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117章 貴姓?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智 本章︰第117章 貴姓?

    昨天,在餐廳喝了差不多一瓶。但回去後依舊亢奮,王齊志自斟自飲,又喝了大半瓶。

    所以,林思成列了哪些目錄,需要哪些資料,要看哪些實物,他真沒顧上問。

    但學生能服其勞,把大半的活都干了。就剩這麼一點,他這個老師沒有辦不到的道理。

    再難也要辦。

    算起來還是後輩,王齊志朝著老人勾了勾腰︰“姚科長麻煩了!”

    兩位負責人對視了一眼︰態度很客氣,甚至有些恭敬,但要求可真不客氣。

    怎麼說,這幾件也是國寶。

    但館長昨天特地交待︰好好接待,盡量滿足……

    姚科長笑了笑︰“麻煩倒不麻煩,王教授稍等。”

    說著,他給陳組長交待了幾句,然後出了資料室,應該是給領導打電話請示了。

    林思成不慌不忙,往外取工具。

    先是老三樣︰強光手電、高倍鏡、手套。

    然後紙和筆。

    陳組長把文件夾還了回來,王齊志翻開才知道︰竟然不止他瞄到的那三件,底下還有兩件︰

    唐•赤金走龍!

    唐•李�公主金冠飾!

    王齊志囁動著嘴唇︰怪不得那兩位表情那麼怪?

    林思成,你是準備將省博的黃金類國寶一網打盡嗎?

    也就獸首瑪瑙杯不在,不然林思成定然也是要看一下的。

    但話說回來,來都來了。

    林思成又開始寫寫畫畫,王齊志沒打擾,又和陳科長聊了幾句。

    差不多半個小時,陳科長去而復返,身後跟著五位工作人員,各抱著一口銀白色的箱子。

    同為鋁合金,但昨天裝金冠的那口也就只是鋁合金。但這五口,卻是專用來運輸珍貴文物的囊匣︰恆溫、恆濕、隔絕內外。必要條件下,還可以隔氧,達到真空狀態。

    箱子放在了長案上,五個工作人員沒有一點要離開的意思,擺明是看完就要帶走。

    時間有限,林思成不敢多耽擱,忙戴好手套,又抄起手電和放大鏡。

    然後一沉聲︰“記!”

    王齊志懵了一下。

    姚科長、陳組長,守在長案邊的工作人員也愣了一下︰你讓誰記?

    直到王齊志後知後覺,拿起筆記本和筆,林思成才反應過來︰這可不是上輩子,不管什麼時候,身邊至少都有兩位以上的助理。但凡他一戴手套,攝像機、筆記同步記錄。

    林思成忙笑了笑︰“老師,對不住,一時太投入!”

    王齊志無所謂的擺擺手︰他又不是沒見過?

    在實驗室里,林思成只要一上實驗台,就像換了個人,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專業、嚴肅,以及專注。給李貞和馮琳發號施令時,從不廢話︰烤、烘、貼、洗……

    但凡他稍稍一皺眉,李貞和馮琳就不知所措,瞬間能把所有的輔助流程全部回想一遍︰自己哪做錯了?

    就連商妍都說︰林思成上了台特有範兒,比她這個導師還像導師。

    怕他緊張,王齊志還笑了笑︰“放輕松,看仔細點!”

    林思成點點頭。

    緊張倒不至于,但開了眼也是真的。

    哪怕看再多的資料,看再多的圖片與影像,都無法感受到看到實物時,那種“歷史的厚重”、“帝國盛世”、“大唐華歌”的震憾感。

    更難以想像,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能將工藝控制到這種地步︰靠純手搓,將工藝和技術控制到微米級的精度,見過沒有?

    深呼一口氣,林思成仔仔細細的看了起來。王齊志拿著本子和筆,亦步亦趨。

    姚科長和陳組長面面相覷︰這兩人怎麼這麼怪,年輕的不像學生,年長的不像老師?

    完全反了過來。

    而說實話,如果不是館長交待,如果不是主任叮囑,他們肯定要問一下的︰王教授,你們到底是來研究查資料的,還是來看稀奇的?

    不是質疑,而是出于職業素養,以及對專業性的尊重,所以有點無法理解︰這些畢竟都是國寶,機會不易,哪有這麼浪費的?

    兩人默然無言,耐著性子︰心想算了,東西拿都拿來了?這兩個不搞破壞就行……

    正轉念間,林思成緩緩開口︰

    “老師,你先記︰唐代鏨花金執壺……鑄造工藝︰錘揲一體成形……鏨花工藝︰分層鏨刻……鎏金工藝︰金汞齊法……焊接工藝︰承重部位隱形加固……

    難點︰一、薄胎錘揲的破裂風險……解決辦法︰分段褪火,冷鍛成形……

    二、高浮雕鏨刻的層次控制……解決及工藝秘決︰反向鏨刻,鏨刀組合……

    三、流一體化的力學設計……解決及結構創新︰三維角度計算,應力分散……”

    稍稍一頓,沒等其它人反應過來,林思成直起腰來︰“重點,兩項失傳技術︰

    一、分層鏨刻為魚子紋、高浮雕、線刻,紋飾深度差達0.8mm,需用高碳鋼鏨頭(含碳量0.6%以上)。但以唐代的熱鋼處理技術,達不到……

    二、錘揲壺體一次成形,需多次回火。如何精確控溫,使每次出爐時的金片溫度控制在550℃左右?”

    稍稍一皺眉,林思成又點點桌子︰“查!”

    “一、顯微CT掃描報告︰壺把手內部鍛接痕,多部件鍛接後整體鏨刻的工序設計。”

    “二、X射線熒光分析︰鎏金層微量元素檢測,如何提高金汞齊流動性。”

    “三、應力模擬實驗︰執壺注水時,壺嘴焊接處承受的剪切應力……”

    林思成說個不停,偌大的資料室里鴉雀無聲,只有回音飄蕩。

    王齊志拿著筆,兩只眼楮盯著林思成,撲稜撲稜,撲稜撲稜。

    再看筆記本,一片空白,林思成說了這麼多,他壓根就沒寫一個字。

    你要問他為啥不記?

    我記個屁我記……林思成,你牛逼到家了你知不知道?

    一群資料員目瞠口呆,怔愣無言,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到底是查,還是不查?

    特別是姚科長和陳組長,雙眼外突,眼巴微張,那眼神,就像是在看外星人。

    你要問為啥?

    從1998年開始,陝博著手研究唐代鏨花執壺的工藝特點,到2002年,才確定了主要研究方向。

    就三點︰薄胎與強度的矛盾解決、立體裝飾的精準控制、跨材質結合的可靠性。

    听著是不是很熟悉?

    熟悉就對了︰恰恰好,就是林思成所說的那三個難點。

    問題是︰他們研究了四年才確定的研究方向,但這小孩,就靠一把手電,一柄放大鏡,就看了半個小時?

    然後,他們又用了五年,反復實驗,反復檢測,才推導出了工藝秘決和創新特點。

    但這小孩,同樣是在半個小時之內,給他們分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們如何推導的解決辦法,如何破解的技術難題,以及具體的檢測和實驗,更包括匯總分析的流程和順序……

    甚至,還半買半送,給他們多添了兩項︰兩項失傳技藝!

    就憑這個“失傳”,就問︰如果論科學價值,以及研究意義,是不是比他們確定的三個研究方向要高?

    不夸張︰他們沒把林思成逼到角落里審一審,你什麼時候偷的我們的研究資料,就夠鎮定,夠矜持了。

    愣了好久,兩位負責人對視一眼,姚科長往前一步,伸出了手︰“貴姓?”

    林思成矜持的笑了笑︰“免貴,姓林!”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方便以後閱讀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第117章 貴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第117章 貴姓?並對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