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箱子的形狀,孫志都不用打開就知道,這都是槍,一庫房的槍械,看數量,這用來武裝一個團都夠了。
進到1號庫里面,稍微查看了一些箱子上的字,他就看到了54式(大黑星)、56半、56輕和51火,這都是50年代中期國內的主要武器,也符合這個倉庫建立的時間。
知道了是槍,他就轉身關門出去了,這些東西現在對他沒用處。
第一個倉庫就是武器,02庫他也沒什麼期待了,打開瞅了一眼,都是彈藥,關門。
03依然是彈藥,關門。
再看04庫,是手榴彈和炸藥包。
有沒有必要啊,他都不知道怎麼吐槽了,一個民用小倉庫,存十萬枚手榴彈是準備干啥?
打開05庫,終于不是彈藥了,這是個醫藥倉庫,全部都是一個個急救箱。
急救箱里面的器械和藥品都是配好的,著急的時候可以拎起一個就走,基本上常用藥品器械里面都有。
這個可能有用,不過,里面的藥品還能不能用就難說了。
為了確認藥品能不能用,他打開了一個急救箱,沒看紗布酒精手術刀這類用品,主要看藥品。
他看到里面有阿咖酚散,阿司匹林,磺胺,顛茄片,開塞露,雲南白藥,片仔 ,高錳酸鉀,酚 片,碘酒,DDT,明礬等等。
這里面,消炎、退燒、止血、陣痛、便秘、感冒、殺蟲、淨水這些常用藥很齊全。
而且大部分保質期很長,像阿咖酚散存10年完全沒問題,其他的最多藥效下降,應該也都能使用。
這樣就很不錯,有這些備用藥物,特殊的時候可以應急,不過,大概率用不到就是了。
這可是在京城邊上,又不是真打仗,要什麼藥物沒有。
把打開的急救箱重新封好,他直接去往下一個倉庫。
從06號到08號,倉庫里擺的就比較雜了。
有通訊器材(收音機,步話機),照明工具(火柴、蠟燭、煤油燈、礦燈、手電筒及電池),日用工具(錘子,斧頭,砍刀,鐵鍬,礦鎬,鋸子,剪刀,菜刀等等),各種常用雜物(繩索,綁帶,鐵釘,鐵絲等),防護用品(口罩,防毒面具,雨衣等)。
這些東西每種數量不算多,但是種類特別齊全,基本上他能想到的東西,這里都有。
9號庫里是布鞋和膠鞋,10號庫是內衣,襪子,軍服。
11號15號是保暖用品︰棉衣、棉被、棉鞋、棉帽、毛毯、睡袋。
1620號庫是各種燃料︰煤油、汽油、柴油、木炭。
從21號開始後面全都是食品。
最多的是稻谷和掛面,佔了差不多80個倉庫,其他的還有2倉庫白糖,2倉庫鹽,3倉庫黃豆,5倉庫罐頭,4倉庫白酒,2倉庫煙,還有兩個倉庫裝著很多高級食品,包括咖啡豆,巧克力,火腿,奶酪等等。
對于里面存了白酒,他覺得還是有必要,畢竟白酒保質期超長。
但是存煙干什麼,他就不知道了,難道當初設計庫存的家伙是個煙鬼。
從這120個倉庫中的物資內容,孫志偉就發現不對了,這也太齊全了,完全不像是50年代的正常儲備庫。
像煙酒罐頭白糖咖啡巧克力這些,根本不是平民必需品,高干倉庫還差不多。
意識到有問題的孫志偉什麼都沒動,而是將所有倉庫全部重新封好,然後退出了倉庫大門。
等他將倉庫門重新用密碼鎖緊,就回到外面的二層小樓,然後放回切割下來的牆壁。
牆壁嚴絲合縫,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他這才轉身回到前面。
呆在剛收拾好的園長辦公室里,孫志偉陷入了沉思。
這個倉庫的密碼轉給他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叮囑,似乎就是一個普通倉庫一般,但這里面的很多東西明顯不是該給他看到的。
他重新打開密碼信封,這就是個普通的牛皮紙信封,只是上面蓋了個公章,看落款是後勤部門的。
他在後勤倒是有個熟人曲誠,是後勤的一個科長,這是王園長留給他的人脈之一,以前見過一次,後來也沒聯系過。
但今天,他覺得有必要聯系一下了,這里的情況不搞清楚,里面的東西他也不敢動啊。
翻了翻電話簿,他撥通了後勤的電話,很快電話就轉到了曲科長那里。
“曲叔,我是孫志偉啊,上次王園長帶我來見過您的。”
“哦哦,對對,小孫,我記得你,怎麼?有什麼麻煩麼?”
“沒有沒有,只是有個事想讓您幫我查一下。”
“查什麼事情,我這里可是後勤哦。”
“呵呵,曲叔,就是後勤的事。”
“您听我說,我這邊不是收到命令轉移麼,因為時間緊,我們帶的物資太少了,但孩子太多,所以,上面就近撥了一個備用倉庫給我們用。”
“對,是有這麼個事,資料還是從我這里提出去的呢。”
“怎麼樣,里面的東西還能用麼?都有小十年了,如果東西壞了,可千萬別給孩子們吃。”
“曲叔,我這剛到,連行李還沒整理好呢,倉庫我還沒去看過。”
“我知道這種倉庫一般都有密封要求的,我想先查查里面的東西都有哪些,看是不是有必要現在就開。”
“如果不是緊急要用的東西,我這里還是遲點再開庫為好。”
“你這樣想也很穩妥,這是小事,我幫你查一查,稍等啊。”
過了一會,對面話音才重新響起。
“小孫吶,我找到資料了,這個倉庫是五十七年建的,封存時間是五十八年冬天,一共有100個庫房。”
听到‘100個庫房’這幾個字,孫志偉心中一動。
“里面的東西有個清單,我給你念一念哈,你記一下。咦?”
“怎麼了,曲叔?”
“哦,沒事,我看到登記人是個熟人,王姐也認識的,老韓,早年我們還一起共事過呢,結果六十年的時候熬不住,跑了。”
“跑?往哪跑?”
“往哪跑?南邊唄,過河對岸去了。”
“那幾年確實難熬,幸好已經過去了。”
“是啊,困難總是暫時的,老韓他沒禁得住考驗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