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帶著喜悅踏上了開往南江省的火車。
坐在九號車廂的夏正華三人,正用湘話聊天,坐在對面座位上的一名三十零歲的男子不斷地看他們一眼。
夏正華發現他這麼的看著自己三人,當然也沒有太在意,以為他沒听懂湘話而好奇,也許吵著他了,于是示意李開發他們倆把聲音降低了。
這名男子見夏正華三人降低了聊天的聲音,知道他們把自己的意思理會錯誤。自己只是听到他們說的湘話,感覺親切而已,並沒有責怪的意思。于是他對夏正華三人露出一個友好的微笑,夏正華也回了他一個友好的笑。
也許是旅途漫漫,閑著無聊。男子發聲了︰“你們也是婁城的?”
夏正華听到他講湘話,也感覺親切,他回道︰“是呀。你也是婁城人?”
男子點了點頭。
夏正華“哦”了一聲,又接著問道︰“你來出差,還是做生意呀?”
男子微笑著說︰“我來出差的。”
夏正華道︰“我們也是。”
都是婁城人,老鄉見老鄉的感覺,親切感就出來了。
男子道︰“看你們的樣子,應該是政府部門的人。不會是到這邊來跑部錢進吧?”
夏正華還是佩服他的閱歷和眼里,猜他也許是體制內的人。“你也是吧?”
男子道︰“我不算。”
夏正華望著他,意思是你做哪行的。
男子見著夏正華疑問的眼光,笑道︰“各位,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名叫梁力軍,漣新縣人,在宏遠機械廠上班,所以我不算公家人。”
李開發接上口︰“哦,我是宏遠機械廠所在鎮上的。”
梁力軍問道︰“那三位在那個部門高就呀?”
夏正華笑道︰“我們不算高就,為人民服務呢。”
梁力軍笑了笑。
夏正華又說道︰“我叫夏正華,在湄河鎮工作。”
他又指著李開發兩人道︰“他叫李開發,他叫梁滿文,你本家,他們在水利局工作。”
梁力軍對三人道︰“都是老鄉,這一路就不寂寞了。身邊沒個說漣新話的人,總覺得不自在。”
夏正華說道︰“梁總應該是出差比較多的人,習慣了外地語境了的。”
通過交談,夏正華知道梁力軍是名牌大學畢業,分配在國營軍工企業,現在也是企業的科級干部,技術骨干。梁力軍也知道了夏正華是湄河鎮黨委書記,李開發是水利局局長,梁滿文是水利局總工。對于這些政府部門的領導,梁力軍還是很尊重的,也想著結交,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梁力軍說道︰“很高興認識三位。”
夏正華三人也對梁力軍表示了相同的意思。
李開發問道︰“梁總這次到京都,辦什麼差呢?”
梁力軍回道︰“我這次到京都,主要是找礦冶院,想到他們那里找找技術專利。”
夏正華疑問︰“你們廠里應該是有同意安排,或者你們自己研發的吧?”
梁力軍對夏正華笑道︰“這次是我辦私事。”
夏正華“哦”了一聲。
梁力軍接著說道︰“我和幾位同事商量,準備下海辦企業。這次來京都,就是談焊接材料技術轉讓的事情。”
李開發笑道︰“梁總是干大事的人,一看就是大老板的潛質。”
梁力軍微微一笑︰“李局還會看相呀。那就接你吉言了。”
李開發道︰“那是。梁總發達了,可記得請我們喝酒。”
夏正華听了梁力軍的話,覺得他是一個有魄力的人,國營軍工企業的中層干部能辭職下海辦企業,有想法,有沖勁呀。
“梁總,廠址選定了嗎?”
梁力軍對這名比自己年輕些的鎮委書記還是更感興趣,他回道︰“初步選在縣城東邊一處廢舊的廠房,準備租用,差不多談妥了。”
夏正華本想推銷推銷湄河鎮,听她說選定了,也就不好意思再說廠址的事。
“梁總,剛剛听你說焊接材料,是不是要辦焊條廠呢?”
梁力軍回道︰“是的,專門做焊接材料,我們是四個大學同學一起辦,已經工商注冊,名字叫漣新縣四九特種焊接材料廠。我們自己學的是材料專業,本來也掌握了一些焊接材料的技術,但還是要到外面去學更好的專利技術,生產一些特種焊接材料。”
一直沒怎麼說話的梁滿文說︰“梁總這個想法好。現在基建開始升溫,鋼結構廠房也開始出現,焊接材料一定是一個好銷售的產品。”
梁力軍對梁滿文道︰“梁工說的是,我們也是這麼想的。”
夏正華問道︰“辦廠需要不少的資金吧?”
梁力軍回答夏正華︰“是呀。我們四個人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還向親戚朋友借了一部分,準備向銀行貸點,只是還沒找到願意貸款的銀行領導。另外,我們縣里打了報告,想通過集資招工的方式籌集一部分。”
夏正華點了點頭,贊成梁力軍的想法。自己在漆樹鄉辦的企業都是采用了集資募股的方式。
現在鼓勵公職人員、企事業單位的人員下海經商辦廠,不僅能過帶動經濟,還能創造稅收,解決就業問題。
“梁總的辦法不錯!祝福你們企業開辦紅火,蒸蒸日上,走出你漣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梁力軍心里說道︰這正是我們創業的初衷。企業之所以取名四九,原因之一是四人創業,原因之二是願望長長久久。
“謝謝夏書記的貴言,以後請夏書記多多支持我們民營企業的發展。”
夏正華道︰“梁總客氣了!我就一鄉鎮小芝麻官,可幫不了你呀。”
梁力軍道︰“夏書記年輕有為,日後肯定是會渠道更高的職位的。”
夏正華拱了拱手,“多謝梁總吉言!但願如此!”
李開發問道︰“梁總,你們廠招工,每個人需要集資多少呀?”
梁力軍看了看四周,才小聲說道︰“李局,我們計劃是四千,但要等縣里批復。”
李開發點了點頭。
梁力軍對李開發問道︰“李局,是不是有親戚需要找工作呢?”
李開發點點頭︰“是的。我佷子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現在在家待業。現在縣辦企業也難進,我這邊也不能安排。听你說招工,所以問問。”
梁力軍道︰“如果李局佷子想來,我可以留一個名額。不瞞你講呀,我們計劃先招五十人,但報名的已經有二百多了。你佷子文化程度高一些,可以優先考慮。如果李局相信我們企業能夠發展,你就要你佷子來廠里。我們還要進行文化測試的呢。”
李開發道︰“我回去問問他自己的意願。”
夏正華想到梁力軍說的資金的事,就問道︰“梁總,還需要資金嗎?”
梁力軍看著夏正華顯出了疑問︰“夏書記可以幫我們貸款?”
他可沒想一個鄉鎮書記有多少閑錢,只認為他可以幫忙貸款。
夏正華擺擺手︰“我跟銀行也不熟。鎮里是有信用社和基金會,但現在對你們這樣初辦的企業放款難。”
梁力軍道︰“那夏書記是自己有?”
夏正華道︰“也不是,我能有錢呀,那我也辦廠去了。是這樣呀,我有個熟人,自己在深圳開了投資公司,可以對外投資。如果梁總感興趣,我就幫你聯系聯系。”
通過夏正華中間牽線,鄭燕真的給梁力軍投了一部分資,佔了漣新縣四九特種焊接材料廠百分之十二的股份。
也正因為夏正華此次的支持,漣新縣四九特種焊接材料廠日後經營紅火,業績精進,最後發展成了一家機械企業集團,真正走向了世界。四九重工也給夏正華任職的所有地方帶去了豐厚的投資,為他打下了堅實的政績基礎。
鄭燕也沒有想到,二十年後,梁力軍回購了她手中的股份,讓她能套現四九重工二百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