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那邊紀靈與袁渙謀劃之時,實則劉備這邊壓根就沒什麼大動作。
在當日入駐下蔡之後,劉備軍這段時間都在整訓兵馬。
倒不是劉備不想動,而是沒法動。
降卒對于軍隊來說歷來都是個麻煩事。
即沒法征戰,還要吃糧食。
不過還好,他們這次雖然得了諸多俘虜,可四城之內糧食尚且足夠,加上劉備本身的軍糧,用上兩三個月是沒問題的。
沒了糧食問題,關鍵就在于如何讓這些士卒恢復戰力,為劉備所用。
為了解決此事,秦 就給劉備提了一個建議,在軍中進行思想教育。
劉備一听,自是好奇問道︰
“軍師所言思想教育,又是何物?”
秦 聞之,便對劉備笑道︰
“所謂思想教育,乃為讓士卒知善惡,明白為何而戰!”
“在下思慮彼等不能為我軍所用,關鍵在于彼等在袁術麾下懶散成性,軍紀渙散!”
“其中自有那等良善之輩,被軍中惡習侵染。”
“也有那些被征召而來,只知听命行事,不知為何而戰!”
“故而我軍便要使其知曉我軍與袁術誰對誰錯,彼等該為誰戰。”
劉備听著,自能體會其中妙處,可隨之又皺眉道︰
“此法雖好,然則我軍雖為大義而來,彼人未必能懂,便是宣揚此事,恐怕也無大用!”
若說出兵的正當性,他劉備比誰都懂。
畢竟黃巾之亂時,他就扛起了匡扶漢室的大旗,知道大義的作用。
關鍵在于他之前的作用對象都是世家和知識分子。
還未從對百姓宣揚過自身的正確性。
因為你和世家說天子,世家知曉,你要和百姓說天子,那是白瞎。
很多百姓甚至一輩子都不知道郡守是誰。
你告訴他你要匡扶漢室,壓根沒人理你。
故而此時對秦 提出的思想教育一事,覺得有些異樣。
而秦 見劉備如此,便笑著解釋道︰
“明公豈不聞《左傳》有雲︰‘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彼等升斗小民,自不懂家國大義,但卻知何人帶他們善,何人待他們惡,故動之不當以義,而當以情!”
“今袁術篡逆尚在其次,關鍵在于此人橫征暴斂。”
“這些士卒皆是淮人,豈不知袁術之惡?只不過礙于袁術之強,不敢逆反。”
“故我軍要行此事,便可挑出那等被袁術為禍之人,出來講述袁術之患。”
“我軍派人宣講,彼人未必肯信,也可從士卒中挑選那等受我軍恩惠之人出來講述我軍之善。”
“如此善惡對比,只要其人良心未泯,便知當為何人所戰!”
沒錯,他這個方法,就是後世的訴苦大會!
在秦 看來,這一招簡直就是施行仁政的大殺器!
因為這個時代的士兵,除了少量精銳,大多都是農民兵,天子與他們沒有利益牽扯,唯有政策才能讓他們感覺好壞。
只要讓這些士兵感覺他們政策好,那就不需要什麼金錢催動,就能讓這些士兵跟著你干。
畢竟,孤家寡人是少數,有家人的,誰不希望自己家生活在一個政策相對仁慈的君主麾下?
就算是那些光棍,早晚也會成家立業,同樣會為自己奮斗。
至于那些冥頑不靈的,正好挑出來一一處理。
即可威懾人心,也可為軍中除禍。
不過他這個辦法,老劉听得似懂非懂,索性就直接表示,那軍師你看著辦,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于是,秦 就開始組織起了訴苦大會。
每天白天整訓兵馬,晚上就組織訴苦,每人發上一碗粟粥,席地而坐,再讓那些袁術軍中受了欺壓的士兵出來宣講。
不想這個會議一開起來,那叫一個群情激憤。
而原因只有一個,袁術是真的把淮南禍禍得夠慘。
舉一個例子,其中一個士兵,本為良善之家,家里面也有不少田畝,本來還能維持生計。
可袁術一來,先搜刮了一波,直接讓其家中陷入赤貧狀態。
若光是如此,其人也只能感慨命途多舛,可袁術不做人就在這里,收了人家錢財,還要拉人當兵。
甚至有那等為惡的將領,一路征兵,一路強迫良善,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這些人入了軍中,又有士官欺壓,營中欺凌,末了還有督戰隊拿著刀催著去送死。
簡直就是家破人亡一條龍。
可以說,淮南百姓苦袁術久矣!
以往沒有宣泄渠道,這些士兵只能麻木從之,現在被秦 這一打開,那是一個滔滔不絕。
甚至有不少士卒當場就要和袁術拼命的。
那場面,把背後觀看的劉備也給嚇了一跳,生怕引起營嘯,忙讓張飛帶兵維持秩序。
但秦 對此,卻是見怪不怪,表示完全不慌。
等到士卒宣泄完畢,又叫自己請的演員上場,宣揚在劉備軍受到的待遇。
也是劉備平時行善積德,效果在這一刻表現了出來。
比軍紀,劉備從來不劫掠百姓,也不屠城。
比政策,袁術橫征暴斂,劉備則是該收多少稅就收多少稅。
比待遇,劉備軍已經全面禁止士官無故毆打士卒。
這些本來都算不上什麼出彩,可在這亂世之中,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再加上秦 有意宣揚劉備親自受罰之事。
一通宣講下來,袁術軍士卒均是稱道不已。
而在對比兩件套之後,自然就是批斗大會,在秦 掌控下,相當一部分袁術軍軍官被抓出來進行批判。
將其一眾罪狀列舉完畢,隨之就開始正義審判。
這麼一套流程下來,短短幾日時間,袁術軍士卒的恐懼和慌亂情緒,取而代之,是對袁術軍的憤怒!
如此進行了七八日,劉備已經成了這些士兵眼中淮南的救世主。
不少積極分子甚至直接要求轉入劉備軍中,加入這一場討伐袁術之戰。
這種成效,可讓劉備樂開了花!
因為他似乎看到了一條王道之路。
現在這些士兵能為他所戰,是因為知曉他所推行之仁政。
日後只要他持續推行仁政,不斷在底層宣揚思想,那只需幾年,他就能擁有一支最忠誠的部隊!
這種軍隊,遠非其他諸侯麾下那種未覺醒的部隊能比!
故而劉備在看到成效之後,又把秦 拉過來一頓亂夸道︰
“軍師治軍手段,當真極有新意,這等整訓俘虜之法,備從未听聞,真不知軍師如何能想出此等策略。”
而秦 一听,自是搖頭否認道︰
“此法非我所創,乃先生所授!”
“莫非是蔡公所授?”
劉備自然知道秦 的師傅是蔡邕。
不過秦 聞言,卻搖頭道︰
“我那先生,不顯其名,說來明公也不知,但其道之深,遠非當世之人能比!”
他背後站著的,不僅是龐大的現代知識,也有那些創造知識的偉人。
尤其是創造了一整套屠龍術的那位,更是他的人生導師。
但現在即便說出來,劉備也不認識,自然不好說。
劉備聞此,自是心中向往,也想見見這等賢人,奈何秦 不明說,他也不好再問。
就這樣,劉備軍一連整訓多日,整編之後,已有進軍之力。
沒成想還未進軍,就收到了紀靈來信,言說現在他受命鎮守九江,三家同時進軍,九江已難鎮守。
又因知呂布劫掠成性,不願百姓受害,願將西曲陽與陰陵交予劉備,讓劉備趕緊整備兵馬前去駐扎。
得到此信之後,劉備自是驚奇不已。
他打仗這麼多年,還從未見過有人會主動將城池獻上的,尤其是紀靈現在這種狀態。
直覺告訴他,其中一定有詐!
因而得信之後,他就急忙把秦 叫來商議。
待得秦 將信件看了一遍之後,劉備才問道︰
“軍師觀此信如何?紀靈如此,莫非是欲誘我等前去取城,借此算計我軍?”
但秦 看完信件之後,細細思慮了一會兒,便笑道︰
“明公所言不錯,敵軍確實有詐,不過詐卻不在兩城!”
“他們獻上城池,是因現在北線被我軍所破,東線又有呂布陳兵,此二城無力可守,借此收縮兵力防備壽春。”
“至于其中算計,無非便是欲讓咱們取城,想讓我軍與呂布交惡!”
“這並非壞事,我軍欲全據淮南,似這些郡縣都要奪取,敵軍既然主動獻上,我軍便收下即可。”
“至于呂布會不會惱怒,我軍又何憂也,若他有異,便依照原本計策讓其離去便是!”
劉備听此,自然也是露出了一絲笑容,暗道紀靈如此,無非是垂死掙扎。
恐怕紀靈打死也想不到,來之前他們就規劃好了全盤戰略。
現在他們兵力又佔優勢,即便交惡呂布又能如何?
況且,就算沒這兩個城,他和呂布之間早就已經崩了,完全沒有顧忌可言!
想到此處,老劉自是笑著摸了摸胡子道︰
“那依軍師此言,咱們是要入駐此二城了?”
秦 思慮片刻,便建議道︰
“正是,不僅要入駐二城,而且要快,搶在呂布之前取下陰陵!”
“到時再看呂布如何反應,方可從容應對。”
“另外,我觀敵軍城內如此,似乎是難以兼顧之勢,必是南邊孫策有異,可派探子南下,看看孫策軍有何異動。”
“此次我軍取淮南之敵並非呂布,而是孫策!”
听到孫策之名,劉備點了點頭,當下就派遣探子南下探知孫策軍情。
而另一邊,伴隨著紀靈的安排,孫策這邊也收到了劉備奪取了諸縣的消息。