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99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智 本章︰第99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

    商妍取出了放大鏡和手電,林思成也取出了放大鏡和手電。

    但老板並沒有在意︰憑他多年的眼力,一看就知道這是學生伢子。

    包括那位所謂的商教授,他也不是很擔心︰因為能看出這樽佛像真正底細的,壓根就沒幾個。

    反倒是方靜遠和方靜姝很是新奇,盯著林思成看了好幾眼。

    但被方靜閑隱晦的一瞪,兩人錯開目光,轉而看佛像。

    兩人算是剛入行,眼力有限,也就看個熱鬧。再說已來了四五次,早就看膩了。

    隨意的瞅了幾眼,兩人又本能的看了看林思成。

    咦,怎麼感覺跟他倆一樣?

    雖然拿著手電和放大鏡,但左晃一下,右晃一下,很少有一個地方能盯住看到十秒以上。

    反觀商妍,一動不動,目不轉楮,光是看佛頭,就看了三分鐘。

    兩相一對比,如果拋開大姐所說的“極年輕的鑒定專家”這個身份,就感覺這家伙根本沒什麼耐心,敷衍了事,吊兒郎當。

    兄妹倆對視一眼,又看了看大姐。

    方靜閑面無表情,依舊是清冷中帶著幾絲愁緒的模樣,其實心里也有點嘀咕︰這小孩,也太隨性了?

    不怪她懷疑,委實是這一次的交易,關乎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她不得不重視。

    就這樣,誰也不說話,商妍和林思成靜靜的看,其余人靜靜的等。

    許久,商妍直起腰來,語氣有些不確定︰“技法以‘陰刻’、‘浮雕’為核心,輔以圓塑、平雕的手法,有點像明清時期的南派刀法?”

    林思成沒說話,只是點了一下頭。

    “身材勻稱,比例協調,細眉長目,高鼻薄唇,表情端莊,又不失柔和。衣飾輕薄貼身,衣紋簡潔,卻又流暢,有點像明代早期的宮廷造像。也可能是明晚與清初繼承的明廷遺風?”

    稍稍一頓,林思成依舊點了一下頭。

    說準確點︰身材倒也算勻稱,但與國內佛像相比,身形過于瘦長。只突出了神像近似于骨感的優雅美,卻忽略了一點︰過于瘦,就顯得單薄,失于莊重。

    何況還是釋迦摩尼像?

    當然,這是基于國內佛教而言,既漢傳與藏傳。如果是國外佛教,比這瘦的都有。

    商妍繼續往下看︰“木質肯定是紅木,顏色很深,結構細密,質地堅硬,花紋自然而流暢,有點像是鐵刀木!”

    林思成又點頭︰這是雞翅木,與鐵刀木算是同屬,木質很相似,不專門研究紅木的,看不出來很正常。

    “表面氧化層很溫和,光澤瑩潤,肯定是自然包漿!”

    稍一頓,商妍估摸了一下︰“有沒有三百年?”

    林思成眼楮亮了一下︰“有!”

    商妍預估的稍短點,還得再加兩百年︰明早。

    但林思成仍舊想豎個大拇指。

    商妍不像爺爺,目標那麼長遠,干勁也足,什麼都要學一學。她這半生就為一件事︰研究瓷器!其它任何的文物、古玩,都只是因為和瓷器相關,順帶涉獵了一下。

    所以,她能鑒定到這個份上,真的很了不起。

    商妍也覺得自己挺了不起,滿意的點了點頭。

    但從小看到大,她更了解林思成︰你要敢順著這小子的話往下說,他就敢把你哄得上天,然後再賣個好價錢。

    商妍抬了抬眼皮,又抿了抿嘴︰“你別光點頭,哪不對就直接說!”

    “好!”

    林思成笑了笑,“確實是明代的物件,不過稍早點,大致永樂至宣德左右,也就是明早時期……包括雕刻風格,更包括自然包漿!”

    “確實是紅木,而且是正兒八經的鐵刀木︰白花崖豆木!”

    商妍翻了個白眼,又眉開眼笑︰就知道你小子嘴甜。

    明早時期和“距今三百年”,差了兩百年還有余?

    白花崖豆木確實屬紅木,但和鐵刀木有本質的區別。

    “白花崖豆木,也就是雞翅木,對吧?”

    “對!”林思成點頭,“也就是文獻中的木,既木質文理像水鳥而得名!”

    商妍又指了指佛陀手中的經文︰“這是梵文吧?”

    “對,巴利語,創建于公元前三世紀,為古梵文分支。起初,只是古印度中部地區的方言,但到公元後,被南部上座部(小乘佛教)尊奉為聖語,即佛陀的語言……”

    “這經呢?”

    “貝葉經,即寫在貝葉上的經文,類似于中國晉及以前的竹簡。但在印度,這種葉子極少,所以專門用來書刻佛經……經文內容為《四分律》,為上部座《律藏》部分,”

    林思成侃侃而談,老板夫婦面露喜色,方氏三姐弟更是雙眼放光。

    方靜姝,就最小的妹妹沒忍住︰“貝葉經,是不是大雁塔里也有?”

    林思成點頭︰“有!”

    而且還不少。

    唐三藏從印度取經六百五十七部,有五百二十六部都是貝葉經,如今大半都珍藏在大雁塔第三層。

    除此外,第四層還珍藏有三藏並經文一並取回的一百五十粒印度高僧佛舍粒,八樽金銀佛像,並三藏親筆手書《大唐西域記》手稿。

    而且這還只是第三層和第四層,其它五層並地宮寶物更多。所以,大雁塔真不爛慫……

    三姐弟看了看林思成,又對視了一眼。

    來了五六趟了,專家請的不少,但第一次有人說的這麼全面?

    果然,人不可貌相。

    商妍也挺高興,頗有幾分自得︰看吧,我沒說錯吧︰我說他行,他肯定就行。

    再想想林思成的論斷︰明早,宮廷雕刻風格,雞翅木,貝葉經……當然,只是木刻仿貝葉經,但刻的卻是古梵文。

    最關鍵的是,品相還這麼好,等于把“有價值”、“好值錢”的屬性全疊滿了?

    方靜閑猛呼了一口氣︰她不怕東西貴,就怕遇到贗品。

    和商妍對了眼神,她又看了看老板,正準備問價,林思成點了點佛像︰“等會,我還沒說完!”

    怔了一下,方靜閑和商妍對視了一眼。

    商妍給了稍安勿燥的眼神,又看著林思成︰“不急,你慢慢說!”

    林思成當然不急,慢條斯理︰“東西沒問題,雞翅木佛像,也確實具有明早宮廷雕刻風格,時間也對︰距今至少五百年。但造型不對,地點也不對……先說材質︰雞翅木……

    明《格古要論》︰木出西番,內有蟹爪紋……西番作駱駝鼻中絞子……所謂的西番,在明代指的是藏民和其相鄰的緬甸牧民。等于在當時,這東西是給牲口帶韁繩用的……

    說白了,雞翅木在明代不值錢。要問從什麼時候開始貴的?清末民國的老八旗︰睡紫檀、坐酸枝、入藥黃花梨、器皿雞翅木……”

    林思成把佛像轉了一圈︰“再看工藝和風格︰確實具有明早宮雕風格,但只是部分。另外一部分,則揉合了明朝宣慰(羈縻)時期,緬甸瓦漢王國時期南傳佛教的藝術風格︰即瘦而雅……

    當時,從洪武到宣德,短短的四十余年間,緬甸就先後向明朝朝貢了三十余次,平均一年近一次。幾代皇帝龍顏大悅,什麼都賜︰綢、茶、瓷……以及各種工藝及科學技術。

    所以,當時也是緬甸科技、工藝大發展時期。所以不只是木雕,包括建築、繪畫、音樂,只要是保留下來的,都具有濃郁的明代風格……

    再說回這樽佛像︰說多了可能不太好理解,我就說一點︰國內的寺廟中,有沒有見過這麼瘦的釋迦摩尼像?”

    方靜閑怔住︰類似風格的木雕倒是見過不少,像仕女、書生,都是大致的風格。

    但佛像?好像,確實沒見過這麼瘦的?

    而歷朝歷代佛雕︰漢長于飽滿,唐長于肥腴,宋長于樸實,元長于粗獷,明長于柔美,清代厚而僵……但這一樽,卻瘦而骨感?

    越想越覺得林思成說的有道理,她猛的抬起頭︰“還有沒有?”

    “有!”林思成指了指經文,“藏傳佛教是七世紀,由松贊干布的印度王後尺尊公主傳入,當時帶來的是紙質經書,且為笈多梵文,相關文獻中都有明確記載。

    所以藏傳佛像上,不可能雕巴利語的貝葉經……而全世界,只有印度本土和泰、緬的南傳佛教,才會用巴利語,才會用貝葉經……再說一點……”

    林思成照著佛像,做了一個一手托物,一手下垂的手勢︰“這種姿勢,源于南傳佛教的托缽佛,既為釋迦摩尼的七化身之一,象征化緣布施……

    唯有在緬甸瓦漢王朝時期,才改托缽為托經,意為度法……但存在時間極短,大概七十年,瓦漢王朝遷都勃固改為勃固王朝後,又從托經改為托缽……

    但不管改成什麼,只有一個名稱︰星期三佛︰……說準確點,泰緬兩地的信徒一周中的每天拜的佛不一樣︰這一樽,只有星期三才會拜……

    所以,這是一樽雕于明早時期,隸屬大明藩屬國,既緬甸瓦漢王朝的南傳佛教星期佛佛像……和漢傳佛教、藏傳佛教沒任何關系。”

    三姐弟听的一臉懵,怔愣了好久。

    突然,方靜閑反應了過來︰“南傳佛教在國內有沒有信徒?”

    “有!”林思成點頭,“只限雲南西雙版納和周邊一些縣市……但有一點︰只尊佛陀,也就是釋迦摩尼,其它神一概不認,也不管你是星期幾!”

    方靜閑愣住,臉色由白轉紅,又由紅轉青︰國內連信徒都沒有,這東西如果買回來,能賣給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方便以後閱讀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第99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第99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並對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