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李文東帶著劉逸菲一行人回到了羊城。而楊鈺穎、劉心優、白冰、許慧心等人則選擇回娘家看望小孩。
在羊城的大別墅里,劉逸菲百無聊賴地玩著手機,突然,她驚訝地叫出聲來︰“咦,那個長得像房組名的人居然吸毒了,這件事鬧得可真大啊!”
李文東听聞後,不以為然地說道︰“雙胞胎一起吸毒,這太正常不過了。估計他們倆有心靈感應,都想退出娛樂圈,然後彼此作伴吧。”
一旁的阿蘭疑惑地問道︰“我實在想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去吸那玩意兒呢?”
李文東笑著解釋道︰“還不是因為有錢嘛,他們想找點刺激。你想想,如果他們像清潔工人那樣忙碌,哪還有時間去吸毒呢?”
妮妮附和道︰“所以說,光會賺錢是不行的,還得學會守住錢財才行啊。”
李文東看著大家感慨頗多,便隨口問道︰“你們接下來都有什麼活動安排呀?”
阿蘭回答道︰“我明天要去參加元宵晚會呢。”
妮妮也緊接著說︰“我明天也有事情要出去,今年要拍攝很多廣告,接的代言實在太多了。”
李文東︰“行吧,逸菲,你多活動下筋骨,明天進組拍【地心引力】。”
劉逸菲︰“好 ~”
次日。
特效大棚。
李文東和劉逸菲全身心地投入到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中,他們每天進行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以增強心肺功能,適應太空環境對身體的挑戰。
同時,還進行力量訓練,包括舉重、拉伸等,確保在穿著厚重宇航服的情況下,也能靈活自如地完成各種動作 。
在太空知識學習方面,劇組邀請了資深的航天專家為演員們授課。
專家詳細講解了太空物理學、天文學、航天工程等知識,讓演員們深入了解太空環境的特點、航天器的操作原理以及宇航員在太空中可能面臨的各種情況。
李文東和劉逸菲認真做筆記,積極提問,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們還觀看了大量真實的太空影像資料,包括宇航員的太空行走、空間站的生活等,力求從視覺上熟悉太空場景。
為了更好地感受失重狀態,演員們還進行了零重力模擬訓練。他們在特殊的設備中,體驗身體漂浮的感覺,學習如何在失重環境下控制身體的姿態和動作,這為他們在影片中的精彩表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劇組的幕後團隊也在為打造逼真的太空場景而努力。
美術團隊精心設計了太空站、宇宙飛船等場景的藍圖,力求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還原真實的太空環境。他們參考了大量 nasa 的資料和圖片,對太空站的布局、設備的擺放等都進行了精確的規劃。
為了搭建太空場景,劇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攝影棚中,巨大的太空站模型逐漸成型,每一個艙室、每一個儀器都制作得栩栩如生。
牆壁上的指示燈閃爍著,仿佛真的在太空中運行。而在太空場景的搭建中,燈光的設計至關重要。為了模擬太空的光線效果,劇組使用了一種名為 iged 燈組成,共有 180 萬個 ed 燈,每一個都能單獨控制。
它們可以根據太空環境,模擬出遙遠的硬質太陽光、地球反射的柔光以及偶爾來自月球的反射光 ,通過精確的調控,營造出了太空的深邃和神秘氛圍。
在拍攝設備方面,劇組采用了先進的動態攝影器材 bot&doy 的 iris 系統。這是一個電腦控制可編程的強有力的機械臂,用來控制光源與攝影機的動作。
它的鏡頭可以靈活移動,能夠實現各種復雜的拍攝角度和運動軌跡,為影片中大量長鏡頭和流暢的攝影機運動提供了技術支持。
有了它,演員本身並不需要完成太多諸如旋轉、漂浮移動等復雜動作,很多鏡頭效果都由機械臂去完成,使得拍攝更加高效和精準。
此外,劇組還使用了虛擬攝影機技術,創建了一個虛擬環境,將演員的表演與虛擬場景進行合成,讓觀眾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太空之中 。
在拍攝過程中,特效團隊也提前介入,他們與導演、攝影師密切合作,為影片的後期特效制作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力求在視覺效果上給觀眾帶來震撼的體驗。
正式拍攝的日子里,片場就像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戰場,每天都上演著各種挑戰與驚喜。模擬零重力環境成為了拍攝中最大的難題之一。
盡管劇組使用了先進的動態攝影器材和虛擬攝影機技術,但要讓演員們在有重力的地球上,完美呈現出在太空中漂浮的狀態,並非易事。
劉逸菲常常需要像木偶一樣被 12 根鋼索操作,以表現出太空漫游和漂流感 。這些鋼索雖然幫助她實現了漂浮的動作,但也給她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長時間被鋼索吊起,她的身上常常出現勒痕,每次拍攝結束後,都感覺全身酸痛。
但劉逸菲從未有過一絲抱怨,她總是默默忍受著身體的不適,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為了更好地掌握在零重力環境下的動作,她反復觀看真實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影像資料,仔細研究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和姿態。
在片場休息時,她也會不斷地揣摩角色,練習那些看似簡單卻又極具挑戰性的漂浮動作,力求做到每一個細節都真實自然。
在表演上,劉逸菲也面臨著巨大的突破。以往她塑造的角色大多溫婉柔美,而這次《地心引力》中的女主角,不僅要在太空中展現出堅韌不拔的求生欲望,還要在孤獨與絕望中,完成內心的掙扎與轉變。
這對劉逸菲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在一場女主角被困在太空艙,與外界失去聯系,內心極度恐懼和絕望的戲份中,劉逸菲為了演繹出那種真實的無助感,提前讓自己沉浸在孤獨和恐懼的情緒中。
拍攝時,她緊閉雙眼,臉上的表情充滿了痛苦和絕望,汗水不停地從額頭滑落,身體也因為恐懼而微微顫抖。她的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和動作,都將女主角當時的心境完美地展現了出來,讓在場的工作人員都為之動容。
李文東對她的表演贊不絕口,想不到劉逸菲能將這個角色的復雜性和內心的情感變化演繹得淋灕盡致,讓觀眾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女主角在太空中的艱難處境和不屈的精神。
面對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團隊成員們總是齊心協力,共同尋找解決方案。有一次,拍攝設備突然出現了故障,導致拍攝進度被迫暫停。
劇組的技術人員立刻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維修,他們爭分奪秒,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終于讓設備恢復了正常。在這個過程中,演員們也沒有閑著,他們利用這段時間,再次熟悉劇本,調整狀態,為接下來的拍攝做好準備。
正是這種團隊合作的精神,讓電影的拍攝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也讓這部翻拍的《地心引力》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在《地心引力》的故事中,劉逸菲飾演的女主角與李文東一同被困太空,在生死邊緣掙扎求生。
他們之間的情感,從最初在太空中意外相遇時的陌生與戒備,隨著一次次共同面對危險而逐漸升溫。在面對宇宙中無盡的黑暗與未知的恐懼時,兩人相互扶持,彼此鼓勵,成為了對方在絕境中堅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劇組的工作人員們也都各司其職,緊密配合。
美術團隊為了打造逼真的太空場景,常常加班加點,不斷修改設計方案。
特效團隊為了呈現出震撼的視覺效果,反復進行測試和調整。
攝影團隊則為了捕捉到最佳的鏡頭畫面,不斷嘗試各種拍攝角度和技巧。
大家都為了這部電影的成功而全力以赴,這種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讓整個劇組充滿了凝聚力。
在拍攝間隙,工作人員們會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趣事,緩解拍攝的壓力,讓片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這種戲里戲外的情感紐帶,不僅讓電影的拍攝過程更加順利,也為這部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注入了更多的溫情與力量 。
隨著拍攝的一天天推進,幾個月後,劇組終于迎來了殺青的那一刻,劉逸菲穿著戲服,靜靜地站在太空站模型前,眼神中既有完成拍攝任務的欣慰,也有對這段時光的留戀。她輕輕地撫摸著太空艙的艙壁,仿佛在與這個陪伴了她數月的 “伙伴” 告別。
李文東看著忙碌收拾片場的工作人員和演員們,心中充滿了自豪。
他感慨地說︰“這部電影凝聚了我們所有人的心血,從籌備到拍攝,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易。大家都付出了太多,我真的很感謝每一個人。我相信,這部翻拍的《地心引力》會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和情感體驗,讓大家感受到太空的魅力和人性的力量。”
在殺青宴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著拍攝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回憶起那些辛苦的日子,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那些曾經的困難和挑戰,此刻都變成了珍貴的回憶。
隨著殺青宴的結束,這場獨特的拍攝之旅也畫上了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