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帝,局一根

第1130章 鐵證如山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文盲�小 本章︰第1130章 鐵證如山

    第(1/3)頁

    > 君臣三人圍繞誰能接替王永吉擔任平遼總督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

    討論了一會沒有結果,範景文和王家彥只能施禮告辭。

    三月十四早晨和傍晚,先後有兩封王永吉的親筆信被送到了崇禎的龍書案上。

    第一封信寫自薩爾滸之戰前。

    信中根據碩塞的口供推測,吳三桂會想辦法要求換防。

    隨後建奴會在明軍換防時發起偷襲。

    第二封信寫自薩爾滸之戰後。

    信的內容是整個薩爾滸之戰的過程。

    包括吳三桂主動要求換防,結果換防時遭到建奴偷襲,為了防止兩面受敵,北路軍只能撤退。

    雖然撤退了,但吳三桂出賣友軍的證據也坐實了。

    看著手里的證據,兵部尚書王家彥低頭不語。

    他還是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

    可證據就擺在這,他不得不信。

    崇禎問範景文︰“範閣老,證據是否充分?”

    “回陛下,鐵證如山。”

    “既然如此,那就結案吧。”

    範景文抬起頭︰“陛下的意思是?”

    “按大明律辦!”崇禎冷聲道︰“吳三桂犯有市米資盜,謀款通敵,頓兵不戰,謀反等大罪,應立刻將其緝拿凌遲處死。家眷該殺的殺,該充軍的充軍,家產送入國庫充公!”

    提到充軍和充公幾個字,崇禎忽然興奮了一下。

    不過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陛下,”範景文擦了下額頭上的汗水︰“證據雖然是鐵證,但吳三桂手里還掌握著數萬關寧精銳,消息一旦傳出去,他必然會發動叛亂。無論結果如何,對朝廷都是一場災難,是不是想辦法先下了他的兵權再說?”

    “呵呵,”崇禎笑著搖頭,“吳三桂絕不會主動放棄兵權,他和平遼大軍早晚會有一戰。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逼他動手。”

    範景文忙不迭的說道︰“陛下!如果吳三桂在這個時候倒戈建奴,我軍在遼東的優勢不但蕩然無存,甚至......”

    範景文的話沒有說全。

    之前能收復遼陽沈陽,吳三桂功不可沒。

    把吳三桂逼急了倒向建奴,那麼平遼大軍將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好不容易收復的遼陽和沈陽,也可能重新落入建奴之手。

    “吳三桂!”崇禎冷笑起來︰“就憑他也想幫建奴翻身?笑話!”

    冷笑之後,崇禎對著王承恩說道︰“給祖大壽寫一封中旨,命他即刻前往撫順招降吳三桂舊部。”

    “奴婢遵旨。”王承恩記下後迅速走了出去。

    範景文疑惑抬起頭看向崇禎。

    他在想崇禎為什麼不用聖旨而是用中旨?

    第(1/3)頁

    第(2/3)頁

    面對範景文詢問的目光,崇禎笑了笑沒說話。

    聖旨代表朝廷。

    中旨代表崇禎自己。

    他要以自己的名義命令祖大壽前去招降。

    招降的這些人則是向崇禎投降,而不是向朝廷投降。

    這對平遼之後的事非常重要。

    見崇禎沒有解釋的意思,範景文想起了另一件事︰“陛下,吳三桂不但官居總兵,還有爵位在身。無論他犯了什麼罪,按照規矩要先將其緝拿,經三法司會審後才能處置。”

    “那就先緝拿,然後三司會審!”崇禎冷冷說道。

    以崇禎現在的掌控力,完全可以繞過三法司直接給吳三桂定罪,或者直接行刑。

    但是他沒有那麼做。

    他要遵法守法。

    一個王朝走向衰敗的標志是法治率先出問題。

    什麼問題?

    犯罪率增加?

    拒繳賦稅徭役?

    都不是。

    除了少數作奸犯科的人員外,大部分百姓都是守法的。

    不守法根本不行,畢竟他們無力與朝廷和地方官府對抗。

    守的法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具有靈活性。

    在朝廷,這個法是《大明律》。

    但是到了地方,這個法就變成了地方官員自己。

    地方官員遵守《大明律》,那麼百姓守的就是《大明律》。

    地方官員若是不遵守《大明律》,百姓就遭殃了。

    法治也就出現了問題。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

    只有皇帝守法,朝中大臣守法,下面的官員才會守法。

    官員守法,地方上的士紳才會跟著守法。

    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到成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的後果才會顯現。

    為了大明,崇禎要做一個守法的皇帝。

    說完吳三桂的問題,崇禎看向範景文卻沒說話。

    範景文知道,崇禎要重提兩天前沒有商議出結果的事︰新任平遼總督人選。

    第(2/3)頁

    第(3/3)頁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王永吉無法獨善其身。

    必須要換人。

    範景文最開始同意換帥,但經過兩天的思考後又不同意了。

    他躬身施禮道︰“臨陣換帥本就是兵家大忌,況且吳三桂的事還沒有解決,此時換帥很容易讓遼東的局勢失控。”

    “朕沒說現在就換,”崇禎擺了擺手,“朕的意思是先尋找合適人選,等吳三桂的事解決後再考慮換帥。”

    “而且...王永吉親自殿後,吳三桂一旦發難,最先倒下的就是王永吉。屆時軍中無帥,必將大亂。”

    怕範景文沒有听懂,崇禎又解釋了一番。

    他的意思是選一個候補主帥,以應對突發情況。

    既然是候補主帥,從其他地方臨時征調肯定是來不及了,只能從平遼大軍內部選拔。

    听完崇禎的解釋,範景文立刻警惕起來。

    在他看來誰都可以接任,唯獨定王朱慈炯不行。

    首先他年齡太小,其次經驗不足。

    同時資歷不夠,難以服眾。

    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範景文怕崇禎假借朱慈炯之手,重新掌握兵權。

    這是內閣所不能容忍的。

    崇禎知道範景文的顧慮,他輕咳一聲問道︰“範閣老可有舉薦之人?”

    “臣以為誰都可以接替王永吉,唯獨定王朱慈炯不行。”

    “理由呢?”

    範景文堅持道︰“沒有經驗,資歷也不足,把平遼大軍交到他手上恐怕會葬送目前大好的形勢。”

    “範閣老覺得誰有資格接任?”崇禎面無表情地問。

    範景文直接回答︰“劉肇基,李憲忠,李定國等人都有資格。”

    “範閣老此言差矣!”崇禎否定了範景文的話。

    範景文一怔,再次施禮道︰“請陛下賜教。”

    “平遼這麼多年,各總兵之間都對彼此非常了解。他們確實都有指揮大軍作戰的能力,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擔任平遼總督,能服眾的那個人才行。。”

    範景文皺著眉想了想,贊同道︰“陛下所言極是,剛才是臣考慮不周了。不過...臣實在想不出他們當中誰能服眾。”

    “所以...”崇禎表明了自己真正目的︰“朕的意思是讓他們幾個商量一下,共同推舉一人。此人不但有統領大軍之才,還能服眾。”

    範景文眼前一亮,隨後平靜的說道︰“陛下聖明!但臣以為應該增加一個前提。”

    “什麼前提?”崇禎問。

    “前提是...這個人不是定王殿下!”

    </body></ht>

    第(3/3)頁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穿越崇帝,局一根》,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穿越崇帝,局一根第1130章 鐵證如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穿越崇帝,局一根第1130章 鐵證如山並對大明︰穿越崇帝,局一根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