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78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肥鳥先行 本章︰第278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

    這份奏疏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請皇帝下旨,讓停靠在澎湖的水師艦隊巡航南洋,考察南洋的局勢。

    當然,皇帝和群臣都明白甦澤的算盤。

    巡航南洋不過是個幌子,就和甦澤提議巡航琉球一樣,這一次巡航南洋,自然也是為了彰顯大明在南洋的影響力。

    但是這一次不像是巡航琉球,下南洋的奏疏遭遇了不少反對。

    原因自然是南洋的局勢,又和琉球不同。

    在大明艦隊前往琉球之前,琉球通政署已經探明了琉球的情況。

    染指琉球的,不過是倭國的一股地方勢力,本身實力也不是很強,琉球內部也都是心向大明的。

    可南洋的情況不同。

    在甦澤上疏之後,皇帝也命令通政司送來了南洋通政署的報告。

    隆慶皇帝看完了張宣的報告之後,也明白了南洋局勢的復雜性,又將張宣的報告發給閣部,要求閣部商議。

    顯然在這件事上,閣部也出現了分歧。

    內閣之中,張居正因為自己長子在水師中,向皇帝申請避嫌,沒有發表意見。

    首輔李春芳依然在家調攝養病,也沒有這次的爭論。

    次輔高拱贊同甦澤的提議,認為應該派遣駐扎在澎湖的大明水師順勢南下,巡航呂宋和馬六甲,查探當地的情況。

    四輔趙貞吉贊同介入南洋事務,但是反對派遣艦隊。

    趙貞吉的理由也簡單,自從劉大夏銷毀了鄭和下西洋的檔案後,南洋的地理水文數據不足,遠洋航行萬一遇到危險,反而會損傷大明的威懾力。

    因為是閣部共議,雷禮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雷禮這位新任閣老,贊同次輔高拱的意見,認為這支艦隊本來就是工部試造的新船,下南洋正好可以測試新式艦船的性能,為工部改進艦船提供經驗。

    內閣二比一,但是部院大臣中反對的就多了。

    反對的理由大概都是艦隊遠航消耗太大,南洋局勢不明,萬一艦隊遇到危險之類的。

    但是趙貞吉的意見也確實沒錯,大明艦隊已經百年沒有去過南洋了,必要的航線資料又被劉大夏給銷毀了,再打通南洋航線必然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而且也有可能會有損失。

    這都是如今孱弱的大明水師所不能接受的。

    更多大臣還是認為應該從長計議,搜集有關南洋航線的情報,想辦法從海商家族征集航線的資料。

    但是航線都是是海商家族的不傳之秘,是立足之本,又怎麼會有人獻出?

    而且商人進獻的海圖,又怎麼能保證安全?萬一有人在海上設伏怎麼辦?——

    東宮。

    小胖鈞焦急的說道︰“甦師傅,群臣議論不休,父皇也下不定決心,這艦隊還能去馬六甲嗎?”

    這段時間,小胖鈞十分關注馬六甲局勢,即使因為消息傳遞的關系,他得到的消息都是滯後一個月的消息,他依然樂此不疲的推演馬六甲的局勢。

    那個名叫陳矩的小太監,也整日跟著小胖鈞一起進行兵棋推演。

    甦澤看過幾次他們的推演,陳矩自從去了武監之後,軍事理論水平是突飛猛進。

    但是小胖鈞也學了一段時間的兵法,並且總有一些天馬行空的野路子。

    雙方幾次推演的結果,都是僵持不下的局面。

    其實這個局面,倒是也符合甦澤的預期。

    奧斯曼的艦隊技術落後,又是遠洋而來,在馬六甲附近也缺乏支持。

    但是奧斯曼艦隊數量多。

    佛郎機人在馬六甲經營很久了,建造了要塞和炮台。

    在港外和奧斯曼人戰斗打不過,但是依靠港口防御是沒問題的。

    奧斯曼人采取的就是保衛港口的戰術。

    這種局勢,就注定了雙方不可能短期分出勝負。

    歷史上這種圍港戰,打上半年乃至于幾年的都有。

    “殿下稍安勿躁,陛下應該很快就能聖裁了。”

    甦澤也不是安慰朱翊鈞,而是在回到自己的公房後,他掏出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這一次,甦澤沒有在上疏後立刻模擬。

    一方面是,皇帝和群臣對于南洋問題缺乏了解,讓他們在不了解的事情下決斷,肯定需要天量的威望點。

    所以甦澤先上疏,挑起這個話題,這時候皇帝自然會調取南洋通政署的報告。

    這也算是甦澤還楊思忠人情了。

    果然,張宣的這幾份報告,獲得了皇帝和群臣的一致好評。

    皇帝評價張宣“忠勤王事”,高拱更是盛贊張宣的報告是“實學用政”。

    只是甦澤記得在模擬的時候,【手提式大明朝廷】說︰

    【南洋通政署首任署長,通政司經歷張宣駐扎南洋,大揚大明國威,南洋諸國國主挽留張宣數十次,留駐南洋二十年,強化了對南洋的控制。】

    慘,看來張宣是暫時回不來了。

    但是官可以升啊!

    大明那麼多地方官員,能讓皇帝記住這個人,對于張宣的官場生涯是極大的助力了。

    另一方面,甦澤先在報紙上刊登《大爭之世論》,接著又連續發文介紹南洋局勢,再通過上書來影響朝堂。

    甦澤自己已經對朝堂有了巨大的影響力,先用影響力推動議題,再用系統一錘定音,這也是甦澤上次領悟的系統新用法。

    甦澤將奏疏副本塞入系統中。

    ——【模擬開始】——

    《請巡疆南洋疏》送到內閣,皇帝命令閣部大臣共議。

    朝臣爭論不休,內閣中高拱、雷禮支持你的奏疏,趙貞吉部分反對。

    皇帝又命令大臣再議,雖然民間請下南洋的氣氛高漲,但是部院大臣依然反對。

    因為缺乏必要的航線資料,擔心艦隊的損失。

    皇帝通過了你奏疏的部分內容,要求南洋通政署繼續搜集南洋資料,不派遣水師下南洋。

    ——【模擬結束】——

    【剩余威望︰2340。】

    【若要完全通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10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這樣重大的國策,只用1000點威望值已經算是很便宜的了。

    甦澤果斷選擇了“是”,接下來就要看系統給自己什麼驚喜了。

    【威望點已扣除,剩余威望點︰1340點。】

    ——

    “質夫(黃文彬字)兄,下衙了。”黃文彬的同僚徐叔禮喊了一聲,黃文彬愣了一下才開始收拾東西準備下衙。

    徐叔禮是前陣子和黃文彬一同調回通政司的,兩人如今共同租住在城西的雜院中。

    這層關系,讓兩人成了好友。

    徐叔禮看到黃文彬心事重重的樣子,連忙問道︰

    “質夫兄,這幾日你心事重重,是有什麼棘手的公務嗎?”

    黃文彬等到離開了通政司衙門,這才小聲說道︰

    “明達(徐叔禮字)兄,如果有機會離開通政司,你會怎麼做?”

    徐叔禮嚇了一跳問道︰

    “質夫兄,你有路子?!”

    黃文彬說道︰

    “不算是路子,但是可以試一試,明達兄,你會想要離開通政司嗎?”

    徐叔禮想了想說道︰

    “其實咱們通政司還是挺好的,就是外任這件事總是懸在頭上,讓人不得安心。”

    黃文彬連連點頭說道︰

    “是啊是啊,我也是這麼想的。”

    徐叔禮真心的說道︰

    “既然質夫兄有機會離開,那自然是另謀他處最好了,況且你這個位置的前任都外任了,萬一再有新的通政署要設立,你可就跑不了了。”

    黃文彬下定決心說道︰

    “那就要試上一試!”

    次日,黃文彬來到了楊思忠的公房。

    整理完了奏疏之後,黃文彬看向楊思忠。

    看到這位大銀台似乎心情不錯,他借機說道︰

    “大銀台,屬下有書要獻給朝廷。”

    楊思忠疑惑的看向黃文斌問道︰

    “獻書?”

    民間進獻藏書,確實可以走通政司的路子。

    大明皇帝也會經常向民間征集藏書,如果是保存很好的孤本善本,朝廷還是給予獎勵。

    黃文彬從袖子掏出一本舊書,放在楊思忠的案頭說道︰

    “這是黃某家傳的《閩海針經》。”

    針經,听到這里,楊思忠就知道他要獻什麼書了。

    “針經”就是“海道針經”的簡稱,歷史上,自三國以後,海道漸多,就像道路一樣,人們可以循著海道來往,便開始將其稱作“海道”。

    航海羅盤發明之後,將“海道”的指南針針位和里程等記錄成冊,可以用來導航,這種冊子被稱為“針經”,用“海道針經”總其稱,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航海指南工具書。

    其實“海道”,就是成熟的航線,這些航線具有重大的商業價值,,每條海道對船家來說,都是生財之道,所以,針經一般都僅在家族內傳承,輕易不會外傳。

    “針經”不僅僅單純的海圖,更是有關航線上季風洋流、暗礁氣象等重要水文資料的總結,是非常寶貴的航線資料。

    而黃文彬的這份《閩海針經》,就是黃家祖先從福建出發,前往南洋的航線總結。

    楊思忠翻開看了一下,這份《閩海針經》十分詳細,還有很多精美的手繪海圖。

    如果《閩海針經》記錄的航線還能通航,就解決大明水師南下的問題!

    楊思忠看向黃文彬問道︰

    “進獻此書你就立下大功,某人也要欠你的人情,說說你想要什麼?”

    黃文彬在心理斗爭了半天說道︰

    “大銀台,屬下想要離開通政司。”

    說到這里,楊思忠的眉頭皺起來。

    黃文彬害怕的說道︰

    “大銀台,屬下自從來通政司後,每日兢兢業業,卻還是處理不好公務,實在有負大銀台的重托。”

    “屬下也不是有多大志向的人,請大銀台成全。”

    楊思忠盯著黃文彬,確認他說的是真心話,于是說道︰

    “也罷,你想要去哪里?”

    黃文彬本以為可以離開通政司就是喜事了,沒想到楊思忠還願意幫自己運作。

    他連忙說道︰“屬下想要去國子監。”

    “國子監?”

    楊思忠皺眉說道︰“如今國子監也不是清閑去處,你確定要去國子監?”

    黃文彬自然知道,國子監的工作越來越多,司業沈鯉多次上書,請求朝廷擴充國子監的人手。

    國子監缺人,那當然更容易調入。

    而黃文彬選擇國子監的原因也很簡單,國子監不會外派。

    國子監就只有南北直隸有設,最多就是派往南京國子監,那也是個享福的閑差。

    黃文彬好不容易從地方上調入京師,再也不想要去地方受苦,所以選擇了國子監。

    黃文彬堅定的說道︰

    “屬下從小就想要教書育人,請大銀台成全!”

    看到黃文彬如此堅決,楊思忠說道︰

    “既然如此,本官會和高閣老說這件事的。”

    黃文彬大喜過望道︰“多謝大銀台!多謝大銀台!”

    ——

    次日。

    沈一貫沖入了報館,告訴了通政司黃文彬進獻《閩海針經》的事情。

    沈一貫說道︰

    “陛下已經下旨,讓人核對《閩海針經》的真偽,如果確定為真,那子霖兄所奏下南洋之議就成了!”

    甦澤想起來那個內向的通政司經歷官,沒想到竟然是他幫著自己通過了奏疏。

    黃文彬能將家傳的《閩海針經》拿出來獻給朝廷,甦澤心中也有些感動,大明朝也是有不少忠臣的啊。

    再次記住黃文彬這個名字,甦澤打開了系統。

    果不其然,系統彈出了結算報告。

    【通政司經歷官黃文彬進獻家傳的《閩海針經》,打消了皇帝和群臣對南洋航線的疑慮。】

    【《請巡疆南洋疏》通過,皇帝命令停靠在澎湖的大明水師開拔前往南洋。】

    【在《閩海針經》的指引下,水師只用了十天時間,就安全抵達了馬尼拉城。】

    【南洋通政署主司張宣,組織馬尼拉城邦上層迎接大明王師。】

    【馬尼拉城邦向大明稱臣,再次成為大明藩屬國,並由華人商團和呂宋國舊貴族組成城市議會,共同統治馬尼拉城。】

    【大明水師協助馬尼拉城建造炮台,在城內組織華人工匠建造炮彈廠和火藥廠,堅固馬尼拉防御。】

    【西班牙人听說大明水師抵達,大為惶恐,放棄了奪取馬尼拉的計劃。】

    【國祚+5。】

    【威望+500。】

    【剩余威望︰1890。】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方便以後閱讀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78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78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並對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