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高育良的眼神,祁同偉笑道“怎麼,老師您喜歡這里?”
    高育良微笑道“我喜歡有什麼用,這里是漢江省委,你老師想到這,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像祁同偉這種特殊情況,正常跨省調動,最少要達到副省級。
    高育良才剛剛爬上市長的位置,想要最快到達副省級只有兩條捷徑。
    一條是通過城市地位提升帶動,如城市升格,成為副省級城市;一條則是接任市委書記後跨入副省級。
    前一條對海洲來說。機會還是很大的。
    如今海洲市經濟總量、人口規模、區域影響力距離副省級城市標準並不遠,應該說是臨門一腳。
    早在幾年前,海洲市的gdp已超千億、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成就漢江經濟核心地位,唯一的缺點就是市內重點項目太少,尤其是國家級。
    下一步,只需要想辦法,爭取一些政策扶持,如成為自貿區、國家級新區提升戰略地位,或者通過省級資源整合,如合並周邊縣市擴大經濟總量,更上一層樓。
    升格一定是板上釘釘。
    即使未升格,隨著海洲市的地位和經濟提升,其市委書記和市長也有很大機會高配為省委常委或副省長。
    至于第二條,看起來像按部就班,但實際上,沒有幾個人能這麼簡單接任市委書記,再跨上副省級。
    正常來說,調往其他市任職一把手的可能性更高,因為海洲市的重要性,這里的一把手實際上是高出其他地級市市委書記一截的。
    用田封義的話,那就是含權量的高低,一樣的職位,海洲市的含權量明顯高的多。
    其他地級市市委書記上位副省級恐怕還有好幾步,但海洲只有一步之遙。
    說話間,車已經在共和道3號停下。
    兩人下車,于華北的秘書在門口,恭候多時。
    互相介紹了一番,在于華北的秘書帶領下兩人走進共和道三號。
    大廳里,田封義早已不見身影,只留下獨自坐在沙發上看報的于華北。
    祁同偉也不知道對方有沒有說動于華北,不過,以他的猜測,大概是沒有人會放棄成為封疆大吏的機會吧。
    “于書記。”
    “來了。”于華北抬頭,目光掠過祁同偉,最終落在高育良身上。
    “這位想必就是高老師了吧。”
    于華北的聲音帶著北方口音的洪亮,和一股不容置疑的篤定。
    高育良皮鞋在地板上發出急促的蹭響,上前兩步,伸出雙手,掌心微微發潮,握住于華北時力道刻意放輕。
    省委副書記,還這麼年輕。
    高育良是真的徹底對他這個學生服氣了,才短短半年,就又靠上了一座大靠山了。
    想起自己在漢東,如今都只能算省委書記何繼雲派系的編外成員。
    要不是看在祁同偉的面子上,對方怎麼會看得上自己?
    別以為年輕就能得到上面的看中,只要上面想,他隨時可以創造一個比他更年輕的干部。
    對上面來說,你的能力才是他的真正的需求,但是這個需求不代表就是非要不可,除非真的能優秀到祁同偉這樣的地步。
    可這樣的人,可遇不可求,無一不是萬里挑一的人才,整個漢東省也就這麼一兩個。
    除了祁同偉,他也就也就從自己的學生侯亮平身上看到那麼一絲亮點。可與祁同偉相比,那就是腐草螢光與皓月之輝。
    “于書記您折煞我了,在您面前我哪敢稱老師,您叫我小高就成。”
    于華北任由他握著,笑呵呵道“老師可是個神聖的稱呼,只要教書育人過,那就擔的起的。”
    說話間,于華北還不忘拍了拍高育良的手背,以示親近。
    高育良只得連聲道“慚愧,慚愧。”
    寒暄幾句,于華北招呼兩人入坐,飄著清香的茶水適時送入大人物們的面前。
    于華北端詳著高育良,“育良同志,听同偉說,你現在已經不教書了,在海州市當市長?”
    “是的,于書記,差不多同偉剛畢業那會,我在機緣巧合下走向了仕途。”
    “你這個仕途走的好,把你們那個海州市發展的很不錯嘛。”
    高玉良謙虛道“于書記,您過獎了,海州發展的好,全靠前幾任班子打下的基礎,我只不過適逢其會接下了這樣一個擔子,如今寸功未立,實在不敢居功。”
    于華北擺了擺手,有意捧著高育良,“話不能這麼說,功勞並不只是看發展經濟,gdp,保證一個地區的平穩發展,它也是一個很大的功勞嘛。
    而且,從同偉以及這批漢東交流過來的干部表現中,管中窺豹,就能看到你們漢東的同志,走在很前列啊,尤其是在對領導干部的任命使用上,那是眼光獨到。
    所以你也別妄自菲薄,你能擔任一市之長,一定有自己的優點,這點我相信我不會看錯,漢東省委也不會看錯。”
    得到一個省委副書記的夸獎,高育良心中還是很高興的,面上卻繼續放低姿態,“您過獎了。”
    于華北笑了笑,有些露骨的說“對于你們漢東的同志,我還是非常欣賞的。
    實不相瞞啊,我剛剛還和我們省委裴書記通了個電話,提了個建議,想要開啟第二批交流,引進漢東干部的計劃。
    最好是引入一批高級干部填充到北方六市,擔任重要的領導職務,比如像祁同偉和何安下同志一樣,任職各地的一二把手。
    相信咱們能依靠一批漢東同志創造一個北山,就可以再創造一個文山,一個銀山嘛。”
    高育良好歹是做過教授的人,再遲鈍也反應過來。
    這位于副書記好像是在向他拋橄欖枝。
    越想越可能,當年在漢東那些領導干部不就是為了祁同偉,愛屋及烏,拉攏他嗎?
    調任漢江?高育良心思一動。
    這個決定不能說不好,來到漢江有祁同偉的幫助,他一定能過的比漢東那個外圍人員要好上不少。
    但是漢東那麼多學生,下屬依靠著他,讓他怎麼狠的下心。
    況且,故土難離呀。
    雖然高育良不是漢東省人,但是這麼多年在漢大教書,他早已將自己視作漢東人既然能被趙立春推薦上省委書記,那本省的可能性應該比較低。)
    喜歡祁同偉︰學生時代開始簽到關系請大家收藏︰()祁同偉︰學生時代開始簽到關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