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位年輕干部,擁有如此過硬的榮譽,省級一等功,又有這般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的實績。
在春奉縣琉璃鎮干部和基層群眾心中的口碑和威望如何?
孫維城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差不了!
他在基層摸爬滾打過多年,深知老百姓和一線干部的眼楮是雪亮的。
誰真心實干,誰臨危受命不顧生死地保護他們,他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江昭陽的卓越工作成績有目共睹。
這樣的干部推選票數贏得百分之七十甚至更高的支持度,孫維城毫不懷疑。
更何況,省委組織部最新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提拔使用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文件,里面的各項條件——基層經歷、實績突出、年齡優勢、處理復雜局面能力——簡直就像是為江昭陽量身定制的!
簡直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階梯。
天時,省委有精神。
地利,春奉縣有需求。
人和,干部群眾有期盼。
江昭陽本人無論品德、能力還是實績都無可挑剔。
形勢已經如此明朗,前景幾乎是板上釘釘的有利。
那麼,問題來了︰以魏榕的政治智慧和通透,她還有任何必要,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去做“打招呼”這種既低級又可能弄巧成拙、甚至惹火燒身的事情嗎?
這麼做,簡直愚蠢!
完全不符合邏輯!
孫維城眉頭深鎖,像一團解不開的亂麻。
這“弄巧成拙”帶來的惡果是什麼?
其一,必然引起上級組織部門和市委內部非魏榕陣營力量的高度警覺甚至調查。
他們會想︰為什麼魏榕要這麼做?
是不是說明江昭陽本身有問題?或者魏榕心里有鬼?
其二,更可怕的是︰一旦出現這種現象——一個即將被推選的重要崗位干部,得票率居然不可思議地達到了近乎全票!
這在現實政治操作中是“反常”的。
百分之百的選票,只會讓人聯想到兩個詞︰虛假或者威脅。
說明什麼?
要麼是整個推選過程選票被嚴密操控,弄虛作假。
要麼是候選人通過某種不正當手段,收買了所有人。
無論是哪種,對一個干部的政治形象都是毀滅性打擊!
這樣的人,組織還敢用嗎?
還能是真正的“優秀年輕干部”嗎?
如果是第二種,他會被自然而然地視為一個精通鑽營之道、善于四處討好、抹平一切稜角、毫無原則和魄力的“萬金油”!
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而萬金油干部,怎麼可能在關鍵時刻做出那等驚天動地的抗洪壯舉?
怎麼可能獲得一等功的殊榮?
這邏輯,根本不通!
再回到孫維城自己與江昭陽的有限接觸。
江昭陽絕非“萬金油”做派。
他堅信自己的眼光︰江昭陽絕非那種可以靠“四處打招呼”、“上下其手”就能讓所有人違心投票的圓滑之人!
一個這樣的人,無論手段多麼高明,總會讓另一些正直的、同樣有堅持的干部群眾感到不適或看出破綻,這些人絕不會投他的票。
煙灰終于支撐不住,無聲墜落在煙缸里。
孫維城把煙蒂用力摁滅在缸底,發出細微的滋滋聲,仿佛將最後一絲疑慮也摁了下去。
核心的疑問,如同冰錐般尖銳地刺向他思維的深處︰
如果不是魏榕真的愚蠢到去做這種既冒險又毫無意義的事情,那麼……
到底是誰?
是誰?在散布“魏榕打招呼”的流言?
當然不是白剛,他只是一個考察組長,或者說被動地接受了這種觀點。
另有其人,他是誰?
目的何在?
一層寒意,無聲無息地爬上了孫維城的脊背。
他感到一種涼意滲透了西裝外套。
這“打招呼”的消息,如同一顆精準投放在權力結構縫隙間的毒種,時機選得如此刁鑽。
剛好處在這個關鍵節點。
它像一把雙刃劍,能同時刺穿兩個人的命門。
對魏榕而言,一旦安上“非組織行為”的口實,尤其干預重要人事任命,輕則招致嚴厲批評和組織處理,被視為搞山頭主義、破壞組織原則。
其個人威信和未來的政治前程必然蒙上巨大陰影。
重則可能引發更為深層的震蕩。
這個污點,很難洗清。
對江昭陽而言,無論他是否知情,他的晉升瞬間就會被蒙上濃重的“潛規則”陰影。
他的所有功勞——一等功、抗洪表現——都將大打折扣。
甚至被視為是背景操作的結果。
“能力質疑”、“靠女人上位”的標簽會如影隨形,徹底摧毀他的政治形象和群眾基礎。
一個本該被大力培養的優秀年輕干部,可能就此被毀掉。
這對他江昭陽個人是悲劇,對組織也是重大損失。
誰最樂見這種局面?誰能從中漁利?
孫維城的目光,仿佛能穿透牆壁,掃過這棟大樓里每一間辦公室。
有幾種可能。
魏榕的政敵。
這是最直觀的。
某些在班子內、或者覬覦著魏榕位置的人。散播這種流言,既能抹黑魏榕,打擊其威信,動搖其根本。
又能把魏榕看好且努力栽培的核心新銳力量江昭陽拖下水、廢掉,斬斷魏榕未來的臂膀。
一箭雙雕!
這是上佳的政治打擊策略。
春奉縣內部競爭者。
不甘心被江昭陽超越,意圖通過這種“盤外招”制造輿論壓力,迫使江昭陽喪失資格,為自己掃清障礙。
這是相對小格局但同樣常見的操作。
別有用心的攪局者。
某些與春奉縣人事任命沒有直接關聯,但存在利益沖突或者單純想搞亂局面的勢力。
比如,某個項目或者某個位置涉及到多方角力,通過搞臭江昭陽或干擾人事,可以達到渾水摸魚、亂中取利的目的。
無論是哪一方,這一手都可謂毒辣陰險!
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和風險,只需躲在暗處釋放一些半真半假的傳聞,播魏榕可能干預組織人事選拔工作本身就極易讓人相信,就能精準地制造混亂,甚至引發一場針對魏榕和江昭陽的雙重風暴。
而這股暗流,“正好”被白剛捕捉到,並報到了孫維城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