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𡖂┤可_始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並軌打擊!佟智國︰天才到有些嚇人了吧!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不吃小南瓜 本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並軌打擊!佟智國︰天才到有些嚇人了吧!

    “除了張教授你,全世界都沒有人能做到了。”

    “在計算數據領域,尤其是這些技術性計算,你就是第一人,最頂尖的,你解決不了,其他人就不可能解決。”

    “我們這次只能靠你了。”

    佟智國把張碩捧的高高的,但也是他的心里話。

    計算數學領域,張碩早已經站在了巔峰,不用說一些計算數學相關的研究,只是源點論相關的技術研發,他的團隊做計算從未有過出錯的時候。

    在‘夸克拆分’以及‘原子核力拆分’的實驗過程中,實驗現象也符合理論計算結果,偏差都是在計算範圍之內的。

    這是佟智國的親身經歷。

    常規來說,實驗總會和理論計算存在偏差,因為計算不可能那麼精準,更不用說一項全新理論支持的技術研究。

    佟智國對張碩如此推崇也是有道理的。

    張碩倒也沒什麼被夸的害羞,或是渾身輕飄飄的情緒,他只是淡定的微笑著,問道,“還是進入正題吧,佟教授,你們的研究具體踫到了什麼問題?”

    佟智國、劉洪磊對視一眼,馬上認真講起來。

    簡單來說,就是打擊精度問題。

    ‘原子核核力拆分’技術支持研發的離子炮,技術優勢有很多,包括速度極快,打擊範圍廣,穿透性強、無法預警檢測,等等。

    這些優勢能讓離子炮成為非常有威力的軍事武器。

    他們正利用這些優勢,讓離子炮成為防控利器,也更進一步,希望把離子炮提升為‘衛星武器’。

    當以速度極快的衛星為目標時,離子炮的缺陷也暴露出來無法進行軌跡修正,造成殺傷需要打擊精準、直接命中目標。

    離子團打出去速度很快,同時也是無法控制的。

    那些能打衛星的導彈,彈頭都帶著‘鎖定識別目標’、‘修正軌跡’功能。

    當導彈接近目標的時候,分離出的彈頭就可以檢測鎖定目標,然後利用電子系統重新計算路徑,並依托自身的動力系統對路線進行修正,來讓打擊點更加精準,相對于打出去的離子團來說要更加靈活一些。

    離子團不是導彈,就是打出的一團高能粒子物質。

    從打出去到擊中目標過程,就只有短短的幾秒鐘,甚至只有一秒、兩秒,而打出去以後,路線也根本無法再進行修正。

    簡單來說,打出去的瞬間,能打到就打到,打不到也就打不到了。

    所以離子炮的精準,是非常依賴雷達體系和自身精準度的,那麼相關的計算就必須非常精準。

    “精準度依托雷達系統,其他影響因素也有很多。”

    劉洪磊認真解釋道,“我們覺得計算已經很準確,但有很多無法精準計算的因素,也讓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偏差就會變大。”

    他說明了幾項重要的因素。

    包括雷達信號的偏差、發射時間的偏差、離子團的速度偏差,最後一點很復雜,影響的還包括空氣密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地球自轉帶來的影響。

    在距離地面1000公里以上的太空,地球自轉帶來的影響也必須要考慮,其還和空氣對離子團的干擾相關聯,能夠一起影響到離子團的打擊路徑。

    離子團的速度再快,畢竟不是光速,大氣層、雲層同樣也會影響到軌跡偏轉。

    當干擾因素太多,而且都不是準確數值的時候,計算就會變得極為復雜,相應的偏差就會不斷拉大。

    張碩一邊參觀著實驗基地,一邊听著佟智國、劉洪磊的介紹。

    同時,眉頭也皺了起來。

    只是簡單听了一下內容,也知道想要讓計算變得更加精準有多復雜。

    如果是一個求解困難的偏微分方程,要麼就是有精確解,不存在精確解的情況下,也可以求出最適合的近似解。

    總歸,是能找到‘最優’結果。

    這麼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疊加,計算做的再準確,打擊路徑偏差是一定會存在的。

    當到達一千公里的太空,打擊目標是個展開太陽能面板也只有十米、二十米,或者更小一些的衛星,精準打擊難度可想而知。

    這個問題……

    听起來就不太容易啊!

    ……

    一行人帶著張碩、薛柏坤參觀了實驗基地,隨後就到了一間辦公室。

    辦公室里已經準備好了很多資料,電腦上也能查詢到有關的數據。

    實驗團隊的計算組,有四個研究員也繼續配合張碩,會提供一切所需的資料內容,也會幫忙做其他的計算。

    劉洪磊和佟智國一起走出了辦公室。

    他們的實驗基地轉一圈,查看一下基礎設備運轉工作,要交代一些基礎測定內容。

    之後,還會過來看看張碩有什麼需要,他們都會全力配合。

    兩人一起走出辦公室以後,到樓道里,佟智國就忍不住嘆道,“如果張碩教授都解決不了,我就想不到誰能解決了。”

    “是啊。”

    劉洪磊也跟著點頭,“本來是沒有指望的。技術上是什麼情況也很清楚,還是希望能夠找到提高精度的方法。”

    “那可能是新的技術方法?”佟智國思考著說道,“感覺光靠計算解決不了,有其他輔助的技術,比如用雷達引導離子團……”

    他說的自己都笑了。

    離子團的速度實在太快了,而且內部也沒什麼電子設備之類,根本不可利用雷達去引導路徑。

    劉洪磊也笑了出來,隨後搖頭道,“新的技術方法現在是沒有,可能也是對于技術的一種約束吧,否則真太超標了。”

    超標,對比對象是現有的武器技術。

    佟智國也贊同的點頭,“是啊,現在已經很厲害了,能到這一步,我都沒有想到。”

    現在的離子炮已經很超標了。

    之前的幾次實驗中,離子炮精準打擊了幾百公里高的導彈,而且還是速度超過三馬赫的中程導彈,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世界最先進防空導彈水平。

    這還只是一方面。

    離子炮的發射頻率也很高,若是全功率啟動,有幾個‘離子制造爐’支持,最高可以做到每三分鐘發射一次。

    這個發射頻率趕不上多發的反導武器,但發射的損耗是極小的,主要損耗能源就只是電力而已。

    成本,是軍事武器必須考慮的問題。

    他們的研究進行到現在,花費的經費也只有九個億而已。

    若是離子炮進入到大規模制造階段,單個離子炮發射器的制造成本,肯定能壓縮到兩億以內。

    相比來說,著名的愛國者導彈系統,發射系統售價在兩億美元以上,還是因為愛國者導彈系統制造數量多,都已經能實現批量生產。

    同時,每一枚愛國者導彈,售價都超過三百萬美元。

    換句話說,只要發射一次愛國的導彈,成本就在三百萬美元以上,換做是種花幣高達兩千萬以上。

    離子炮的發射成本要低太多了,現在的技術研究中,每一次發射成本也只有幾萬而已,大部分損耗的就只是超高功率的電力。

    如果有足夠充沛的電力支持,發射原材料再加上電力損耗,每一次發射成本能壓縮到1萬以下,相比導彈類防空武器,甚至可以用‘無成本’來形容。

    一枚愛國者導彈,足夠發射兩千次離子團。

    這個比例太驚人了。

    “一個大城市安裝個上百台,就可以應對覆蓋式導彈打擊。”

    “制造安裝以及其他成本加在一起,整體不會超過三百個億,低廉的制造成本,高發射頻率、打擊精度以及打擊高度。”

    “優勢,太明顯了……”

    佟智國和劉洪磊討論著都有一種激動的感覺。

    但在激動過後,他們還是要回到現實,劉洪磊深吸一口氣,郁悶道,“不管怎麼說,還是希望能夠打擊衛星。”

    “到時候,就能做到對衛星的高效打擊,而不只限于防御導彈襲擊。”

    “防空武器,也擁有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佟智國也贊同的點頭,“是啊,到時候,就完美了。”

    “只是,很難啊……”

    ……

    辦公室里。

    張碩對于所踫到的技術問題已經有了了解。

    他第一時間就很清楚,只光靠計算無法完全解決精度問題,因為可以影響精度的因素太多,而且都不是百分百確定的數值。

    多重因素堆疊在一起,自然肯定會有個偏差範圍,偏差最低也會有幾十米,甚至是幾百米。

    這是一過腦子就能想出的結論。

    當然,更精準的計算還是有用的,肯定能夠讓偏差範圍縮小,但具體就很難說了。

    張碩並沒有著急做研究,而是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

    他也想到了佟智國想到的內容一種新的技術,比如,利用雷達進行軌跡路徑修正。

    然後,就否定了。

    研究一種能用雷達對離子團進行軌跡修正的技術,還不如研究一種全新的打擊武器。

    後者都會更容易一些。

    那麼怎麼解決呢?

    張碩靠在了椅背上,雙手抱胸閉上了眼楮,腦子里建立起離子團的打擊路徑。

    離子團打擊衛星,必定會受到地球自轉以及空氣阻力影響。

    劉洪磊、佟智國介紹了很多的影響因素,但實際上,這兩個影響因素是最大的。

    從地面上看來,離子團的路徑是一條直線,但實際上,是一條略帶彎曲的弧線。

    地球自轉以及空氣阻力疊加影響並不大,很多時候,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反映到一千公里的太空,略微的偏差也會帶來極大影響。

    “那麼是不是能夠利用某種方法降低這種影響?”

    “軌跡修正?”

    “軌跡修正……”

    張碩順著思路仔細的思考,他想的軌跡修正,自然不是離子團自動修正軌跡,而是采用一種全新的軌跡,去對太空目標進行打擊。

    現在的打擊軌跡是垂直打擊,差不多可以理解為,找出目標距離離子炮最近的位置,然後再計算並進行打擊。

    “如果不在最近的位置呢,比如說從後面……”

    “以接近追尋軌跡的方式,進行打擊?”

    他思考的眼前一亮。

    不過想要降低地球自傳疊加空氣阻力的影響,接近並軌打擊就是個好方法。

    並軌打擊,就是讓打擊軌跡,盡量接近衛星的軌道,兩者的夾角越小越好,最好是夾角為零度,那麼打擊難度,就從面上的一個點,變成了直線上的一個點。

    張碩繼續思考著,干脆建立了個任務——

    【任務四】

    【研究項目名稱︰改善離子炮打擊衛星精準度(難度評估︰c)。】

    【進度︰1928。】

    (任務可取消,當前取消任務需要科研幣數量︰0。)

    (剩余進度需要科研幣數量︰79。)

    “果然!”

    看到任務進度數值,張碩眼楮頓時一亮。

    1928,也就代表他的思路是正確的,等于是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

    頓時,心里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

    劉洪磊、佟智國一起回來了。

    他們離開了大概有半個小時,再回到辦公室的時候,就看到幾個研究員和張碩、薛柏坤一起討論著,關鍵字是什麼‘新軌跡’、‘打擊方式’、‘功率’之類的內容。

    佟智國疑惑問道,“你們在說什麼?什麼新軌跡?”

    有個叫鄧建的研究員,精神奕奕的說喊道,“佟院士,張碩教授已經想到了解決方案,而且我們討論了一下,感覺很有希望啊!”

    “啊?什麼?”

    佟智國都听的愣住了。

    劉洪磊也是一臉的驚訝,他站在門口都沒走進來,就只是站在那里听著。

    鄧建興奮的繼續說道,“並軌打擊啊!盡量讓離子團軌跡接近衛星軌跡,這樣一來,打擊面變小了,同時,也最大限度降低地球自轉和空氣阻力的疊加影響!”

    “唯一就是,打擊路徑變長,我們需要增加離子團的初始速度和能量。”

    佟智國順著思考,隨後問道,“打擊路徑邊長,偏差不是更大了?”

    “我們計算過了!”

    鄧建繼續道,“打擊路徑增加一倍以上,直接影響實際上就只有百公里高度內的空氣,只要速度夠快,影響就會大大降低。”

    “如果能排除地球自傳疊加空氣阻力的干擾影響,精度最少能五倍、十倍!”

    “再加上精準的計算,就可以把精度縮小到五十米內,甚至更低……”

    鄧建說完了以後,其他研究員也禁不住熱烈討論起來。

    佟智國則呆呆愣愣的和劉洪磊對視一眼,他們臉上的表情都變得非常怪異。

    出去半個小時,問題就解決了?

    看樣子,辦公室已經討論很久了。

    換句話說,他們才剛出去不久,也就是跑一趟廁所的時間,張碩教授就想到了解決方案?

    這可是困擾了實驗組很久的問題啊!

    張碩教授……

    天才到有點嚇人了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研𡖂┤可_始》,方便以後閱讀科研𡖂┤可_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並軌打擊!佟智國︰天才到有些嚇人了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研𡖂┤可_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並軌打擊!佟智國︰天才到有些嚇人了吧!並對科研𡖂┤可_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