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點點頭,推著小推車往回走。
小推車上裝滿了東西,紅紙、福字、年貨、糖畫、剪紙、風車,堆得像小山一樣,走在青石板路上,引來不少街坊的目光。
大家都笑著打招呼︰“甦木,買這麼多年貨啊,這是準備過年了?”
甦木笑著回應︰“是啊,提前準備,省得過年時忙不過來。”
回到家,徐佳瑩正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曬太陽,看到他們回來,連忙站起來︰“你們可回來了,買了這麼多東西,累壞了吧?快歇會兒。”
甦錦把手里的臘梅糖畫遞給徐佳瑩︰“媽,這是給您買的糖畫,張爺爺做的,臘梅圖案的,可好看了。”
徐佳瑩接過糖畫,放在手里仔細看著,笑著說︰“真好看!張爺爺的手藝還是這麼好。”
崔姝和沈亦舟把小推車上的東西搬進屋里,甦錦則幫著整理,把紅紙和福字放在客廳的櫃子上,把年貨放進廚房的儲物架里,把剪紙和風車放在桌子上。
甦木則陪著徐佳瑩坐在藤椅上,給她講老街的趣事,講他們怎麼選紅紙,怎麼跟王師傅約定搭棚子,怎麼看張爺爺做糖畫,徐佳瑩听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笑著點頭。
中午,崔姝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有臘味合蒸、炒青菜、豆腐湯,還有剛買的醬鴨,切成塊擺在盤子里,油亮亮的,散發著醬香味。
幾人圍坐在餐桌旁,一邊吃飯一邊聊天,說起上午在老街的經歷,都笑得格外開心。
甦錦一邊吃著醬鴨,一邊說︰“媽,您不知道,老街可熱鬧了,有賣糖畫的、賣剪紙的、賣風車的,還有好多年貨攤,等您身體好了,咱們再一起去逛逛。”
徐佳瑩點點頭︰“好啊,等我身體好點,咱們一起去。”
“對了,我上午在老街踫到李默了,他說他的《烏鎮年俗記》初稿已經修改得差不多了,把你和阿瑩上次說的細節都加上了,還新畫了幾張插圖,想下午過來讓您和阿姨再幫忙看看,提提意見。”崔姝突然想起上午在老街踫到李默的事,說道。
甦木點點頭︰“好啊,讓他過來吧,我們正好也想看看他修改後的初稿,要是沒問題,就能準備排版印刷了。”
下午兩點多,李默提著一個布包來了,布包里裝著修改後的《烏鎮年俗記》初稿,還有幾張新畫的插圖。
“甦叔,阿姨,讓你們久等了,這是修改後的初稿,我把你們上次說的臘月初八喝臘八粥抹門框、蓮子不去芯,還有祭灶神擺清水和草料的細節都加上了,還新畫了幾張插圖,你們看看還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李默把初稿和插圖遞給甦木和徐佳瑩。
甦木和徐佳瑩接過初稿,坐在沙發上仔細翻看著。
修改後的初稿比之前更完善了,不僅補充了遺漏的細節,還在每個習俗後面加了一段小故事。
比如講張奶奶小時候喝臘八粥的經歷,講楊大爺小時候幫家里祭灶神的趣事,讓內容更生動,更有煙火氣。
新畫的插圖也很精致,有街坊們圍在一起喝臘八粥的場景。
孩子們在門框上抹粥的場景,老人給灶神擺供品的場景,畫得栩栩如生,人物的表情、動作都很到位。
“修改得很好!比之前完善多了,細節豐富了,還加了小故事,讀起來更有意思了。”徐佳瑩笑著說,指著其中一張插圖,“你看這張孩子們抹粥的插圖,畫得真像。”
李默笑著說︰“謝謝阿姨!我就是想通過這些小故事,讓讀者更有代入感,感受到烏鎮年俗的溫暖。”
甦木也點點頭,對李默說︰“我覺得這樣就差不多了,接下來可以聯系排版印刷的地方,爭取在臘月二十之前把書印出來,正好能趕上過年,作為年貨賣給游客,也能讓更多人了解烏鎮的年俗。”
李默高興地說︰“謝謝叔!我明天就聯系排版印刷的地方,盡快把書印出來。”
幾人正說著,院門外傳來敲門聲,崔姝去開門,看到是周慧,手里還拿著幾個漢服成品的小樣。
“慧姐,你怎麼來了?快進來坐。”崔姝笑著說。
周慧走進來,看到李默也在,笑著說︰“我過來給你們看看我新做的漢服成品小樣,順便跟你們商量個事,沒想到李默也在,正好一起听听。”
她把手里的漢服小樣輕輕放在客廳的茶幾上,小心翼翼地展開。
第一件是紅色齊胸襦裙,面料是柔軟的桑蠶絲,領口和袖口用金線繡了臘梅紋樣,針腳細密,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
第二件是青色圓領袍,棉麻材質摸起來厚實卻不笨重,腰帶上繡著纏枝臘梅暗紋,不仔細看幾乎發現不了,低調又精致。
第三件是淡粉色對襟半臂,雪紡面料輕盈飄逸,上面繡著粉色桃花,花瓣邊緣還綴了幾顆細小的珍珠,一動就輕輕晃。
“這是我新做的‘新年臘梅系列’成品小樣,比之前的紙板小樣更貼近實物,你們看看怎麼樣?”周慧拿起紅色齊胸襦裙,遞到甦錦面前。
“錦兒,你試試這個尺寸,看看合不合身,要是哪里不合適,我還能調整。”
甦錦接過襦裙,在身上比了比,眼楮亮晶晶的︰“太好看了!這個紅色特別正,一點都不艷俗,領口的臘梅繡得也精致,我穿著肯定好看。”
沈亦舟也拿起青色圓領袍,在身上比劃了一下,對周慧說︰“這個版型很合身,棉麻面料摸著也舒服,冬天穿應該不冷,腰帶上的暗紋很有設計感,男生穿也不會覺得花哨。”
崔姝則拿起淡粉色對襟半臂,摸了摸上面的珍珠︰“慧姐,你這手藝也太好了,珍珠綴得正好,不扎人還好看,我都想趕緊穿上試試了。”
周慧笑著說︰“你們喜歡就好,這幾款成品大概下周就能做好,到時候給你們留著。對了,我今天來,是想跟你們商量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