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第36章 王越致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大唐彥祖 本章︰第36章 王越致仕

    翌日一早的小朝會上,當內閣六部將政務匯報完畢後。

    李東陽便出列道︰“啟奏殿下,微臣昨夜回府深思,竊以為蔚王之撥款著實有提升的必要。”

    听聞此,戶部尚書韓文第一個用質疑的眼光乜了一眼李東陽。

    李東陽對戶部尚書投來的目光視而不見,繼續道︰“誠如太子殿下所言那樣,若給蔚王府增加撥款支出,也能讓諸親、郡王們知曉,若是他們能做出于社稷有功之事,朝廷也會嘉獎。”

    “不僅如此,此舉更能刺激到天下之人,如今科舉是第一要務,然科舉之後百姓再無出路,若是有些懂得奇技淫巧之人,也能發明出于國家有益的東西,朝廷也會嘉獎他們一筆不菲的獎勵,如此也能給天下人找到另外一條出路的同時,還能刺激大明的技術發展。”

    “以蔚王為例子,鼓勵天下人爭相做于社稷有功之事,是以臣認為給蔚王府多撥十萬兩銀子並無不妥。”

    內閣首輔既然都開始發話了,作為次輔的焦芳,本就是蔚王的狗腿子,哪能不跟上,于是他也出列道︰“啟奏殿下,臣附議。”

    此舉不僅賣給蔚王的面子,更是堅定的站在朱厚照一邊,也讓朱厚照知曉他焦芳的拳拳之心!

    兩名內閣首輔的分量還是很大的,作為大明最核心的決策層面中的決策層,內閣兩位首輔意見一致,其余五部自也沒有得罪蔚王的必要,于是也紛紛出列附和。

    韓文獨木難支,盡管如此大的巨額開銷會給戶部增加財政負擔,但也只能默默忍受了。

    李東陽……他一定和蔚王達成了某種默契,或者收到蔚王的恩惠,不然為什麼昨天他一句話不說,僅僅一夜態度就發生如此巨變?!

    韓文事後才知曉,原來正陽大街的臨街對子被人給對出來了,蔚王聰慧,不出意外,一定是蔚王在幫他,只有這種解釋才最符合邏輯!

    最後朱厚照下旨,自弘治二十年開始,每年給蔚王府撥款再增添十二萬兩銀子!

    吏部尚書馬文升出列,拱手道︰“啟奏殿下,臣收西北之報,節制三邊、關西七衛總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哈密總兵官王越,祈求致仕!”

    如今已是八十一歲高齡的王總兵,在西北完成了所有戰略部署,堅持到如此久,也算功德圓滿。

    邊防操勞,八十一歲高齡的老人也是該歇一歇了。

    一般臣僚祈求致仕,皇帝都會推辭再三,然後再不得已答應致仕請求,以表示對大明人才的挽留,但朱厚照卻沒這麼做,他知道王越在哈密一天,就多勞累一天。

    這個給國家戍邊十年的老人家,將哈密治理的井井有條,西北更是防守的鐵板一塊,他確實該歇一歇了。

    于是朱厚照當即答應。

    都察院左都御史閔出列,拱手道︰“啟奏太子殿下,王越于社稷有功,臣祈求都察院和吏部遣部院官親去哈密迎接王越歸來!”

    朱厚照滿口答應,便道︰“那就令馬尚書和閔御史你二人親去西北迎接王總兵歸來。”

    馬文升和閔拱手道︰“微臣遵旨!”

    朝會結束,馬文升回到吏部衙署,便調吏部左郎中、吏部主事等官隨同他一同前去西北。

    閔回到都察院,也挑選了曾巡查過西北的監察御史、巡撫御史協同他同去西北哈密。

    馬文升和閔仿佛都達成了某一種默契,這次去西北,看似去迎接王越歸來,給足了王越排場,但他們究竟如何想的,估計只有他們自己才知曉。

    王越致仕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個在大明西北運營了十年的老將,軍中不知培養了多少嫡系,誰又知曉他對西北是如何安排的?

    誰又知曉他即便退出西北軍事行列,又會不會繼續暗中操控大明的邊防事?

    從成化到弘治,數十年的軍旅生涯,王越戰功赫赫,可也就是因為此,才更讓大明的文官忌憚。

    雖然天家的人都很感激王越對大明做出的卓越貢獻,但文官們卻不得不防有可能的隱患。

    文官再拙劣,頂多也只是貪腐欺壓百姓,不會讓國家亡國,可武將一旦生亂,整個國家就會陷入存亡之際,誰敢掉以輕心?

    更何況還是一名戰功赫赫嫡系遍布的武將?!

    若不是弘治皇帝不顧反對保著王越,恐怕現在王越早就不在軍中了!

    本以為朱厚照執政,情況會好點,但朱厚照比他老爹更加欣賞王越,所以這八年時間,王越依舊屹立不倒!

    這次二部雖名義上去迎接王越歸來,但實際還是要暗中查一查西北邊防,看看王越究竟在西北做了什麼部署。

    馬文升和閔的心思,李東陽當然明白,為了防止朱厚照和朱厚煒後知後覺,他也需要配合馬文升和閔做點事。

    于是在馬文升和閔出發的同一時間,李東陽便上書祈求朱厚照調令蔚王殿下負責水力大紡車推廣之事。

    這樣才能讓蔚王分心,將注意力全部放在水力紡車上,無法去兼顧西北的情況,給馬文升和閔爭取時間。

    退一步說,水力紡車是朱厚煒發明出來的,沒有人會比朱厚煒更了解水力紡車的運轉原理,他負責紡車推廣販賣民間商人之事在合適不過。

    朱厚照不疑有他,于是欣然答應。

    ……

    昌平蔚王府,已快四月,天氣終于開始暖和起來,楊柳依依,微風和煦。

    秀宜端著茶水過來,對朱厚煒道︰“王爺,太子殿下已允諾了給王府每年撥款十二萬兩白銀。”

    “還有一事,工部尚書曾鑒曾大人下了拜帖,請您明日去工部一趟協商大紡車推廣事。”

    朱厚煒噢了一聲,只是顯得有些心不在焉,他呆怔的望著湖面,腦海正在思考戶部事。

    大明的產業單一,實際千年來,漢人國家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單一社會收入,商業雖然先後發展,可每一次有冒頭的趨勢,都會被狠狠按住。

    戶部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商業稅收,以方便合理的征收大明的商業賦稅。

    喜歡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第36章 王越致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第36章 王越致仕並對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