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85章 都剛樓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智 本章︰第85章 都剛樓

    滿打滿算,將將六位。

    而其中的哪一位,不是書壇稱聖,名留史冊?

    而常言字如其人,再是仿作,也必然會在字里行間留下個人的書寫習慣,以及風格。

    反過來再看字,林思成就如拔雲見日,茅塞頓開︰

    筆法虛和蕭散,線條圓潤流暢,行距疏朗,結體靈動。

    筆意自然而生動,簡靜而素雅,看似柔和,實則筋骨洞達,外層俊美,內層渾實,字字剛柔盡備。

    而觀字只是其一,還有其二︰既便是偽作,也有高低之分。

    像眼前這幅︰

    仿筆與真跡如出一輒︰端趙孟面前他可能都得猶豫一下,自己什麼時候寫過這幅字。

    以及,不摻一點假的元代宮廷裝池,幾近能以假亂真的元代內府紙……

    不說拼的天衣無縫,只是找,只是能把這些配件湊齊,就絕非常人所能。

    最關鍵還在于,仿筆之人必有如今珍藏在台北故宮的那幅趙孟的《心經》真跡,且臨摹過上百遍,不然絕對仿不了這麼像。

    再結合“清中晚”這個時間節點,林思成的眼中泛起了光︰一個碩大的“項”字“嗖”一下就冒了出來,在腦海里晃蕩。

    霎時間,那六位名家中的前五位不翼而飛,獨留最後一位︰董其昌。

    因為腦海中冒出的那個“項”字︰明晚項元汴,字墨林。

    他是明中晚時期最頂尖的鑒定家,收藏家。以及最大,最專業的古玩商和贗品制造商。

    項氏之藏,半座故宮……這不是林思成說的,而是建國後的某位領導。

    項氏儲藏之豐,極一時之盛……這是萬歷說的。

    順治二年,清軍攻破嘉興,盡掠項式收藏,運至京城……其中只是歷代名家的書、字、畫,碑帖、拓片就有四萬余。

    以此,才有了“天?琳瑯(清內務府藏書殿)”,才有了《石渠寶笈》(清宮廷著錄文獻)……所以領導的話一點都不夸張。

    關鍵在于,如今在台北的那幅趙孟真跡就在其中。

    項式鑒藏之精,仿古之肖,甲于海內……這是乾隆說的。

    仿的有多像?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後,專家們就開始研究,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清明上河圖》、毛公鼎,以及數不清的金石印章等等,這些來自于項氏的藏品,到底是真品,還是項氏仿造。

    甚至研究到至今,都還在研究。

    就像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京城、台北兩故宮,並浙博、上博,加起來足足有六幅。

    反正都說自己是真跡,但其中五幅,都是項墨林請仇英代筆,請文徵明和董其昌仿的題跋。

    他和文徵明是忘年交,兩座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徵明的作品,有三分之一都蓋有他的印。

    董其昌與他兒子是至交,未中舉前,前後在項府中住了八年,練了八年的書法,臨了八年的字帖。

    《墨禪軒說》(董其昌)自書︰游學就李,盡發項太學子京所藏晉唐墨跡,始知從前苦心徒費年月……

    其間幫項墨林代了多少次筆,仿了多少名家之作,董其昌自己都數不清。

    重點在于,董其昌真的仿過趙孟的真跡,京城與台北故宮都有收藏,上面還有項墨林的章。

    也確實抄過《心經》,雖然真跡已佚失,如今只存拓本。

    所以,此時再看這幅字,已經不是像,而是本來就是。

    當然,林思成說了不算,得證明。

    如果是以前,肯定千難萬難,因為必須要與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真跡、拓本做對比。

    但現在,就很容易……不是因為王齊志,而是因為還沒看的那幾方鈐印。

    其一,畫心右上角落里的一方圓形戳,約摸指大小,但刻的極為繁復︰花團錦簇,密密麻麻的飾紋中間,圍著一個陽刻的“人”字。

    如果是之前,林思成肯定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但既然斷定這是項氏偽作,董其昌代筆,這枚章的來歷呼之欲出︰項墨林專防別人仿筆,或是將他仿制的仿品當作真跡出售的密碼章。

    道理和保力不收這幅字的道理一模一樣︰怕砸招牌。

    又稱“千字文”章,既從千字文中取字,輔刻暗含密碼的花紋。

    比如京城、台北,以及各大博物館的那幾幅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其中五幅全部都有這種章。

    就憑這枚章,不用王齊志打招呼,更不用師娘打電話,只要拿到故宮,保準領導第一時間打開文華殿,把董其昌的真跡拿出來做對比。

    因為故宮里蓋了這種章的項氏偽作,光是字畫就有四千余幅,而且無一不是名家仿筆。所以,故宮比誰都想搞清楚,是誰代的筆……

    再看剩下的兩方︰一枚稍小,鈐于畫心下方偏左,另一稍大,鈐于題字正上方。

    字跡工整莊重,印痕深淺如一,但可惜,全是梵文。而且是存在于四世紀之前的婆羅米體。

    說簡單點,和漢字的鳥蟲篆字差不多,只用于石刻和銘文。

    密宗教義中稱,為至高神明大日如來所造,所以重要的經文、佛典中,都會鈐印這種字體的印章,以用來加持法力。

    同時,也是鑒藏章。

    但極難辯認,難度不比把蟲鳥篆翻譯成現代漢字的難度低,林思成只能先寫在紙上,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翻譯。

    當譯出第一方,林思成眯了眯眼楮︰無上瑜伽部聖殿措欽?

    無上瑜伽為密宗最高密法,措欽指經堂。

    而所謂的聖殿,如果按字面理解,指佛陀與菩薩的修行之地。但如果放在元清兩代,只指一個地方︰皇宮!

    再說直白點︰皇帝修行瑜伽密法的地方。

    關鍵還在于,這方鈐印的顏色明顯要比那方“人”字印紅一點,鮮亮一點,說明蓋上去的時間要晚許多。因為氧化的時間短,褪色程度要低,所以產生了色差。

    大致推斷一下,前後差不多差兩百年左右。

    項墨林和董其昌之後的兩百年……清中期?

    林思成的瞳孔禁不住的一縮︰紫禁城都剛樓,瑜伽部神殿。

    專供乾隆修持密宗密法之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方便以後閱讀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第85章 都剛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第85章 都剛樓並對重生鑒寶︰我真沒想當專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