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056章 宰輔之才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肥鳥先行 本章︰第056章 宰輔之才

    李春芳從張居正手里接過了甦澤的奏疏。

    看完了這份奏疏,李春芳不由的感慨,當年是後浪推前浪,這份奏疏寫的真好啊!

    李春芳平步青雲,就是從給嘉靖皇帝寫青詞開始的。

    但除了青詞之外,李春芳自己的奏疏寫也很有水平。

    政治畢竟是人的藝術,想要讓別人接受你的建議,這里面的就多了。

    甦澤的奏疏開頭中規中矩,開頭是大明官場慣例的引經據典。

    “臣聞《周禮》有‘國子肄業于庠’之制,漢唐皆設“蔭監“以養才俊。今聖朝崇儒重道,然觀在京諸臣,或離鄉三千里,或守闕十余載,子弟應試須歸原籍,跋涉山川,動經年歲。臣竊以為當效洪武年間南京設貢院之例,特許京官子弟附考順天,以彰聖主推恩之仁。”

    首先甦澤指出,這個官員子弟在首都參加考試,是有先例的,也算是祖宗之法。

    朱元璋那個時候,國家剛剛定都,地方上還不太平,官位空缺也多。

    所以在洪武初年,確實有恩準官員子弟參加南直隸鄉試的事情。

    這算是給政策找到了法理基礎。

    在論述了政策理論可行性後,接下來就是政策落實的方案了。

    “臣條陳有三,其一定附籍之限。凡在京有品文武官員,任職滿六年者,許一子附順天府籍應試。如景泰年間軍戶附籍法,嚴查冒籍,以杜奸弊,以科道查之。”

    “其二,立附試之額。每科于順天解額外增二十名,專錄官生。仿永樂二年分南北榜例,試卷彌封後另作“官“字朱記,取中者注明‘官籍生員’。”

    “其三,行考課之法。附試子弟須先在國子監肄業滿三載,由祭酒考核其行止文章,方準列名。如正統年間監生歷事制,兼察德才。”

    李春芳看完這三條也點頭,甦澤這個方案可以說是相當穩妥了。

    首先明確了恩蔭的範圍,把這件事擺到台面上,那就能減少暗箱操作。

    接著在原本順天府鄉試的名額外,增加官生的錄取人數,和原本順天府的錄取名額不沖突,這樣也能讓順天府本地生員滿意。

    第三讓國子監監督,要求這些官生坐監,這也是給了國子監權力。

    李春芳摸著胡子,這樣妥帖的方案,只有官場沉浮幾十年的老油條才能想出來,甦澤這家伙,寫這樣的奏疏卻和玩一樣,一個月都不止一篇。

    此子恐怖如斯!

    論證完了方案可信性,甦澤開始摻私貨了。

    “太祖設國子監,為聚天下英才于輦下,觀政習禮,揚朝廷優渥士人。國子監貢監諸生亦為天子門生,澤懇請陛下體恤諸生求學之艱,承天子之寵光,以官生之籍在京附考。”

    李春芳冷笑,前面這麼多,重點其實就是為國子監貢監生求情這一段。

    甦澤這是虛空造牌,將貢監生和官員子弟捆綁在一起,要麼一起在京參加鄉試,要麼全都滾回原籍參加鄉試!

    但是如果只是這麼一層,李春芳認為甦澤是個九卿之才。

    但是後面一句話,讓李春芳對甦澤有了新的認識。

    “臣聞,令出于一門,而無宵小營私舞弊之弊,恩罰出于主上,則政事清,此法解臣工顧復之憂,使能專心王事。”

    這句話,將整個奏疏又上升到一個高度。

    甦澤講的道理也很清楚,恩蔭這些官員子弟在京參加鄉試,並不是什麼特殊的事情,祖宗能做,景泰皇帝在位期間也曾經讓在京軍戶子弟參加鄉試,這本身就是皇帝的權力。

    但是這份恩蔭,有且只能由皇帝給,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皇帝給的明文恩蔭,而不是下面官員徇私舞弊,這麼做才能讓朝政安穩。

    這句話就由政治家的高度了,而且也迎合了隆慶皇帝剛剛親政,想要掌握權力的心理。

    李春芳清楚,這樣一份奏疏遞上去,皇帝絕對沒有不批準的道理。

    既然是恩蔭到所有在京官員的事情,作為首輔的李春芳自然也要表態,他在揭紙上寫下了贊同甦澤奏疏的票擬意見,又遞給了身邊的高拱。

    高拱自然也沒意見,甦澤的奏疏就送到了趙貞吉的面前。

    看著甦澤的奏疏,趙貞吉內心是百味雜陳。

    喜的是甦澤這份奏疏送到皇帝面前,前些日子科道對禮部和順天府學政的圍攻就煙消雲散了,禮部也不會得罪在京官員了。

    難受的是這份奏疏是甦澤上的,這家伙求自己的事情還是辦成了!

    趙貞吉心里十分的難受,他莫名起了一個念頭,為什麼自己沒能早點回京?

    如果自己早點回京,必然以禮部尚書的身份主持今年的會試,那甦澤不就是自己的弟子了?

    自己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趙貞吉掐下這個想法,他也提起筆贊同了首輔李春芳,次輔高拱的意見。

    張居正摸著自己的胡子說道︰

    “這份奏疏本官還是不擬票了。”

    李春芳點點頭,張居正的幾個兒子快要參加鄉試了,這件事和他算是利益相關,自然要回避。

    通政司官員拿著票擬後的奏疏,向著司禮監走去。

    李芳坐在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位置上,裝作看奏疏的樣子。

    這些日子他有點煩。

    外朝風波不斷,言官剛剛叩闕完,又因為順天府鄉試的事情鬧起來。

    當然,太監又沒後代,李芳倒不是為自家子弟擔心。

    李芳擔心的,是對徐階越來越猛烈的彈劾風潮。

    流放徐階二子,對于想要進步的言官來說,就等于是沖鋒的號角,這是皇帝要對付徐家的信號!

    這些日子,南京方面彈劾徐階的奏疏陸續到京,京師的科道也有了清算徐階的風向。

    李芳瞥了一眼一旁的馮保,雖然他不是徐階一黨,但是當時徐階是首輔,自己是司禮監掌印,一內一外自然有些默契,也一同辦了不少事情。

    如果清算徐階的風潮擴大,必然會牽連到自己身上。

    李芳知道這是必然的,內閣換了首輔,司禮監那些秉筆是不是也想要換掌印?

    就在這個時候,通政司官員將甦澤的奏疏送來,李芳有些煩躁,徐階的事情都是因為這個甦澤而起,但李芳又好奇,甦澤到底又鬧什麼ど蛾子。

    可看完了甦澤的奏疏,李芳眼楮眯了起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方便以後閱讀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第056章 宰輔之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第056章 宰輔之才並對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