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的兒子白羽凡死了,無聊的人們口口相傳,這個悲哀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江湖。
那日,甦打見了白玉蟾說明了來由。白玉蟾說︰“羽凡受了重傷,不如幾位在此住些日子,待羽凡痊愈,再取舍利不遲。”
甦打毒傷未愈,亦不能再顛簸了, 就住下了,期間亦不能到處走動,只是悶在客房里療養,有師兄妹的情分在,朵兒看望了甦打,如今她身體無恙,所以每日都去照顧白羽凡,二人的感情升溫地火熱,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有了生死相許的情分。誰知道第七日便傳出了白羽凡的死訊。朵兒因此悲痛欲絕不吃不喝。
白羽凡是被謀殺的。在死之前有過打斗,雖然沒有傳出噪音,但室內的桌椅板凳有劃痕。白羽凡的尸體明顯是被人整理了躺平到床上去的,因為他的後背有被襲擊的傷口。
兒子的死讓白玉蟾的氣質再也把持不住了,自己的眼淚猶如洪水決堤,嚎啕不止。龐玉德安慰白玉蟾說︰“師兄,堅持住,玄武門不能沒有你。”
白玉蟾說︰“我兒子都沒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但現實的是盡管惟一的兒子沒了,白玉蟾還得活著,必須找出凶手為自己的兒子報仇︰“先將玄武門內可疑的人都控制起來。山下方圓百里的村鎮都排查一下,最近有沒有可疑的人來過。”
龐玉德說︰“師兄放心好了,我都叫人去做了,該查驗的都查驗了,當下還是先將佷兒的後事辦了,入土為安。”
白玉蟾說︰“都交給你去做吧。一切從簡。”
龐玉德說︰“師兄那我去了。”龐玉德辭別了師兄,去找了甦打。他對甦打說︰“白羽凡死了,他體內的舍利也不見了,現在白師兄很有可能懷疑你們,你中了刀毒,在這里關著無法得到及時的醫治,你去曹縣吧,去請個嗩吶匠,隨便路上打听一下舍利的下落,能不回來先不要回來了,白羽凡的事我會查個水落石出的。”
甦酥說︰“龐師叔說的對,我們先行離開好。”
甦打帶著兩位姑娘就前往了曹縣,曹縣是個做壽衣做棺材的地方。因此也聚集了一群吹拉彈唱的文藝工作者,其中有一位叫做王吹牛的嗩吶匠,名揚方圓百里。
過去王吹牛的日子還算滋潤,平日里沒活就種自己的七畝薄田,來活了就出去玩命地吹上幾天嗩吶,因為有個手藝所以吃喝不愁,攢下些銀兩,最近他得了病,醫藥費太貴,將錢都花光了卻不見好。如今一貧如洗,老婆秦氏見他還是擺弄自己的嗩吶,就責怪說︰“你吹嗩吶,沒見到你掙了多少錢,將家里的錢也花在這上面了,家里都成了嗩吶博物館了。以往你那些狐朋狗友都來找你蹭吃蹭喝的,如今也不見來看望你。”
王吹牛嘆息說︰“人哪有不死的,我這輩子有嗩吶作伴值了!可惜了我這位風華絕代的嗩吶匠就要損落了。”
秦氏說︰“你這輩子除了吹牛,能做什麼?讓你在家做個飯做不好,打掃屋子不干淨,就說種地吧,哪年的糧食收成好過?”
王吹牛說︰“我這手是用來吹嗩吶的,不是來做這些凡間俗事的。”
秦氏說︰“就是皇上也得吃飯,你一個吹嗩吶的就不吃飯了?”
王吹牛咳嗽起來,貧賤夫妻百事哀,他嘆息了一聲,不再為自己吹噓,只是說︰“我餓了,弄些吃的去吧。”
秦氏哭喪著臉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家里已經沒有米下鍋了。”
王吹牛只能嘆息說︰“如今病了,也沒有人來找我吹嗩吶了。”
“我來請你了,去給我吹嗩吶去。”夫妻二人只顧交談,卻不知門外來了客人。這客人只有七八歲小孩的身高,長著一雙藍色的眼楮,頭戴斗笠,短褂與長褲將自己捂得嚴實。屁股後面還有一條蠍尾巴,他將背負的包袱放到王吹牛的床上,打開來是一堆白花花的銀子,又說︰“我叫無邪,是來請你去吹嗩吶的。”
秦氏這輩子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銀子,驚訝地說︰“請吹嗩吶?您是哪里來的少爺?”
王吹牛看到了無邪的尾巴,知道是妖,就說︰“妖怪的紅白喜事也要吹嗩吶嗎?我沒听說過,妖沒有這種習俗呀。”
無邪說︰“你是個嗩吶匠,一定知道百鳥朝鳳吧?”
王吹牛咳嗽起來,秦氏趕緊遞了茶壺上去,王吹牛喝了茶水,壓住了咳嗽,方說︰“百鳥朝鳳,你讓我給誰吹去?”
無邪說︰“百鳥之王鳳凰。”
王吹牛說︰“你不是騙我吧,鳳凰是神獸,我們嗩吶匠若是能夠為鳳凰演奏一曲,那是無上的榮耀。”
無邪說︰“你看我的樣子,我會騙你嗎?再說了我有什麼好騙你的,我給你這麼多銀子騙你有什麼好處,鳳凰神獸讓我找一位會吹百鳥朝鳳的嗩吶匠,我是慕名而來的。”
王吹牛看著眼前白花花的銀子有些發怔,秦氏用手指掐了一下王吹牛的腰,說︰“咱兒子看上了隔壁村的翠花,人家翠花爹要彩禮三十兩,肥羊一只。為了兒子的婚事他爹你就答應了吧。”
王吹牛對秦氏說︰“你去給無邪大俠弄些水來喝,我與他講明了條件,他同意我就去。”
無邪說︰“我不渴,你說條件吧!”
王吹牛說︰“我雖熱愛嗩吶,可是一輩子都沒有用它掙過大錢。我身子骨怕是不行了,我同意去,可是我若是死在了路上,這銀子我可不退。能給鳳凰吹嗩吶,是我無上的榮耀,不過你也放心,我會吹完了再死。”
秦氏听到王吹牛如此說,開始哭哭啼啼起來,王吹牛不說話用眼楮瞪著無邪,等待無邪的答復。
無邪說︰“是條漢子,你跟我走吧。”
王吹牛便從白花花的銀子里抓了一把遞給秦氏說︰“媳婦,你出去到牲口市上給我買頭驢回來,我騎驢去。再買點酒肉回來,我與客人吃飽喝足了好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