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錦一邊吃餃子,一邊跟大家說京大的趣事︰“園藝社的教授說,等明年春天,要帶我們去甦州看海棠,還說要跟咱們烏鎮的園藝愛好者交流,到時候咱們就能一起種更多的花了。”
徐佳瑩笑著說︰“好啊,到時候咱們跟姨婆也說一聲,讓她也來看看咱們種的花。”
下午,甦木接到了秦海天的電話。
秦海天在電話里說,《巷尾舊事》的播放量已經破億了,很多觀眾都在問什麼時候出周邊,尤其是動漫里的漢服和貓窩。
“我跟周慧阿姨商量好了,春節前就推出漢服周邊,貓窩則由老木匠的團隊負責制作,到時候會把一部分收入捐給救助站,幫助更多流浪動物。”
甦木笑著說︰“太好了,這樣既能讓大家喜歡上江南的文化,又能幫助流浪動物,一舉兩得。”
掛了電話,甦木和徐佳瑩帶著甦錦去了杭州的救助站。
雪後的救助站格外熱鬧,秦玉明正帶著志願者給流浪貓換干淨的墊子,周慧則穿著剛做好的漢服,給志願者們分發圍巾︰“這些圍巾都是用做漢服剩下的布料做的,又暖和又好看。”
甦錦看著救助站里的小貓,主動抱起一只橘貓,輕聲說︰“以後你們也能住上暖和的貓窩,穿上好看的小衣服了。”
傍晚回烏鎮時,雪又下了起來。
甦錦推著小木馬,在院子里跑來跑去,老木匠和林曉雨坐在廊下,看著她的樣子,笑著說︰“這丫頭跟小時候一樣,還是這麼喜歡熱鬧。”
徐佳瑩靠在甦木肩上,手里拿著相機,拍下甦錦奔跑的身影,輕聲說︰“咱們在江南的日子,好像越來越圓滿了。”
甦木忽然想起剛搬來烏鎮的時候,心里還有些忐忑,擔心適應不了新的生活,可現在,看著身邊的家人,朋友,看著院子里的臘梅,花苗,看著漫改動漫帶來的溫暖影響。
他知道,這里已經成了他們真正的家。
夜里,幾人圍坐在暖爐邊,喝著崔姝煮的梅子酒,看著林曉雨畫的漫改分鏡。
甦錦靠在徐佳瑩懷里,小聲說︰“媽,明年我想在京大的宿舍里種臘梅,等開花了,就拍照片給你們看。”
徐佳瑩笑著點頭︰“好啊,到時候咱們視頻,一起看臘梅開花。”
暖爐里的炭火 啪作響,映著每個人的笑臉。
甦木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滿是安穩。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梅的香氣裹著雪後初晴的寒氣,飄進烏鎮老宅子的窗欞時,徐佳瑩正對著日歷數日子。
“還有一周就除夕了,”她把剛曬好的臘腸掛在廊下,暗紅色的肉腸垂在木架上,油珠順著繩結慢慢滴落,在青石板上暈出小小的油痕。
“得去鎮上采購年貨了,小錦說想吃你去年買的糖炒栗子,崔姐還念叨著要紅紙寫福字呢。”
甦木放下剪刀,捏著一朵剛剪下的臘梅花,花瓣上還沾著晨露,冰涼的觸感順著指尖蔓延開來。
“行,今天就去。正好跟秦海天那邊確認下漫改番外的播出時間,順便問問漢服周邊的包裝設計,咱們說好要印烏鎮臘梅圖案的,可別漏了。”
他轉身把臘梅插進客廳的青瓷瓶里,瓷瓶是早年在江城古玩市場淘來的。
瓶身上繪著淺淡的蘭草紋,此刻襯著嫩黃的臘梅,倒有了幾分江南水墨的意境。
忽然想起什麼,他拿出手機給甦錦發消息。
小姑娘過完冬至之後就又回了一趟京大,前幾天還說要提前回烏鎮,正好能趕上一起辦年貨。
上午十點,車子駛進烏鎮鎮子。
街邊的攤位早已被紅燈籠染透,紅底金字的春聯在風里翻飛,墨香混著糖炒栗子的焦香飄滿整條街。
賣糖畫的師傅蹲在石板路上,手里的銅勺舀著融化的琥珀色糖液,手腕輕轉,一條威風凜凜的糖龍就出現在青石板上,引得一群孩子圍著拍手,連路過的老人都駐足笑著看。
崔姝直奔街角賣紅紙的攤位,挑了厚厚一疊灑金紅紙,摩挲著紙面的紋路︰“小錦小時候就愛跟著我寫福字,握筆的姿勢還是我教的呢,今年得教她寫個梅字,貼在院門上和臘梅旁邊,圖個梅開五福的吉利。”
徐佳瑩則在布料店前停住腳步,店里掛著各色布料,她伸手摸了摸一塊暗紅色的燈芯絨。
“給崔姐做件新棉襖,這料子厚實,冬天穿暖和。再給小錦挑塊淺粉色的棉麻,做條新裙子,過年穿紅的喜慶,穿粉的也顯朝氣。”
甦木在旁邊的炒貨攤前排隊,隊伍不長,前面是個帶著孫子的老奶奶,正跟攤主討價還價,要多抓一把瓜子。
他笑著等在後面,買了兩斤糖炒栗子,一斤紙皮核桃,剛付完錢,就看見老木匠扛著個半人高的木架子從對面走來,身後還跟著兩個系著圍裙的木工師傅,木架上還沾著新鮮的木屑。
“甦先生,給你們送燈籠架來了!”老木匠把木架子輕輕放在路邊,這架子是用做貓爬架剩下的樟木廢料做的,邊角都打磨得圓潤光滑,沒有一點毛刺。
“曉雨說要在上面畫《巷尾舊事》的角色,晚上掛在院子里,亮起來肯定好看。”
甦木連忙上前搭手,幫著把木架子抬上車,師傅們還特意叮囑︰“燈籠紙我們已經裁好了,是透光的棉紙,下午讓曉雨送過來,你們直接貼就行,要是嫌麻煩,我們也能過來幫忙。”
采購到一半,王麗的電話打了過來,背景里隱約能听到高鐵站的廣播聲,她的聲音里滿是笑意。
“我跟姍姍已經到杭州高鐵站了,剛取完票,這就往烏鎮趕!她烘焙店新出了年味禮盒,全是小錦愛吃的糖霜餅干和豆沙包,我還去商場給你們挑了新衣服,過年就得穿新的,圖個辭舊迎新的好彩頭!”
甦木笑著應下︰“正好我們在鎮上辦年貨,你們直接來烏鎮,晚上咱們一起吃火鍋,崔姐已經備好了羊肉卷和凍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