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敵。
非需用兵之策。
以國盛而制國弱,是以攻心滅勢為上。
大漢對于荊揚的攻勢從未停止過,鄧芝不過是權衡利弊,進言討伐嚴白虎,便能給孫策埋下一根蹂躪身心的尖刺。
不管是孫策,或凌操都看不出進言所謀,還要道一聲好計策。
回府之後。
鄧芝遙望洛陽方向,躬身作揖長拜。
感受著體內源源不斷的氣力,眼中滿是對天下承平的期待。
如今,大漢有天子,有儲君,更有輝煌之未來,當不臣者平定,便是中興之世,未來必將超遠文景之治,迎來從未有過的盛世。
時間進入二月末。
各州郡籌備大考取仕之時。
洛陽。
天工府之內。
諸葛亮望著劉曄。
一股煩躁,疲憊之感,由心而發。
他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用自己與黃月英的專利,更進傳動技藝,還讓他們協助打造新的車輿。
“如何。”
劉曄訕笑著放下從西市買來的熱蜜茶。
“尚好。”
黃月英靠著大椅,死死抱著琉璃茶杯,嘶啞道︰“鐵料的強度超乎我們的想象,你知曉車輪是由輻,輞,轂組成,如今我們以細的鐵質輻條取代木制,不過多增加一些輻條連接輞,轂而已,至于傳動的棘輪鍛造需要工部出手,且受力的鏈條需要重新設計,增加咬合之力!”
“那便好。”
劉曄頓時松了口氣。
“還有啊!”
諸葛亮吮吸著蜜茶,幽怨道︰“工部下達公文,天工府,工部大匠,還有公羊的工學學子都要參與工坊改造,用你所設定的傳動來替換舊水車傳動!”
“哈。”
“那……!”
劉曄尷尬的笑了笑。
這些事情,勞累兩個與他一般大小的學子,確實有些不妥。
然而,這是利國利民之事,且諸葛亮,黃月英,負責車輪的精進,非他所能更改。
“劉兄。”
諸葛亮猛的直起腰,問道︰“你如此擅長技藝,可識得馬鈞,傳聞他是從三輔考入公羊工學,是罕見的大才,已經改進了織綾機!”
“不認識。”
劉曄搖了搖頭茫然道。
“罷了。”
諸葛亮嘆了口氣,指了指遠處火爐上燒水的水壺,問道︰“既然你通曉墨家之理,可明白工業的盡頭便是燒熱水?”
“燒熱水?”
劉曄行于火爐旁。
望著壺嘴處,不斷被熱氣掀翻的鐵蓋,又因為一個扭力彈簧崩回去,往來反復,踫撞出極為刺耳的聲音。
“如何?”
諸葛亮眼中滿是希冀的問道。
劉曄摸著下巴,說道︰“水以流力推動水車,形成如今的工坊建造,所以大漢工坊都是沿河水建設,必要之時還修築堤壩,若你言燒熱水可以代替水力,某觀此水壺,只能以熱氣往復推動一物。”
“熱氣?”
諸葛亮,黃月英對視一眼。
“當然。”
劉曄從腰間拔出一柄匕首,撬去壺嘴的扭力彈簧與鐵蓋,又從桌案上取了一個巴掌大小的水車,以輻條穿過,並橫于壺嘴處。
熾熱的白氣從壺嘴處噴吐而出,吹動整個水車緩緩轉動,且越來越快。
“原來如此。”
黃月英眸子瞬間大亮。
諸葛亮神情大驚道︰“完了,這可是陛下御賜之物。”
“既悟通,便不負陛下恩賜。”
“不才還要問一問堂途商會的事情,便不久留了。”
劉曄不動聲色的收起匕首。
提著衣袍奪路狂奔離開天工府,似乎生怕下一瞬被諸葛亮,黃月英逮住。
這可是天子御賜,哪里有他說的那般簡單。
都怪他自己心軟,覺得因為堂途商會之事,虧欠了諸葛亮與黃月英。
早知如此,只需要解釋一下便可,又怎麼會手賤的給人示範。
“這廝。”
諸葛亮看的失笑不已。
黃月英蹲在地上,蹙眉道︰“力量不夠。”
“猶如風箱。”
“需要密閉方有奇力。”
諸葛亮垂目望著水壺,目光深邃道︰“猶如我們打造的手搖風扇,需要密閉起來才能給火爐吹風,並且需要連同水車傳動,但某不認為白氣吹動水車便可,至少如今浪費的力量太多了,還需好生鑽研才是。”
“先完善堂途商會之事吧。”
黃月英不甘心的看了眼水壺,復雜道︰“若是能悟通此中道理,我們便可革新整個工業,將山河之力化為機括之力,工坊不再局限于臨水建造。”
“嗯。”
諸葛亮點了點頭。
黃月英所言,他深以為然。
不過,他見到另外一種用法,若此物用于吹爐,冶鐵,或用于車輿驅動,恐怕不止是一場工業革新。
若是可以代替人力,船帆,從而驅動艦船……
想了許久,連諸葛亮都猛的嚇了一跳,仿佛窺見未來大漢的變化。
工部。
營造司外。
滕昭看著匆匆而來的劉曄,疑惑道︰“怎的如此狼狽?”
“無他。”
“惹了點小禍事。”
劉曄喘了兩口粗氣,問道︰“如何,營造司怎麼說?”
“批下公文了。”
滕昭拍了拍背著的布包,笑道︰“工部會調集十萬罪人,一百工匠,協助我們建設工坊,至于堂途坊市的建設,需要尋找建造商會改建,至于攤販,貨物,都需要我們自己去踅摸!”
“善。”
劉曄頷首道。
滕昭走向神武門外,說道︰“某需要去一趟律法訟會,詢問一下商律,你且去跑一趟公羊學宮,若有不參與大考取仕的商學學子,詢問可有人願來堂途商會,畢竟公羊學宮都有商會股份,他們應該更加相信才是。”
“滕兄。”
“某有一種預感。”
劉曄苦笑道︰“恐怕不出二十年,我們的新制車輿便被埋入歷史的塵埃之中,被新的車輿所代替。”
“二十年太久。”
“某只爭朝夕。”
滕昭腳步一頓,目光璀璨道︰“五年之後,某會將堂途商會的股份轉贈南陽太守府,考取軍士功名,為大漢而投身戎馬,某想龐統在開設大漢蜜茶之時亦是如此想法!”
“君,有大才。”
劉曄眼中滿是欽佩之色。
于細微處見真章,可觀滕昭懷大略。
從商,從仕,從戎,只要身負謙卑與忠誠,未來成就必定不下于陳桐,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