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

第112章 袁隗赴河東,老而不死是為賊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不吃煙火 本章︰第112章 袁隗赴河東,老而不死是為賊

    “驃騎。”

    最終,張遼咬牙踏前一步。

    余下之言未說,但眾人都明白,想要爭封侯之功。

    帳中眾將氣勢恢宏,肅殺之氣彌漫,無不是渴求開啟北伐關外的戰爭。

    “不急。”

    “人還未曾來齊。”

    劉牧提筆浸上典韋研磨的墨,伏案疾書道︰“魁頭,步度根,扶羅韓皆可封亭侯,若騫曼,軻比能敢來亦可封亭侯,所謂的東部大人素利,彌加,闕機可封關內侯。”

    “咕嘟。”

    眾將眼饞的吞咽著唾沫。

    “驃騎。”

    呂布目光灼灼道︰“末將斬二人,是否封鄉侯?”

    “可以。”

    “只要你能殺。”

    劉牧把自己所擬封侯公文,還有被宗員謄抄過的沮授捷報裝在一個竹筒之中,並且封上朱砂紅泥。

    “末將當為先。”

    呂布不甘的拍了拍胸甲,瞪了眼趙雲。

    槍戟同源,他們算是師出同門。

    自己要是早點遇到驃騎,莫說是鄉侯,就是縣侯都有望。

    哪里容得趙雲每天去軍帳請教擊技之術,臨走還順一把干棗,而他還不能惱怒,不然就是對鄉侯不敬……

    “奉先將軍。”

    趙雲微微頷首,明白呂布的怨念。

    別說,自己來並州吃的棗子,比自己在師傅家中的就是好吃,尤其呂布帳中的干棗,味道分外醇厚。

    “哼。”

    呂布冷哼一聲。

    奪棗之仇,他與趙雲不共戴天。

    “不必如此。”

    趙雲風輕雲淡的笑了笑,打趣道︰“只是幾顆干棗罷了,當初某在師傅家中習武,可是每天听著將軍的名字長大,尤其是師叔每年送棗的時候,總會炫耀將軍如何如何,次日便是某一生難以忘卻的苦難!”

    “史阿。”

    “持天子玉符直發南宮。”

    劉牧看了眼帳下揶揄打趣的眾將,將竹筒與天子玉符遞過去,沉聲道︰“另外再讓人前往陳國捎個口信,告訴父王我要出關了,讓他勿要憂慮,此戰之後大漢十年之內將無邊患。”

    “諾。”

    史阿拱手離開帥帳。

    美稷縣之戰,隨著捷報傳遍並州九郡。

    平城關下,規劃營地之中,王允啃著干澀的粟米餅,抿了口涼水咽下去,眼中滿是悲戚與悚然。

    並州各郡望族豪紳,都是在他的牽頭下才對上面奉命唯謹。

    他們誰都沒想到事情會嚴重到如此地步,十幾萬匈奴被梟首,關外壓境的鮮卑更是達到了數十萬之眾。

    這場決死之戰,還在持續的增加兵源。

    他恨袁基,袁隗,更恨呼衍黎初之無能,亦恨魁頭為何不攻平城關,拖延時間做什麼,令他陷入這種窘迫的境地。

    可惜,他根本不知道袁氏伏殺劉牧,是要裂土北疆。

    所謂的並州望族,只是可被拋棄的棋子,一旦劉牧死在並州,京畿告危之時董卓便可入主上黨,秉持河東,上黨兩郡,借三河守備軍封鎖關隘。

    屆時,袁氏在朝中進言點將,引天下士族之力北伐復土。

    功成之後,天下大安,袁基臨三公之位,壓倒漢天子的權柄,獨霸朝野。

    至今,他都沒有為生死而憂。

    大漢天子與士族共天下,劉牧難不成還敢屠了並州所有豪紳?

    至于為何將他們這些人聚集在此處,也只是以為劉牧抄家取錢糧,並防止他們繼續在後方作亂。

    只要這場戰爭勝了,頂多都是禁止為官,或入獄受刑。

    “你每天來此做什麼?”

    規劃營地之外,趙雲不解的看向張遼。

    “子龍。”

    “某想看清人心。”

    張遼沉默片刻,失望的搖了搖頭,復雜道︰“某就是來看看他們是否知錯,有了悔恨之心,可至今看到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傲氣,認為他們能活著離開。”

    “所以。”

    “背後之人可通天。”

    趙雲按刀轉身,瞥了眼角落中的王允一眼。

    “袁氏啊。”

    “四世三公之族。”

    “況且,可能還不只是袁氏。”

    張遼與趙雲同行遠去,嘆道︰“並州淪陷,于袁氏有何益!”

    “朝政之爭。”

    “權力,可以吞人心智。”

    趙雲腳步一頓,側目道︰“權力之下,連袍澤都可以持戈相向,某在陳縣之時,常請教南閣祭酒兵法,他說追隨驃騎最不缺的就是晉升之資,也無需爭權奪利,因為最大的功勛與權力就在驃騎手中,爭與不爭結果等同,不是嗎?”

    “當然。”

    “驃騎萬勝。”

    張遼咧嘴一笑,眼中充斥著對于封侯之功的渴望。

    陳槐,王戎皆封侯,介士營中必有無數人為之所念,若自己此戰還不能封,日後恐怕就要難了,所以常如呂布所言,唯死戰耳!

    美稷之戰,震撼的何止是平城關。

    九郡百姓喜極而泣,近乎半年的壓抑一泄而去。

    此時此刻,對于平成關外的鮮卑他們不再驚懼,而是迸發無窮的怒火,亦是對坊間風傳望族豪紳通敵之事而感到憤慨。

    捷報傳至洛陽,滿城轟動,百姓山呼萬勝之音。

    各府士卿本以為劉宏會詔令廷議大賀,卻苦苦未能等來消息,反而使得心中惶恐不安,有刀鋒懸空將落之感。

    南宮。

    北閣,玄武闕上。

    蹇碩激動的說道︰“驃騎大勝,功封三侯啊!”

    “士卿可動否?”

    “今日都有誰出城往北了?”

    劉宏親自執筆擬寫著封侯詔書,頭也不抬的說道︰“從九郡封關開始,朕就知道他要在並州持刀殺人,卻沒想到是殲滅匈奴兩部叛軍,只可惜現在非大賀之時。”

    蹇碩低頭恭敬道︰“袁隗去了河東,其他人並無擅動。”

    “河東啊。”

    “武衛中郎的守備營?”

    劉宏提起皇帝行璽為詔書封命。

    封侯賜命,是這封詔書的本質,更是對劉牧權力的肯定。

    若他不支持劉牧,不準功封三侯,並州的戰爭或許能勝,但漢天子,宗室,將永遠失去軍卒的支持。

    “是。”

    蹇碩恭敬道。

    “啪嗒。”

    劉宏放下皇帝行璽,抬頭漠然道︰“聖人雲,老而不死是為賊,若是朕沒記錯,操弄之人是袁基,袁隗又摻和什麼,準備給董卓留遺言嗎?”

    “奴婢不知!”

    蹇碩再度將頭深深低下。

    袁隗去河東做什麼他並不清楚。

    大誰卒滲透進守備營,但並不能在董卓太守府探听消息。

    此人有些古怪,並不是傳聞中的那般粗莽,亦或者說名為李儒的文士不一般,可窺人心,做事滴水不漏。

    不過陛下之言,對應從並州發回的捷報。

    這次天子與驃騎不會手軟留情,袁氏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或許有人會因此死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第112章 袁隗赴河東,老而不死是為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第112章 袁隗赴河東,老而不死是為賊並對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