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圍坐在客廳的投影幕前,江源打開筆記本電腦,點擊播放樣片。
當畫面里出現熟悉的烏鎮場景還有人物動態時,坐在旁邊的甦錦忍不住驚呼︰“這不是咱們家的院子嗎?曉雨姐把臘梅畫得跟真的一樣,連花瓣上的紋路都能看清,這也太細致了!”
林曉雨坐在甦錦旁邊,笑著解釋︰“我特意在院子里拍了幾十張臘梅照片當參考,早上的、傍晚的,有雪的、沒雪的,連風吹動花瓣的弧度都對著照片畫,就是想讓畫面更真實。你看這里!”
她指著畫面里女主角袖口的刺繡,“這是按周慧阿姨漢服上的臘梅紋樣畫的,跟咱們之前定的聯動細節正好呼應。”
預告片放完,客廳里響起一陣輕掌聲。
甦木看著畫面里鮮活的江南煙火氣,心里格外踏實。
當初堅持2D手繪的決定果然沒錯,這種細膩的筆觸才能還原出梁荷原文里的溫暖感,跟青柚主推的3D快餐式內容形成鮮明對比。
正想跟江源討論後續推廣,秦海天的視頻電話就打了過來,屏幕里的他坐在辦公室里,身後的書架上還擺著《巷尾舊事》的漫改海報。
“甦木,預告片我看了,比預想的還要好!我已經跟動漫平台那邊打好招呼,明天就把預告片在各大平台上線了,同步推出漫改原著免費讀活動,讀者只要在平台點贊預告片,就能領取網站三天免費閱讀權限,把流量引到你這邊。”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對了,我還打听了下青柚的情況,他們最近動靜小多了。听說上個月廣告收入沒達標,作者的流量分成已經開始拖欠,好多之前從你們這挖過去的作者,都在私下聯系我,想回咱們這邊,說青柚的高額分成是畫餅,連基礎稿費都快發不出來了。”
甦木心里一松,這才想起許久沒關注青柚閱讀的動態。
他打開手機瀏覽器搜索,果然看到不少相關帖子︰“青柚閱讀拖欠作者稿費,客服失聯”“青柚廣告多到勸退,看三章彈五個廣告”“當初為了高分成跳槽,現在悔得想撞牆”。
甚至有之前從木槿解約的核心作者趙琳,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隱晦發文︰“有些平台看似條件誘人,實則只顧短期流量,還是踏實做內容的平台更長久”。
底下評論區里,不少讀者留言“期待趙老師回木槿更新”。
“咱們先別急著招回這些解約的作者。”
甦木跟秦海天說,“現在網站的新人作者正在成長,《梅下花事》《巷邊貓語》這些新人作品已經有了熱度,咱們優先把資源給新人,讓大家看到咱們是真心培養創作者,不是靠挖人維持短期流量。等後續網站再穩定些,再跟那些想回來的作者談,也不遲。”
秦海天笑著答應︰“我也是這個意思,踏實做內容才是長久之計,跟你合作我放心。”
掛了電話,王麗和王元珊的車也停在了院門口。
王元珊手里提著個精致的蛋糕盒,盒子上用糖霜畫了臘梅和橘貓的圖案,正好是《梅下花事》和《梅下貓語》的標志性元素。
“恭喜網站數據回暖!這是烘焙店新出的春日限定蛋糕,特意按《梅下花事》里主角種的臘梅品種做的,蛋糕胚里加了臘梅花蜜,甜而不膩,你們嘗嘗。”
王麗則從後備箱里拿出一份厚厚的合作方案,遞給甦木︰“我跟幾個做文旅的博主聊好了,下周他們會帶團隊來烏鎮拍漫改場景打卡系列視頻。路線我都定好了,先去《梅下貓語》里出現的石橋,再去咱們家的院子拍臘梅,最後去杭州的救助站拍小貓。”
“每一站都讓博主推薦對應的小說章節,還會引導粉絲去網站看書。其中有個博主叫江南小築,粉絲量有兩百多萬,專門做江南文化內容,她說看完《梅下花事》特別想來烏鎮,想親自種一棵臘梅。”
甦錦湊過來看方案,眼楮亮了起來︰“我可以當導游!《梅下花事》里寫的那幾棵臘梅,就是咱們家院角的這幾株,我還知道李默寫給臘梅疏蕾那段時,參考的是崔姐去年冬天教我的方法。我可以跟博主們聊小說里的細節,讓他們拍出來的視頻更真實。”
王麗笑著揉了揉她的頭發︰“好啊,就交給你這個烏鎮臘梅專家了,到時候讓攝影師多給你拍幾張好看的照片,發在你的社交賬號上,說不定還能給網站引點年輕粉絲。”
下午三點多,京大文學院的系主任陳教授打來電話,語氣里滿是熱情︰“甦總,咱們之前聊的網絡文學創作實踐基地合**議,院里已經批下來了!”
“我想邀請你下周末來學校做場講座,主題就叫從生活細節到文學創作,學生們都特別積極,好多人說想跟著你去烏鎮采風,近距離感受江南的生活,你看能不能安排?”
甦木立刻答應︰“沒問題,講座我肯定去,采風也可以安排。我跟烏鎮的民宿老板熟,到時候讓學生們住在巷尾的梅香民宿,步行到咱們家的院子只要五分鐘,白天可以跟著崔姐學種臘梅、寫養花日記,晚上跟李默這些已經發表作品的學生交流,這樣他們寫出來的故事肯定更有生活氣息。”
陳教授笑著說︰“太好了!我這就跟學生們說,讓大家提前準備創作提綱,爭取采風後能出一批高質量的江南題材作品。”
掛了電話,甦木想起還沒跟邢夢潔確認“公益閱讀”活動的進展,便撥通了她的電話。
邢夢潔的聲音里滿是笑意,背景里隱約能听到小貓的叫聲︰“‘公益閱讀’活動啟動一周,咱們已經捐了三萬兩千多塊!我用這筆錢買了二十袋貓糧、十五個防水貓窩,還帶救助站的八只小貓去寵物醫院做了體檢和驅蟲。”
“昨天剛從鎮上救助了兩只剛出生沒多久的流浪貓,我給它們取名‘梅梅’和‘花花’,正好跟《梅下花事》呼應,等它們再長大點,我就拍視頻發在網站的公益專題里,讓讀者知道他們的每一次閱讀,都在幫這些小貓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