,最後居然被唐寅取得大捷。
“應寧這究竟什麼意思?他明知唐寅是王越的學生……”
劉大夏不由開始懷疑楊一清的立場,楊一清為官這麼多年,這份請功書不可能不會寫,他完全可以壓著唐寅的軍功,就算寫自己運籌帷幄知人善任也好,兵部還能運轉給楊一清個首功,再不濟寫鎮守太監的首功也可以,為什麼會將唐寅報首功?
他們壓制了王越在西北的所有部署,不惜將唐寅貶為百戶,就是怕王越的勢力在西北做大,楊一清難道不明白這些事嗎?
他究竟怎麼想的?他想做西北第二個王越?
劉大夏心中狐疑,不過這次有西北主帥楊一清親自表功,他也不可能做文章,唐寅也要實打實升遷,兵部安排過去的人,也一定要被貶官!
……
翰林院。
嚴嵩氣憤的找到老翰林王煥,質問道︰“王大人!國朝史是你負責編修,為何要罰我俸祿?”
罰俸一月嚴嵩可以接受,但他氣憤的是自己的聲譽在翰林傳開,文官誰不在乎自己的名聲?現在全翰林院都知曉他嚴嵩犯了錯被懲,這是何等的羞辱!
王煥微笑道︰“惟中,國朝前三年史料是你負責修的啊,老夫也在蔚王那邊說了老夫請你代修,可蔚王不听這些,他只看結果。”
嚴嵩憤怒的道︰“當初下官修好,交給王大人,明明告知王大人要審核一遍,下官還有自己的事要做,難免精力不濟,未必不會犯錯,所以特地叮囑大人好好審核。”
“你就這麼交上去了?”
“退一步說,當初是下官看著諸位大人公務繁忙,這才想著幫大人分擔,大人便如此陷害于我?”
王煥安慰嚴嵩道︰“又不是什麼重大懲罰,不過一月之俸祿而已。”
“惟中,不要胡鬧了,若是本官將你今日之舉報于都察院,頂撞上司的罪就能令你在翰林待不下去。”
“可本官畢竟不會這麼做,就是因為你幫了本官,本官自然也要幫你的。”
嚴嵩瞬間冷靜下來,他沉思了許久,才拱手道︰“王大人,下官年輕沖動,剛才失言,大人勿要怪罪。”
王煥微笑道︰“不會的,好好去做事吧。”
“是!”
等嚴嵩離去,整個身軀都在微微顫抖,這是他入大明官場的第二年,也切實感受到以前在民間不同的地方!
他以真心待別人,可別人卻將他視為跳梁之小丑!
望著這名年輕的翰林院庶吉士,王煥淡淡一笑,這樣的年輕官吏,他見得太多了。
這群年輕人總以為只要埋頭多干事,就能升遷……如果官場真這樣簡單,那豈不人人都能成為閣老輔臣?
喜歡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