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大堂。
一時間萬籟俱寂。
天子有令,對堂途商會一路通行。
可為臣之人,要為大漢著想,焉能將鐵料浪費于這種事情。
然,大漢興工商置百業,自然不可能僅執著于茶,紡織,燒瓷等事,所以開鐵制物品是必行之事。
最終,衛覬斟酌良久,還是與羊 同入天祿閣。
“可以。”
“很有想法。”
劉牧翻看著章程與圖紙。
劉曄所改進,就是未來的人力車,還有腳蹬三輪車。
只不過,大漢還生產不出來橡膠輪胎,故而以鐵質車輪,增加彈簧消力,達到一定的舒適性。
最重要,便是拉貨三輪車的構想,對大漢是利好之事。
“陛下。”
衛覬恭敬道︰“如今,工部以水碾冶煉法,年產鐵料有九千萬斤,僅兵部投入便不少,還有百姓耕種器具也販賣頗廣,若是再投入堂途商會,恐怕力有不逮。”
“衛卿。”
“工業發展,本就是以鐵為重。”
“該投入之事,勿要有所吝嗇才是。”
劉牧輕叩桌案,抬眸道︰“冶鐵不足便改進,不過鐵質車輿的用料太過浪費,從天工府,工部,公羊工學之中挑人,全力佐輔劉曄,並以其傳動之法改進工坊,想必冶鐵年產還會增加!”
“諾。”
衛覬頓時松了口氣。
言改進,便是先不推行此類車輿鑄造。
這樣,縱然是定下章程,鎮國府亦無話可言吧!
“便如此吧。”
劉牧沉聲道︰“通傳大漢商行,公羊學宮,稷下武殿,還有戶部,洛陽令府,河南尹府,預計總投十五億錢,讓劉曄與滕昭擇出一個商會會長,早日完善堂途商會。”
“臣遵詔。”
羊 ,衛覬作揖恭拜。
堂途商會的建設。
可稱戶部對外投資的最大手筆。
當然,要刨除工部的各類工坊,僅涉及股份制推行後的商會建設。
故而,年前一份公文,猶如流星墜地一般,令整個洛陽為之轟動,不止是百姓為之熱議,連各大商會都悚然不已。
劉普一個老父親,披甲掛帥,惶恐至極的榮登堂途商會會長。
每日不止受到戶部,工部的接見,還要與會各大商會,忙的身心俱疲。
臨近年關。
太微宮,愈發的緊張起來。
連劉牧都每日往來數次,令蔡琰越來越忐忑。
不知不覺中。
年關來臨,洛陽披紅掛彩。
持刀屠戶增至三千余,宰殺牲畜超過二十萬余。
這一日,洛陽解除宵禁。
百姓歲食之後,借著燈火行于坊市,一副繁盛熱鬧之景。
同時,司禮監,王卒尉,行于各府,送去劉牧賜下的歲食。
未央殿外。
劉牧望著嬉鬧的眾女,眼中閃過一抹笑意。
劉寵滿是愁緒道︰“兒啊,婉兒年歲不小了,為父托宗正府問詢,卻被以著書推辭,你可要尋摸一個好人家,以慰先帝在天之靈。”
“父皇。”
“孩兒不過問這些事情。”
劉牧淡笑道︰“婉兒想要尋什麼人,便尋什麼人,大漢宗室不需要盟姻,更不需要和親,她看得上誰,便與誰定下婚約,若看不上,孩兒總不能強行將她嫁了吧!”
“罷了。”
“你都有理。”
劉寵沒好氣的瞪了眼。
找劉牧是沒什麼希望了。
如今看來,只能找蔡邕,讓他在蔡琰這位大漢皇後面前念叨一下。
若不然,他是真的有負劉宏托付。
“子龍。”
“可踅摸到好人家了?”
永壽縣侯府,童淵滿是憂愁的問道。
趙雲局促的頷首道︰“一個公羊學子,河內良家女,有些才氣,是小妹介紹!”
“良家女?”
童淵有些難以置信道。
“是。”
趙雲無奈道︰“師父,雲是天子親軍統率,在朝中不能有結黨營私的苗頭,又不想摻和勛貴之事,還是尋找良家為好!”
“也好。”
“這人啊,都有難處。”
童淵點了點頭,滿是唏噓的嘆了口氣。
經過堂陽顏家之事,他方才明白,盟姻有利,更有弊。
趙雲這種位極人臣的大將,更是要步步謹慎,要麼迎娶宗室之女,要麼娶良家。
然,娶宗室之女更為復雜,稍有不慎便被禍及,還是擇良家為上策。
子時正。
飛燈猶如星河般璀璨。
遮天閉月,壓下漫天熒光,引來神武六年。
一夜之後。
朝廷新政,以朝報告令天下。
先傳于司州各郡。
隨著時間推移,朝天下各州郡傳播而去。
︰凡二十歲以上的立戶之家,誕下子嗣可獲均田十畝,另由戶部,州,郡,縣三府,合賞一萬錢。
逢一戶,開荒田耕土三百畝,賞賜耕牛一頭,或同價家禽。
最為重要,便是田賦再降,以五十稅一為準。
不過,每年儲糧販賣皆要並歸大漢商行,凡私自販賣或收購,以刑律問處,防止商賈囤貨積糧,哄抬糧價,並壓低從百姓手中收購的價格。
並且,告令天下,于三月初三,開大考取仕。
同時,刑部制定外邦勞工之法。
…………
……
一條又一條的新政。
從洛陽傳至各州郡縣,之後經由嗇夫,鄉老傳于農家。
新仁政的推行,沒有人敢欺上瞞下,大漢以嚴法治天下,以兵事中興,更別提朝報中表明以諫議為首,監州為輔,代天子巡視天下。
于推行新政之時欺上瞞下,恐有滅族亡種之禍。
正月初七,正午之時。
太微宮,各處門戶陡然封禁。
劉牧天子行轅,匆匆擺駕太微宮,令各府司官吏心中一驚。
國子監。
眾文武匯聚于一堂。
拜見劉寵,蔡邕之後。
盡皆目光灼灼的看向欽天監正李意,監副張魯。
“如何?”
“可是皇長子?”
郭嘉手中捏著一把用來籌算的蓍草。
李意垂袖端坐,風輕雲淡道︰“諸位,天時已定,豈是我等凡俗之人可以窺探,與其不安的猜測,還不如穩重一些等候太微宮消息。”
“是啊。”
“且等著吧。”
劉寵端起青瓷盞,抿了口蕩漾波紋的茶水。
“勿著急。”
“陛下已經去了。”
蔡邕停下徘徊的腳步,安撫道︰“況且,太醫府的大醫,洛陽的熟手穩婆都在。”
“九月盈滿。”
“十月不足。”
“日月同輝,陰陽並合。”
李意猛的起身走向堂外,朗聲道︰“諸位,大漢當興萬世。”
“嗯?”
眾文武陡然呆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