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
天祿閣之中。
鄭渾,諸葛亮立于閣下。
桌案之上,擺著一疊又一疊的專利公文,另外還擺著一柄弩,幾個弩匣。
“有意思。”
劉牧拾起弩匣,從筆海中取出放大鏡,觀測道︰“彈簧嗎?”
“彈簧?”
諸葛亮渾身一震道︰“學生還未起名。”
“嗯。”
劉牧放下弩匣,審視著連弩。
弩台,機括,最重要弩台還是鐵管開槽。
若不是早見過諸葛亮,他都懷疑其人還是不是歷史上的臥龍了。
“陛下。”
諸葛亮闡述道︰“學生用鐵器為弩台,是為了保證不會損壞其中的精密機括,因為上弦之時,弩弦會帶動機括,促使下置弩匣送上弩矢,並且有避風之效,射程精準可至九十步,拋射一百八十步。”
“有點重了。”
劉牧抬手掂了一下,問道︰“可有想過用鐵來鍛造弩匣?”
“這?”
“太過昂貴了吧!”
諸葛亮有些驚愕道︰“學生之意,木制弩匣使用之後可以直接拋棄,至多損失一些里面的彈簧,若是用鐵質弩匣,恐怕要重新設定戎衣,甲冑,且多增革帶,使軍士負重增加。”
“總要選一樣。”
“木制弩匣不輕,而且體積太大。”
劉牧放下連弩,抬眸道︰“你重新設計,在天工院鑄造,將連弩的體積再度縮小!”
“諾。”
諸葛亮受寵若驚的作揖拜謝。
天工府,可是工部與公羊學宮聯合所制,堪稱天下工匠聖地。
他能入天工府,並借大匠之眾鍛造新的連弩,可謂是恩寵至極。
“兩輪車的彈簧。”
劉牧翻看其他的專利入冊公文。
僅翻開一頁,便能窺見諸葛亮這幾年的苦功。
不僅完善兩輪車的鑄造之法,用螺旋彈簧消力,減少形變,增加舒適感,並且他還在上面見到棘輪變速的雛形。
再翻閱,有多片彈簧減震之圖紙與論述。
可以說。
大漢冶鐵的革新。
以及他曾經對諸葛亮所說的話。
數種變革加起來,促使螺旋彈簧,多片彈簧的出現,從而打造了下置弩匣的諸葛連弩。
不過,劉牧最為看重,便是棘輪變速。
“陛下。”
諸葛亮有些羞臊道︰“車輪的制造,學生還未弄清楚,不管是木輪,或鐵輪,亦或者以失蠟法澆築青銅車輪,都使得人顛簸難受,所以才鑽研消力之法!”
“鄭渾。”
劉牧合上所有專利公文,沉聲道︰“將所有圖紙登記造冊,另傳禮部,今年天工年刊諸葛亮位列第一,但所造之物莫要刊印,論述更要模糊,禁止示于人前!”
“臣遵詔。”
鄭渾暗中吞咽了口唾沫。
這番話,無不證明諸葛亮對于大漢的重要性。
“典韋。”
劉牧思忖道︰“傳王卒尉,遣一隊王卒充為諸葛亮近身,以一什進行輪換,保護他的安全。”
“諾。”
典韋恭敬道。
“陛下。”
諸葛亮欲言又止。
劉牧抬眸道︰“你想問三個定律?”
“是。”
諸葛亮作揖長拜。
這幾年,他對此心心念念。
不惜早結業,跳過豫州學府考入公羊學宮。
所以,他想知道三個定律,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是否如鄭玄定律一般,可以讓他造出彈簧這樣的存在,在多方面革新大漢的技藝。
“朕且問你。”
劉牧沉聲道︰“往天發矢,為何會下墜?”
“啊?”
諸葛亮一臉茫然。
鄭渾也懵了,箭矢墜地,不是常識之事嗎?
“慢慢想。”
“朕言送你三條定律,便是三條。”
“一曰慣性,二曰加速度,三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劉牧提筆在紙上寫道︰“其實總歸起來就一句話,世間萬物皆可量化,世間萬物皆可證偽。”
世間萬物皆可量化。
世間萬物皆可證偽。
這句話,對于諸葛亮的沖擊巨大。
直至離開神武門時,都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態。
“其實。”
“你不必如此。”
鄭渾寬慰道︰“陛下曾給公羊學子寫了不少話,你們慢慢都會想通的!”
“是嗎?”
諸葛亮抬頭問道。
“諸子百家之學,真理浩瀚如煙海。”
“墨家之學,其中有一篇名為經下,多是光學之論,陛下便寫下光似顆粒,似水波,假以強光,映之細縫,得見真理。”
“如術算,陛下曾寫下莊子之言,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鄭渾沉聲道︰“你們還年幼,還有深究真諦的時間,莫要因為一時之困頓,便折損銳氣,人心當堅啊!”
“學生受教。”
諸葛亮作揖恭拜道。
“臥龍入工部。”
“鳳雛入戶部。”
天祿閣中,劉牧笑著取出一本空白書本。
想了良久,最終在書皮上寫下《諸夏百家之理匯編》。
並且,在扉頁寫下離騷之言︰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科技,道德,從來不會憑空而生,物理更是如此,諸如天文星宿,墨經光學八條,醫學的內外科之分,名家的刑辯之論。
諸夏文明,浩瀚無比,非常人可以揣測。
然,因戰爭摧毀不少論證,是以興百家為國之上策。
他是開路之人,打開追逐真理的大門,立下以工商中興大漢的誓言。
西市。
谷陽街壹肆拾店。
百濟古爾,領著肖古王入店。
琳瑯滿目的貨物讓人目不接暇,尤其是婀娜多姿的胡姬,金蠻婢,更是看的他們眼熱。
阿卜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三韓的朋友。”
“穆。”
古爾作揖道︰“這位是我們百濟的王。”
“好的。”
“三韓的朋友。”
阿卜笑容不變,依舊以三韓相稱。
只要三韓沒有在朝報之上刊登對大漢朝貢盟約,不管什麼百濟,新羅,伽�,一並以三韓而稱。
今日,喚肖古王一聲朋友。
已是作為一個商人最大限度的底線。
如若不然,他一個大漢人,稱一聲‘三韓的蠻夷’又能如何?
“穆。”
肖古王毫不在意其稱呼,問道︰“我們想要買一些貨物,不知價格怎麼論?”
“三韓的朋友。”
“我們只收取大漢貨幣。”
阿卜領著二人行于待客之所,淡笑道︰“五銖錢,銀幣,金幣都可以,若是大型貿易需要通過大漢銀行匯存!”
“這個。”
“不知什麼價錢?”
肖古王從桌案上拾起一支炭筆。
炭筆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書寫文字,且價格並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