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鎮世地仙

第一百九十二章 真武(第一更,最後一天求月票)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東海鎮守 本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真武(第一更,最後一天求月票)

    身兼真武蕩魔與呂祖純陽兩道法脈。

    程心瞻心知這句話的份量,傳出去的話不知要驚掉多少人的眼球。

    他接過天真道長遞回的飛劍,心說難怪「桃都」如此親近聞觀主,也難怪這位觀主在武陵山中威名赫赫,在觀則靜修,出觀則殺魔,照樣活得好好的。

    程心瞻收起飛劍,心里還有個疑問,之前自己和這位道長素未謀面,失魂澗與真武觀離得也不近,天真道長又是怎麼會過來,出手相助的呢?

    他張嘴詢問。

    天真道長听了便解釋說,

    “貧道在觀中靜坐參道,忽听南方有雞鳴,聲震四野,法蘊純陽,意在蕩魔,心中大為好奇,便起身前去察看,這才機緣巧合,救下你等。”

    程心瞻和沈照冥這才明白,于是再次作揖相謝。

    “大教出來的就這點不好,禮太繁了些,不好不好,往後不許再朝貧道行禮相謝。”

    天真道長連連擺手,面露不悅。

    兩人只得稱是。

    見此,天真道長這才重新展露笑容,隨後似乎是忽然興起,看向了真武神像,然後又看向兩人,張嘴說道,

    “你兩個根骨悟性都不錯,而且相見便是有緣,不知可願意暫住我真武觀,隨貧道學一學真武蕩魔之法呀?先說好,這可不是挾恩求報,貧道是看你兩有眼緣,學不學的在自身,而且一不認祖,二不記名,只為傳播真武法統。”

    兩人聞言自然一喜,但隨後的表現卻是各不相同。

    沈照冥眼中喜意一閃而逝,最終是面露遺憾之色,拱手道,

    “道長容稟,宗門有訓,家法不可外傳,外法不可私習,所以小道是無福聆听真武妙法了。”

    天真道人渾不在意,擺擺手讓沈照冥無需解釋,他還道,

    “大教傳承自有法度,你無需介懷,而且淨明派秉承許祖真傳,是一等一的法脈,尋常人窮盡一生也難得萬一,你好生修行,將許祖道法發揚光大才是。”

    沈照冥點頭稱是,“謹遵道長教誨。”

    程心瞻為好友感到遺憾,見天真道長看過來,自己是萬法派出身,自然毫無顧忌,他面帶喜色,當即便施禮,口道,

    “學師在上,弟子願意。”

    天真道長大笑,“好,好。”

    隨後三人閑敘了一會,沈照冥便提出告辭,他這次強開法眼,其實也受了不小的傷,需要回師門修養治療,臨走前,他還請天真道長來日得空的話,定要去萬壽山做客,容他好好感謝一番。

    天真道長笑著應下,說登山拜訪可以,到時候瞻仰瞻仰許祖仙跡,感謝就大可不必。

    等到沈照冥走了,觀中只剩下兩人,兩人便在香案前的蒲團上面對面坐下。

    天真道長看向程心瞻,說道,

    “雖然不立名分,不入譜牒,但還是要先說一下法脈源流。”

    程心瞻正襟肅容以听。

    “真武法系,自古相傳,自漢以來便香火不絕,但真要說香火鼎盛成為一方大信,還是始于今朝。這離不開兩件事,第一個是凡間香火,始于當朝太宗皇帝自詡真武顯聖,奉天靖難奪了皇位,所以凡間四處可見真武宮觀。第二個是山上法脈,始于三豐祖師甲子蕩魔,威震天下,隨後在武當山開山立教,供奉九天蕩魔祖師,將真武法脈發揚光大。”

    程心瞻點頭,這兩件事,堪稱是當朝最大的兩件事,他自然听說過。

    “貧道出身低微,但命興福厚,本是明初時湘西山間一棄嬰,但是得天之幸,被時游天下的三豐祖師救下,帶回武當山教養,收在身邊做了童子。所以你大可放心,貧道所傳真武法脈為當世正統,絕非竊道再傳之徒,他日若有人問起來,你只管直言相告。”

    程心瞻心頭巨震!

    原來是三豐祖師正統!

    這時,天真道長又說,

    “三豐祖師是冠代的人物,身懷法脈眾多,傳承另有內丹道和樓觀道,在此兩道上同樣是一代宗師,此二道由文始真人傳麻衣祖師,麻衣祖師傳陳摶老祖,陳摶老祖傳火龍真人,火龍真人再傳三豐祖師。

    “除此二道外,三豐祖師又自創陰陽太極之道,為開派真祖。

    “至于我要傳你的真武蕩魔之道,則是三豐祖師游歷天下時另得機遇,由真武大帝遺世法身親傳道統。”

    程心瞻只听著這些話,便覺得振聾發聵,口干舌燥。

    天真道長繼續說,“不過三豐祖師自知當世內丹道與樓觀道是顯教,真武法脈式微,而天下魔道猖獗,屢禁不絕,為禍人間,所以在甲子蕩魔後,便在荊楚武當山創立武當派,以真武大帝為主奉,宣揚蕩魔真意,庇佑人間。”

    程心瞻輕輕點頭,暗道原來如此。

    而此時,天真道長話鋒一轉,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不過自從三豐祖師飛升後,武當山似乎就忘了何為‘武當’,門下弟子服丹攝氣,結樓觀星,自詡山上神仙,只管逍遙長生,不管人間福祉。而掌教長老們更是沉迷于俗明皇室的累世加封,屢屢出入金陵,人前顯聖,誰還記得蕩魔真意?!誰還記得三豐祖師飛升前的警訓?!”

    程心瞻沉默,並若有所思。

    其實這個現象,不是武當山獨有,三豐祖師甲子蕩魔成名,祖天師在蜀中誅殺鬼帥成名,許祖在海外斬水妖成名,呂祖在江淮一帶斬殺惡蛟,薩祖巡視天下城隍,見作惡者以雷火焚其廟,凡此種種,各家祖師都有降妖除魔之志,也都有降妖除魔之舉,只是一旦祖師飛升,後人能貫徹其志的,便是少有了。

    人走志衰,如何能破?

    唯有駐世長留而已!

    天真道人不知,他的一番訴苦,卻是更堅定了程心瞻內心的志向。

    “貧道在武當山越待越不是滋味,實在受不了那個鳥氣,兩百多年前便離開武當,來到湘西自建真武觀,除魔衛道。”

    程心瞻听的心中激蕩,正是如此!

    除魔!衛道!

    缺一不可!

    他心里激動,便向天真道人袒露心跡,說起自己先後游歷南荒、西海、東海之事,更是在東海歸來後堅定了自己的精衛之志,甚至不待二境圓滿,只為躋身三境,早日為蕩魔盡力。

    “哈哈哈哈——”

    天真道長大笑,他許多年沒有這樣開懷大笑了。

    “好個精衛!”

    他大贊,恨不得立即就將一身修為傾囊相授才好。

    天真道人是性情中人,被程心瞻這麼一吐露心跡,內心也是久久不能平靜,緩合好半晌後,也說起了自己過往的經歷,其中重點提到了另一份純陽法脈傳承的來源,

    “貧道出走武當山後,沿漢江一路南下,到了岳陽,登過岳陽樓,再入洞庭湖,觀賞湖景。真是時也命也,福隨緣來,貧道在湖心君山觀摩呂祖度柳的仙跡遺址,竟不成想心靈福至,堪破了呂祖度柳時留下的謎語,得觀《太乙金華宗旨》原文,遂通純陽之道,得法後,便沿沅江溯源,來到湘西建觀。”

    程心瞻听著也是大為感嘆,聞師真是福緣深厚了,被三豐祖師養在身邊,又得呂祖傳承,這是何等機緣?

    三豐祖師與呂祖都是養生大家,同修真武與純陽,也難怪以喝退曹燼的境界年歲,卻仍舊是童子之身了。

    天真道長這時笑著說,“真武蕩魔,純陽破邪,所以貧道這輩子所求,也就是如何將兩者融會貫通而已。”

    程心瞻拱拱手,“唯願聞師得償所願。”

    天真道長笑笑,“難啊,難啊,不過方才看到心瞻的陽劍雞魄,倒是讓貧道想起一樁舊事。”

    “哦?不知聞師所言何事?”

    程心瞻有些好奇,什麼事還能和「桃都」扯上聯系?

    “有好些年了,當時貧道在苗疆誅魔,曾路過一個凡人苗寨,這個寨子里養雞,而且養的極好,貧道竟從這些家禽里看到了一絲純陽味道,便留下暫住,觀摩這陽禽。

    “時間久了,貧道還真有所收獲,為了答謝,貧道便把臨摹公雞的圖畫留給了寨民,以作闢邪鎮魂之用,這畫里便融有真武蕩魔與純陽破邪兩道法意在里面,所以方才听到心瞻法術法寶發出的雞鳴聲,還覺得很是親切呢。

    “咦,心瞻這是怎麼了?”

    天真道長說著說著,忽然發現程心瞻臉色不對,兩眼瞪得老大。

    程心瞻神情異樣,只覺得“緣”之一字,竟這般有趣,他道,

    “敢問聞師,聞師所居苗寨,可是苗東洪江之栗溪寨?聞師所居之屋,可是寨南高閣?聞師所繪之畫,可是《紅冠老爺鎮宅圖》?”

    這下輪到天真道長瞪大了眼,“難不成?”

    程心瞻笑著點頭,“弟子亦曾在此寨停留,並觀想陽禽神形,因此闢開心府!”

    他還說,“先前南疆大亂,群魔北上,我警示此寨逃離,現在,那苗寨之人就在湘西一隱世苗寨中,更有一只紅冠大公雞成妖化形!”

    天真道人撫掌大笑,“有趣!妙極!”

    如此一來,又是救命之恩,又是同般志向,現在,還有這樣的緣分在,兩人頓覺更加親近不少。

    這旁話說了許多,天真道長終于開始言及正題,

    “三豐祖師曾說過,真武大帝號為九天蕩魔祖師,是故天下修道人,但凡有蕩魔之志者,皆可為真武信徒,所以他老人家雲游天下時曾傳了不少真武法統出去。

    “貧道為祖師侍童,仿祖師故事,現將真武蕩魔之法傳授于你,並許你往後,見有此志之同道,觀其心性,正直可擔大任者,亦可傳法。”

    天真道長肅容道。

    “弟子謹遵師意。”

    程心瞻擲地有聲。

    “真武法脈,要細分的話可劃為司北、玄水、敕鎮和蕩魔四道,今日我們只說蕩魔之道,真武蕩魔的精義在于‘以武止戈,當玄御極’,這也是武當山其名來源,說白話,是要打出個朗朗乾坤來。

    “真武蕩魔之法與其他攻伐法術最大的不同有兩個,一個是近身體術,一個是動靜相合。

    “真武體術是既可對敵殺伐,又可強健體魄,動靜結合是指一招一式暗合龜蛇之道,陰陽大義。”

    天真道長指了指程心瞻,說道,

    “你被曹燼欺身,竟毫無還手之力,可想而知體術之差,這般身子,如何能承載蕩魔之志。”

    程心瞻羞臊低頭,只道,“弟子慚愧。”

    “三豐祖師得真武傳承後,將真武體術鑽研吃透,並結合陰陽太極之道,創出太極拳與太極劍。此二法平日里自行修習,則是養生健體之術,殺魔對敵之時,便是無上攻伐妙法,現如今,貧道便將此二術傳授給你。”

    程心瞻聞言喜不自勝,洗耳恭听。

    ————

    數月後,深秋。

    此時秋風蕭瑟,吹得湘西大山層林浸染,真武觀院中的銀杏也已經黃透。

    據天真道長說,是先有的這株銀杏,後有的真武觀。

    當初他在湘西大山里尋找建觀之所,既要隱蔽僻靜,又有風景如詩畫,他找尋許久,最後是一眼相中了這株千年大銀杏,並圍著這株銀杏建了真武觀。

    銀杏樹下,黃葉紛飛,有一少年道士持劍起舞,道士身輕如燕,手中長劍仿佛秋水。

    他步履時快時慢,一時如靈蛇出洞,快步游走,一時又忽地放緩,仿佛老龜撥水。身姿一時翩然若驚飛的鴻雁,一時婉約若游動的蛟龍,徐徐急急,自有一番氣度。

    而手中長劍更是變化萬千,一時如白駒過隙,一劍劃過都看不清痕跡,一時又亂花迷人眼,紛飛成一團劍花。

    他在漫天黃葉中游走,舞劍帶起的勁氣使得黃葉飄忽不定,像是一只只有靈的鳳蝶。

    等到他收劍站定,一旁觀望的天真道長便撫掌贊嘆,

    “心瞻,你真是不世出的天才,這才幾個月功夫,你已經悟到真武太極劍的神髓了。”

    此時,銀杏樹上有一只金絲雀正在啄食果子,亮麗的羽毛幾乎與書上黃葉融為一體,它看著樹下落葉,覺著有些奇怪。

    院子里鋪滿了落葉,但是院子正中間一塊圓圓的地卻是很干淨,僅有的一些落葉卻是整整齊齊排成一個彎彎的線條,院子里說話的兩個人便站在這個干淨的圓里,一個在彎線的這頭,一個在彎線的那頭。

    鳥兒自然不知道,這個圓叫太極,這兩個人站立的地方叫陰陽眼。

    程心瞻抱劍拱手,“全賴聞師教導。”

    天真道長擺手,“又來這套,怎麼說也改不了。”

    程心瞻笑了笑,正要說話,卻忽然臉色劇變。

    天真道長一步跨出便來到程心瞻跟前,連問,“有何差錯?”

    程心瞻感受著黃庭宮內飛速朝著金丹靠近的劫雲,只覺得無比的荒謬,他道,

    “聞師,我的金丹劫要來了。”

    ————

    第一更,發完寫第二更,但今天不一定能寫完發出,實在太晚了就凌晨後或明上午發。(我知道有些人不看“作者的話”,怕一直等,所以寫在這,這段字不足200,不收費)

    實在是硬擠出來時間寫的,所以懇求月票。

    &nbsp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蜀山鎮世地仙》,方便以後閱讀蜀山鎮世地仙第一百九十二章 真武(第一更,最後一天求月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蜀山鎮世地仙第一百九十二章 真武(第一更,最後一天求月票)並對蜀山鎮世地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