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詭案手札

第3章 夜探貢院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𨘥@尬本章︰第3章 夜探貢院

    林知夏連忙點頭︰“我听縣衙的仵作說過,倒不曾見識過。”

    “蒸骨可以確認你說的這個問題。”

    肖平走到角落一間屋子前。

    屋里什麼裝飾都沒有,唯有正中心有一個長五尺、寬三尺、深兩尺的地窖,里面堆放柴炭,四壁已燒紅。

    想來,肖平在看到有兩具白骨時,就已經命人在準備了。

    他潑入酒和酸醋,趁著地窖里升起的熱氣,把白骨放了進去。

    白色的霧氣瞬間把白骨淹沒,現出一個人形。

    林知夏眼睫輕顫,努力忍下心頭那股潮濕的情緒。

    她拿出那塊小塊碎瓷︰“這是在白骨旁發現的。”

    樊老見多識廣,僅兩眼就道出了瓷片來歷。

    “這瓷片來自磁州,是專門用來做藥罐藥瓶的藥瓷,有冷中藏熱的說法。”

    肖平笑了︰“樊老果然學識淵博,不知這冷中藏熱可有說法?”

    “呵!”樊老冷笑一聲,“不過是商家抬價的噱頭罷了,哪有那麼神奇。”

    林知夏心情更沉重了。

    當年,娘親就是沖著這個噱頭,親自跑到磁州給哥哥買的。

    兩人雖是雙生子,體質卻是天差地別。

    剛生下來她七斤,哥哥四斤半。

    她從小啥毛病沒有,壯的跟頭牛,哥哥三天兩頭生病,常年喝藥。

    爹娘一度擔心哥哥養不活,求神問道,各種偏方都試過。

    蒸骨需要一個時辰,林知夏不想讓自己閑下來,決定先去比對府衙近十年的失蹤人口,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匹配的失蹤者。

    ......

    一個時辰後,驗骨結果送到林知夏手上。

    兩具白骨都沒有中毒跡象,按照骨骼來判斷,死者生前偏瘦弱。

    他的頸骨前傾,右手指骨有微微外翻,這兩點結合在一起,死者應該是長期伏案寫字所致。

    此時林知夏已經冷靜下來。

    有這樣特征的人,不只是讀書人。

    她剛剛比對了開封府近十年懸而未決的失蹤案。

    其中大多是一些逃跑的家奴小妾,抑或是卷款跑路的管事。

    還有一些外鄉人,來汴京淘金,伙伴突然消失的。

    七名死者都很年輕,與之年齡、失蹤時間對得上的,只有三位。

    就在剛剛,她見了這三位失蹤者的家屬,這三人也被排除了。

    也就是說,這七名死者被人殺了埋在熊耳山,就此消失,竟無一人報案。

    加上軍用弓箭,林知夏心里有了某種猜想。

    書房內,孟俞正為了東南隅街暴雨積水一事發愁。

    官家要他想辦法徹底解決此事,拿個章程出來。

    可這是幾十年的老問題了,他又不是神仙。

    听到林知行求見,孟俞決定換換腦子,把治水的問題先放一邊。

    可看了對方呈上來的折子,孟俞頭更疼了。

    “你要把七名死者的情況擬告示通報出去?發動百姓提供線索,還許下這麼高額的賞錢!這錢誰出?”

    林知夏目光清亮︰“自然是衙門出,大人您知道我沒錢,我現在還住在客棧呢!”

    說到住處的事,林知夏忍不住吐槽︰“汴京的房子也太貴了,動不動就是大幾千上萬貫,就連城郊的院子,供一家三口吃住的,都沒有低于500貫的。

    屬下原先月俸不過十貫,除去家用,所剩無幾,現在倒是有三十五貫的月俸了,但我還沒拿到過......”

    孟俞擰眉打斷她︰“去去去,別跟我這訴苦,我調你來是解決案子的,不是來創造問題的。”

    提到案子,林知夏一臉的正義凜然。

    “命案必破,屬下義不容辭,只是此案頗為復雜,受害者的身份又很難確認。集思廣益,發動民眾是最快的辦法。

    凶器那倒是一個突破口,只是汴京有禁軍八萬,在里面找凶手無異于大海撈針。

    若這弓箭是從黑市上流出的,那情況就更復雜了。”

    孟俞思索片刻後,道︰“你知道現在的軍器監是誰嗎?”

    林知夏搖頭。

    “沈括,先太子恩師,曾任三司使,還曾領兵抵御西夏,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原來是他——那位年過六十,披甲上陣的沈老將軍。

    林知夏陡地抬頭,對上孟俞滿懷深意的目光。

    以沈老將軍的為人,斷不會走私軍器,中飽私囊。

    就怕有人故意將案子往那上面引。

    “你今晚擬一個告示出來,明天一早來找我,先別提弓箭的事。”

    “明白了。”

    林知夏恭敬地行禮後,退了出去。

    孟俞拿著林知夏寫的卷宗,沉思半晌,讓人備車準備進宮。

    此案過于慘烈,又涉及軍器監,若要公開,還需面呈官家。

    林知夏擬完告示,亥時已過,她走出開封府衙。

    穿過梁門大街就是外城,她住的客棧在西邊,她卻朝著東南方向走去。

    黑森森的小巷里,只有林知夏疾行的腳步聲。

    前幾天,她一直在汴京城內四處轉悠,將內城各大機要處的位置摸排了一遍。

    此時她要去的,正是禮部貢院。

    學子中舉後,持地方“解狀”進京,到禮部貢院核驗文書、領取考引。

    之後由禮部安排入住官辦邸店——舉子驛。

    貢院有歷年來,每屆科考學子的入住記錄。

    哥哥進京趕考時,就住在舉子驛。

    此時貢院是閑置的,里面根本沒人,只有入口處有兩名禁軍把守。

    雨後地上濕滑有積水,林知夏的鞋子已經半濕。

    她不想在牆面上留下太明顯的痕跡,便脫了鞋,將鞋藏于牆角,赤腳爬上圍牆,進了貢院。

    她貓著身子,踮著腳沿著廊下的陰影處迅速穿行,很快就找到了至公堂。

    這是科考時,考官辦公以及試卷封存的地方。

    她要找的東西就在這里。

    林知夏拿出簪子,手法利落地撬開鎖,進屋後,才拿出火折子點燃。

    她來到架子前,找到太興七年的卷宗。

    花了半個時辰,在萬名考生里,找到了哥哥林知行的名字。

    他住在三宿六舍,睡的是大通鋪,與他同住一屋的有七人。

    朝廷規定,舉子參加科考,需在臘月前抵京,次年正月應試。

    這七人跟哥哥一起同吃同住兩個多月,或多或少都會知道彼此的一些情況。

    林知夏記下七人的情況後,沿著原路返回。

    當她有驚無險地爬出來時,剛松了一口氣,就發現鞋子不見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汴京詭案手札》,方便以後閱讀汴京詭案手札第3章 夜探貢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汴京詭案手札第3章 夜探貢院並對汴京詭案手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