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𡖂┤可_始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們倒是想,問題是……沒那個能力啊!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不吃小南瓜 本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們倒是想,問題是……沒那個能力啊!

    劉健、張春陽、許軍三人親眼見證了‘億位素數’的發現,也了解到了張碩的研究進展,還帶回了一份研究相關的手稿。

    每個人都感覺收獲不菲。

    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達到目的。

    他們是希望了解一下研究進展,並代表科技工業局對項目進行支持,也就是要給項目經費贊助。

    一則是表示科技工業局對計算數學、應用數學的重視。

    另外,也是希望能和張碩搞好關系。計算數學和應用數學直接掛鉤,張碩的年紀雖小,卻已經完成了很多計算數學的成果,絕對可以稱作是國內計算數學領域數一數二的學者。

    這樣的年輕學者,從事一些大的工程研究,肯定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遺憾的是,張碩已經完成了研究,顯然不需要什麼資金支持,更不需要建什麼團隊。

    “這不是遺憾,是人家水平高啊!”

    在回去的路上,劉建感慨道,“這樣的研究,一個團隊都完不成,但他明顯已經有了很大進展。”

    “完成,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但他的進展肯定要遠遠高于東港數學中心的李劍鋒團隊。”

    “這會是個國際數學大獎級別的成果,怪不得連李老師都會重視起來,關鍵是……”

    “他才25歲呀!”

    劉健的話讓其他兩人都沉默了,他們思考著和張碩見面的過程,心里都有頗多的感慨。

    三人都是國內有名氣的學者。

    他們有過不少的研究成果,發表過很多的論文,參加了很多次數學會議,在應用數學領域也一些影響力。

    同時,也見過不少的年輕天才。

    張碩是不同的。

    他們在談話過程中就發現張碩非常的自信,為人也很成熟,每一句話都能說到關鍵點,甚至主導了話語權。

    可為什麼呢?

    “25歲呀,也就是剛讀博的年紀,他只用一年就完成了博士學業,還有了那麼多的研究……”

    “計算數學就不說了,物理算法我也搞不懂,但是杰波夫猜想,S方程數值模擬……”

    “想都不敢想!”

    張春陽苦笑道,“再看看我們幾�,40多歲、50多歲,就空有個教授頭餃而已。”

    “數學,果然是年輕人的天下!”

    “我一直以為偏微分方程領域,經驗積累比天賦更重要,但最高端的領域依舊還要靠年輕人。”

    他們一起感慨了好半天。

    劉健忽然問道,“如果研究沒有問題,科技工業局應該會開一個氣動力模擬程序的研究項目吧?”

    “到時候,會邀請張碩參與嗎?”

    許軍點頭道,“應該會吧,這種研究很重要,不管是航天還是航空都會用到,但張碩不一定感興趣。”

    “我听說二院那邊就有個通用算法的項目,張碩就是勉強答應當個特聘專家,實際上,根本不參與工作。”

    “為什麼?這種項目都不感興趣嗎?”張春陽疑惑問道。

    劉健哈哈一笑,“這個我倒是听說過,張碩說自己對于非創新性的研究不感興趣。”

    “按照成果去做算法,可不就是非創新性的研究?”

    張春陽嘆道,“能說出這種話,果然了不起!”

    許軍也道,“如果我再年輕20歲,可能也想這麼說,但是……我肯定做不到!”

    “哈哈哈——”

    他們一起笑了出來。

    ……

    許軍三人離開以後,張碩就開始整理起了手稿資料。

    他要發表的論文名字就叫做《S方程數值模擬》,標題簡單直接,唯一就是‘太大氣’,好像是把S方程的數值求解以及計算機模擬都包含在內。

    其實,標題內容也剛剛好。

    他做的研究就是S方程數值模擬,論文中有一部分是理論,還有一部分是數學和計算機方法,相關領域的機構或團隊可以按照他的理論方向做研究。

    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張碩也在思考下一步的研究問題。

    比如,是否要從純數學角度去方程的解進行論證。

    這是千禧年七大數學猜想的內容。

    他試著建立了一個任務,發現數值模擬的研究對于純數學論證也有直接推動作用的——

    【任務一】

    【研究項目名稱︰論證S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難度評估︰A)。】

    【進度︰3.970%。】

    雖然進度只有不到4%,但考慮到研究需要的科研幣高達9000個,不到4%的進度也很高了。

    “九千科研幣……”

    “這種難度,肯定會踫到很多問題,每一次購買進度都需要90科研幣。”

    “科研幣還是太少了!”

    當和高難度的研究做對比,就感覺科研幣不夠用了。

    上一個研究是尋找億位素數,不止沒有賺到科研幣,總計還虧損了11個,想想都感覺非常的心痛。

    當然,研究賺到了名氣,後續還有15萬美元的獎金,支出和收益相比還是值得的。

    張碩放下了資料,坐下來休息一下,也打開新聞看了看媒體輿論。

    億位素數的發現影響很大。

    媒體報道的火熱程度甚至還要高于杰波夫猜想的證明,大概是因為新發現創造了歷史。

    在此之前,還沒有國人發現過梅森素數。

    現在發現的是新梅森素數,還是第一個‘億位素數’,必定會載入素數的研究歷史。

    “億位素數的發現,對于推動素數研究意義非常重大。”

    “新的素數記錄可能會保持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億位以上的梅森素數檢驗,每一個數字都需要非常龐大的計算量。”

    “想打破這個記錄,或者是投入大量算力資源,或者等待計算技術的爆發式提升……”

    “前者是很難的,沒有機構會投入這麼多算力資源去計算梅森素數,得不償失。”

    “後者,可能需要量子計算機?”

    國外媒體也對新發現持有肯定態度,著名媒體《科技新聞》認為,新梅森素數的發現會是今年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發明,不是研究。

    梅森素數的發現可以歸在‘發明’行列。

    這個發現的意義很大,包括促進數論的研究。

    梅森素數是數論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探究有助于數學家對于素數性質的理解,並推動數論學科的發展。

    另外,一些已發現的素數,已經被用作加密或其他應用任務,億位素數的發現也會擴展這一領域的應用。

    在大量的媒體報道中,甦東大學也有人也接受了記者采訪。

    比如,計算機結構實驗室的主任董浩。

    董浩表示實驗室全力支持尋找梅森素數的工作,今後也會在尋找梅森素數上投入更多的算力資源。

    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他表現出了自信和認真,展現出了甦東大學教授的風采,得到了很多的好評。

    不過孫興利對董浩的形容完全不一樣。

    他來到張碩的辦公室,說起了一則八卦內容,“結構實驗室的董浩董主任,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竟然去翻垃圾桶,還和收垃圾的吵了起來,但是問他干什麼,他就是不說。”

    “這件事可有意思了,好多人都說董浩接受采訪以後,可能是激動過頭了,他還是第一次接受大媒體采訪。”

    張碩抿嘴想了想,“可能是太激動了吧。”

    兩人說了幾句,孫興利就提起了另一個話題,“我們的研究馬上就要發表了,新一期《數學學報》。”

    “杰波夫猜想?”

    “當然。”孫興利說完疑惑的看向張碩,“你都不激動嗎?《數學學報》**文啊!”

    “不是早就確定了嗎?”張碩不理解的反問道。

    孫興利听的沉默了。

    他仔細想想也正常,對于他們這種普通的學者來說,數學四大刊**文,一輩子也不會有幾次。

    甚至說,一輩子有一次就不錯了。

    這是學術生涯的巔峰!

    對于張碩來說,一年內已經發了好幾次頂刊,數學四大刊就有兩次,包括《數學新進展》、《數學年刊》。

    現在只不過多了個《數學學報》,似乎也不算什麼了。

    “你都快包攬四大刊了!”

    孫興利猛然反應過來,“如果你能在《美國數學會雜志》上發一篇論文,就拿到了四大刊大滿貫。”

    “這也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吧!”

    張碩思索著點了點頭,他剛才還在考慮《S方程數值模擬》發在什麼期刊上。包攬數學四大刊?

    這個提議好像有點意思!

    “確實可以考慮一下……”

    “你還真想啊!”孫興利笑道,“我就是說一下。”

    “據我所知,國內還真有數學家在四大刊都發過論文,還是一位女數學家,叫朱良璧,很牛、很牛。”

    “如果你能做到,可能就是第二個了。”

    ……

    張碩連續幾天都悶在辦公室里整理著研究手稿。

    S方程數值模擬的難度是B級,但因為涉及到數學方法和計算方法,手稿內容非常的多,再加上電腦上的一些圖形以及其他重要信息,簡單整理一下就超過一百頁內容。

    這麼多的內容,擺在桌上都有一大疊。

    其中有些關鍵的方法和計算內容,還需要補充一些步驟和資料,最後的論文可能會更長。

    “是不是要減少內容?”

    “一些不必要的過程和步驟,或者牽扯到計算例證,就不發表了?”

    “另外,審稿也是個大問題,這麼多……”

    研究的理解並不難,主要就是內容太多了,審稿就會很復雜。

    這麼多內容最好還是要到數學機構做報告,而不是直接進行論文投稿,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拆分進行投稿。

    先發一部分,再發一部分,把內容分成幾份來發表。

    “反正也不是重復性的研究,不一定只投稿一篇論文,分開也可以。”

    “多幾篇論文也好……”

    張碩還在整理論文資料的時候,邱志超打電話過來問他在不在辦公室,放下電話沒多久,邱志超以及周剛院士就登門了。

    他們身後還跟著一群人,包括高曉紅、譚友銘、齊志詳、羅勇軍以及孫興利。

    一群人進了辦公室以後,周剛、邱志超、譚友銘坐在沙發上,其他人就只能在旁邊站著了。

    他們倒也不在意,因為本來就是跟過來看熱鬧的。

    實際上,是邱志超和周剛找張碩,進了研究院樓以後,他們和譚友銘熱情的聊了兩句,干脆就一起上來了。

    孫興利和羅勇軍發現幾人是去張碩的辦公室,也都趕過來看看熱鬧。

    周剛和邱志超坐下來都有點尷尬,他們又沒辦法讓其他人離開,畢竟是在高院的地盤上。

    等了好半天,邱志超才開口道,“張教授,直接說吧,我們是想邀請你加入我們的項目,幫忙做一些數學計算分析的工作。”

    張碩疑惑問道,“什麼項目?”

    “光晶格的費米子單帶超流。”邱志超說了一個非常專業的名稱,在場絕大部分人都是滿頭霧水。

    張碩也听的有點兒懵,他愣了半天試探的問了一句,“和費米子哈伯德模型有關?”

    這次輪到邱志超驚訝了。

    周剛也很驚訝,下意識開口問道,“你知道?”

    “听過。”張碩搖了搖頭,“就只是听過而已,這個我可不懂,你們應該找專業人士。”

    “�熂せ芄ㄤ民q浚 br />
    邱志超肯定道,“在計算數學領域,還有誰比你更專業?”

    孫興利下意識的看向羅勇軍,然後嘴角撇出個含蓄的微笑,讓羅勇軍有種被冒犯的感覺。

    邱志超解釋道,“我們這個研究是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研究的一部分,但是研究已經停滯好幾個月了,主實驗難度大,普通實驗沒有結果。”

    “數據太復雜,分析和計算都是大問題,另外,理論和計算結果可能缺乏一致性。”

    “我們也是沒有辦法,才過來找你幫忙……”

    邱志超說的又介紹起來,也等于是給在場眾人進行一個科普。

    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物理學家約翰-哈伯德提出的模型,是描述高溫超導材料的代表性物理模型之一。

    費米子哈伯德模型描述的是晶格中電子運動規律的最簡化模型,被認為是有希望解釋高溫超導機理這一困擾物理學界近四十年難題的核心物理模型。

    一旦理解其物理機制,就能夠規模化地設計、生產和應用新型的高溫超導材料,並在電力傳輸、醫學、超算等領域產生變革性影響。

    顯然,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難度非常高。

    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求解一直面臨巨大挑戰,一是該模型在二維和三維下沒有嚴格解析解,二是計算復雜度非常高,即使是經典超級計算機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數值模擬。

    舉例來說,利用經典計算模擬300個電子的運動規律,需要的存儲空間將達到2的300次方量級,超過已知宇宙中原子數目的總和。

    所以科學界想出了一種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機已經發展到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利用量子計算的特殊性,解決諸如費米子哈伯德模型這一類重要科學問題。

    ‘光晶格實現費米子單帶超流’,就是以量子計算解決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研究中的一環。

    這個研究屬于量子計算範疇,關聯到費米子哈伯德模型,又關聯到高溫超導機制研究,確實是非常的重要。

    張碩沒有從事過高溫超導的研究,也不清楚費米子哈伯德模型,但對于‘物理性暴力’破解計算問題的研究方式有些疑惑。

    等邱志超解釋完以後,他帶著疑惑開口問道,“以量子計算的方法解決費米子哈伯德模型,有點像是用DS方法去解決S方程數值模擬問題,我這麼理解,對不對?”

    邱志超和周剛對視一眼,一起點頭,“是有點像。”

    DS方法,就是以龐大的計算量來解決S方程數值模擬問題。

    量子計算研究費米子哈伯德模型,同樣是依靠量子計算的超高性能,只不過因為量子計算技術還遠談不上成熟,解決單方向的學術科研問題,就需要做單方向的研究。

    張碩繼續問道,“你們為什麼不試著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呢?”

    “比如說,單純對費米子哈伯德模型進行研究、改進。”

    “比如說,研究簡化數值模擬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計算量?”

    周剛和邱志超對視一眼,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為什麼不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他們倒是想,問題是……

    沒那個能力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研𡖂┤可_始》,方便以後閱讀科研𡖂┤可_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們倒是想,問題是……沒那個能力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研𡖂┤可_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們倒是想,問題是……沒那個能力啊!並對科研𡖂┤可_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