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𡖂┤可_始

第一百二十章 我還是個小學生,已經實現了四大刊大滿貫!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不吃小南瓜 本章︰第一百二十章 我還是個小學生,已經實現了四大刊大滿貫!

    《美國數學會雜志》編輯部確定了論文的發表日期。

    張碩也收到了雜志社發來的郵件,他給了個禮貌性的回復,隨後就關閉了郵箱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高等數學研究院的人,都很關心張碩投稿論文的情況,畢竟是一口氣投三篇四大刊。

    當天,譚友銘就特別過過來問了一下,張碩說了《美國數學會雜志》的論文會在下一期發表。

    譚友銘听罷贊嘆道,“下一期,就是插隊發表了。看來你投《美國數學會雜志》的論文,成果也很顯著啊。”

    數學四大刊上能插隊發表的論文,都是影響力很大以及非常重要的研究。

    “恭喜你了!”

    王輝滿是羨慕的說了一句。

    他恭喜的不只是四大刊發表論文,還是張碩完成了‘四大刊大滿貫’的成就。

    對于大部分數學方向的學者來說,能在四大刊發布論文已經很了不起,‘四大刊大滿貫’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張碩年紀輕輕,就已經達到了別人一輩子追求不到的頂峰。

    王輝羨慕的說完,還提醒的補充一句,“你也要注意一下輿論,最近好多人都在說你,還討論你是不是國內計算數學第一人……”

    他說著搖頭道,“這些人,就是喜歡比來比去。”

    媒體輿論上有關張碩的話題,主要還是炒作起來的。

    之前有個博主說張碩在計算數學領域的成就無人可比,就引起了大量的議論,話題的熱度漸漸降低以後,又有好多個博主站出來表示說,張碩還‘遠遠達不到國內計算數學第一人’的程度。

    “他只發布過兩篇計算數學的研究論文,一篇是方法論,另一篇是方法的應用,所以也可以算作是一篇論文。”

    “二階PDE的通用算法,確實是很了不起的研究,應用價值非常高,但只是一個研究根本無法說明問題。”

    “想在計算數學領域走的更遠,他還需要更多的積累、更多的研究……”

    “和頂尖的計算數學學者相比,他還差一些……”

    有的博主還舉例般說了幾�國內的計算數學領域權威專家,包括專家們完成的成果,發布過多少篇的論文,拿到過什麼國內外數學獎項,等等。

    話題流量高,就是因為存在爭議。

    有好多人都支持張碩,他們馬上反駁說,“誰能在四大刊一口氣發布兩篇論文?”

    “張碩才多大年紀?論文數量少不是很正常?”

    “數學是年輕人的天下,拿老院士和張碩比成果數量?這公平嗎!”

    “張碩還有很多其他的成果,你都不說?杰波夫猜想,就直接碾壓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文無第一’。

    當‘第一’說出來的時候,必定會引起一大堆的議論,好多人無腦支持張碩也引起了不少的反感,導致張碩的形象都有些受損,感覺成了粉/圈文化推出來的學術明星。

    張碩沒有想到會發生這種情況,他看著網絡上的討論,也干脆發了個調侃的消息說,“謝謝大家的支持!

    在計算數學領域,我還只是個小學生。

    但我還要多多學習!”

    這個消息發出來,讓輿論風格變得有些怪異,“我還是個小學生,博士一年畢業擔任研究員。”

    “我還是個小學生,能在四大刊**文!”

    “我還是個小學生,拿了鐘家慶數學獎!”

    “我還是個小學生,一年發了篇頂刊論文……”

    ……

    一周後。

    《美國數學會雜志》發布了新一期內容。

    張碩的《S方程的計算模擬》被放在了最後一篇,但排在最後和研究重要性無關,主要是因為篇幅太多,長達六十頁的論文讓人翻著都感覺頭皮發麻。

    張碩並沒有太在意,他的工作還是很忙的,有時間就看看資料、做做研究,還要正準備cp組的新實驗方向工作。

    他擔任了cp組的‘特聘顧問’,工作內容就是指導實驗方向。

    在正式進行實驗之前,還要準備立項的問題,實驗是要對設備進行改造,先期要進行一定的設計才行,還要申請立項並在物理中心的會議上通過。

    這是要準備很多資料做說明的。

    譚友銘忽然找上門來,他是和王輝一起來的,兩人從一樓直接沖到了二樓。

    在一樓大辦公室,他們才注意到《美國數學會雜志》新一期內容,也知道了張碩的論文已經發布。

    “這一期就發了?”

    譚友銘表現的非常驚訝。

    張碩疑惑問道,“我不是說過了嗎?下一期就有。”

    “你是說過,但沒說是這一期啊!”

    王輝苦笑。

    他們知道論文會發布在‘下一期’,下意識認為‘下一期’會錯開本期,也就是在一個多月後發布。

    一般插隊發表原則也是這樣的。

    他們說發布時間的時候,距離新一期只剩下一個星期,那個時間點上,常規來說已經定稿了。

    定稿,再修改,再發布新一期?

    不可想象!

    譚友銘驚訝了好久,再次嘆道,“還真是大成果啊!竟然能在這一期就發表……”

    只有了解情況的人才知道,一個星期時間插隊發表是什麼概念!

    各個學術期刊在一個星期時間點上已經定稿,一般定稿後就不會在修改,接下來合作工廠就要開始刊印了。

    譚友銘也發過幾篇四大刊論文,其中也有插隊發布的時候,但即便是插隊發布也要多等上一期。

    只等一期,速度已經很快了。

    現在《美國數學會雜志》趕在工廠刊印前,特別修改了刊印內容,就足以見得對論文有多重視了,也說明研究必定很重要。

    譚友銘感嘆後迫不及待的說道,“把論文發我一份,我也看看。”

    “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才能讓《美國數學會雜志》這麼迫切的發布……”

    過不多久,甦東大學宣傳部也知道了消息。

    宣傳部辦公室的人都討論起來,“又是張碩教授,又是數學四大刊論文?《美國數學會雜志》?”

    “S方程相關的研究,真了不起啊!”

    “《美國數學會雜志》,應該是第一次吧?看看之前,已經有了《數學學報》、《數學新進展》和《數學年刊》……”

    “張碩教授,這是大滿貫了啊,數學四大刊大滿貫!”

    “好了,新聞就圍繞這個寫吧!”

    很快宣傳部寫好了新聞稿件,並發布在了學校官方網站的科研欄里。

    甦東大學的微博賬號也同步發出了消息,“祝賀我校高院研究員張碩,完成S方程計算模擬的研究,論文發布在頂級期刊《美國數學會雜志》上。

    張碩教授已經在《數學學報》、《數學新進展》和《數學年刊》發過論文,他實現了‘數學四大刊’的大滿貫,也就是在數學四大刊都發表過論文。

    新的研究簡化了S方程數值模擬的計算量,還解決了數值模擬會遇到的混沌理論問題……”

    消息一發布,再次引起了廣泛熱議。

    一周前的話題還是歷歷在目。

    張碩調侃自己是個小學生,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現在又是一篇計算數學論文,依舊發表在數學四大刊上,同時,還實現了‘數學四大刊大滿貫’。

    外行人也只是覺得很有意思。

    內行人才知道實現‘數學四大刊大滿貫’有多難。

    數學四大刊,每年總計的發布論文數量也只有100多篇。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三十年時間里,國內學者或研究機構在數學四大刊發表的論文數量,總計在100篇左右。

    三十年一百篇,平均到每年只有三篇、四篇。

    東港數學科學中心成立十幾年時間,四大刊發文數量總計也不過十篇出頭。

    追溯百年時間,國內學者實現‘四大刊大滿貫’的就只有女數學家朱良璧一人,還已經是民國時期出生的人物了。

    張碩成為了‘歷史第二人’,他還是在一年之內實現的。

    這簡直不敢想象!

    一大堆的媒體爭相轉發甦東大學發布的消息,“張碩成為國內數學史‘第二人’,一年內實現‘四大刊大滿貫’!”

    “25歲,拿到四大刊大滿貫,創造了國際四大刊論文新紀錄!”

    “不敢說是不是計算數學第一人,但他肯定是最年輕的‘四大刊大滿貫’得主!”

    在大量的媒體報道中,有一句話成為了網絡調侃熱句——

    我只是個小學生,已經實現了數學四大刊大滿貫!

    ……

    媒體輿論上都在討論**文的問題,因為普通人根本不關心論文具體內容。

    重要的是,看不懂。

    數學圈子的更關心論文內容,尤其是計算數學領域的學者們,看到論文的標題就知道是個非常重磅的研究成果。

    ‘不可壓縮流體’是一個非常大的研究領域,關系到的每一個工程應用方向,都可以算作是一個小的領域。

    這個方向的論文數量非常多,但能登上頂級期刊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

    同時,也很少有論文標題會掛上‘S方程’,大多寫的都是‘不可壓縮流體’。

    ‘S方程’、‘計算模擬’、‘《美國數學會雜志》’,三個關鍵詞放在一起,就讓人知道絕對是重磅成果。

    有些學者已經拿到了論文。

    在看到論文第一頁介紹時,他們就知道成果有多重大了。

    那是布雷甦和卡普斯汀的點評。

    兩人認為新算法已經可以頂替DS方法,並且解決了DS方法中的一些問題,包括計算量更低、準確度更高,而且不會產生混沌理論問題。

    DS方法有諸多問題,但是研究應用還是有很多的,包括被物理學家們用來佐證湍流理論,甚至應用數學家們也偶爾用來研究像是歐拉方程的fte-tme-urt的問題。

    同時,其他很多高維動力系統也需要仰賴大量的數值試驗。

    新算法能頂替DS方法,也就能頂替這些應用場景,並且會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水木大學,數學科學中心。

    邱成文也和幾個計算數學領域的教授,一起研究分析了《S方程的計算模擬》論文。

    他們對論文的評價都很高,“和卡普斯汀的點評一樣,這種計算模擬算法已經能頂替DS方法了。”

    “以後各類的工程研究、數值分析以及湍流預測,都可以用新方法。”

    “尤其是湍流預測,因為其計算原理,不會產生多方向的混沌理論影響,也就是不會有第二種結果,這很重要!”

    “不愧是張碩,真是了不起!”

    “前段時間,有人說他是國內計算數學第一人,我還覺得有些好笑,但這篇論文一出……”

    “誰還能和他比?”

    邱成文也有頗多感慨,他做過研究以後,正常出門準備回家,路上踫到了幾個記者。

    這種情況經常會遇到。

    在國際數學界,邱成文可以說是名聲赫赫,總會有記者想過來采訪。

    他一般是不理會記者。

    有記者不斷招手,喊了一個問題,“邱院士,你能不能點評一下張碩的S方程論文?”

    邱成文愣了一下,還是帶著微笑走過來,說了一句,“我們剛研究分析了那篇論文,很了不起!其中的方法能頂替DS方法,數學方向上意義很大,應用前景很廣泛。”

    記者追問道,“能不能說的具體一點?比如,是什麼級別的研究?夠得上獲獎嗎?”

    “我說的還不夠具體嗎?”

    邱成文小聲嘟囔了一句,還是笑道,“獲獎……這個很難說,如果讓我來評價,無論是重要性還是應用價值,已經足以提名國際數學三大獎項了。”

    這句話足夠了。

    記者當即滿意的離開,也馬上寫了新聞報道發布出來——

    《邱成文︰張碩憑借最新研究能獲得國際數學三大獎!》

    報道發布出來引起的熱議不提。

    當天晚上,邱成文正準備睡覺的時候,忽然注意到譚友銘發來的信息。

    信息只有一句話,“邱院士,�楮E勒潘兜穆畚模 閆賴撓械閭 緦恕!br />
    邱成文沒看懂,他問道,“什麼意思?”

    譚友銘沒有多做解釋,而是發過來一句,“很快你就知道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研𡖂┤可_始》,方便以後閱讀科研𡖂┤可_始第一百二十章 我還是個小學生,已經實現了四大刊大滿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研𡖂┤可_始第一百二十章 我還是個小學生,已經實現了四大刊大滿貫!並對科研𡖂┤可_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