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 彈簧太重要了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井烹香 本章︰305 彈簧太重要了

    走遠路做工,在從前是很麻煩的事情,別的不說,光是行李就夠讓人頭疼的了。被褥、鍋碗瓢盆這些東西,都是很貴重的財產,做短工可以將就,做長工,鍋碗瓢盆不帶也就算了,被褥不自帶是要遭罪的,不過,那時候農戶出去做工,多數也都是在老家附近,若是要去一二個月,那就是挑個擔子,把東西一裝,靠雙腳走上幾個時辰,問題也就解決了。

    像是阿霞這些出去做活的村婦,第一個要面臨的就是行李的問題,她們剛開始出去做工時,也是挑著擔子,大家成群結隊地走著去的,從村里走到吳興縣走了一日,第一年在吳興縣做的是紡織工,倒也罷了,第二年春天出去做工時,阿霞她們就去了建築隊,建築隊遷移時也是這般,大家成群結隊,挑著擔子在路上走著,馬車是不太實用的,因為他們去的地方多數是新佔之地,路並非都修好了,馬車有時還沒有雙腳快。

    今年出來時,情況便有改變了,阿霞得了小姐妹來信的指點,知道城里有了新的變化——成衣鋪現在依舊是很發達的,他們就是專做這些農民工的生意,做了一大批被褥,價格不貴,用料也還實在,民工們到了本地,去買一套回來,走了再賣回成衣鋪里,其實便等于是租了幾個月而已,成衣鋪收回舊被褥之後,便將被子重新翻曬,被套再送去洗衣廠洗一次,套起來照舊賣給新一批工人。

    至于說御寒的衣物,成衣鋪里也是應有盡有,許多都是秋去春來時,工人秉持著老觀念賣給成衣鋪的,這些修路工、建築工,他們要到處走,尤其是修路工,去的都是無路的地方,總是追求盡量輕裝上陣,很多人常年和成衣鋪打交道,每年夏冬換季,就去買賣衣服,這樣自己的行囊始終輕便,而百姓們也很容易識別這兩類工人,因為他們穿的衣服總是成衣鋪特有的樣式,在胸口繡有成衣鋪的名號,這個是一般百姓家買的衣服所沒有的。

    雖然阿霞今年要停留在雲縣,不過從雲縣去吳興縣,要走三程路,也就是說,馬車要走三日,到了吳興縣還要再去泉村,所以東西還是盡量少帶為好,她只帶了一個背簍,里頭裝了一套她自己慣用的被套床單,包袱里是換洗的里衣,還有秋衣褲,這些東西阿霞覺得還是穿自己的為好,至于棉襖,她倒也入鄉隨俗,到了雲縣去成衣鋪現買了一套,臨走時又賣回去了,這會兒穿的是自己帶來的一件好棉襖——回家過年,總是穿得鮮亮些,這棉襖和罩衣,她帶出來後便沒穿過,沒下過水,花色還是很新的。

    不過,今年出門的時候,就沒有以往那樣吃苦了,騾車、馬車變得普及了起來,車廂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的車廂,是沒有座位的,大家都是盤坐、跪坐在車廂里,一個車廂窄窄的,大約只能坐個七八人便非常擁擠了,馬車運人其實是不如運貨的,貨可以疊起來,人卻不能。

    馬拉貨可以拉一千斤還更多些,但拉人卻只能拉個六七百斤,速度其實也不算很快,阿霞坐過幾次,哪怕是水泥路,也顛得厲害,人在車廂里,隨著馬小跑的節奏,一跳一跳的,不適應的人,坐一會就想吐了。

    但今年出門的時候,馬車便和從前不同了,在板壁的兩面,固定上了皮面的座位,行李可以塞在座位下方,這樣,車廂里就比從前要整潔得多了。而且坐在車廂里的感覺也和從前不同。

    這個皮座位,坐起來是有點奇怪的,感覺軟中帶硬,棉花里好像埋伏了鐵圈似的,如果是很瘦的人,會感覺鐵圈硌屁股,但不知為什麼,或許就因為這鐵圈,馬車走起來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座位上的震動變小了,甚至于可以說得上是平穩,如果是坐在座位上,感覺更明顯,但坐在車底,也不如以前那樣震得慌。

    據說,這是因為馬車的軸承上也加了新的避震器的緣故。總之,今年的馬車,坐起來也更舒服了,雖然還是只有六個人,但車內的空間可要比以往那動彈腿都難,要安排得寬綽得多了。

    所謂的寬綽,便是說,阿霞的膝蓋,和對面乘客的膝蓋,可以有一絲容得頭發通過的微小縫隙,她和身邊人的距離,也和發好的豆芽一樣,彼此間不必非常用力地擠挨在一起,能有一點點的空隙。

    雖然對權貴來說,這個馬車坐一個人都有些擁擠,他們是想不出怎麼能坐上六個人的。但在老百姓來講,這其實就已經是非常好了,至少不用自己走,速度也比較快。便是從前那種沒有邊座,大家在車里緊緊挨在一起的方式,也讓很多只能步行趕路的人非常羨慕呢,能坐上馬車,已經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了。

    都是出門在外,混的比較好的打工人,而且還是同鄉——在吳興縣時,大家要分到村,在村里要分到姓,但現在是在雲縣,所以即便彼此互不相識,也都十分客氣,在車上談笑時,表情都很輕松,語氣里也帶著笑意。“這幾年日子倒是越來越好了。若是從前,咱們可是能坐馬車的人?”

    “可不是?有輛牛車,能蹭在板車邊上坐坐,已是福氣了,那時候哪能想得到出來做活了,還能每年回家?怕不是一出門就是幾年回不來,家里的什麼音信,也是一概不知。如今,每個月都能收到我兒寫的來信呢!回家也只用三四日的功夫,算起來能在家呆個二十多天的!”

    這倒是真的,水泥路和郵政,實在是極大地改變了百姓們的生活,便是阿霞,從前也從來沒有想過,農閑時可以走這麼遠——對農民來說,從鄉下自己村子進最近的縣城找活,就已經算是出遠門了,雲縣和吳興縣之間,還隔了一個臨城縣呢,以往要從老家到雲縣去做工,五六年能回來探親一次已是奢侈的,多的是出門後再沒有音信的親人,所以說,衣錦還鄉這四個字是很有道理的,出去混的人,若是沒有混出頭來,是不會輕易回鄉的。

    “幾位大哥都是常年在外的?”

    “我是,在雲縣開了個小食攤子。”這里體型最圓潤的乘客便挺了挺胸,有些自豪地說,“這次回去,要把爹娘都接出來享福哩。”

    “房子都買好了?”

    若是沒有買房,還是賃別人的房子,是不會這樣有底氣的,那胖子笑而不語,只是微微點頭,大家不免都嘖嘖贊嘆,夸獎他有本事,胖子謙讓說,“不過是幾間小小的板房,不算什麼,不算什麼!”

    幾間小板房也很貴了,看來擺食攤實在是很賺的,其余幾個都是農閑時出來做工的,有些是建築隊,有些在碼頭做搬運工,憑力氣干活罷了,來雲縣這里,是因為雲縣人工雖然差不多,但福利好,吃得好,還能開闊眼界——雖然嘴上都是謙遜,但只看穿著、行李,就知道大概也不是一日二十五文的低級小工,是有些手藝在的。

    還有一個年輕人,他是來雲縣的專門學校做短期進修的,“我們縣里的農具,尤其是那些插秧機、脫粒機什麼的,都要俺們去修,明年的新機器也得先摸摸看看啊,縣里派俺出來的,學了三個月,等年後我還要在縣里自己開班教他們那些修理工呢。”

    會敲敲打打,修修補補的手藝人,在哪里都被高看一眼,難怪他雖然身形清瘦,穿著樸素,但懷里也是抱了一個木盒子。這個木盒子,似乎成為判斷一個人混得好不好的重要道具,舍得花一兩銀子給家里人買補品,而不是在千金堂門口就把它賣了——甚至還留下木盒子的,一定是有點家底,有點能力。

    阿霞因為只背了一個背簍,沒見木盒子,而且額前還有紗布,又是女流,其余人並不怎麼和她搭話,自己熱火朝天地聊著雲縣和家鄉的變化,不免就說到了這個馬車,那胖子眉飛色舞,笑道,“這個馬車好啊!不瞞老兄們,我娘身子骨實在是弱,走不得路,又受不了顛簸,一上車就吐,自從嫁到俺們村,二十多年了,沒有出村一步。要說把她接出來享福,實在是沒法子想,她也不會騎驢,難道雇轎子抬她?”

    “其實我早兩年便已在雲縣這里落腳了——那時房子還沒現在這麼貴那!只是她出來不得,我爹也只好陪她,如今倒好了,有了這馬車,大不了我背著她走到咱們縣城里,再包一輛車,總是能過來的。”

    “可是了,所以說,這馬車是多少人救命的東西,說是年紀大了不願意挪動,沒法出門,其實也是路上顛簸得厲害,著實是沒有辦法。若是有了病,這路上一顛簸,不死也死了,有這個彈簧在,不知多少人能撐到縣里的醫院呢。”

    “其實醫院吧,也就那麼回事,許多病都說是治不得,一定請他開藥,也只肯開些便宜的養生丸。”胖子便又發揮起來了,“還不肯開多了,怕蝕了他們的本——醫院開方子其實是虧的,你們可知道?六姐慈悲啊,補貼了百姓們的藥費,只也因為如此,醫生們都吝嗇得很,生怕藥開多了,衙門蝕得沒本,不給他們發錢了。”

    “可有這事!”

    “這麼說,千金堂的養生丸,倒是比醫院的更好得多了?”

    “不好它能賣那麼貴嗎?藥材都是實實在在加在里頭的,你們聞聞,這藥香多濃郁?”

    胖子便打開了木匣子,拔出瓶塞請大家聞,眾人都道,“不上手不上手,你拿著就好——小心別摔碎了!”

    湊上去一聞,果然藥香氤氳,似乎比醫院常開,猶如蜜團子一般的養生丸要更效驗幾分,至少藥材是多放了的,這價格也差了十倍呢!

    “這麼說,報紙上說的果然是真的了?這千金堂養生丸的藥方子,和醫院用的不同,是敏朝那邊一個多有名多有名的神醫,他的太平方子做的?”

    “可不就是了?光是買這方子都花了不老少錢,藥材也是從遼東那里弄來的!醫院那面粉丸子,不能比的!”

    他們說的報紙文章,是發在第三版,和一幫廣告混在一起的,只是別的廣告,多數是言簡意賅,而千金丸的廣告則是一段密密麻麻的小字,如正經文章一般,介紹了千金丸的來龍去脈。說得是神乎其神,看得人將信將疑的,車里有兩個人是多疑的性子,便沒有買,此時頗有些懊悔,“說起來,一兩銀子也有個一百丸,實在不算貴的,俺們平時去縣里生藥鋪請大夫開方抓藥,兩貼藥也要五六百文了,就夠吃幾天的,這個一天一丸,還夠吃三個月呢,這樣大小,定然也是放了許多料在里頭,貨真價實,真是不虧的。”

    “要不然那些走海的水手都托人來買高價呢?這藥你旅程里隨身帶個五六丸再不會有錯的,頭疼腦熱、暈眩作嘔時含服一枚,效驗無比!”胖子立刻便舉了自己妻子做例子,“我渾家每日早起都覺得暈眩、心慌,還容易作嘔,從前去生藥鋪看,開的補藥,三百文一貼,吃了一點變化沒有!”

    “後來買活軍來了,去醫院看,大夫只說要加強營養,不能餓著,也是無用,倒是這丸子買了以後,第二天試著含服一枚——你猜怎麼著,人立刻就精神了!臉上都有了血色!”

    這種口口相傳的事情,最是讓人信服,甚至比報紙上的廣告還有說服力,眾人都听住了,兩個沒買的漢子後悔得跺腳,想要從幾個乘客手里勻些,哪里又還勻得到?只能等到了臨縣,再看看臨縣有沒有千金堂了。

    從雲縣到臨城縣,這條路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根本不用擔心安全,便是挑擔子徒步行走,除了晚間歇宿得在驛站落腳之外,也沒有什麼不妥,阿霞他們坐馬車,一日是足以從雲縣到臨城的,可以歇宿在臨城縣的大驛站里,傍晚到了,若是愛清潔的還能去澡堂子里洗個澡,第二日清早出發。

    眾人到了驛站,談定了第二日出發的時辰,便立刻四散而去,第一件事當然是要尋客棧開房間,車夫們可以歇在自己的馬車里,乘客們在年下便要滿街投宿了,買活軍這里沒有雞毛店,對于有些乘客來說的確是很不便宜。

    阿霞這里,要找專門給女客住的客棧,所以和其余乘客不在一路,她去年來時,臨城縣只有一家女客棧,今年來,那家已經滿了,打量了她幾眼,指點她道,“城里還新開了兩家女客棧,你且先去尋,有床位便好,沒有,你回來找我,我這里帶你敲敲門,讓你上人家里借宿去——只一點,去家中借宿那你今晚要去洗澡的。”

    阿霞自知,她是因為光頭,且看著干淨,才有這樣的待遇,若是渾身髒臭,客棧還罷了,別人家里是不要這樣的人去投宿的,唯恐被傳染了虱子——幾年間,原本司空見慣的小蟲子,如今大家倒是聞之色變了。

    她爽快答應下來,謝過掌櫃,又背起背簍,拿著掌櫃畫的地圖,一路找著地圖上畫的招牌,準備轉彎,途徑集市時,卻正好看到同車那兩個大哥,彼此議論著著急地走過,“唉!這里的生藥鋪居然都賣空了!”

    “還比雲縣的貴呢!俺們真是傻了,不論是自吃還是轉賣,怎麼就不在雲縣買呢?”

    “這貨量也太少了——若是再多十倍,我看市面上也能接得下來……”

    阿霞默默听著,又見到街對面一個女娘,身穿齊整棉襖,似乎也是遠游歸來,手里提了那個紅布袋子,里頭隱隱約約露出木盒一角,昂首走到自家門前,周圍街坊對那木盒指指點點,面上都有艷羨之意。

    听得那女娘中氣十足,大叫了聲,“娘!吾回來了!”便趾高氣昂地走進了自家院子里,阿霞心中,忽而也泛起了一陣淡淡的後悔︰早知道,這盒子的確是不該賣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活》,方便以後閱讀活305 彈簧太重要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活305 彈簧太重要了並對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