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北伐進行到底

第十一章 大江東西共爭先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陳惡禪 本章︰第十一章 大江東西共爭先

    在這個時代,即便是士氣高昂,訓練有素的軍隊也很難以大軍形勢立即作大規模機動。

    組織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路況也不足以支撐數萬大軍同時行動。

    現在是冬日還是好的,河流水勢較小,如果是春夏河水充沛之時,那就更是難行了。

    被困擾的不只是金軍,山東義軍們也同樣在大江以南艱難行軍。即便有宋國本地官府的協助,有向導不斷引路,而且有大江作為標志物,作為外來者的山東義軍也很難做到快速機動。

    十一月六日,在五千精銳剛剛越過江寧身前的秦淮河時,劉淮又接到了一個壞消息。

    金國水軍分出了一部分,百余艘艦船正在逆流而上,此時也已經越過了建康府。

    建康水軍總管張廣真的如同所有人所料,縮了卵蛋,沒有派遣水軍前去阻攔。

    “很明顯了,采石那邊的確出了大問題。”劉淮對辛棄疾說道︰“金軍此去,就是在采石窺得了機會。”

    辛棄疾捏著馬韁繩的手微微用力,想要說什麼,卻回頭望了一眼正在行軍的山東義軍,嘆了口氣說道︰“大郎,即便咱們軍中有許多牛馬牲口,現在的行軍速度已經是最快了,再快我擔心即便是到了采石,也無法作戰的。”

    劉淮點頭︰“五郎說的是,現在的關鍵就在于必須要在東采石有軍事力量投射,多寡倒是無所謂,但必須得有。”

    辛棄疾對劉淮時常蹦出的新奇言論已經見怪不怪︰“那大郎的意思……”

    “我率五百飛虎精騎先行一步,五郎在此率軍前行,只要能在與江北金賊差不多時間趕到即可。”

    劉淮的說法很簡單,但辛棄疾還是有些憂慮︰“所謂南船北馬,江南水道縱橫,過于多了,尤其那些小河溝子還得浮馬而渡,你就不怕將飛虎軍跑廢了?”

    劉淮搖頭︰“沒辦法了,只能是一路行軍,一路安置難以前行的軍士了,哪怕最後只帶一百騎抵達東采石,那也是好的。五郎,你在我身後一路收攏他們。”

    辛棄疾艱難點頭。

    哪怕後世的鐵軍在強行軍的時候,都會一路有人掉隊,更何況是古典時代的軍隊。

    然而辛棄疾還是有些憂慮。

    劉淮臉皮極厚,時時刻刻覺得我是穿越者,我本事最大,所以你們想要抗金就全都得听我的,所以他無論接手誰的兵權都毫不在意。

    天平軍、東平軍甚至宋軍,劉淮都曾經指揮過。

    但辛棄疾不同,他是天平軍的將領,從來沒有指揮過別的軍隊,本能有些擔心,如同羅慎言、王世隆這些將領,會不會服從命令。

    然而他轉念一想,管特麼這麼多干嘛?只要持心中正,光明正大,就算這些人不服從軍令,那也是對方的罪責。

    想到這里,辛棄疾咬牙說道︰“遵將令。”

    劉淮點頭,回身召集了幾名將官,下達完軍令之後,直接揮手招呼上飛虎軍統制張白魚,點起精騎,一人三馬,極速向西,並隨著長江轉向,南下當涂。

    且說,長江在建康府以東是由西向東,而在建康府以西,則是由西南流向東北。

    所以,從蕪湖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又被稱為江東。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這個江東。

    事實上,項羽自刎之地烏江就在左近,劉淮在建康府與當涂路程最中間時,只要隔著大江眺望,就能看到烏江縣。

    但到了此時,誰都沒有心情來感時傷古了,劉淮也是同樣如此。

    如果真有這個想法,還不是速速抵達采石磯,在彼處憑吊一下捉月而死的李白呢!

    南船北馬的說法自然不是錯的。

    江南在經歷大開發之後,已經不像前漢時期到處都是沼澤湖泊,然而澆灌水田的河流溝渠卻是太多了一些。

    哪怕這些溝渠在冬日干涸,也足以遲滯行軍的大股兵馬了。

    非戰斗減員也隨之不可避免的產生了。

    這倒不是說有人開小差,畢竟飛虎軍是精銳甲騎,各方面待遇都很高,不至于在口音都不對的異鄉耍小心眼。而是說趟過冰冷的小河,走過不太穩固的小橋後,即便在官道上疾馳,無論人還是戰馬,力氣都會飛快消耗。

    這百里路途,竟然一日之間才行進了一半多一些,只是七十里出頭。

    劉淮此時也不得不下令收攏兵馬,暫且歇息。

    還好的是,江南畢竟是宋國的統治核心,也是富庶之地,劉淮有劉的任命文書,又有州府官員一路引導,所以沿途州府設置的軍站也對他開放,倒也不至于早早就得建立營壘,砍柴作飯。

    清點了兵馬之後,劉淮才發現,一路急行軍,此時哪怕是精銳的飛虎軍也已經只剩下三百余人,俱是人困馬乏。

    劉淮無奈,只能精選出百余最精銳的騎兵,在第二日天才蒙蒙亮的時候,就再次極速向南進軍。

    剩下的二百騎則是分出陳文本作統軍,多休整幾個時辰之後再行軍。

    不過出乎劉淮預料的事,接下來的路程竟然好走了許多。

    與剛剛從太平州趕來的向導細細交談之後方才得知,當涂左近商貿發達,在宋金和議之後,邊境契場就開在了壽春。也就隨即形成了壽春—合肥—當涂這一線的貿易網絡。

    也因此,到了太平州之後,官道就要比其他地方平整許多了。

    這就是人生地不熟的壞處了,許多對于本地人是常識的東西,對于他這個山東來客都是戰爭迷霧。

    雖然有向導指引,但向導也不是萬能的,他只能說大略規劃出相應的線路,並且有問必答而已,哪里有主動發現路況對戰事影響的本事?

    宋金已經停戰二十年了,就算宋金大戰的時候,江南也是很少被波及的,尋常吏員根本就沒有軍事經驗。

    劉淮也有些懊惱,早知道如此,就應該讓全軍拼著疲累加速行軍,到了太平州的官道之後再一邊行軍整隊,一邊就地征發馬車來運輸糧草。

    不過說這些都已經晚了。

    事已至此,劉淮遣人只能將軍情一路向後傳遞,隨即帶著麾下百余精騎在官道上疾馳,向著三十里外的東采石沖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將北伐進行到底》,方便以後閱讀將北伐進行到底第十一章 大江東西共爭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將北伐進行到底第十一章 大江東西共爭先並對將北伐進行到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