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生久

第135章 英雄遲暮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青 本章︰第135章 英雄遲暮

    “一個月,你們只有一個月。”李青冷冷道,“本侯會在這里待上一個月,屆時,如果你們不能交出一份滿意答卷,那麼……只能說抱歉了。”

    李青根本不講道理。

    “欽差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盡數剿除所有倭寇。”劉海信誓旦旦,楊慶緊隨其後,補充道︰“絕不讓欽差大人失望。”

    “那樣最好。”李青警告,“倭寇剿除針對的不是這一次,而是長治久安,若治標不治本,他日倭寇再來劫掠百姓,那麼……你們依舊要死。”

    二人倍感壓力山大,卻也不得不應承下來。

    “去忙吧!”李青揮了揮手,“過時不候。”

    “尚書大人,下官願同往。”于謙拱手道,他怕這兩人耍什麼貓膩。

    李青略一思忖,答應下來,接著,對劉、楊二人道︰“于都給事中要是出個閃失,你們倆也別想好過。”

    “是是是,下官明白,都明白。”兩人連連磕頭。

    盡管仍心驚肉跳,但至少眼下不用死了,二人都有種劫後余生的慶幸感。

    ……

    三人離去後,李青整日吃喝玩樂,哪有半點兒辦公差樣子。

    幸好老四沒看到,不然非把他俸祿扣光不可。

    李青敢如此囂張,是有依仗的,福.建的官員明顯和倭寇沆瀣一氣,即便布政使、指揮使沒有直接參與,他們也勢必牽連其中。

    地方官絕對對倭寇了如指掌,讓他們來剿倭,比李青親自上陣效果更好!

    事實也和李青預想的差不多,劉楊二人一上來,就把壓力給到了下面人。

    【二十天不盡數剿除倭寇,凡是倭寇所過之地,大到知縣,小到獄卒,一個也別想活!】

    這一來,昔日的‘合作伙伴’一下子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地方官吏上下一心,勢要盡剿倭寇。

    不管是真倭寇,還是真漢奸,只要打著倭寇的名義劫掠的,統統是他們的仇人。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生死關頭,便是族親都未必好使,何況只是利益往來的倭寇呢。

    地方官吏發了狠,真假倭寇發了懵。

    昔日的‘合伙人’,如今突然揮舞大刀,他們根本反應不過來。

    不是說好的一起發財嗎?

    ~

    十八天,僅用了十八天,近五千真假倭寇,除了個別跳海的下落不明,余者盡數被屠戮。

    于謙都驚呆了,他沒想到事情進展地會如此快。

    暗道︰還得是李尚書,還得是……不講理啊!

    他的三觀都快動搖了,還能這麼玩兒?

    做大官的快樂,于謙體會不到,但他感覺到了。

    要想有作為,唯有當大官!

    福.建事了,李青也玩得差不多了,對著布政使、指揮使一頓狂噴後,嚴厲警告︰暫時將功抵過,不予追究過失,但要是倭寇再來犯,將再無回轉余地。

    二人唯唯諾諾,也不敢邀功,一個勁兒賠著笑臉。

    ……

    四月底,李青來到浙.江。

    布政使、指揮使、按察使……一眾官員,盡皆到來。

    李青如法炮制,繼續采用不講理戰術——要麼把倭寇剿除干淨,要麼在座的各位,去見閻王!

    這麼好做的選擇題,浙.江地方官自然知道如何辦,當下便馬不停蹄地去辦了。

    之所以這麼順利,都歸功于唐賽兒叛亂,朱棣大開殺戒,如若不然,李青這一招,還真不見得這麼好使。

    地方官吏清剿倭寇熱火朝天,李青卻優哉游哉,帶著小妾游起了西湖。

    眼下雖過了陽春三月,但依舊是游西湖的好時節。

    李青租了艘小船,蕩漾在湖面上,听琴弄曲兒,下棋垂釣,好不快哉。

    ……

    大半月後,浙.江倭寇盡剿,李青轉戰江.甦,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好用。

    何況,福.建、浙.江兩省的剿倭行動,都完成的很好,江.甦地方官還能說什麼?

    只能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全力剿寇!

    李青繼續游玩,逛靈隱寺,游姑甦園林……

    ~

    五月下底。

    朱棣的聖旨來了,召他即刻回京。

    李青沒辦法,只得將事務交給于謙、小李子共同完成,自己帶著三女趕赴京師。

    他隱隱有種不詳的預感,京師多半是又鬧騰起來了,而且鬧騰的還不輕。

    說到底,還是朱棣老了啊!

    不僅是他老了,那些善戰的大將也老了,不說久遠的開國功臣後代,就算是靖難功臣後代,也沒幾個能拿的出手。

    這些功臣的後代自成一系,享受著父祖輩的福蔭,卻沒啥本事,儼然和官紳無異,甚至能量之大,猶勝官紳。

    隨著發展,他們的利益逐漸和文官世家一致,漸漸地,勛貴已經無法用來制衡文官了。

    當然,大明軍隊的實力依舊強盛,且不缺大將,只不過,這些大將沒有形成派系,也無法和文官體系的官紳抗衡。

    更別說,以後的勛貴也會進入官紳體系了。

    “難搞啊……!”李青長長一嘆,嘴角泛起一抹苦笑。

    “先生……是不是又在為國事操勞?”婉靈試探著問。

    李青輕輕點頭︰“嗯,朝堂局勢不太好。”

    “恕妾放肆,妾以為……先生這是庸人自擾。”

    “哦?”李青訝然,“怎麼說?”

    婉靈笑著說︰“世上哪有事事順心如意的啊,如先生這般的好人更是少的可憐,絕大多官員,都是先為自己的小家考慮,再為大明這個大家考慮,甚至……”

    “甚至大部分官員,為了自己的小家,損害大明這個大家。”憐香口無禁忌,替她說了出來,“那些個讀聖賢書的人,可沒幾個好東西。”

    紅袖瞪了她一眼,憐香恍然驚覺,訕笑道︰“先生,我不是說你哈。”

    “嗨,沒事兒。”李青自嘲道,“先生可不是什麼讀書人,我連科舉都沒參加過。”

    “所以呀,”婉靈繼續道,“人人為己,僅極少數人為公,這一小撮人呢,或許可以改變少部分事情,甚至一個時間段的事情,但……

    無論這些人再如何努力,也難以改變本質,何必徒增煩惱?”

    紅袖接言︰“是呀先生,你別老是給自己增加負擔,你又不欠誰,干嘛那麼累呀?”

    “就是嘛。”憐香小聲咕噥,“再說了,先生你又改變不了,還不如放平心態呢。”

    李青怔了一下,苦笑不已。

    ……

    六月十五,京師。

    李青下了馬車,第一時間進宮復旨。

    乾清宮。

    朱棣斜倚在軟塌上,听完李青的講述,滿意笑道︰“干的不錯!”

    “都是仰賴皇上天威。”李青說了句套話,問︰“皇上,你提前召我回來,可是……?”

    “嗯,出事了。”朱棣蒼老的臉上透著些許疲憊,“瓦剌要不行了。”

    “什麼?”李青心中大驚,“這才多久啊,怎麼就……”

    頓了一下,狐疑道︰“不是瓦剌故意傳遞的假情報吧?”

    “真不行了。”朱棣嘆道︰“現在的瓦剌,比昔年兀良哈還要弱些,這是錦衣衛、東廠、以及邊外斥候打探的來情報匯總,你看看就明白了。”

    李青上前接過折子,展開查看。

    朱棣做著講解︰“正月瓦剌遇襲,折損五千人,牛羊七千余只,二月下旬,韃靼再次襲擊瓦剌,劫掠婦孺、牛羊無算,四月底,瓦剌再次遇襲……”

    “從年初到現在,瓦剌一共遇襲三次,如今兵馬不過三萬,婦孺丟失大半,牛羊更是折損嚴重,已經無法開展大的貿易了。”朱棣憂慮道︰“如若坐視不管,瓦剌挺不過今年,屆時,蒙古可就真統一了啊!”

    “如果是這樣,那是該出兵。”李青神情凝重,旋即捕捉道重點,“百官反對?”

    “不錯。”朱棣臉上浮現一抹抑郁之氣,“六部、都察院、內閣……全部反對,包括你兵部的兩個侍郎,就沒一個同意的。”

    “所以……”

    “所以朕把他們都下了大獄。”朱棣哼哼道。

    李青沒有接言,靜待下文。

    朱棣沉默片刻,苦澀道︰“李青啊,朕說話有些不好使了。”

    李青也沉默了,朱棣的政治土壤,終究比不上老朱肥沃。

    許久,李青開口問道︰“皇上打算如何?”

    “這一仗,朕必須要打!”朱棣蒼老的眸光中煥發著奇異色彩,“蒙古絕不能統一。”

    李青沒有多余廢話,直言道︰“需要我怎麼做?”

    “不能等了,瓦剌已經撐不住了,但朝廷也離不開這些官員,

    如今朝廷政務,以及正在施行的各項國策都陷入了停滯狀態……”朱棣道,“明兒朕把這些人放出來,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先把兵部按住。”

    “明白了。”李青點頭。

    遲疑了一下,他還是將寧王和地方官過從甚密的事兒,給朱棣說了一下。

    “寧王。”朱棣眼楮眯了眯,隨即又搖了搖頭︰“藩王不能再動了,如今朕已老,高熾又管不住軍隊,唉……!

    自建文削藩起,削藩就已是藩王逆鱗,朕也是趁著靖難之役的威視,才削減了藩王三衛,若換到現在……呵呵。”

    朱棣有些落寞,“英雄終會遲暮,朕老了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大明生久》,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大明生久第135章 英雄遲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大明生久第135章 英雄遲暮並對我在大明生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