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義問回到自家營帳後,用清水淨面之後,突然就想到了劉 明日要和陸游詳談,立即就下了決斷。
這必然是劉 要拉攏陸游,不成,我必須先下手為強!
如此想著,葉義問復又拿出了相公的做派,換了一身衣袍,讓親信將陸游請來,說要徹夜詳談,敘敘舊誼。
待真的近距離看到陸游之後,葉義問卻猛然發現,自己似乎根本是小覷了對方。
原本以為陸游只是有些許文名的清貴官人,然而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後,其人只是站在原地,就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竟然讓葉義問覺得陸游比自己更像一個相公。
“陸司直且坐。”葉義問倒是沒有自慚形穢的意思,更沒有嫉賢妒能的想法,宋國主戰派已經被壓制幾十年了,精華人物或被貶謫,或被冤殺,還有許多人已經變成了垂垂老朽。
現在金國已經用實際行動給了宋國主和派重重一記耳光,主戰派正是用武之地,就連那空有志向卻無甚能力的張浚都被起復,哪里會排斥新鮮血液?
陸游宦海沉浮多年,自然也是有些手段的,很快就與葉義問敘舊完畢,並通過爺爺陸佃與葉義問叔父的關系搭上了線,六十三歲的葉義問很快就將三十七歲的陸游認作子佷輩,並用賢佷相稱。
“賢佷,這一路上辛苦你了。”葉義問親自斟了一杯茶,端到陸游面前。
陸游接過後輕輕一嘆,立即言道︰“為國效力,不敢言苦。”
葉義問同樣長嘆︰“若大宋官員都如賢佷這般,這天下事,如何能崩壞到如此程度。”
陸游探身壓低聲音說道︰“世叔,恕我直言,這是我大宋從豐亨豫大的靖康年間就有的積弊,在如今再次爆發了而已,如果不趁此機會來改正,那麼即便這次守住了,二十年後又待如何?”
葉義問點頭︰“賢佷說的確實有理,此時正當廣納賢才,以絕苟且偏安之念。”
這就是葉義問擅長的領域了,政治斗爭嘛,從宋初開始都是士大夫的強項,雖然近幾十年,秦檜秦老狗仗著金國的勢,橫壓一切人物,甚至將趙構逼得靴中藏刃,但現在秦檜死了,各個政治派別自然就活躍起來了。
當然,別看主戰派與主和派互相指著對方是誤國小人,但主戰派內部也不可能和氣一片。
就比如葉義問與另一位主戰派大佬湯鵬舉,那真的是水火不容,葉義問甚至曾經罵過湯鵬舉‘一檜死而一檜生’。
就算大敵當頭,也不可能停止政治斗爭,死也要斗到底的。哪怕目標一致,卻也互相看不順眼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跟這群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好大宋呢?
在歷史上,葉義問的力量相對薄弱,更因為身為樞密相公卻不通軍事,在總攬兩淮戰事的時候鬧了很多洋相,誰都能糊弄他一把,以至于在金國退兵之後,葉義問就被一擼到底,為兩淮潰敗負了總責,攆到提舉道觀安置的了。
但如今,雖然宋軍依舊潰敗得很徹底,但葉義問覺得自己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最起碼接下來決不能讓金軍過得大江才是,最好能打出幾場漂亮的大捷。
而已經打出大捷,並且明擺著在朝廷中毫無根基的山東義軍就成了葉義問重點拉攏的對象。
劉淮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中間沒個牽線搭橋的,干巴巴說利益交換實在是過于武夫行徑了,也就推著陸游來與葉義問交涉。
這倒不是說劉淮鐵了心要投靠宋國了,而是雖然已經南下參戰,大家就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但總有人會不開眼搞小動作,別的不說,供應的糧草缺一些斤兩,晚到一兩天,都是很常見的手段。
跟一名樞密相公交好,總會少一些明槍暗箭的。
也因此,無論劉淮還是何伯求都在催促陸游迅速去見葉義問,務必要把這名樞密相公忽悠瘸了。
陸游見葉義問表態,直接拱手說道︰“山東漢兒已經對金賊忍無可忍,舉旗抗金,並南下大宋助戰,堪稱忠心耿耿,還請葉相公能給他們一個說法,可不要寒了壯士之心。”
“好說好說。”葉義問舒了一口氣,知道這是陸游代表南下的山東義軍表態了。
只要他們通過葉義問來請求封賞,那麼按照政治傳統,這些人都算跟葉義問同一政治派系了。
當然,這也不是死死綁定的,宋國的體制就注定這種互為表里的文武同盟是松散,只能靠道德而不能靠政治規矩來約束,但如果貿然反出,也必然會遭遇反噬。
最典型的就是北宋時期的狄青,在政治上反復橫跳,搞得自己在朝中舉目皆敵,最終憂懼而死。
“賢佷,山東究竟是什麼局面?山東義軍究竟堪不堪用?又經歷了幾場大戰?”雙方關系又拉近一層之後,葉義問就進入了正題︰“賢佷,老夫雖是同知樞密院事,卻不識軍旅,鬧過許多笑話,軍中喚老夫白地樞密,老夫也不是不知,卻是真的難以反駁。還望賢佷能多多助我。”
說到最後,葉義問臉上已經全是苦笑。
說實話,他真的有心學一學韓琦、夏竦那些相公,逮住兩個刺頭直接殺了,狠狠整治一下這些武夫。
可關鍵在于,葉義問在軍事上的經驗堪稱文盲,就算想要殺人都不知道要殺誰,生怕殺錯了人,反而把士氣搞崩潰了,大江都沒辦法守。
陸游同樣報以苦笑︰“世叔,我同樣也不知兵,卻也是在軍中廝混過,跟著魏公、劉大郎等名將處理過軍務,也算是能照貓畫虎,說一些紙上談兵之言。”
葉義問點頭,復又疑問︰“那魏勝與劉淮,真的算是名將嗎?你們又是如何認識的?”
陸游正色說道︰“如果此二人不算當世名將,那這天下就沒有什麼能頂事的軍將了。至于我與他們二人的相識,那就得從我赴楚州清理刑獄說起了……”
很快,忠義軍一路征戰,一路抗金的故事就在陸游口中娓娓道來。
泥濘行軍時的艱苦,攻下海州的興奮,進攻沂州時的算計,武興軍泰山壓頂時的忐忑,金國水軍南下時的決絕,到最後終于橫掃山東南部金國軍事力量的振奮,都一一通過陸游之口,展現在了葉義問面前。
當然,這其中也隱去了一些可能犯忌諱的東西,比如那四面寫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認旗;比如忠義軍在山東搞清除土豪劣紳,分田分地;再比如何伯求等山東豪強降劉不降宋之類的言語。
饒是如此,這番驚心動魄的北伐經歷,也讓葉義問感嘆連連,听得如痴如醉。
听到在大伊鎮被救下來的徐二丫時,葉義問也會哀民生之多艱;听到忠義軍在蘆葦蕩孤軍深入以作埋伏的時候,他也會感嘆劉淮等人的勇武;听到天平軍南下與忠義軍夾擊沂州時,他也會稱贊耿京審時度勢當上書表彰;听到武興軍泰山壓頂般的襲來時,他也會緊張得雙手顫動。
待听到李寶北上,與魏勝、張榮匯合之時,葉義問才長長舒出一口氣,當听到武興軍與威鎮軍全都覆滅之時,葉義問終于忍耐不住,撫掌大笑起來。
“痛快,真是痛快!二十多年了,自那岳鵬舉之後,這是最讓老夫暢快的一日!當然浮一大白!”
葉義問倒是沒有懷疑陸游在說謊,這種事情一探便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陸游在講述過程中,不斷從口袋中掏出一些零星的物什,給他過目。
其中竟然有武興軍都統的大印,這是做不得假的。
“這魏勝與劉淮倒是真真正正的英雄人物了。”說到這里,葉義問又是一嘆︰“只是此次南下的只有這劉大郎,卻沒有魏大刀,沒見到此人風采,甚為遺憾。”
陸游拱手說道︰“世叔,這就是我要說的了……”
說著,陸游以手指沾茶水,在案幾上畫出了山川地形,將山東義軍試圖截斷金軍後路,擾亂金國後方的計劃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
到了此時,葉義問已經不是怦然心動,而是心花怒放了。
如果這套計劃能成功,那這挽天傾的功勞難道還不能分潤葉相公一二?
如果能超常發揮,將攻入兩淮的七萬金國正軍外帶金國皇帝一起摁死,他葉義問葉相公豈不是成了主戰派的絕對赤幟?
到時候能上史書,能被立廟,能流傳千古的!
想到這里,葉義問不由得起身上前握住了陸游的雙手︰“賢佷,今日你也看到了,兩淮兵馬已經喪膽失氣,一時間難以大用了。為天下蒼生計,為道統傳承計,還望賢佷能多多助我,立此潑天大功!”
到了最後,葉義問到底還是沒忍住自己的貪婪嘴臉,讓陸游感到一陣無語。
雖然是互利互惠的事情,但葉義問也太著急了吧。
這還沒從失敗的陰影中脫離出來,就開始暢享未來了,是不是有點太早了點。
葉相公對軍事的理解,不會有這麼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