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93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訂閱、投票、評論的書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智 本章︰第93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訂閱、投票、評論的書友。)

    實驗台上,瓷片零散的鋪開。

    林思成時而拼復,時而端祥。

    台下,四位盯著陳懷芝,眼中盡是懷疑,還流露幾絲不可思議。

    校內招聘,內容肯定是公開的。也不論是博士、碩士還是實習生,對應聘者的具體要求,上崗後的工作內容更會寫的詳之又詳。

    比如陳懷芝應聘的“綜合助研”︰金屬文保或考古專業,兼修陶瓷文保相關專業,且必須具有一定的實驗經驗。

    甚至是,馮助理面試時著重強調︰陶瓷文保是硬性要求,如果不具備這一點,金屬文物相關學的再好,經驗再豐富也不會招。

    所以當時他們都很不理解︰以金屬研究為主的實驗室,幾乎就用不到陶瓷學的知識,為什麼要招這樣的助研,甚至工資待遇與應聘骨干研究員的博士持平?

    現在知道了︰陳懷芝除了要參與實驗室的研究計劃外,她還得給林思成干私活……干私活!

    拿著學校的錢,就這麼明目張膽的嗎?

    以及,本科生,還沒畢業……實驗室副總,項目共同負責人……

    一時間,幾個人腦子里就跟攪了亂麻一樣,不知道怎麼吐槽。

    而剛剛才轉變了一點,覺得“導師挺靠譜”的那種感覺,瞬間就飛到了九宵雲外。

    就覺得,比草台班子都不如……

    正驚疑不定,陳懷芝站了起來,走到了實驗台旁邊。

    身形很高,五官也很標致,既便穿著白大褂,仍就勾勒出曼妙的線條。

    聲音也很柔和,慢聲細語︰“林師弟,需要幫忙嗎?”

    林思成頭都沒抬︰“暫時不用!”

    “哦!”

    陳懷芝點點頭,又退了回來。

    其他四人對視一眼︰這就拍上了?

    陳懷芝看在眼里,笑而不語。

    大學的時候,她和李貞同寢室。這次應聘,就是李貞建議。

    所以她很清楚︰林思成是其它四位所以為的走後門,還是真有本事。

    更清楚,林思成在王教授心目中的份量……

    氣氛有些沉寂,幾人也沒了討論的心思,盯著實驗台。

    林思成有條不紊,不疾不徐。不大的功夫,就將所有碎瓷的位置歸類復位。

    其一為明永樂官窯“紫金釉細砂灑金缽”︰通體呈醬色,內部施釉,光亮如鏡,如染紫金,故稱紫金釉。

    外部為素胎,入爐前會做砂質化處理,同時添加含有“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釉料顆粒。燒好後,器物表面會呈現獨特的“灑金狀”斑點。

    燒的不多,留傳下來的更少,如果不是殘器,價格至少上百萬。所以就這麼一只破碗,還缺好大一塊,卻花了整整三萬八。

    優點是就缺那一塊,比較好補。

    第二件也不差︰明嘉靖德化窯豬油白釉碗。

    成名思議︰釉面瑩厚細膩,油而不亮,溫潤如玉,呈現著肉眼可見的具有凍豬油般的油脂感。

    而且胎質極薄,雖密卻透,絕對算得上德化豬油白中的精品。

    可惜,更破︰二十多塊拼一起,竟然還有十好幾個窟窿。大致算了算,至少缺三分之一。

    想要補全,補好,更補出殘器應有的價值,就必須有極高超的手藝。

    大致清理了一遍,林思成開始固胎︰大致就是在斷茬上抹一遍生漆,再烤干。

    步驟相對簡單,所以林思成極快,一刷一抹,然後往電窯里一擺。

    醬的白的四十多塊瓷片,十五分鐘搞定。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再是研究生,在大學時期可並不分什麼銅或瓷,所有分類的實踐課都得上。

    台下那幾位至少知道各種修復方法的工藝流程,更知道瓷器固胎該怎麼固。

    但就林思成這個速度,導師來了都絕對沒他快。關鍵是太隨意,像是在給烤串刷醬。

    問題是光圖快,你刷勻了沒有?

    心里雖然這樣想,但他們知道︰林思成是真的會,至少比他們大學時期熟練的多的多。

    但不算奇怪︰林教授那麼有名,該知道的都知道。林思成從小耳濡目染,肯定要比普通人強很多。

    幾個人自以為然,林思成取出烘好的瓷片自然陰干,又開始調漆。

    原材料不多,就五種︰黑漆、蛋清、糯米粉,並大漆和磚粉。

    但幾人的臉色漸漸了古怪起來︰除了幾種漆,長案上就只有一柄刮刀,一支刷子,再沒有任何的工具。

    沒有鑽,沒有錘,更沒有鋦釘,乃至于石膏,化學膠水。

    這是要干嘛︰漆繕?

    所謂文保修復也分階段,本科只教研究修復,說直白點︰用膠水粘住就行,缺損的地方一律用石膏。

    既不補色,也不補釉,用林思成的話說︰有手就會。

    到研究生階段,才會教授展覽修復和商業修復。既盡量復原器物原貌,恢復觀賞性、藝術價值,乃至經濟價值。

    前者很難,後者更難。

    而相對較難的展覽修復,根據器型完整度並難易程度,又分鋦釘、鋦金、金繕、大漆。

    上次林思成修復的那樽梅瓶,就用的是前兩種。他現在準備干的,則是最後的一種,也是最難的一種,大漆,又稱漆繕。

    倒不是他故意想增加難度,而是器型殘缺,必須用這一種︰既用漆線堆塑,將缺口補齊,再補色補釉。

    要問難在哪?

    首先,既不能破壞原器的藝術觀感,還要突出修復部分的復古感,殘缺美。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瓷是瓷,漆是漆,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瓷胎與漆胎的膨脹系數差異極難掌握。

    漆胎一縮,修補的地方就會留下極為明顯的縫隙。漆胎一脹,補好的器型分崩離析,甚至會將原本完好的瓷片撐裂。

    至少需要五六年以上的經驗積累,才能勉強做到不裂不縮。所以,學校雖然有相關課程,但學的人不多。

    既便是學,更多的也只是學偏理論的工藝研究,而非偏實踐的技術復原。

    因此,這幾位臉色才這麼古怪︰要說林思成連這個都會,他們是不太信的。

    問題是,看他固胎、調漆的手法那麼熟練,明顯練過?

    幾人面面相覷,看到林思成調好了漆,準備塑胎,馮琳支了支下巴︰“陳懷芝,去幫忙。”

    女碩士怔了一下,臉色稍稍發僵︰“馮……馮助理,我不會!”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方便以後閱讀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第93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訂閱、投票、評論的書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第93章 我不會(加更︰感謝打賞、訂閱、投票、評論的書友。)並對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