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

第452章 禰衡,楊修,許是沒有為官之命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不吃煙火 本章︰第452章 禰衡,楊修,許是沒有為官之命

    問策帝王之務。

    考題已下,就算駱俊膽寒也無法。

    天子一言,與山河同重,只能安排人抄錄考題,送往各殿宣考。

    千秋萬歲殿之內。

    眾考生的研墨聲戛然而止。

    呼吸間,窗外的寒風呼嘯聲,猶如錚錚殺伐回響。

    “砰。”

    一個考生踉蹌起身。

    將毛筆壓在桌案之上,對著帝陛作揖長拜。

    天子定題,言‘有可言者,毋泛毋略’,是為他們行赦免之令,可避天下人仇視。

    但是,他卻無法提筆,更無法站在劉牧的位置去考量帝王之務,書寫出可以令大漢萬年的帝王準則。

    “勿憂。”

    “朕問帝王之務,何嘗不是問大漢未來。”

    劉牧目光柔和,淡笑道︰“天下事,在于天下人,有直前之人,有迂回之人,能行至大業宮,已是天下翹楚,且去休息吧!”

    “學生膽怯。”

    “有負陛下天恩。”

    考生眸子發紅,作揖再拜,垂淚走向殿門之外。

    事至如此,劉牧都為他們留下顏面,以迂回代替他們的膽怯之心,還言翹楚為贊賞,可見天子的仁慈,與自己的怯懦。

    有一人避之,自有第二人。

    僅片刻時間,陸陸續續殿宇空出一大半。

    “某。”

    “許是沒有為官之命。”

    風雪之中,禰衡接住落下的冰晶,眼中滿是自嘲。

    “或懼。”

    “或忠。”

    “你都無需如此。”

    楊修從一間殿宇中走出,嘆道︰“若是某年幼之時,必定仗著聰慧,仗著家世,寫一寫今日策論,可陛下為天人,修豈敢妄談帝王之務。”

    “你也怕了?”

    禰衡轉頭詢問道。

    “許是吧。”

    楊修目光掃過從各殿走出的考生,復雜道︰“我們是懼,有人是忠,不想僭越自身,書寫帝王之務,今日所書能為狀元者,未來不死,便是能與陳桐,杜景並駕齊驅之臣!”

    “何意?”

    禰衡眉頭緊蹙道。

    “還沒明白嗎?”

    楊修苦澀道︰“陳桐,杜景,二人有大才,可為中樞令,門下令,而今日問帝王之務,是為東宮尋太子太傅,更是尋未來的諫議令。”

    “你太聰明了。”

    “這份聰慧,未來可能害了你。”

    禰衡臉色微變,勸諫道︰“以後若為官,最好莫入洛陽為朝官,不然必亡。”

    “或許吧。”

    “無論盛世,還是亂世。”

    “為官之人,都需要擇聖明之君。”

    楊修嘆了口氣,走向遠處休息的殿宇。

    凡為聖明之君,必有廣闊胸懷,今宇中之主便是前所未見的帝王,可他卻不敢下筆。

    因為他膽怯了,又憂慮未來劉朔的胸襟。

    如禰衡所言,今日避退答題之人,未來都會止步于州郡。

    “刺啦。”

    “刺啦。”

    千秋萬歲殿中,研墨聲驟然響起。

    考生不敢四顧,可左右文武的目光卻匯聚過去。

    並州進士徐桉,身體挺拔如松,捏著墨條徐徐研墨。

    “有氣節。”

    “賁育之士。”

    賈詡目光收斂,呢喃自語道。

    荀攸眉頭微皺,眺望帝陛之上,只見劉牧眼中滿是贊賞。

    猶如昔日大考,陳桐率先落筆,先答題者未必是狀元,卻有常人不可及的勇氣,能承一國之重,可為良臣。

    “啪嗒。”

    下一刻,徐桉展開白紙,壓上桃木鎮紙。

    “凡為帝王者。”

    “蓋古今之未來而稱賢者。”

    “商以羌為人祭,行不仁之事,亡于無德。”

    “周公,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是以禮德而治天下,分諸王以為禍。”

    “春秋時,有兵事,列國興武為王,祭獵天子。”

    “故,為帝王者,功分二成賢君,一曰文,一曰武。”

    “文安百姓,武定天下,文在當代,武在千秋,並駕齊驅者千古未有。”

    “前漢,擁文景之盛,致令家國豐裕,百姓祈念;得造武帝一朝之輝煌,兵凶將威,長驅千里而令漠北無王庭,收歸河西,然天下苦楚,百姓凋敝。”

    “猶如秦王政一國,為一人而生,君亡則國滅,陽極則陰生。”

    “蓋追二百年文武之功,天下念漢者不知幾何,復立新漢于諸夏宇內。”

    “然,天下百姓之財為十,天子分于士,宗室分之一,士者分之九,百姓生年匆匆,四目空空,窮民則窮其國!”

    “今,君為帝,問捭闔,定陰陽,當闢蹊徑。”

    “昔日淮南王安上書速曰︰臣聞天子之兵,有征而無戰言莫敢校也!”

    “故,有征無戰,陰陽燮理,機在其中。”

    “將士定塞,裊裊晨炊,猶復山河之城邑,為武者,行王化豈不曰文。”

    ………………

    ………

    “君令諸卿,籌于廟堂之高,御制工業于下。”

    “然克監州,執諫議,暫頓刑律,聖言帝王之務,臣曰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

    “故,聖君者聖,聖君者退,聖君者避,還繼聖人之君!”

    “學生,桉,頓首拜上,侃侃之言,望君詳略,再拜帝陛于下!”

    “呼。”

    徐桉落筆,吹墨。

    最後閉目于席位之上,等候殿試結束。

    這一幕,令左右文武之臣如坐針氈,恨不能徘徊于殿中,先觀其文。

    只是,天子定題,禮部掌大考,唯有駱俊一人可以行于殿中,巡視考生所書。

    “聖君者聖。”

    “聖君者避。”

    “還繼聖人之君。”

    駱俊行于徐桉左側,心中呢喃自語。

    當他看完整篇策論,對徐桉只有‘狂妄’二字的評價,不過其所書字字珠璣,或可得此次大考之首。

    “如何?”

    衛覬見駱俊有所觀,連忙打了個眼色。

    他們縱是為一國重臣,都要按照禮制行事,不得在殿中喧嘩,影響考生答題。

    哪知,駱俊猶如未曾捕捉其意一般,帶著一股清風掠過左側,朝著右側走了過去。

    畢竟,徐桉這一篇策論,可以說指點劉牧怎麼做一個天子,怎麼延續大漢的輝煌,他豈敢僭越回答好與壞。

    “砰。”

    羊抬腳輕踢了一下衛覬。

    示意其莫要詢問,不僅殿前失儀,還會令參考者緊張。

    不過,今日之問策。

    若無意外,狀元便是徐桉了。

    從會試策論便可以看出,其人有大才,何況首提筆,書寫帝王之務。

    只要這份策論不是太差,其膽色都足以承一國之重,滿殿考生鮮有人能比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第452章 禰衡,楊修,許是沒有為官之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第452章 禰衡,楊修,許是沒有為官之命並對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