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出筆記本,寫下這幾天的經歷,從教妮妮做糖糕,到一起在院子里賞梅拍照,每一件事都充滿了溫暖的細節。
“錦兒,該睡覺了,明天還要跟欣欣去圖書館看書呢。”徐佳瑩敲了敲她的房門,手里拿著件厚外套,“外面又飄小雪了,明天可能會更冷,記得多穿點,別凍著。”
甦錦點點頭,把筆記本收好,閉上眼,沉沉的睡了過去。
一夜無夢。
第二天清晨,甦錦揉著眼楮坐起身,推開窗簾一看,昨夜的雪又積了薄薄一層,卻沒擋住晨光。
金色的陽光穿過雪粒,把院子里的臘梅照得透亮,連青石板縫里的殘雪都泛著細碎的光。
“錦兒,快起啦!跟欣欣約好去圖書館的,別遲到了!”徐佳瑩的聲音從樓下傳來,還帶著點笑意,“崔姝阿姨煮了紅薯粥,再不起就涼啦!”
甦錦連忙應了聲,手腳麻利地穿上厚棉襖,是件淡紫色的長款樣式,領口綴著白色毛領,還是去年徐佳瑩給她買的新年禮物。
她對著鏡子梳了個簡單的馬尾,抓起背包就往樓下跑。
剛到客廳就聞到紅薯粥的甜香,崔姝正把粥盛進青花瓷碗,旁邊的盤子里擺著剛蒸好的紅糖饅頭,熱氣騰騰的。
“快吃,粥還熱著。”崔姝把碗遞過來,“紅薯是昨天從鎮上買的,紅心的,甜得很,你多吃點,上午在圖書館學習費腦子。”
甦錦接過碗,喝了一口粥,軟糯的紅薯混著米香在嘴里散開,心里暖暖的︰“謝謝崔姝阿姨,太好吃了!”
沈亦舟也坐在餐桌旁,手里翻著一本《江南植物圖鑒》,見甦錦下來,笑著說︰“我跟你們一起去圖書館,正好把之前整理的江南植物資料帶給你,對你寫公眾號推文有幫助。”
吃完早飯,三人準備出發,甦木從書房出來,手里拿著一把傘和一副手套︰“外面雪還沒化,路滑,帶著傘,手套給錦兒,別凍著手。”
甦錦接過手套,是羊毛材質的,還帶著點余溫,心里滿是感動︰“謝謝爸,您放心,我們會注意安全的。”
三人沿著青石板路往圖書館走,雪後的烏鎮格外安靜,只有偶爾傳來的掃帚聲和街坊們的問候聲。
路邊的商鋪大多開了門,老板們正忙著掃門前的雪,看到甦錦他們,都笑著打招呼︰“錦兒,去圖書館啊?好好學習,爭取考上京大!”
甦錦笑著回應︰“謝謝叔叔阿姨,我會努力的!”
沈亦舟拿著相機,時不時拍下路邊的雪景。
陳欣欣早已在圖書館門口等著,她穿著件白色的羽絨服,手里提著個保溫袋,里面裝著熱牛奶︰“錦兒,亦舟哥,你們來啦!我媽讓我給你們帶的熱牛奶,冬天喝了暖身子。”
四人走進圖書館,里面已經有不少人了,大多是備戰高考的學生和來看書的老人。
他們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陽光透過玻璃灑在桌子上,格外暖和。
甦錦拿出高考復習資料,沈亦舟把江南植物資料遞給她,陳欣欣則翻開了語文課本,四人各自忙碌起來,只有翻書的沙沙聲和偶爾的輕聲討論,氣氛安靜又專注。
“錦兒,這道數學題我不會,你能教教我嗎?”陳欣欣小聲問,指著練習冊上的一道幾何題。
甦錦湊過去,拿起筆,耐心地給她講解︰“你看,這道題要先畫輔助線,把三角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再用勾股定理計算……”
沈亦舟則在旁邊整理照片,把早上拍的雪景照片分類保存,還在每張照片下面標注了拍攝地點和時間,方便甦錦以後寫推文。
偶爾看到甦錦和陳欣欣討論題目,他也會湊過去听听,遇到不懂的地方,還會虛心請教,四人的學習時光充實又愉快。
中午的時候,四人去圖書館附近的面館吃午飯,點了四碗熱騰騰的羊肉面。
老板笑著說︰“你們是今天的第一波客人,給你們多加勺羊肉!”
甦錦咬了一口羊肉,炖得軟爛入味,湯汁鮮美,忍不住說︰“太好吃了!比家里的還香!”
陳欣欣也點頭︰“是啊,老板人特別好。”
吃完飯,四人回到圖書館,繼續學習。
甦錦做了一套英語試卷,正確率比上次提高了不少,心里滿是開心。
陳欣欣則背了幾首古詩,還默寫了一遍,正確率百分百。
沈亦舟整理完照片,開始看專業書,時不時做些筆記。
四人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學習效率格外高。
傍晚的時候,雪又開始下了,比早上的更大些,像柳絮一樣漫天飛舞。
四人收拾好東西,準備回家。
路上,甦錦拿出手機,把今天的學習日常寫了篇短文,配上沈亦舟拍的雪景照片,發在公眾號上,標題是“雪後圖書館︰學習與陪伴”。
沒過多久,就有很多粉絲留言︰“甦錦太努力了,我也要向你學習!”
“雪後的烏鎮真美,圖書館看起來好安靜,真想去看看!”
“為你們的友誼點贊,一起學習的日子真美好!”
回到家時,崔姝已經做好了晚飯,有臘味合蒸、炒青菜、豆腐湯,還有一盆酸菜魚,都是大家愛吃的。
甦木和徐佳瑩坐在客廳里,看到他們回來,連忙問︰“今天學習怎麼樣?累不累?”
甦錦點點頭︰“挺累的,但很充實,我做了一套英語試卷,正確率提高了不少!”
徐佳瑩笑著說︰“真棒!快吃飯,崔姝做了你愛吃的酸菜魚,多吃點,補補腦子。”
晚飯時,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甦錦給大家講今天在圖書館的經歷,說遇到了一位老爺爺,給他們講了很多烏鎮的老故事。
陳欣欣則說以後要常來圖書館學習,爭取跟甦錦一起進步。
沈亦舟則說要幫甦錦整理學習資料,讓她的復習更高效。
甦木看著眼前的一幕︰“你們這麼努力,肯定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隨時跟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