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有好多種。
    內存也是存儲器,不過斷電以後就清零了,作用就是運行軟件時,讓程序能瘋跑的操場,下班就沒了人。
    保存資料的存儲器,跟宿舍教室一樣,是另外的門類。
    只能寫入的存儲芯片歷史挺悠久了,1965年就有。
    游戲卡帶基本都是這種,還有電腦開機自檢的那堆數據代碼,就存在主板上的存儲芯片里。
    但容量都很小,主板上的那種多半就幾十K,紅白機游戲卡帶基本都是64K,後來那種大合集的號稱512K大卡,但很多都是虛假數目,實際上就那麼幾個游戲取一堆名字哄人。
    更何況要能寫又能擦的反復記錄才符合用戶使用,成本就更高。
    所以現在主流方向是磁盤,而不是芯片。
    而磁盤則分軟盤跟硬盤,後者這名稱來源就是相對于像紙片般能皺褶的軟磁盤,硬盤是金屬芯。
    但記錄方式都是用1和0的不同組合電磁信號,代表不同信息。
    IBM就是這種技術的開山鼻祖跟龍頭老大。
    72年軟盤出現,73年搞定硬盤。
    也就恰恰是在八十年代這段時間,硬盤還處于很貴的階段,20M的就要兩千美刀,輾轉到IBM大中華區的零售價已經是2500美刀。
    所以連隻果電腦這類高檔款式,花旗這等富裕的天朝上國,家用型號都用不起硬盤。
    只能用軟盤。
    第一個大規模應用軟盤驅動器的就是隻果Macintosh電腦。
    誰也沒想到僅僅兩年後,隻果電腦就改弦易張了?
    所以史蒂夫猶豫的原因在這里,他開發Macintosh電腦,兩年來賣了近兩百萬台,
    徹底摒棄軟驅?
    這是路線之爭啊。
    尤其是他本來已經選了條路,好多廠商紛紛跟進,這尼瑪又突然說換條路?
    主公不是這麼當的。
    可在讓衛東看來,沒有未來的東西,持續走下去就是錯的。
    現在看似1.44M的磁盤一美元一張,目前制作512K的卡帶要4美元,還是東瀛人剛打出來的白菜價,軟盤似乎更便宜更好普及。
    史蒂夫他們都是八方聯絡算計,估摸著3.2M的可擦寫芯片在量產上幾十萬片後,能控制在二十美元以內。
    但插卡接口就省了機械式的軟驅那兩三百美元了。
    沒有這類可擦寫芯片也就罷了,現在明明剛出現,容量低點就在卡帶里好幾塊芯片陣列組成啊,至于怎麼搞定那是技術研發的事情,芯片存儲才是未來。
    這只是個容量持續擴大的事兒。
    在讓衛東腦海里,他對固態硬盤都不太知道,就知道U盤。
    甚至都沒跟史蒂夫商量直接做USB口,因為他不知道現在有沒有這玩意兒,反正國內是沒有的,那就先別提,免得穿幫。
    主要還是順著紅白機的熱銷,蹭游戲機的光來推廣家用電腦。
    更是為了省下每台電腦兩三百美元的軟驅硬件成本。
    國外軟驅制造廠商存活與否關他屁事,國產沒有就正好跳過這個要被淘汰的環節。
    就像他對膠卷相機的進一步研發不太感興趣一樣。
    注定要被淘汰的費那麼大勁干嘛。
    要說歐美商家沒人看到這點,肯定不可能。
    只能說是可擦寫芯片剛成熟技術開始要爬升容量,還處在市場接納的觀察階段。
    已經推廣了好幾年軟盤驅動器的花旗電腦廠商肯定不願自己的產品被顛覆。
    繼續共存的拖著唄,誰也不知道下一步的存儲器到底在哪條線先破冰解決價廉物美的核心問題。
    結果讓衛東毫不猶豫的選了存儲器,哪怕國內現在只能制作的128K卡帶,還慫恿史蒂夫在這條路上押寶。
    實話說,讓衛東真沒意識到把控存儲器標準,是個多喪心病狂的事兒。
    得虧跟他合作的是花旗公司,也得虧史蒂夫不是個純粹的商人。
    換個小日子這麼干……他們過去兩年就這麼干的,大量爆產能掌控了內存芯片的全球生產規模,可擦寫的閃存芯片也是他們82年發明的,然後半導體芯片躍居全球第一。
    去年就被花旗宣布這是對市場進行傾銷,由此對東瀛展開了301調查,九月簽訂《廣場協議》!
    這麼大的歷史事件,讓衛東只覺得好像听說過,卻不在斷手保安關心的範疇。
    所以連史蒂夫都不敢隨便斷然決然的全盤改。
    六十年代,IBM搞內存產業化的時候,都被司法部啟動過反壟斷審查。
    現在隻果電腦就是八十年代最大的網紅,史蒂夫登高一呼,真可能徹底帶動存儲模式更換。
    怕是會得罪大批廠商告他到破產。
    所以最後的決定是迭加。
    1986年的新款Macintosh電腦是取消軟驅,帶著插拔式存儲卡帶接口,但是還是附贈一台外接的軟驅。
    不做太顯著的宣傳。
    主打推廣是14寸彩色顯示器,雖然只是很低端的256色,但已經可以吊打所有同行。
    算花旗技術儲備+內地生產成本的首次嘗試。
    之前這類技術只放給東瀛,恰恰在去年收拾了狂妄的小日子後,正把內存芯片技術放給南麗。
    在這個松動的節骨眼兒上,隻果去年正好把看似不起眼的顯示器技術,給了滬海真空電子,當時是以電視機顯像管的技術在轉讓,又是讓衛東自己分紅“買”的,就鬼使神差的躲過了技術封鎖。
    花旗本土要870美元左右搞定的彩顯,滬海交貨價約為630美元,眾所周知海運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只要改善了外殼制造工藝,達到史蒂夫追求的完美細節。
    這就是新款電腦的最主要賣點。
    這一招其實史蒂夫用過,1980年的隻果2型電腦上市,就是他真正獲得資本青睞的股票上市前一戰,就是支持彩色顯示。
    如果把隻果2型電腦接到彩色電視上,可以獲得六色畫面。
    結果狂掃北美市場。
    時隔六年後,帶著256色的彩色顯示器再來?
    這個就不會觸發壟斷條款,畢竟彩顯技術已經比較公開,區別只是誰能價廉物美的批量生產。
    以前只有東瀛能做到,畢竟電子廠打螺絲也要有初中以上文化底子,東南亞做不了,歐美不屑做。
    去年的協定之後,幾乎只能轉移到南麗。
    讓衛東有點機緣巧合的推著滬海承接上了。
    滬海真空電子廠可以說就是亞洲地區僅次于東瀛,具備這種全面生產能力和經驗,得了技術改進就完美匹配。
    史蒂夫有點意外驚喜的在滬海停留好幾天,就是接觸到真空電子廠的一線,發現這里擁有批很好打交道,又非常願意改進技術的優質技術工人。
    某種意義上甚至比讓衛東還細致踏實。
    再驅車前往錫州半導體廠,發現這邊的工人素質、工程師專業程度也很不錯。
    那邊戴米莫爾在拍廣告的時候,史蒂夫確認了滬海這邊肯定可以出品,這後續的配套技術、工藝改進、制造流程,就嘩啦啦的參與保證隻果顯示器、電腦生產組裝。
    加上鈦合金工藝、亞克力工藝、存儲芯片技術轉讓。
    一堆詳盡的新款電腦生產協議,在六七天的時間里簽署下來。
    會有不少花旗工程師過來協助這部分產線完成。
    配套的三家小廠就在電子產業園的組裝廠房周圍。
    年底以前一定給隻果電腦保證有月產十萬台的產能!
    實際上目前金陵廠和江州廠的愛克斯電腦產能,加起來每天是近千台,如何能依靠現代化電子產線提高產能,現在就看隻果打樣了。
    讓衛東跟隻果電腦也正式簽署了大中華區的總代理協議,包括隻果電腦組裝廠、代工廠的一系列投資都包含在這家合資公司。
    但合資公司想租用萬國建築群的意圖卻被否了。
    讓衛東是民營公司代表,才給了五號樓做嘗試的機會。
    現在剛開始試水,居然就又把帝國主義資本的大旗插回外灘,這個還是太刺眼了。
    包括玻璃金字塔展現的是愛克斯電腦,可不能換成隻果電腦的名號。
    讓衛東本來是想順便敲竹杠,幫滬海每年撈個兩百萬美元的外匯租金。
    這才反應過來還在爭論姓什麼,趕緊收斂些。
    簽好合資協議,把滿意的史蒂夫跟小影星送走,自己再督促幾天閃人。
    戴米莫爾這幾天全程陪同,除了專注于秦志明來協助電影劇本的完善,就是拍攝電腦廣告。
    然後每晚都要陪同秦羽燁去畫廊冷眼旁觀“情敵”。
    本來讓衛東勾勒的劇本是史蒂夫跟她一起出現,表達個今天你看不起我,明天我要你高攀不起,為電影和廣告要是火了做鋪墊。
    結果史蒂夫表示老子沒這些神仙功夫,天天沖擊電腦生產的關鍵點呢。
    讓衛東也不享受左擁右抱的出現,更不想出這個風頭。
    就港妹樂于繼續演戲,更是仰慕這種花旗影星的演技天賦。
    天天跟著去學習。
    結果搞得整個到畫廊來的外籍人員,到港方人手、滬海市民都听說了有個漂亮的花旗妹子看上了東升船運的總經理,跟畫廊女老板爭奪的八卦。
    天天爆滿!
    這會兒正是戴米莫爾顏值最巔峰的花瓶階段。
    滿臉膠原蛋白又不至于嬰兒肥的恰到好處,兩撇英氣十足的黑眉,和高挺的鼻梁一起,打造出驚心動魄的美。
    給詹妮的壓力可想而知,但又醉心于連這樣的花旗女神都要跟我搶男人,還帶動我的畫廊成為全城焦點,就每天雷打不動的上對抗!
    只是不知道是在揣摩電影里的角色,還是真就隨時能開閘放水。
    反正只要到畫廊看見池世明,戴米莫爾就輕而易舉的淚光盈盈,然後靜靜的靠在窗邊角落凝視。
    把那種痴男怨女的劇情演繹得入絲入扣。
    別說中外吃瓜群眾都我見猶憐,連集中在滬海的各類海外媒體,都忍不住抓了鏡頭去報道。
    結果等到在北美和歐洲報媒邊角出現的時候,正好跟新款隻果電腦的廣告契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