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北伐進行到底

第四十七章 火器火槍與火炮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陳惡禪 本章︰第四十七章 火器火槍與火炮

    火器在宋朝的確迎來了大發展,但這里所說的大發展基本上是野蠻生長的狀態。

    因為火器屬于新式武器,有識之士都知道這玩意可能運用到戰場,但究竟如何運用,那就見仁見智了。

    單看火器的種類,那真是處于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但真正管用的到底有多少,那還真得經過戰爭的檢驗才可以。

    受後世亂七八糟營銷號的影響,劉淮第一時間就準備索要號稱有火槍雛形的突火槍。

    然後劉淮就親眼看著李琦拿出了一個大呲花,綁在了長槍槍頭上後點燃引信,隨後將槍尖朝前,將帶著鐵屑的火花一起噴了出去。

    劉淮目瞪口呆。

    是的,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突火槍,主要用處除了以火花來恐嚇敵軍戰馬並且糊敵軍一臉黑灰,為長槍刺擊創造機會,就是點燃敵人的攻城器械了。

    花活大于實質。

    至于能發射彈丸的突火槍,那得幾十年後才會出現,而且威力相當堪憂。槍管甚至不是由銅鐵鑄造,而是直接用堅韌老竹,發射藥太多就會炸膛,也因此,彈丸初速十分低下,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嚇人一跳。

    至于火炮,劉淮在山東就死心了。因為魏勝曾經細細跟他講解過大宋火炮是什麼東西,簡而言之,那不是火炮,而是火,是發射燃燒火團的人力拋石機。

    至于燃燒火團是什麼,那也是百花齊放,從牛糞砒霜到石灰火藥應有盡有,堪稱各顯神通。

    劉淮復又拿起一個香瓜大小,四面生刺的鐵家伙,一開始他還以為是手雷之類的東西。李琦接過之後,先是用燒紅鐵錐捅了捅將其點燃,隨後扔了出去。

    帶著刺鐵球在地上滾了滾,隨後從其中冒出濃煙來,很快校場上就升騰起一片白煙。

    在劉淮地鐵老頭手機的表情中,李琦出言解釋,此物喚作火蒺藜,其實就是鐵蒺藜內包火藥,既可以釋放煙霧遮蔽敵我視線,又可以扎傷人馬腳心,阻礙敵我行動,堪稱中世紀地雷。

    只不過用起來實在是太艱難了。

    挑挑揀揀半天,劉淮才從一大筐頗具腦洞挑出來三樣真正勘用的東西。

    除了前幾日水軍作戰時已經用過的霹靂彈與火箭,還有一種喚作霹靂炮的火器。

    與宋國在抗擊蒙元時所用可以爆炸,以破片殺人的霹靂炮不同,這個時代的霹靂炮是一種火藥石灰彈,點燃之後扔出後,就會形成一片石灰屏障,被籠罩在其中之人呼吸困難,眼楮被迷,很快就會失去戰斗力。

    當然,霹靂炮不是後世的毒氣彈,不可能遮蔽整片戰場,卻也能在小範圍戰斗中起到一定作用。

    歷史記載,虞允文帶領一群潰軍在長江上對抗金國臨時攢出的水軍時,就用了霹靂炮,將不熟悉水戰的金國陸軍打得昏頭轉向。

    而如今則因為金國水軍進入長江,洞庭湖水軍來援的緣故,一開始就是激烈的江上大戰,反而沒有用上霹靂炮。

    在仔細看了一遍宋國最精銳的火器之後,劉淮是有些失望的。

    應該說在這個火器萌芽的時代,哪怕走在時代前沿宋國,也是處在探索階段。

    而唯一知道火器在未來發展方向的劉淮,卻因為一直在前線廝殺,根本無法監督鑄造大炮,改良火藥。

    就算現在想憑借宋國國力來打造,遠水也解不了近渴,來不及的。

    “劉都統只是看中了這幾樣嗎?”李琦好奇問道。

    劉淮哭笑不得的看著李琦︰“李統領,我就不信洞庭湖水軍打了這麼多的仗,發現不了什麼火器最為堪用。”

    李琦想了想,也只能點頭稱是。

    戰場上哪有那麼多奇謀妙計決戰兵器?還不是老老實實的訓練兵馬,然後列陣作戰。

    哪怕洞庭湖水軍在水上作戰的時候,也是以船為單位擺開陣型應敵的。

    如同突火槍這般的武器,最多也就是兩名水手各自一根,對著搭上船幫的鉤拒一陣猛呲,若是人手一把那就搞笑了,沒準仗還沒打,自家船就被點了。

    虞允文在校場旁邊看了許久,此時終于忍不住詢問︰“劉大郎莫非對火器還有所鑽研?”

    劉淮沒有回答,反而出聲反問︰“虞舍人覺得火器如何?”

    虞允文想了想,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華而不實,只能為奇謀妙策,無法用作堂堂之陣。”

    這倒是實話,畢竟這年頭最管用的霹靂彈、火箭也是用來點火的,夜襲、埋伏或者水戰等特定戰場很管用,但開大陣迎大敵的時候,只能起擾亂敵陣的作用了。

    劉淮搖頭,有心想要說一句火器才是未來戰爭的發展方向,卻又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服虞允文,想了片刻方才說道︰“虞舍人可以想象一根巨大的鐵管,一頭堵死,塞上火藥,再塞上一顆鐵球,點燃火藥,爆炸之後,十斤重的鐵球以遠超弓弩的速度,咻的一聲砸到敵軍軍陣中,是何等場面。”

    其余人滿臉疑問,虞允文卻是博聞強識得多,聞言直接笑道︰“老夫道是何物,這不就是二十多年前,蜀中懷明大師所試制的霹靂弩嗎?”

    劉淮有心吐槽為什麼宋國所有有關火藥的武器都喜歡加霹靂兩個字,又想問一問懷明大師是什麼鬼,還想說為什麼會將大炮起名叫霹靂弩,這玩意跟弩有什麼關系?

    但最後,劉淮還是只能在心底默默感嘆一句,天下聰明人何其多也,哪怕是穿越者也只是知曉歷史發展之人而已,哪怕沒有穿越者,終究還會有人能繼續推動科技發展的。

    仿佛看到了劉淮臉上的疑問,虞允文繼續說道︰“懷明大師乃是蜀中高僧,精通丹道……”

    這句話本身就很值得吐槽,因為丹道是道士的看家本事,懷明大師一個大和尚也精通,就像藍翔出身的大廚勇奪世界杯一般混搭。

    但也無所謂了,因為儒釋道三家在唐朝時就開始合流,到了宋朝都快成大雜燴了,正應了‘三教原來本一家’之言。

    “……及至靖康大亂,懷明大師悲憫世人,想要造出能讓大宋克敵制勝的武器。在一次煉丹中,丹爐有霹靂之聲,隨後竟然破碎,爐頂陷入木梁。懷明大師受此啟發制作了霹靂弩。”

    “失敗了?”劉淮詢問。

    虞允文嘆了口氣︰“自然是失敗了,一開始懷明大師用掏空的鐵木作筒,卻發現若是火藥裝得多,鐵木就會炸開,火藥裝得少,石球則飛行不遠。而且鐵木雖然堅硬,卻依舊是木頭,火藥爆炸幾次後就會起火,難以堪用。”

    “後來懷明大師又用鑄鐵作筒,然而鑄鐵若是太薄,依舊會炸開,太厚又過于笨重難以移動。後來又有石球質地不佳,在筒子內就會被擊碎;然而換成鐵球就得在筒子內加入更多火藥,筒子又得加厚等一系列毛病。後來更是出了一次火厄,兩名弟子殞于其中,以至于最後懷明大師心灰意冷,徹底放棄。”

    “有識之士听聞這個結果,也就對此不抱希望。”虞允文最後搖頭說道︰“以懷明大師這等驚艷之人也無法,只能說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劉淮默默點頭。

    懷明大師其實已經將坑都踩了一遍了,比如火藥配比問題、炮筒材料學問題與炮彈力學問題。在基礎科學沒有普及的階段,想要搞定這些問題全得靠經驗。

    換句話來說就是從失敗中摸索,比如黑火藥配方,那就得一點一點修改到最佳配比為止。

    如果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火炮的前置科技都已經成熟,就差臨門一腳了。

    事實上,後世考古界發現的最早一門火炮就是西夏所鑄造的,通體銅鑄,長約一米,重二百斤,前膛,藥室,尾銎一應俱全,已經是成熟的工藝。

    按照歷史發展,西夏會在六十六年後滅國,也就是說,在六十六年之內,第一代火炮技術就會初步成熟。

    現在之所以火炮還沒有出現,並不是因為科技水準不允許,而是因為所有人都不知道這玩意能統治戰場數百年,並被稱為戰爭之王。所有人都不知道軍事科技要往這個方向發展。所有人都不知道應不應該往這個方向投入財力物力。

    這也就是穿越者的最大作用了。

    無論哪個時代,人民才是社會的最大推動者,也是新事物的創造者,單單靠穿越者一人,哪怕有三頭六臂也沒辦法改天換地的。

    但穿越者可以用超前的眼光指出發展的方向,避開一些大坑,少走一些彎路。

    就比如現在,劉淮大約記得黑火藥有三種成分,配比大概是一比二比三,至于具體的完全不知道。而對于冶金他更是一竅不通,根本無法鑄造靠譜的炮管。

    受後世電影中沒良心炮的影響,包括劉淮在內,都以為一個汽油桶薄厚的鐵皮,就可以承受大炮發射時的膛壓。但參與某部電影的制作後,劉淮才听到軍事專家說,沒良心炮是設定標尺之後,將汽油桶埋在地下,用大地當作炮筒,從而解決炸膛問題的。威力是很大,但缺點就是根本沒有辦法快速移動,只能當作固定炮位。

    也因此,炮管鑄造那真是個需要召集工匠,發布懸賞來讓專業之人解決的專業問題。

    深思片刻之後,劉淮抬頭剛要說話,卻見有一軍使前來,直接躬身行禮之後說道︰“洞庭湖水軍張六麻見過諸位上官,俺家統制有軍情,請諸位上官至西采石。”

    話聲未落,復又有軍使前來,卻是靖難大軍的軍使︰“都統郎君,石統制遣俺來報,大江西邊有煙塵起,似有大軍調動。”

    劉淮眼角一跳。

    中場休息時間結束了。

    金軍開始出招了。

    “管七郎,帶二十個人,與我一起。”劉淮吩咐了一句,就將手中的霹靂彈扔到一邊,對李琦抱歉說道︰“李統領,照理說應該好好款待于你,只是軍情緊急……”

    李琦連忙擺手︰“劉都統勿要客氣,既是統制軍令,俺也要先回營,準備廝殺的。”

    說到這里,李琦還是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堆在身邊的那一大筐火器,不由得心中暗嘆。

    早知道就不背這麼多來了,沉死個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將北伐進行到底》,方便以後閱讀將北伐進行到底第四十七章 火器火槍與火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將北伐進行到底第四十七章 火器火槍與火炮並對將北伐進行到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