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途︰從一封征兵信郵寄開始

第一百六十章 三月之期,這可是大手筆啊(二合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礪軍 本章︰第一百六十章 三月之期,這可是大手筆啊(二合一)

    從陸院著急籌備基地架構的動作上,不難看出,這項實驗應該是拖得過久。

    上面的人,也急于看到成效。

    看到陳默坐著普桑,頭也不回的跟首長一起離開。

    搞得輕武器射擊場,正在咬緊牙關沖坡的學員,一個比一個心里不平衡。

    特麼的,憑什麼自己就要被大太陽烤著,秀才那小子卻那麼舒坦?

    尤其是王博,更是欲哭無淚,主要是秀才不參加接下來的訓練,所有負重的裝備都被他全部接收。

    沖坡就算了,別人都背一把槍。

    他背著兩把,一邊抹汗,一邊在心里咒罵著狗日的秀才,咬緊牙關的沖刺。

    這不沖不行啊。

    隊長方淮一直盯著他們這幫老兵,壓根沒有偷懶的機會。

    就在訓練場這邊雞飛狗跳,怨聲載道的暗罵時。

    另一邊。

    陳默陪同陶瑞昌,林延華兩人,已經來到經安教學大樓入口處。

    軍區來人畢竟不同于其他,加上陶瑞昌的級別在這擺著。

    他們這邊剛下車,陸院副院長張津南便笑著迎了上來。

    “哈哈,老陶,這大半年沒見,看著還是老當益壯啊。”

    張津南顯然私下和陶瑞昌的關系不錯,兩人見面時,沒有因為級別的緣由,而顯得拘謹。

    “ ,比不得你老張啊,我看這陸院發展是越來越好,要比前兩年過來時強多了。”

    陶瑞昌笑呵呵的回應著,兩人並肩,有說有笑的走進大樓。

    陳默一個學員,自然是插不上話,他跟在幾人的後面徑直來到四樓會議室。

    索性,一路上也沒人搭理他。

    進到會議室後,發現這里可不光上次開會時,見到那幫老教員。

    校長袁山松,政委何金平都在。

    除了他們兩個,何政委正在陪同閑聊的那位,年約五十歲上下,軍餃同樣帶著一顆金星的首長。

    陳默還認識,正是38軍的參謀長王哮虎,此次過來,應該也是為了建立培訓基地的事。

    參會的人數倒是不多,總共加起來也就二十多人,但現場級別最低的都是上校。

    像是陳默這種還掛著學員餃的人,肯定是沒機會上桌了。

    他悄悄的走到會議桌右側,跟顆松樹似的往那一杵。

    等待著會議開場。

    這老兄弟見面,可不得先寒暄半天,增進一下感情。

    大概等了有十幾分鐘吧。

    會議室內嘈雜的聲音才漸漸平息,陸院政委何金平抬手敲了敲會議桌:“好了同志們,今天把大家聚過來,是有事要商量一下。”

    “那個,陳默。”

    “到!”

    “你也別在那杵著了,自己找個地方坐。”

    “是。”

    有政委發話,陳默當即大步走到會議桌最末端的位置,屁股佔半塊椅子,依舊是挺直腰板的坐著。

    旁邊有負責發放文件的軍官。

    將一部分打印好的有關裝甲單位,近三年概況,以及陸院計劃培訓基地的一些細則,發到每一個人手中。

    陳默大致翻了翻,他沒有太大的興趣觀看,不管咋說,他也是經歷過後世的人,演習數據真沒啥可看的。

    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的演習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那就是藍軍必須輸,紅軍必須贏。

    但凡藍軍沒有按照劇本輸送兵力,導致紅軍單位阻擊不利,藍軍單位都要背鍋。

    說是演習都不恰當,應該是演戲更為妥當。

    至于小規模的演練,不能說沒有效果吧,至少很難從數據上看出單位戰斗力,有什麼明顯的提升。

    陳默之所以提起這些東西,就是為了引起學院的重視,基層十幾年如一日的,沒有任何變化。

    藍軍營要做實驗,那什麼才是成功?

    怎麼衡量成功?

    在這種大環境下,思維邏輯不改變,實驗就沒有成功的可能。

    這跟體系無關,而是跟認知有關。

    想成功,想要看出明顯差距。

    肯定要有這些提前收集好的數據,作為以後的基礎參考。

    否則,藍軍營就算搞好了,這幫搞學術的人,也能給你扯皮連續扯幾年的時間都不嫌累。

    演習數據,陳默沒有多看,但有關培訓基地的構設大綱,他倒是看得挺認真。

    按照資料上顯示。

    陸院最近半個月確實沒有閑著,京都軍區下轄的第五工程兵師已經接到任務,隨時可以進行勘察建設工作。

    包括大軍區下轄的水電總隊,都已經有電文通知到位。

    不光如此,京都軍區的239通訊團,工程運輸單位,軍工93773工廠,所有單位全部通知完畢。

    毫不夸張的說。

    只要現在陸院確定培訓基地建設在哪里,半個月之內,工程兵師就能建造出一處,佔地至少幾十萬平方米的基地。

    水電總隊,能同步鋪設水電網絡,包括通訊團,也能跟上建設速度,針對基地進行軍用光纜鋪設。

    就連軍工廠,都能為基地提供訓練的專用彈藥。

    不得不說,論信息化作戰,其中牽扯到的重要性,確實厲害。

    這陸院也是下了大本錢啊。

    手中拿著文件,陳默都忍不住咂舌,特麼的,有這動靜干脆建校多好了?

    不過,他心里也清楚,針對藍軍營的建設,可不光是這次動靜大,前面四次動靜也不小,只不過都簽了保密文件。

    忙碌這些事的單位,不向外透露罷了。

    一次帶有秘密性的實驗,準備工作不亞于一次大規模軍演,屆時,基地周圍進行空中管制,交通管制都是基礎操作。

    陳默對這些大的方向沒看太久,他針對培訓基地的組織框架搭建,教務,教學,行政體系,都著重看了看。

    包括培訓基地的專業,陸院的人都做了細致的劃分。

    有裝甲步兵基礎科目培訓課,有雷達偵察設備操作與維修,還有坦克維護保養,工程車輛駕駛保養,戰地醫療急救,通用槍械維修保養等等。

    專業的針對性非常強。

    連陳默看得都不得不承認,陸院實驗方面雖經過數次失敗,但人家專業方面的能力,真的挺強。

    至少比自己這個半吊子出身,強太多了。

    光是這麼多士官對應的專業,他自己不去基層收集,也搞不出如此全面啊。

    陸院這回,還真是下大功夫了。

    由于這次配發的文件中內容太多,會議開始後,除了陸院方面的代表沒有細致觀看之外。

    63軍和38軍的人,都在一張一張的翻閱。

    陳默看完都過去四十多分鐘了,其他人,才長出一口氣,紛紛放下手中的文件。

    負責主持會議的政委何金平,看到眾人的動作後,他笑著正了正身子道:“這次麻煩軍區的同志,專程跑一趟。”

    “電話里沒辦法說的太明白,既然大家都看過手中的文件了,我多�@錄婦洹!br />
    “為確保接下來,有關信息化作戰實驗的推進,陳默同志提出建設培訓基地,先從兵源入手。”

    “京都軍區的首長也明確表態,只看最後的結果,眼下可以說是萬事俱備,有關這個培訓基地的建設位置,以及兵源接納問題。”

    “老陶,老王,你們倆人可別藏私啊。”

    “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提出來,大家共同研討。”

    聞言,陶瑞昌笑了笑沒有急著表態,他提前去找過陳默,知道這個培訓基地建設,對軍區都有哪些影響。

    所以他並不著急。

    可別以為陶瑞昌那種做法,太過小肚雞腸,不就是一個培訓基地嘛,犯不著這麼謹慎。

    不要忘了,這信息化實驗又不是一次兩次了。

    這回還牽扯到裝甲單位,63軍的裝甲旅從1998年七月份,28軍的裝甲單位過來後,就被撤編。

    如今只剩一個裝甲七旅,萬一這次實驗又不成,上面會把責任推給學院嘛?

    那顯然不太可能。

    大概率會認為是實驗單位的問題,目前正處于裝甲減員30萬人,節源開支的節骨眼。

    一旦實驗失敗,搞不好上面能把裝甲七旅都給撤掉,大裁軍時期,沒有什麼不可能。

    就算實驗以培訓基地的形式展開,不再牽扯一整個單位。

    可兵源還是從裝甲單位抽選,基地建在哪個軍區,哪個軍區就要負責一切後勤。

    若是實驗成了,皆大歡喜,可若是不成呢?

    由不得陶老頭不謹慎啊。

    陳默所說的經過培訓後,基層連隊戰斗力至少可以提升30%,這確實誘人。

    問題是,代價太大了啊。

    陶瑞昌不表態,那是因為他政工出身,能穩得住性子。

    38軍的參謀長王哮虎微微沉吟了一會,他將雙臂撐在會議桌上,身子前傾道:“建設問題先放一邊,老何,你光說要培訓士官,找我們要兵源。”

    “這具體要多少人,你總得給個規劃吧?”

    “還有,培訓之後的安置怎麼安排?是回到原單位繼續任職,還是調動一批裝備直接送進基地,組建新的信息化單位?”

    這點很關鍵。

    兵源其實好抽調,一個軍區只要別抽一個旅的人,單單抽選一個營或者一個團。

    這點人,無論是38軍還是63軍,都很輕松。

    重點是培訓結束,組建的新型單位歸屬問題,才是這位王參謀長最關心的。

    要是費點心力,以後能得到一支成建制的信息化部隊,那放誰,誰不樂意啊。

    要談條件了。

    陸院政委何金平臉上掛著笑意,他早就猜到這一步會有阻礙。

    所以,他沒有直接回應王參謀長的問題。

    而是徑直看向坐在末尾的陳默,笑道:“陳默。”

    “到!!”

    听到政委喊自己,陳默“蹭”一聲,從座位起身。

    “呵呵,不用緊張。”何金平擺了擺手:“王參謀長剛才的疑惑,你也听到了。”

    “有什麼想說的,可以談談你的看法。”

    “是!!”

    陳默立正,敬禮!

    而後才大聲道:“報告首長,關于人數方面的規劃,首長您感覺一個信息化單位,想要發揮出應有的戰斗力,至少需要什麼編制?”

    “問我?”

    王哮虎作為號稱萬歲軍的參謀長,平日里,還真沒踫到過哪個年輕人,敢這麼直面的詢問自己。

    他背靠著椅子,饒有興趣道:“一個營。”

    “是,首長,基本要發揮出足夠耀眼的戰斗力,營級編制最為妥當。”

    “培訓基地的人數,就定在二百人左右的規模最好。”

    听著陳默將人數都能具體的說出來,王哮虎怔了一下,目光中帶著疑惑的看向何金平。

    畢竟,培訓基地從提出到落實,時間並不久,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其中的緣由。

    面對王參謀長詢問的目光,何金平笑了笑,道:“他就是陳默,也是提出建設培訓基地的人。”

    “哦?這倒是新鮮,英雄出少年啊。”

    王哮虎聞言愣了一下。

    “謝首長夸獎!”陳默倒是很會順桿子爬,人家順嘴夸了一句,他是生怕夸人的話掉地上,第一時間就給接住。

    “少給老子扯淡。”

    王哮虎也被陳默這厚臉皮給整笑了,繼續道:“既然這培訓計劃是你提出來的。”

    “那你就說說培訓過後怎麼安置?是調一批武器去你們基地,還是打算怎麼做?”

    “二百人,可組建不了一個裝甲營。”

    “不用組建一個裝甲營。”陳默信心十足道:“首長,您搞錯了一個概念。”

    “其實一開始我建議的是建立士官學院,可以持續培養基層單位的老兵,為兵謀一個前程。”

    “無論是士官學院還是培訓基地,最終培訓出來的同志,不用全部聚到一起。”

    “安排一部分士官,調到一個成建制的裝甲營當中,只需要磨合一周的時間。”

    “就能接手一個營的戰斗協同任務。”

    “拉到演習場上,和同規模的戰斗營打一場,看看數據就知道了。”

    “培訓基地本質上跟陸院區別並不大,不是說來自哪里,畢業就必須回到原單位,才能發揮所長。”

    “培訓的宗旨是從習慣到認知,全面接受信息化作戰的洗禮。”

    “你的意思是,只要兵源經過培訓,那麼這次實驗,可以放在任何單位進行?”

    這回不是王參謀長開口,而是一直旁听的陶瑞昌接過了話頭。

    “是,首長。”

    “我保證,經過培訓的士官同志,只要能扭轉思維,認識到新體系的作戰方式。”

    “都不用找特定的單位去實驗,從基地抽選一部分人去任何一個單位協助,就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陳默言之鑿鑿,說得相當有底氣。

    也不怪他有底氣啊,信息化的基礎就是合成,從陸院布置的專業方面,不難看出,學院早就有這方面的研究。

    以眼下裝甲主力營的戰斗力,陳默有十足的信心,哪怕帶一個縫合型的合成營級單位,就能輕松吞掉一個裝甲主力營。

    道理其實很簡單。

    一個只配置坦克的裝甲營,論機動能力,火力,遠程,近程,能干過一個配置坦克,火炮,步兵等等多兵種協同的單位嘛?

    顯然是不可能啊。

    尤其是加上預警雷達,配合工兵,隔著幾十公里,隨便挖些戰壕,就能讓裝甲主力營兩眼一抹黑的挨收拾。

    最終被稀里糊涂的消滅。

    海灣戰爭就是例子,這是妥妥的降維打擊。

    以前的藍軍營之所以失敗,一來是陸院對信息化跟合成化的研究就是半吊子。

    只掛著信息化的皮,一味的學習西方武器配置,穿著之類的,壓根沒有協同能力,上了戰場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認知不統一,思維不統一,能打出像樣子的信息化戰,那才是見鬼了。

    培訓的目的,就是先統一思維,統一戰術方向,讓各個專業的人先熟悉起來。

    才不至于打出烏龍形式的數據。

    可問題是,陳默說得再有道理,信心再足。

    認知的鴻溝,依舊讓在場的人有些難以理解。

    畢竟,信息化實驗進行這麼多次,失敗是最常見的事。

    放到這個學員的嘴里,就變成了隨便派幾個人過去接管新單位,就能打出信息化的效果。

    這擱誰能信啊?

    陶瑞昌看陳默說得信心這麼足,他猶豫了片刻道:“這樣吧老何,建基地的事,我代表軍區表態,全力協助學院。”

    “地方我們出,兵源我們也出,我相信陳默同志的判斷。”

    其實信不信的,在場的人誰都看得出來,陶老頭心里也打著哆嗦呢。

    可不表態又能咋地?

    剛才發到手里的文件,表明了此次上面對實驗的決心,他們不表態,京都那邊自然會有人把他們叫過去。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要求軍區配合。

    還不如現在就擺明態度。

    看到陶瑞昌同意,王哮虎抿了抿嘴,最終還是沒有跟他搶。

    又不是啥好事。

    萬一基地建了,人力,財力,大規模的心血都撲上去,最終還是不了了之的話。

    那豈不是吃不著魚肉,反而惹了一身腥?

    陶瑞昌的表態,自然也讓陸院這邊的幾位領導格外高興。

    畢竟,能通過會議協商解決,肯定是皆大歡喜啊,若是都打太極,推來推去,最終難受的還是學院。

    何金平笑著拍了拍陶瑞昌的肩膀道:“行了老陶,既然你這麼說了,那我就向上匯報了。”

    “近期你們選一塊地方,跟當地的部門協商一下,越快動工越好。”

    “至于你們軍區過來的陳默同志,到時候,完全可以去基地教務部門擔任一個教官嘛。”

    陳默最近一段時間,一直都在尋思學院怎麼安置他。

    如今,听到政委說讓他去教務。

    陳默當即挺起胸膛,大聲道:“放心吧政委,只要這次培訓方面能按部就班的進行。”

    “三個月,只要三個月肯定能看到成效。”

    “到時候培訓出來的同志,交給我一部分,讓我來帶隊,我有把握打出一場漂亮的信息化式作戰規模。”

    原本會議室內,事情談妥後,氣氛還挺不錯。

    一群老頭子笑呵呵的,相談甚歡。

    可因為陳默突然的聲音,導致融洽的氣氛,頃刻間凝固。

    更是有數人,蹙緊眉頭盯著他。

    軍隊畢竟是軍隊。

    各級之間的制度很嚴,建設在即,院校剛和軍區達成共識,這時候可不是放大話,立軍令狀的時候啊。

    至少這種行為,有些不分場合了。

    可陳默好像是毫無所覺一般,依舊挺直身軀,目光灼灼的望向前方。

    他擔任過機要秘書,心里很清楚什麼話,該什麼場合說。

    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

    基地眼看馬上要建了,一直沒他啥事可不行啊。

    他想進步,想做出成績,有些時候就該去爭機會。

    眼下的場合,他確實不該發言。

    但也確實是難得的機會,錯開這次,誰知道下回是什麼時候?

    陳默沒有理會周圍首長那略顯不滿的目光,他在想著。

    建設培訓基地這麼大事,三月之期實驗信息化作戰,老領導肯定會听說這事。

    屆時,應該會到場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軍途︰從一封征兵信郵寄開始》,方便以後閱讀軍途︰從一封征兵信郵寄開始第一百六十章 三月之期,這可是大手筆啊(二合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軍途︰從一封征兵信郵寄開始第一百六十章 三月之期,這可是大手筆啊(二合一)並對軍途︰從一封征兵信郵寄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