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袁胤這邊行出城來,一心只欲南下,結果遭到徐 追擊,好不容易擺脫追兵,回身一看,便發現兵馬已然只有數百。
說來也是袁胤的鍋,本來白天之時,黃猗被關羽斬首,其麾下士卒便都膽怯不已。
其後袁胤畏懼關羽之勢,下令閉城不出,就任由這些士卒回營,並未安撫。
于是這些士卒回到營中,一听別人問起這次交戰,自然就開始吹噓起了關羽之武。
那自是將關羽吹得天花亂墜,言其萬軍叢中斬了黃猗首級。
城內兵馬本來就士氣低落,這一听敵軍有這種神將,哪里還敢與之為敵!
正巧那邊徐 拉著何夔行出府內,談及如今形勢,皆是惱怒不已。
何夔也就罷了,徐 卻是個敢作敢為的。
其父徐淑官至度遼將軍,其人少博學,闢公府,舉高第,早年就擔任過荊州刺史。
漢靈帝還在世之時,就已經身居高位。
後因天子遷都于許昌,召其入朝,卻被袁術攔下,留在其麾下。
他一心想回歸朝廷,怎會放過這種機會,當下與何夔一合計,就準備反他娘的,直接就往軍營之中行去。
召集諸將,言說利害,相約夜間而動。
士兵本已畏懼關羽之勇,听得此言自無不從。
也是陰差陽錯,袁胤中了關羽之計,想要棄城而走,也來到了軍營之中。
正好撞見準備起事的徐 等人,兩方頓時火�v一場。
虧得袁胤身邊還有一支精銳兵馬,這才得以脫出城內。
可相應的,城內數千兵馬亂作一團,僅有數百人隨之脫出戰團。
眼見此時只有這些兵馬護衛,袁胤自是哀聲嘆氣,尋來惠衢問道︰
“今敵大軍在後,又逢徐孟玉等反叛,若敵軍追擊而來,當如何應對?”
惠衢見袁胤前來問計,自是心中一嘆。
早知如此,他就不該勸袁胤棄城而走。
那樣的話,雖說徐 等人會反叛,可即便城池陷落,他也沒有生命危險。
大不了見得關羽,納頭便拜,怎麼也能活下來。
現在可好,莫名其妙就上了袁胤的破船,袁術家小是保住了,可他家小還在城內呢!
因而心中自是悲哀不已,又見袁胤問計,頓時嘆道︰
“即知敵有追兵,何尋大路而走,當走小道南下!”
袁胤听得此言,自是形容苦澀︰
“吾何不知,因公家小于此,車馬皆在,小路難行,當走大路!”
惠衢見狀,回頭看了一眼袁術家小,心慮敵軍追兵將至,如此行進,能走多快?
若被追兵追上,若留袁胤在此,恐又是一陣殺戮,難保他們性命。
相反,若是支開袁胤,敵軍追至,他打不了順勢投降,也免得再遭兵亂。
思慮及此,他自是計上心頭,對袁胤道︰
“將軍豈不知現在公子為重,若行大路,被敵軍追上,必受其害。”
“但帶嬪妃在此,又難行小路,不妨將軍自帶公子尋小路南下,在下自領軍在此南行。”
“如此,便是敵軍追上,也可保公子與將軍得安!”
他這話說得大義凜然,自是一副獻祭自己,保全袁術家小之態。
袁胤不知其心,滿以為他是忠臣烈士,當即感動的抓著惠衢的手道︰
“未知先生忠勇如此,若此番得生,日後見得吾兄,必言先生今日之恩!”
如此說罷,他又依惠衢之言,帶著二三百人沿著小路行去。
然則他哪里知道,惠衢等他一離去,便帶著麾下等人一路朝著新蔡方向返回。
這般行路不到三刻,便見遠遠的行來一彪人馬,正是關羽所領追兵。
關羽一路追擊而來,見得有大量車馬于此,心知袁曜便在此處,急忙令兵馬殺上前來。
不想一至車馬前方,便見一文士領著兵馬跪地而降。
關羽見之,自是疑惑,直接問道︰
“爾等何人,為何在此,可知袁曜現在何處?”
惠衢心知此人定是大將,急忙對關羽道︰
“敢叫將軍知曉,在下乃城內官吏,名為惠衢,因被袁胤率兵裹挾至此!”
“因知貴軍將至,心知不可抵抗,故勸袁胤降之。”
“豈料袁胤冥頑不靈,故施一計,讓他沿小路而去,今將軍若追之,尚能追趕!”
說著便將袁胤離去的方向給關羽說了一遍。
關羽听聞袁胤身邊只有兩百余人,自是大喜,正欲領兵而去,卻听身邊一人道︰
“將軍,此人言語有異,若他不願前來,見徐先生等動兵,自當助力,為何至此方才用計!”
關羽一听,自是一異,回頭看去,只見說話之人正是一小將,模樣頗為陌生,想是後來心募兵馬。
又思慮其言語,覺得有理,這惠衢若真不想去,何必等到現在。
話是說得好听,多半是臨陣脫逃,哄了袁胤離下,以此買主求生!
思慮及此,他頓時瞟向了惠衢道︰
“汝欲欺瞞于某家?”
惠衢早就听到二人言語,當即大驚跪地道︰
“在下回軍至此,哪敢欺瞞將軍!”
“實是不想與將軍為難,方才明言告知!”
“袁胤確實是往小道而去,非我欺瞞。”
可關羽聞之,便是神色一凜,眉頭上豎道︰
“背主求榮之人,留汝何用!”
話音一落,他長刀一提,便將惠衢斬殺當場。
他這輩子最看不得這種不忠不義之人。
須知投降是區別的,橋蕤那種誓死不降,後來投靠,那叫棄暗投明。
惠衢這種舉止卻是臨陣脫逃,賣主求榮,性質完全不同。
現在這貨賣了袁胤,恐怕來日又會再賣他們,還不如一刀殺之。
但他這一動,叫袁術兵馬及其家眷看了,又是心驚膽跳,驚慌不已。
見得眾人模樣,關羽一抹長刀,沉聲道︰
“某只誅首惡,余者不殺,但叫爾等知曉,再敢欺瞞,格殺勿論!”
“袁胤到底去了何處,勿要欺瞞!”
他一說罷,自然便有士兵站起為其一指方向。
關羽見之,自是大喜,又令此人帶路,一路朝著小路追來。
直到一處小徑之間,關羽策馬欲入,又見林間荊棘,正難行路,卻見方才那員小將上前道︰
“將軍身軀龐大,難以穿行此處,小人願為將軍開路!”
見此人兩次出頭,關羽自是刮目相看,不由問道︰
“汝喚何名,何方人士,為何吾不知汝!”
那小將聞言,自是摸著腦袋一笑道︰
“將軍想是忘了,小人名為文稷,本譙縣人,之前入得招賢館內,被徐兵曹撥調于將軍麾下!”
關羽一听,突然想了起來,原來在秦 南下之後,招賢館依然在照常運行,不過選才之任被秦 移交給了徐庶。
在這一次南下之前,徐庶言說招到了一個人才,名為文稷,要他帶著一到南下。
可他歷來不喜歡這種關系戶,就安插到了軍中當了個軍侯。
一路南行之後,便將此人給忘了,沒想到現在這人倒是又跳了出來。
因是方才提醒一句,讓他記住了這人,現在又見其主動開路,不由撫須道︰
“我與五百兵馬著你在前開路,若能探到敵軍蹤跡,計汝一功!”
而文稷一听,頓時大喜道︰
“將軍放心,小人常年打獵,似這等小道,斷不能讓敵軍逃了。”
當下他便翻身上馬,引著關羽所撥兵馬,一路砍去荊棘雜枝,南下而去。
而另一邊,袁胤離了車隊,行軍速度自然增快了不少。
可奈何天黑林密,又不敢著火把,雖快了不少,卻也比不上關羽追擊。
才行兩刻,便听士卒來報關羽追兵已至,回頭望去,只見林中火光四起,似有大量軍隊追來。
見得此狀,袁胤便知惠衢把自己給賣了,忙大罵道︰
“惠衢小兒,斷不可信!”
說罷,他又見得麾下皆露怯意,心知如此逃下去,必然被捉。
看著一旁年紀尚小的袁曜,他一咬牙便回身對眾人道︰
“爾等四散,留一眾人等,與我穿林而去!”
說罷,一把抱起袁曜,便朝著林木之中行去。
眾人見之,自是四散而逃。
關羽追至此處,只見一支殘部于此,又听袁胤帶著袁曜棄軍而走,不由怒罵道︰
“狡詐之徒!”
他心想帶兵追擊,又想著袁胤現在已經棄軍而去,孤身于林中,天色又黑,若其找個地方貓著,還真不一定找得到。
思慮之間,他一指林中,便對左右道︰
“與我搜尋林中,勿叫袁胤脫逃!”
眾將士聞之,自是紛紛朝林中行去,正值此時,卻听林內想起一聲道︰
“將軍且慢,我已將敵將擒拿!”
眾人聞言看去,但見林中行來一將,馬上掛著一頭,還抓著一個已經昏迷的孩子,正是方才領路的文稷。
因是文稷自入劉備麾下之後,便無表現機會,今夜听得追擊敵軍,便知自己機會來了!
由此一路領軍,一路讓麾下兵馬摸入林中。
後見敵軍四散于此,便知袁胤已經走脫,來不及報與關羽,就只身朝著林內追去。
正好見得袁胤抱著袁曜,當下一箭射出,正中袁胤左腿。
袁胤吃痛之下,一時摔倒在地。
文稷見此,策馬上前將其斬殺,並獲袁曜,一並擒出林來。
關羽見得文稷前來,自是大喜,上前一看,卻見袁曜脖子上掛錦囊。
錦囊之中又有一盒,開盒一看,便見一塊四方瓖金玉印,其下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小字,正是傳國玉璽無疑。
見得此印,關羽激動得有些顫抖,心想此印初被孫堅所匿,後被孫策所得,獻于袁術。
沒想到袁術出征之後,竟然將其留在壽春,輾轉來到新蔡,最終落到了他們手上,正是天命在劉!
今日得到此璽,來日叫劉備獻于天子,看誰還敢叫他兄長織席販履之徒?
想到此處,他急忙將玉璽一收,對文稷道︰
“今得此物,汝有大功,某當親自為汝表之!”
文稷自然不在乎玉璽如何,只听關羽要與他表功,便即喜道︰
“小人不願表功,只願在關將軍麾下鞍前馬後,做一偏將足矣!”
關羽見其如此,自是暗暗點頭,心道這人倒是個可造之才,來日可以好好培養!
當下也不多言,帶著兵馬便朝新蔡方向行來。
如此一路行至新蔡城前,就見城內大局已經穩定。
原是橋蕤听得關羽調令,就領軍行至城外,見得徐 等人,互相見禮之後,就開始收納士卒,封存府庫。
等到關羽來之時,城內已然恢復了秩序,連帶府庫金銀錢財,並上袁術麾下眾將家小皆無所缺。
關羽這邊才到城外,就見城上正等待幾人。
兵馬一至城下,便見橋蕤、徐 等人迎出。
眾人敘話一陣,听到關羽斬殺了惠衢,何夔等人便是一陣唏噓,又听關羽將傳國玉璽追回,均是欣喜不已。
待得關羽拿出玉璽確認了一遍之後,徐 便問關羽道︰
“不知將軍欲如何處理此寶?”
雖說關羽是劉備麾下,可面對此重寶還需確認劉備是什麼態度。
可他一問出此言,便見關羽正色道︰
“此乃天子信物,今被我軍所獲,自當上交朝廷!”
“然則此等大事,須叫吾兄劉玄德知曉,待我傳信回去,問問兄長當如何上交,再行處置!”
徐 听得關羽的第一反應不是藏下而是上交,便是暗自點頭。
心想這劉備不愧為漢室宗親,果然不是袁術孫堅之流可比!
這下也是放下心來,安心呆在此處,等待劉備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