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婆笑著補充︰“甦木這孩子心思細,知道你重視這幅繡品,還特意叮囑李繡娘,一定要用最好的絲線,慢工出細活,千萬別著急。李繡娘修復的時候,他每個禮拜都給我打電話,問進度怎麼樣,有沒有遇到困難。”
李繡娘也點點頭︰“是啊,他前前後後問了我好幾次,還特意送來杭州的龍井,說是給我解乏。上次我跟他說絲線不夠,他第二天就托人從甦州絲線廠找來了,比我自己找的還合適。”
徐佳瑩再也忍不住,眼淚順著臉頰滑落,卻笑著說︰“謝謝你們,真的太謝謝了。”
李繡娘拿出絲線和繃架,拉著徐佳瑩的手,手把手教她簡單的平針繡︰“來,我教你繡朵小花,你看,針要從下面穿上來,線要拉勻,別太用力,不然絲線會斷。”
她一邊說,一邊示範,手指靈活地在繃架上穿梭。
徐佳瑩學得格外認真,手指雖然有些笨拙,卻格外專注,繡錯了地方,李繡娘也不責怪,耐心地教她如何拆線,重新刺繡。
甦木坐在一旁,看著徐佳瑩認真的模樣,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他拿出手機,悄悄拍下這一幕,徐佳瑩低著頭,陽光落在她的發梢,李繡娘在她身邊指導,姨婆坐在藤椅上看著她們,臉上滿是笑容。
姨婆和李繡娘聊著家常,從甦繡的傳承,到甦州的變化,從年輕時的趣事,到如今的生活,話題不斷。
不知不覺,天色漸暗,巷子里的紅燈籠漸漸亮起,暖黃的燈光映在青石板路上,格外溫馨。
告別李繡娘時,她把徐佳瑩沒繡完的小花繡繃和幾束絲線塞進她手里︰“拿著,回去接著繡,遇到不懂的地方,隨時給我打電話。等你繡好了,我幫你裝裱起來。”
她還拿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這是我年輕時記的繡法筆記,里面有各種針法的示意圖,你拿著參考。”
三人提著李繡娘贈送的絲線、繡繃和筆記本,沿著小巷往回走。
姨婆拉著徐佳瑩的手,輕聲說道︰“你母親要是知道繡品修好了,還有人教你甦繡,肯定會很開心。她當年就想跟李繡娘學甦繡,可惜後來去了江城,沒能如願。現在你替她圓了這個夢,多好。”
徐佳瑩點點頭,緊緊握著手里的繡繃,心里滿是溫暖。
回到姨婆家,徐佳瑩第一時間給崔姝發了視頻,分享繡品修復好的喜訊。
崔姝在視頻里連連稱贊,說等他們回去,要好好看看這幅珍貴的甦繡,還要跟著徐佳瑩學甦繡。
甦錦也發來信息,說看到媽媽發的《貓戲圖》照片,覺得外婆的手藝真好,等暑假回來,也要學甦繡。
晚飯依舊是家常便飯,姨婆做了徐佳瑩愛吃的松鼠鱖魚和油燜大蝦,還有甦木喜歡的腌篤鮮。
飯桌上,徐佳瑩跟姨婆和甦木說著學甦繡的趣事,笑得格外開心。
飯後,姨婆早早回房休息,甦木和徐佳瑩則住進了收拾好的客房。
客房不大,卻布置得十分溫馨。
牆上掛著一幅小小的甦繡《臘梅圖》,是姨婆年輕時繡的,花瓣用了施針繡,顯得格外立體;桌上放著一盞復古台燈,暖黃的燈光灑在房間里,營造出靜謐的氛圍。
徐佳瑩從木盒里取出《貓戲圖》,小心翼翼地鋪在桌上,在燈下細細端詳。
月光透過窗戶,灑在繡品上,白貓的毛發泛著柔和的光澤,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繡品上跳下來,追逐著蝴蝶遠去。
“你什麼時候……”徐佳瑩轉過頭,看向坐在床邊看書的甦木,聲音帶著一絲哽咽,還有難以掩飾的感動。
她實在沒想到,自己只是偶爾對著繡品嘆氣,甦木竟然就記在了心里,還悄悄托姨婆找李繡娘修復,花了這麼多心思。
甦木放下書,起身走到她身邊,拿起桌上的茶杯,給她續了些溫水,語氣依舊平和,卻帶著滿滿的溫柔︰“上次听你提過一句繡線有點松了,就記下了。”
他頓了頓,伸手輕輕拂去她臉頰的淚珠,指尖帶著溫熱的溫度,“我知道這幅繡品對你很重要,是你對母親的念想。看到你對著它發愁,我就想著一定要幫你修好,讓這份念想能一直陪伴著你。”
他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精致的相框,里面放著那張徐佳瑩母親繡甦繡的照片,“我把照片裝裱好了,以後咱們把它和《貓戲圖》一起掛在客廳,讓錦兒也看看,她的外婆,不僅溫柔,還心靈手巧。”
徐佳瑩靠在他肩上,手里緊緊握著繡品的一角,感受著他掌心的溫度,心里滿是幸福。
甦木輕輕擁著她,沒有過多的言語,卻用行動訴說著深情。
窗外,甦州的夜色寧靜,巷子里偶爾傳來幾聲犬吠,很快又恢復了寂靜。
月光灑在四合院的海棠樹上,樹影婆娑,落在窗紙上,晃動著細碎的光影。
遠處,隱約傳來評彈的旋律,軟糯的吳儂軟語,伴著琵琶的聲音,格外悅耳。
屋里,暖黃的燈光下,《貓戲圖》靜靜躺在桌上,散發著淡淡的絲線清香。
兩人靜靜相擁,無聲的溫情在空氣中流淌,像一杯溫熱的茶,緩緩滋潤著彼此的心田。許久,徐佳瑩抬起頭,看著甦木,嘴角露出一抹溫柔的笑容︰“有你在,真好。”
甦木低頭,在她額頭上輕輕一吻,聲音帶著幾分寵溺︰“以後,你的所有心事,我都替你記著。不管是繡品松了,還是工作遇到難題,我都會陪著你,一起解決。”
他拿起繡品,仔細折疊好,放進木盒里,“等咱們回烏鎮,就把它掛在客廳的牆上,讓它陪著我們,也陪著錦兒長大。等錦兒暑假回來,咱們一起學甦繡,讓她也傳承這份手藝,好不好?”
徐佳瑩點點頭,靠在他懷里,看著窗外的月光。
她想起小時候,母親也是這樣抱著她,在月光下教她認繡線的顏色,如今雖然母親不在了,但甦木的陪伴,讓這份溫暖有了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