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掃掃,把門開開,多擺點板凳,家里來人可以坐。”
    村長,陳學軍,劉鳳蘭三人,正不知道該咋辦,絞盡腦汁苦思時。
    一直站在大人身後的陳靜,此刻,卻手捧著包子怯怯的開口了。
    小孩子心思沒那麼復雜。
    她只是見串親戚時,姑媽家,姨媽家都是把屋里收拾得很亮堂,才學著樣開口。
    可這一番話,直接點醒了三個人啊。
    “哎呀!!看我這腦子,都不如小靜了。”
    村長聞言,反應倒是挺快。
    他抬手拍拍額頭:“小靜說得對,學軍你去村里挨家挨戶借板凳,院子打掃打掃,把那木柴,鋸末都搬一邊去。”
    “我回家拿茶葉,記住給人家多燒水泡點茶,把那誰,建峰家的彩電不行也借過來先,放屋里好看點。”
    村長哆嗦著嘴交代完,人都走出十幾米了。
    又像是突然想起來似的,跑回來擺手道:“不行不行,彩電不能借,等會有電視台的人來。”
    “你家條件不好,就該給上頭看看,太好的東西不能擺,不能擺。”
    “就掃掃地,鋸末也不挪了就放那,你自行車鏈子剛才修一半也別修了,就放那。”
    “趕緊收拾,我回去拿茶葉。”
    村長說完,整個人一溜煙的小跑著回家,瞅著是真急壞了啊。
    有頭緒就好辦了。
    “鳳蘭,你趕緊的,去隔壁愛霞家里,借點板凳茶水杯子啥的,我掃掃地。”
    陳學軍大步走到牆根處,拿起比人還高的大掃帚,開始滿院子清掃。
    沒多大一會。
    過年閑著在家的左鄰右舍就都到了,听說學軍家的孩子又立功了,連縣里都要來人送功。
    這送功是啥玩意,沒人知道。
    但怎麼待客,家家戶戶可都熟悉啊。
    有人幫著掃院子,有人跑回家,也拿著掃帚開始清掃從門口到村口的路。
    甚至一些勤快的,或者說實在沒找到活干的,干脆提起家里的裝水的桶,跟在掃地後面灑水。
    燒水的暖瓶,一個個被提進陳默的家里,左鄰右舍都在攢著勁的幫忙。
    鎮上後續也來人了。
    不過他們沒去家里,而是拿著鐵鍬,把村口路邊挖上坑,栽一些不知道從哪弄來的樹苗,吭哧吭哧的把土拍實。
    新栽的一排樹苗上,還用細繩子掛著“熱烈歡迎領導蒞臨指導工作”的條幅。
    條幅瞅著不像新的,應該是老演員了。
    送功的消息傳得很快。
    村口的人,也是越聚越多。
    很多人都點起腳朝遠處張望。
    這部隊立功很多人都知道咋回事,可送功是啥玩意,屬實是整不明白啊。
    等陳學軍來到村口時,一大幫子人圍上去。
    其中一個揣著懷,夾膀子,嘴里還叼著煙的中年人,滿臉稀奇的開口道:“學軍,歪日啊,這送功到底是咋個回事,懟真大動靜?”
    說著,他還刻意將眼神瞄向鎮上過來的那幫人。
    這時候,人家都已經在村口列上隊了。
    陳學軍原本是個不善言談的實在人,如今,也被武裝部三天兩頭的過來,給磨煉得稍微通透了些。
    抽了半輩子的手卷煙都給戒了,開始買整包的老黃皮,拆著包,給鄉里鄉親的遞煙。
    “我也不知道啊,就老鄭說讓準備,咱也不清楚咋準備,等等吧。”
    陳學軍漲紅著臉回應,他一部分是局促導致,一部分是太過著急。
    “哎呀,這當兵就是中啊,你看你家老大多有出息,家里頭都不缺吃喝了。”
    “你說那是球,有那當兵中,那有些當兵也不中,看人 。”
    “反正我就是感覺學軍家的老大中,從小腦袋瓜就好使,這到部隊都能立功,也是個能人啊。”
    “可不是 ,我听人家說,部隊里面也不好混啊,可多道道哩。”
    一群大老爺們各自發表著看法。
    陳學軍听著村里人的議論,腰桿子都不自覺的挺起,在村里中規中矩的他,實在是沒想到,人都老了。
    卻因為自家孩子,又揚眉吐氣了一把。
    “咚!!”
    “啪!!”
    人群正議論時,遠處鎮子方向,一聲清脆的大雷子炮仗聲傳來。
    村民還沒啥動靜呢。
    村口站得那些鎮上的人,卻急忙伸手拽拽衣服,一路小跑的朝著獅橋的方向狂奔。
    “來了來了,送功的來了。”
    人群中,不知道誰突然嚎了一嗓子,那家伙,湊熱鬧的人也開始統一跟著跑。
    幾百人,有叼煙的,有抱著孩子的,有老人,有小孩,人群都朝著村外移動。
    “咚咚鏘,咚咚鏘。”
    聲音越來越近,敲鑼打鼓的動靜,已經清晰可聞。
    興隆村口,到鎮子上是一條直路,總共也沒多遠。
    排頭的車已經隱隱能夠看到。
    一輛黑色的普桑,領著後方看不清的車隊過來。
    “咚!!啪!!”
    炮仗聲,混合著敲鼓的聲音,愣是將跑動的人群給看呆了。
    別看老普桑放在後世,屬于爛大街除了因為情懷,都沒幾個人願意開的類型。
    可放在1999年,那是妥妥的豪車啊。
    一般人買不起,更開不上,都是眾多政府部門的專用車輛,能用這車領頭進村,就算啥也不懂的村民,光靠眼看,都能看出這所謂的送功,動靜可不小哇。
    車隊距離的近了。
    跑在前面的人才發現,這可不是一輛普桑帶隊啊。
    而是三輛,後面還跟著好幾輛土黃色的吉普,昌河車。
    剛才距離的遠,加上視線被擋,跑近了才瞅清。
    車身兩側都拉著醒目的條幅。
    “熱烈祝賀陳默同志榮立二等功。”
    咚咚咚.鏘鏘鏘.
    中間的軍卡上,鼓隊使勁的敲打著鑼鼓,旁邊還有人抬著一面暗紅色的木牌,上面寫著字體蒼勁的“二等功臣之家”。
    一眼望不到頭的車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
    車隊後方,還跟著烏泱泱從鎮上過來看熱鬧的人群。
    看到這幅場面。
    很多一開始搞不懂送功是什麼的人,當即傻眼了。
    “乖乖呀,那紅布上寫得啥呀?還有那牌匾上都寫得啥,咋這麼多人過來送哩。”
    “媽,那是條幅不是紅布,上面寫著祝賀我陳默哥榮獲二等功,牌匾上寫得是二等功臣之家,媽,啥是功臣之家啊?”
    啥是功臣之家,很多人心里模糊有著概念,但卻沒有幾人能說得上來。
    可這份震撼,是實打實的啊。
    因為功臣之家,那是國家授予的稱呼,別說全村了,隔壁幾個村加一塊也沒听說誰家有這個。
    由于看熱鬧的人太多了,簇擁到一塊。
    足足出村數百米,送功的車隊,眼看前面都被人群擋住,排頭的車開始緩緩靠近右側停車。
    陳學軍激動的搓搓手,在他身旁,村長也整得老激動了,推著陳學軍一邊往前走,一邊叮囑道:“學軍,你得記住啊,見面咱得先發煙,然後邀請領導去家里。”
    “好不容易來一趟,可不能怠慢。”
    車輛停穩。
    第二輛車門被打開,一名穿著灰色中山裝的人下車。
    小孩子認不出這下車的人是誰,可村里很多大人都清楚啊。
    九十年代的娛樂方面都很匱乏,大多都喜歡農閑時看個電視打發時間,而父縣書~記趙宏盛,可是經常在父縣電視台出現。
    “乖乖,電視里的人跑出來了?”
    圍觀的人群,看到有領導就站在跟前,有人忍不住發出驚呼。
    陳學軍自然也認出來了,可他沒想到村長說得縣里來人,是這麼個來法啊。
    煙還讓不讓了?
    跟領導怎麼打招呼?
    陳學軍一時間有些懵,好在跟車在後方的曹德明,這時候匆忙的跑過來。
    不管咋說,類似的場面,有熟人肯定會放松許多啊。
    “趙書記,這位就是陳默的父親,陳學軍。”
    老曹在旁邊笑著充當解說員。
    “哈哈,陳老哥新年好啊。”趙宏盛滿臉熱忱的笑意,一把拉住陳學軍的手。
    後方電視台的錄像機“刷刷”的到位,跟著拍攝。
    “領導好,領導新年好。”
    陳學軍踫上這麼熱情的領導,有些不知所措,趙宏盛倒是相當坦然,兩人握過手後,並肩朝村里走去。
    一路上的話語,都是他在主動的開口,關懷著,鼓勵著,也在詢問著家里的情況。
    這領導都下車了。
    後面烏泱泱的人群,有拉條幅的,有抬匾的,還有敲鑼打鼓,點燃炮仗的,隊伍足足延伸三十多米。
    喜氣洋洋的跟在後面。
    鞭炮聲能傳出十里, 里啪啦,一路上都是紅色的碎屑和刺鼻的硝煙味。
    路兩邊,麥地里。
    跟著隊伍走的人群,到處都是。
    “乖乖呀,這還是得當兵啊,當兵就是好。”
    村口路邊的位置,有村民點腳看著遠處,臉上那羨慕都快溢出來了。
    “是啊,這學軍可算是威風了,以後也是咱村的光棍人啊。”
    “咦,我靠他姨啊,電視台都來人了,都站好,說不定咱也能上電視。”
    伴隨著趙宏盛進村。
    很多村民連煙都不抽了,盡可能拽著衣服,讓自己看起來利索點,盼著也能上回電視。
    遠處。
    劉鳳蘭懷里抱著女兒,跟前站著陳鋒,娘仨看到這麼大的送功場面,一時間也愣住了。
    “媽,我哥到底在部隊干啥了啊?”陳鋒瞪著眼,他總覺得最近自己哥哥有點不對勁。
    兄弟倆畢竟是從小玩到大,很是了解。
    在陳鋒眼里,陳默雖說也是稱職的哥哥,學習各方面都可以,但這跟自己印象中的人,差距也太大了吧。
    平時在家中規中矩的一個人,咋就進了部隊,就跟渾身開掛了似的。
    立功就算了,陳鋒對立功也沒什麼概念。
    但慰問品還有這次,這麼多人開著車來家里,又是祝賀又是放炮的。
    這跟他印象中的哥哥,可對不上號啊。
    劉鳳蘭聞言,她也沒吭聲,只是抿了抿嘴,心里是既高興又擔心。
    因為她也覺得兒子變化太大了,就跟突然長大了似的。
    “哎呦,鳳蘭你還不趕緊的,人都快進村了。”
    旁邊一位大嬸跑過來,拍著腿,滿臉急促的接過陳靜抱著嚷嚷道:“快回家準備啊。”
    “茶倒上,有啥吃的都端出來。”
    “哦哦,好。”
    劉鳳蘭像是剛反應過來似的,匆忙回應一聲,扭頭就往家里跑。
    其實都用不上她準備啥了。
    左鄰右舍的嬸嬸,都在院子里,茶水,糖果早就備好。
    听見外面的動靜,一個個伸著腦袋往外瞅。
    人群聚集的位置,很快從路上,轉移到陳默家門口。
    眾人眼睜睜看著一個個大紅的條幅,被掛在陳默家院牆上。
    鼓隊站在門口扭著秧歌舞。
    一塊大牌匾抬著進院。
    那可是功臣之家的牌匾啊,暗紅色的大匾,配著金色的字體。
    這種“功臣之家”進院的震撼,在鄉土氣息濃重的村子里,可比什麼去南方打工賺多少錢,還讓人震撼,羨慕啊。
    周圍圍觀的人群,嘴巴看得都差點合不攏,要知道,陳家大娃子去年還經常在村里踫到呢。
    這咋就進部隊幾個月,就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呢?
    跟陳默關系比較要好的發小董柯洋,劉少培,听到動靜趕過來時。
    倆人更是直接傻眼。
    因為跟著送功隊伍里,不光有穿軍裝的人,還有他們一高的校長,還有幾個校領導,全都是滿面紅光。
    那可是校長啊,學生對其他部門的人沒印象,可學校的領導有著血脈上的天然壓制。
    “乖乖,陳默去當兵這是都干啥了啊,咋成功臣了?”
    董柯洋嘟囔了一聲,悄摸的跟在人群後面,擠進家里。
    此時。
    院子里送功隊伍的人基本齊了。
    趙宏盛環顧了一圈陳默家中的情況,也沒選擇往屋里進,主要是人太多了。
    進屋會更擁擠。
    電視台的人,報社的人,有些站跟前拍攝,有些手腳麻利的,干脆騎到牆頭上,還有些擠不到跟前的,索性站柴火堆上。
    “領導,屋里坐吧,喝點茶,飯啥的都準備的有。”
    陳學軍試圖繼續邀請領導。
    趙宏盛則是笑著擺了擺手:“陳老哥,咱不用那麼客氣,家里什麼也不用準備,孩子在外有出息,主要是高興啊。”
    說著,趙宏盛拍了拍手,外面的鞭炮和鼓隊,有人通知停下。
    功臣之家的牌匾也放在堂屋門口。
    趙宏盛嗓門洪亮的說道:“鄉親們,大家都不要麻煩了啊,今天咱們送功的同志,過來咱們興隆村。”
    “是因為咱們村,出了一個特別有出息的孩子,陳默同志在部隊榮獲二等功,那是咱們整個父縣的驕傲。”
    “好!!”
    曹德明帶頭鼓掌。
    滿院子里的人,跟著一起鼓掌。
    天漸漸暗沉,可聚集的人群,積極性卻是絲毫不低啊。
    陳學軍心跳都加快了不少,這可是縣里的領導在夸自己孩子啊。
    趙宏盛職位雖高,但畢竟不是地方軍區的人,他把自己位置擺得非常分明,開頭的話講完後,就繼續詢問陳學軍一些家庭上的事情。
    順勢跟村長了解村里的情況。
    電視台和報社,在旁負責拍攝一幅幅官民一家親的美好畫面。
    等掌聲漸漸落下。
    曹德明伸手拽拽軍裝,接過了話頭,言語激昂道:“老鄉們,剛才趙書記也說了,今天來到咱們興隆,就是為了給陳默同志送功,送喜報。”
    “陳默同志自從參軍進入部隊,表現非常好,曾多次受到軍區的表揚,更是在競賽中七項第一,以過硬的軍事素質,力壓群雄。”
    “年前曾獲得過三等功,還受到軍區嘉獎,這次又在執行巡邏任務中,勇立二等功。”
    “這些榮譽,是陳默應得的,當然了,沒有部隊的監督和關懷,沒有家鄉父老鄉親的鼓勵和支持,陳默同志也不會取得這麼好的成績。”
    “為表示祝賀,咱們父縣不僅要給陳默同志送功,送喜報,咱們政府,縣武裝部,軍分區,電視台,父縣日報,民政部門,還有咱們縣一高共同出資。”
    “獎勵陳默同志立功獎金6000元。”
    “來,鄉親們,咱們大家再次鼓掌,一同為陳默同志取得的榮譽,表示熱烈祝賀。”
    曹德明話音落下,他自己率先鼓掌。
    人群跟著一塊拍手,如果說這一路上又是放炮,又是拉紅條幅,送牌匾足夠讓村民震撼。
    那這立功獎金,可是實打實的羨慕啊。
    99年的六千元,幾乎是大多數家庭的全部存款了,甚至還存不了這麼多。
    接下來的流程就簡單了。
    武裝部的人過來給陳學軍,劉鳳蘭身上掛上綬帶,胸前都別上大紅花,拍照。
    隨行的工作人員,在取得家里人同意後,將功臣之家的牌匾,掛到堂屋最顯眼的地方。
    慰問品更像是不要錢似的,一堆一堆的往屋里提。
    很多村民看著平日里,老實巴交的陳學軍夫婦,如今日子越過越紅火,還能跟著領導一起拍照。
    說不定過兩天都能上電視。
    打心眼里高興的人有不少,但羨慕的人更多。
    陳學軍懷里捧著立功獎金的牌子,手上拿著厚厚的信封,這位堅強了一輩子的老父親,此刻,早已激動的說不出話了。
    兒子在部隊三番兩次的立功,武裝部的人,甚至縣里的領導都過來慰問。
    這種事,他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如今,就在跟前。
    著實讓他這個做父親的,在村子里,狠狠的揚眉吐氣。
    周圍村民的羨慕,陳家人臉上的笑意和自豪,加上忙忙碌碌的送功人員。
    營造出一副熱鬧的畫面。
    就是可惜。
    遠在晉省的陳默,無法親自體會了。
    他這時候,還正腰里栓著繩子,跟著八班的戰友。
    在訓練場上,繼續潑灑著青春熱血。
    場上。
    陳默的身影,越來越挺拔,自身信念也越來越堅定。
    這是他在找到新的目標時,最直觀的體現。
    時刻激勵著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